北京妙应寺白塔—中国最早最大的覆钵式塔
妙应寺白塔系元代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入京后的开国工程,聘请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制造,并且在中国汉地首次引入了尼泊尔的覆钵式塔图样,此塔式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波,成为建造在汉地的第一座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元至元十六年(1279)白塔历时八年修建完成,迎请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名之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与此同时,忽必烈命人以白塔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以箭落之地为界,建起元代“大圣寿万安寺”,又称“西苑”。但此座大圣寿万安寺如有天数,与元朝建都北京同始,又在元朝灭亡的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遭雷击焚毁,仅存白塔。明宣德八年(1433)明宣宗朱瞻基敕令修葺白塔。明天顺元年(1457)修建寺庙皇家敕赐“妙应寺”。明成化元年(1465)在白塔塔座周围加修了108座铁灯龛。清代对白塔屡有修葺,妙应寺白塔庙会始盛,当地有“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藏传佛教系古塔,全名灵通万寿宝塔,位于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该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妙应寺白塔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
据说妙应寺白塔无论在日光或月光下都没有影子,即“无影白塔塔无影”。还有人更加神秘地说,“白塔寺是没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从科学的角度讲,有光照的情况下完全无影是不可能的。塔无影可能是因为塔身高大且又呈圆锥形,加之周边都是狭窄的胡同,塔的影子往往隐没于胡同两侧墙壁的投影之中,所以无论在日光下还是月光下,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白塔的完整影子。至于说影子在西藏,更应该是民间的讹传,大概跟它是一座藏式佛塔有关。
Hash:f61e8321e82d2b5446ee632abc57bac3d37b2d42
声明:此文由 老北京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