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历史才子——江淹葬礼传奇

(南朝——梁武帝萧衍)

南朝,这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朝代。公元501年暮春,萧衍登基称帝,是为梁武帝。

(江淹)

此时的江淹已经历宋、齐、梁三个朝代,官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爵临朐县开国伯,食邑四万户。是年秋,江淹升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这对于久在宦海沉浮的江淹来说,又一次被排空的巨澜推向人生的峰头浪尖。是随波逐流,一泻千里?还是倒流平川,恢复平静的生活?随着宦位的升迁,江淹内心越发不安起来。是啊,宦海中的一次次沉浮已令他厌倦了;他不再留恋那纸醉金迷,人面匆匆的生活。

他病了,梁武帝登门探视,他向武帝道出了蓄在心中已久的要辞官归里的念头,武帝恩准了他的辞呈。

(江郎才尽,即指才思减退。)

他的弟子前来看望,他以平静的心态对弟子说:“我本素族仕官,不求富贵,今天叨窃职位,于是到此。平生说知足的事,也已完备了。我功名已矣,正要动身回朝野呢。”听了他的话,弟子们都涕泪纵横,泣不成声。他们何尝不想挽留自己的恩师呢?他们又何尝不理解江淹此时的心境呢?恩师的病不在肌肤,而在心里。称病,这不过是一种托词罢了。连朝廷都恩准他辞官归里,弟子们再执意挽留还有什么用呢?

(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就这样,江淹在众弟子的依依挽留下欣然辞朝,回到他的祖籍济阳郡考城县江集村(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是年,江淹五十八岁。江集,是一个绿树环抱、风景秀丽的村落。族人相见,儿童相戏,友人相邀,家人相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时的江淹已在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诗境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他种豆耘草,植花养鸟,“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这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很自然地成了江淹人生的理想归宿。

时任济阳郡府的贺玚,是个很有影响的文人。他不但骈文写得好,且通晓诗、赋、乐、礼。他是江淹的得意门生,他敬慕恩师江淹,曾多次微服登门探望。

(江淹的得意门生——贺玚)

天监四年的一个春日,济阳郡府贺玚又一次来到江淹的家门。此次,贺玚不是微服来探望江淹,而是身着官服带着兵马威武而来。这阵势对于久在官场的江淹来说,自然心知肚明——是朝廷中有大事了,是圣旨。果然是梁武帝急召江淹回朝撰修《梁史》。此时的江淹尽管心中多有不快,但他却没有什么理由抗旨不遵。无奈,江淹只得随贺玚踏上返朝面君的路程

(江淹像)

车马行至江集东北十二里(今民权县程庄镇岳庄村西)处的土山旁,江淹略感身体不适,便告知贺玚令车马停下。江淹下车后对随身的家人说:“此处北靠土山,南傍碧水,西为官道,东有茂林林茂叠翠,鸟语花香,真乃我最好的归宿之地。我死后丧事要从简,就葬在这有灵气的地方吧!”说完,他就躺在车上安然长逝了。江淹突然暴病身亡,令贺玚为之悲痛欲绝,护卫的官兵和随行的家人都为之失声痛哭。

江淹墓

贺玚根据江淹的遗愿,葬礼从简,就地开穴,杂木为棺,把恩师江淹安葬在百花点缀的土丘南侧。下葬时,护卫的官兵为表示对江淹的崇敬,每人用帽子盛土撒于江淹墓上。江淹的葬礼极为隆重,且延续月余方止。

四邻八乡的黎民也都络绎不绝地前来吊唁,他们也按照官兵的样子用帽子兜土往坟上撒,把坟墓堆积得高约三丈,方圆有一亩二分地大,像小山一样立于土山一侧。梁武帝亲自为江淹素服举哀,送助葬钱三万,布五十匹,并加封谥号“宪伯”。是年,江淹六十二岁。

文章来源:商丘

图片来源:网络

福利来啦!!

Hash:90309ba7fa9881a77a059ae5254cfa067df0ae44

声明:此文由 民权在线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