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记忆: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扶沟县城昌盛西路(原西大街)路北,今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院内。

元朝至正年间工部差官潘忠济建,毁于兵。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刘镒再建,正统十年(1445年)知县韩璟重修,成化十六年(1480年)知县胡宣买庙后地6亩以广其制。二十一年(1485年)知县李增、弘治十年(1497年)知县汪瀚、嘉靖十五年(1536年)署县刘廷瑚、四十四年(1565年)高岭重修。

该庙巍峨弘敞,视他邑殊胜,民间四时报赛,于元夕及三月二十八日尤甚,神亦特灵异,邻邑走谒如市。崇祯十五年(1642年)毁于左良玉兵。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庙祝张上玺、康熙六年(1667年)丁士桢重修;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高凤岐建黄箓殿。五十年(1711年)李希孟、高重、单国栋,雍正四年(1726年)庙祝李成桂,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知县刘琯重修;五十年(1785年)盛新设城隍行神。嘉庆元年(1796年)知县杨芝年,道光十年(1830年)知县王德瑛重修,杜大稳妻捐钱三百千。十一年(1831年)知县唐铸继之,原任卢氏县教谕李逢泰,举人高甲三,州同张灿,医学何应元,廪生薄绳邕、聂挺,武生何士俊、李光陛、路荣标,监生杜捷三董其事。

此庙原为三进院,前院有山门3间。山门前面出厦,中有立柱,前后系单檐斗拱。山门正对城隍庙街。进山门有甬道,两侧立有多块碑碣,并有东西偏院,后为戏楼,戏楼下为走廊,穿过走廊,即为中院。中院有大殿5间宫庭式建筑,砖木结构。殿顶系筒式琉璃瓦砌成,瓦色绿黄交插,悬山兽脊。正脊两端有大吻,脊正中有一小神龛,四周均有铁链相牵,据传神龛为姜子牙之神位。殿顶四角各有一人俑,相传有庞涓、罗成、韩信周瑜,因在戏剧传说中,他们为人处事都是目光短浅、心狠手辣,后人才把他们安放在寸步难行的殿角上。殿内供奉铜铸城隍塑像, 1928年被拆除。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城隍寿诞之日,举办有庙会,来此烧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大殿两侧有东、西厢房各十间,北端带拐直连大殿。厢房内塑有阴曹地府的牛头、马面、三朝官、二鬼、小判,还有嵖岈树、滚油锅、对倒磨眼、拦腰锯人等畸形八怪的恶人受刑场面,借此以警示在阳间作恶多端的坏人,活着干了坏事,死了定到阴曹受尽酷刑。大殿两旁还有走廊可通后院。后院有寝殿5间,东西陪房各3间。寝殿系硬山建筑,前为单檐斗拱,后为实檐。

民国年间,城隍庙中院曾改建为戏院,后院改为县卫生院、孤儿院。经过1950年代的改造,连同原来的天主教堂院,均成为城关镇一中校址。大殿两侧的东、西厢房于2001年被拆除,今仅存城隍庙大殿,高10米,面阔5间,进深3间,为砖木结构。上部全为绿色琉璃瓦,正脊的背面为连环花卉,且有“福、寿”二字,脊的南面上有八条游龙,有的相对、有的相向,脊的两端为两个大吻,两端的垂脊上,南边的为龙。且又有力士、走兽,背边的为花卉。前坡用黄琉璃瓦摆十个菱形图案,上下各五,四挑角上有四仙人,下挂铁铃。斗拱,每间六攒,每攒三斗重昂,呈红色。殿内的木结构上有彩绘,因年久已辨认不清。前墙原为木制格栅,现已改为砖墙。由于该殿年代较远,又具有一定艺术特色。

1978年12月,扶沟县革命委员会将该殿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ash:61477550248191811f5e67ecb1bab22da68c5081

声明:此文由 扶沟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