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长征路上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9)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烈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重走长征路,一路上看到长征遗留在当地最多的,就是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而且,每一座红军墓都伴有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

日干乔红军烈士纪念碑

四川红原县日干乔是如今昭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的著名地点,牌子上标明海拔3441米。1935年、1936年期间,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多次穿越上百公里的水草地(其中四方面军三过水草地),包括了日干乔这里。现在日干乔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湿地公园日干乔”的中心所在。这里属于瓦切乡,是自驾车最能贴近大草地、湿地的位置。

红军穿越大草地,到底牺牲了多少人?至今没有得出准确的数字,根据阿坝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资料,据不完全统计,红军穿越草地损失的人数在2万~3万人。许多红军战士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由于倒在大草地里的红军人数太多,掩埋不及时,“以致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遗憾的是,长征已经过去80年了,至今也没有在草地建起红军墓!只是在日干乔这里的山半坡上,由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敬立了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象征着红军烈士们可以从山坡上远眺大草地。

(日干乔红军烈士纪念碑)

在我心目中,日干乔的红军烈士纪念碑代表了牺牲在大草地里的红军烈士墓。

这座红军烈士纪念碑基座上的碑文表明,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纪念翻雪山过草地的红军烈士,于2007年同时敬立了纪念亚口夏山红军烈士的纪念碑(在刷经寺镇革命烈士陵园里)和纪念日干乔大草地红军烈士的这座纪念碑。

在我们重走长征路之后来到日干乔的同志告诉我,日干乔山坡上的这座纪念碑被拆除了!惊愕之余,我希望拆除这座纪念碑、还会建起更好的纪念碑。

大墩梁红军烈士墓、大墩梁罗南辉(副军长)烈士墓

1936年10月,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县城会师期间,担任艰巨的后卫任务的红五军,进行了华家岭阻击战,激战于大墩梁(今属甘肃会宁县中川乡)。

红五军,由一方面军五军团与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合编而成。在一方面军序列中长征时,五军团多次担任艰巨的后卫任务;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合编而成的五军在四方面军序列中仍然担任后卫任务。奉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命令,五军(不满员的4个团)在通渭、会宁两县交界的华家岭地区(双墩梁、回回梁、营房湾、老站、大石峡、孙家梁等)阻击敌人,与追敌国民党毛炳文三十七军的9个团、国民党第八师一部展开激战,还顶住了国民党王均第三军的飞机狂轰滥炸。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装备天壤之别的劣势下,红五军指战员用英勇无畏的精神、付出沉重的代价,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掩护了主力部队北上会师,并且为红军西渡黄河、北进陕北赢得了时间,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致电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的电报:“5军此次在会宁一带激战两日夜,敌机7架轰炸,伤亡887人,炸毁与损失枪支380条,干部、弹药消耗、伤亡甚大,罗南辉同志牺牲。”

如今,在大墩梁最高的山坡上建有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远远可见一座显眼的碑,碑正面写有“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几个金色大字,在纪念碑前,有一个圆形的大土堆,这里当年是一口枯井,战斗过后,由于牺牲的红军战士太多,无处掩埋,当地老百姓就把烈士们的遗体集中安葬到枯井里,但还有很多烈士遗体无法一一清理,则就地掩埋在他们各自牺牲的山坡上,因而在烈士纪念碑周围方圆几百米之内,几乎随处都有烈士的遗体。陵园围墙外的陡坡上有一处墓地,碑上书有“红军烈士之墓”字样。

(大墩梁红军烈士之墓)

烈士陵园中,还有一座墓,就是罗南辉烈士墓。

(罗南辉烈士墓)

罗南辉,又名罗曼、罗敏,成都人,1926年入川军江防军第7混成旅当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在遂宁射洪嘴起义中任起义军营长。他先后任中共川东特委军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除奸小组组长、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军委书记。1933年10月任新成立的红三十三军副军长,后任军长。他率部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曾连续打退敌人20余次轮番进攻,歼敌4个团,俘敌近2千;在清剿川陕边反动武装中五战五捷,歼敌5000余人。1935年11月,红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团合编为红五军,任副军长。

罗南辉副军长是在遭到敌机轰炸时,伤重不治而牺牲的,卫生员把他掩埋在坡上的一个破窑洞里。1986年,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前夕,当年的卫生员来到这里,找到了埋葬罗南辉遗体的地方。修建烈士陵园时,在纪念碑旁为罗南辉修建了现在这个墓。

烈士陵园里的土堡子的土墙上,至今可辨明显的累累弹痕。

大墩村曾经流传着一件奇事:解放后,当地先后有6位村民(其中男性2人,女性4人)患病(当地称为“癔病”)神志不清,临终前说的话里,能听出来有正宗的四川话,而且都有“回四川老家”“跟父母兄弟姐妹们在一起”这样的语句。大墩梁这里是甘肃,并没有四川人,乡亲们猜测,牺牲在这里的红军烈士们托话来了。后来,大墩梁修起了红军烈士陵园,周围方圆几百米之内的烈士遗体都归葬了,罗南辉烈士的遗体也找到了,他的墓和墓碑也修建了,自此,村里再也没有人得“癔病”了。

义岗川红军烈士陵园

离华家岭几十里路的义岗川镇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936年10月17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率二军、三十二军途经义岗镇,在董家堡子遭到通渭县保安大队和董本斋民团的阻拦,甘肃东路交通司令马锡武遣王富德骑兵旅尾追,国民党甘肃政府和王均第三军之飞机部队给董本斋空投子弹两次,计4千余发,同时派3架飞机对红军狂轰滥炸。红军被迫发起还击,组织攻打董本斋民团据守的碉堡。由于没有重武器,红军未克敌碉,23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史称“义岗川战斗”。1957年9月1日,原义岗区人民政府在义岗川镇四岩山修建了义岗川烈士陵,23名红军战士埋忠骨,烈士墓碑上镌刻着“长征烈士永垂不朽”。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着:“四十年来,红军对共产主义理想,对革命事业不移的信念,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通渭人民发奋努力建设家乡,报答先驱的希冀,告慰英灵的忠魂。”

(义岗川红军烈士墓碑)

1998年8月,义岗川烈士陵得到重建。在烈士墓碑后面保留下了当年的红军攻打敌碉留下的“弹孔墙”。

略阳县烈士纪念广场红军墓

略阳县烈士纪念广场在两流水村旁的山坡上。(略阳县公示的信息是“兴州街道办事处两流水村”,但在地图上显示的是“白石沟乡两流水村”)。

2015年7月,略阳县投资600万元的烈士纪念广场正式落成投入使用。该项目公示的信息:位于县城以北11.5公里处,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包括烈士纪念广场及墓葬区,其中烈士纪念广场由牌楼、纪念碑等公共设施构成,墓葬区设计烈士墓位208个。目前,该墓葬区已迁烈士178个(包括红军烈士、地下党员及创建苏维埃政权牺牲烈士23名)。

走近前去,烈士纪念广场并不是“广场”,而是在山坡上梯次建成的牌楼、纪念碑、烈士墓群。石牌楼挺气派,题刻“烈士纪念广场”。

烈士纪念碑上的碑刻指出: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四方面军长征转战略阳,深入开展武装斗争,播撒革命种子,发展游击队员200余人、37人参加红军,胡先进、樊永朋等20余名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为追求理想和自由而壮烈牺牲。

在烈士纪念碑后面的墓葬区安葬着178位烈士的英灵。在碑文中提到的胡先进等在此有墓碑。胡先进是1935年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庙坝苏维埃政府主席;樊永朋是庙坝苏维埃政府委员;陆金海是1936年红二方面军在略阳时积极开展革命工作的地下党员。

(略阳县烈士纪念广场红军烈士墓)

张辉师长墓

红二方面军六军十六师张辉师长的墓在甘肃天水秦州区娘娘坝镇旁的牡丹山上

牡丹山有一座570多年历史的小庙宇,庙宇门前有一对相对着的石狮子,两石狮子中间就是低矮的张辉烈士墓,烈士墓对着一座简朴的墓碑。

(张辉烈士之墓)

张辉烈士墓碑高2米,宽0.8米,大理石墓碑上刻着“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十六师师长张辉烈士之墓”。墓碑背面刻着烈士生平:张辉,男,湖南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由湖南桑植出发北上长征,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十六师师长。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长征至娘娘坝遭敌人伏击,突围中身负重伤,部队在撤离娘娘坝返回李子园途中,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时年不到三十岁。遗体被葬于李子园普华寺后山坡上,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五日,烈士遗骨火化后安葬于娘娘坝牡丹山。一九八七年四月五日

在烈士墓的一侧还有一座娘娘坝镇人民政府于2010年6月立的黑色石碑,为《张辉烈士简历》:张辉,男,湖南平江县三阳乡人,生于一九一一年。一九二六年投身农民运动,任自卫队秘书、分队长;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任红军连长;一九三零年至一九三五年任红军营长、副团长和团长职务;一九三六年长征途中升任二方面军第六军十六师师长。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北上途中,在娘娘坝村与国民党作战时壮烈牺牲,年时二十五岁。

碑上的铭刻表明,张辉烈士骨灰是于1986年移葬至牡丹山上,2010年又扩建为烈士陵园,而且娘娘坝镇的单位、职工、村民等为扩建捐款。

张辉是于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十六师师长的,10月即牺牲了。他率领全师长征北上,爬雪山、过草地,参加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陇南战役,南下攻克了两当县城,为建立徽、成、两、康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0月,二方面军撤出徽、成、两、康根据地,挥师北上,在李子园歼敌30余人后,十六师派出人员到娘娘坝侦察,发现镇边牡丹山上驻敌军一连人(另有资料说是敌一个营)据守,决定先派一连兵力夜袭敌军,为大部队打通前进道路。10月5日,张辉亲率一连队伍到达娘娘坝,在消灭了街上少量敌人后组织向牡丹山冲锋。山上敌人守在牡丹山庙里,并筑有碉堡,易守难攻。激战中,敌一营援兵从天水赶来,令红军腹背受敌,张辉即命令撤退。退到牡丹山脚下时,两名红军战士牺牲,张辉也身负重任,在战士们掩护下撤离娘娘坝,黎明时分返回李子园,但张辉由于伤势严重,不幸牺牲。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红军战士把张辉遗体埋葬在李子园普华寺后山坡上。

张辉师长的搭档——师政委晏福生和他的战友陈明义和伍修权等老将军们,于1983年重回了当年的战斗地,怀念他们的师长。

小峡口红军烈士墓

在甘肃徽县银杏乡的小峡口有一座低矮的垒石堆,这就是红二方面军的无名烈士墓。

1936年10月4日,成徽两康战役结束后,二方面军大部队接到命令开始从徽县撤离北上,留下了3名年轻的伤病员,不料地主杨开堂得知消息,带人将其中2名抓住后活活打死,他们的尸体被就地掩埋。解放后,当地的村民没有忘记被掩埋的红军烈士,就在当年埋尸的地方堆砌起了一座石头坟墓。

(徽县党史办主任刘立军指出小峡口红军烈士墓)

没有被地主抓获的那名红军伤病员辗转逃到了银杏乡的胡台村,被当地村民保护起来,后来给一户姓张的人家做了儿子,取名张成福。上世纪80年代后,原籍湖南的张成福的红军资格获得国家承认,享受到了国家对老红军的补助,安度了晚年。

花山寨红军烈士墓

河南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的花山寨(花山寨会议旧址,花山寨会议即鄂豫皖省委第十四次常委会议),有一排红军烈士墓,这里安葬着在斛山寨战斗中伤重不治而牺牲的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政委姚志修、七十五师二二四团政委胡柱先和红二十五军某连炊事班长匡占华以及几位无名红军烈士。

(花山寨红军烈士墓)

斛山寨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最后一仗”,为部队实行战略转移杀出了一条血路。当时,敌人四个师(包括东北军六十四师、六十五师)从三面包围上来,还有敌机掩护。红二十五军以少胜多,徐海东回忆:“这一次,光机枪就给送来了一百多挺,还有四千多人作了俘虏。”“而俘虏的人数又超过了我们部队的人数……”有史学家称:斛山寨战斗是花山寨会议的奠基礼,没有斛山寨战斗就没有花山寨会议,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由此可见斛山寨战斗对红二十五军长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们在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途中,多次看到了红二十五军缴获的这一百多挺机枪和参加红军的东北军机枪手发挥了作用。在红二十五军(红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会师后,这一百多挺机枪中的一部分调配给了中央红军。

姚志修、胡柱先政委原先安葬在花山寨另一处地方,徐海东军长为了纪念他们,便令人在坟前栽了几棵翠竹,后来这些竹子越长越多、越长越密,成了竹园,当地人便称之为“海东竹园”。后来,将姚志修政委、胡柱先政委的墓移到了“海东竹园”旁的高处,和匡占华班长及几位无名红军烈士并排安葬了。

七里岗红军烈士墓

河南方城县独树镇镇西的七里岗是“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在S103省道路边竖立着刺刀状的纪念碑(雄视穹苍,寓“血战”之意)。纪念碑一面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字“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另一面是原红二十五军军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题字“烈士精神不死”。纪念碑下,是整齐排列的红军烈士墓,墓碑上大多无名。

(七里岗红军烈士墓)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在战略转移途中一次极为险恶的战斗。红二十五军在地形平坦和气候恶劣的条件下,遭敌“追剿纵队”的前堵后追,能否突出重围,不仅是战略转移成败的关键,而且关系到全军的生死存亡。当时红二十五军准备在七里岗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由于气候恶劣,能见度低,红军先头部队没有发现公路旁预伏的敌人,而优势兵力的敌人发起突袭时,年轻的红二十五军战士们穿着单薄,手都冻僵了,一时连枪栓都拉不开,不能有效地反击敌人,处境十分被动。危急时刻,从后面跑步赶到阵前的军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二二五团冲到前面反击,一面高声呼喊:“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在吴焕先的指挥下,指战员迅速趴在泥地里,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反击。敌人仍气势汹汹地扑过来,吴焕先手持大刀指挥红军从雪地上跃起,勇猛地冲上去,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杀声连天,震撼山岗。当战斗激烈进行时,副军长徐海东带领第二梯队(二二三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经过一番恶战,我军终于把正面进攻的敌人压了下去,趁机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红军趁夜色绕道,越过了许南公路,于拂晓抵达伏牛山东麓,突破了敌人的合围。

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碑记》节选:1934年11月26日午后一时,红二十五军抵达独树镇七里岗,突遭埋伏于此的敌第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猛烈攻击。是日,雨雪交加,能见度低,先头团发现敌人较迟,加上战士们衣衫单薄,手脚冻僵,以至于陷入被动境地。危急时刻,吴焕先手持大刀,率队冲入敌阵,展开白刃肉搏,全体将士浴血奋战,殊死拼杀,战斗空前惨烈。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刘华清英勇苦战,身负重伤。正当拼杀激烈之际,徐海东率后卫部队迅速赶到,立即向敌发起冲击,经一番恶战,终于打退敌人进攻,扭转危局。入夜,红二十五军乘敌空隙突出重围,挺进伏牛山。激战中,近百名将士英勇献身,二百余人身负重伤。

(待续)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所看到的红军墓,不过是牺牲在长征路上数万红军英烈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我们记叙这些红军墓的图文,是远不足以表现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想尽我们微薄之力,以我们所能给出的图文,向长征路上的红军烈士们致敬

我们重走长征路,把一路的寻访都写在了《重走长征路》套书里。特此留下作者之一大龙(田竞)的手机号码13691585224、13391750217,另有邮箱dragon_52@126.com,欢迎关注此书的人和为此书建言的人联系。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

Hash:66a2ac5269efc7aa17f749bf263d79ebdbf1612d

声明:此文由 重走长征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