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的“十三陵”——紫山

紫山位于南阳市北15公里,处卧龙区谢庄乡、蒲山镇、石桥镇交汇之地。整个山体南北延伸,跨越面积25平方公里,此山由玉皇顶等13座大小山头组成。主峰玉皇顶,海拔325.9米,因山体秀丽,石呈紫色,且盛产中药材柴胡,人称紫山,古时也称紫灵山。紫

山自然风光优美,四面山势巍峨、沟壑幽深、悬崖峭壁、怪石林立、风景宜人。紫灵峰与翔风岗两峰相持的峡谷之间,层峰叠翠,云遮雾绕。流经南阳市区的梅溪河发源于此。明清时的梅溪河两岸红梅似火,小桥横架,河中波光潋滟,舟楫穿梭往来。现在没有了如霞的梅花列岸,舟楫往来,但那如许清流的梅溪河从紫山一路波笑浪欢奔向南阳市区。山下,人工筑成的麒麟湖翠柳拥岸,泱泱湖水,照如镜,绿如兰,为紫山平添了不少灵气。

紫山的名胜古迹颇多,汉光武帝刘秀曾落脚此山避难,现留有刘秀床(是浑然天成的巨石床)、刘秀锅台、刘秀脚印。有三国蜀帝刘备高参庞统(字土元、号凤雏)曾于此山隐居。庞统故居“风雏台”其实是一座山峰,山顶原有建筑颇具规模,前殿、大殿、山门、廊坊,并有风雏祠,祠中石碑林立,晨钟暮鼓,烟火袅娜,古建筑现在留有石井和残垣断壁的寨墙和风雏祠,其它已荡然无存。三月三庙会却流传至今,香客依然川流不息,怀念着当年庞统与诸葛亮志同道合,分别隐居在紫山和卧龙岗,纵论天下大事的历史故事。

紫山的南山坡,据《嘉靖南阳府志》载,朱元璋坐天下后,二十三子朱柽封到南阳做世袭藩王,藩王看上紫山的风水,选为陵地。建有王陵12处,埋葬着明唐定王、靖王、唐世子并宪、庄、成、敬、顺、端、裕诸王。有建造奇特的“朱王桥”、“白龙宫”等。可惜李自成起义攻南阳,占紫山,先扒王坟,后毁祭祠的庙宇,使王陵成了一座废墟。

紫山北傍龙王沟水库、南与卧龙岗绵延相连,为明历代唐王陵园和道观寺庙聚集之地。灵山寺是在城皇庙原址上修建,位于紫山南麓的半山腰处,建有大雄宝殿,两边侧房38间,寺院占地面积4.67公顷。紫灵峰顶端建有祖师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起香火会,大戏、杂技狮子、旱船、竹马、响器等热闹非凡,并吸引方圆数百里成千上万的香客顶礼叩拜,虔诚祷告。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将其二十二子朱柽封为唐王,册封地就在南阳。朱柽死后安葬于紫山之阳,后历代朱王包括靖王、宪王、庄王、成王、敬王、顺王、端王、裕王以及一些公主等十多座陵墓均在紫山。据明一统志载,当时墓园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殿阁亭堂鳞次栉比,周围红墙二百九十丈,占地五十余亩。所以后人又把紫山美其名曰“南阳的‘十三陵’”。

由于这里古为宛洛通衢,进可入荆楚下湖广,退可进伏牛上太行,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黄巾军曾择此山而居守;李自成义军盘踞此山成大气;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两度为保卫南阳的重要战场;解放前夕,陈庚部为解放南阳曾在此与战犯王陵云展开过多次激战……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杀,睡在隐蔽的大石板前,躲过了莽兵的追杀。后来,刘秀起兵南阳,于公元二十五年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号称光武帝。而当年刘秀睡过的大石板,被人们称作“刘秀床”。还有建造奇特的“朱王桥”,人工建造的“罗圈阵”,朱王建造的“白龙宫”(亦称“逍遥宫”,系白娘娘的宫殿);还有民间传说的“好汉坡”,建造于玉皇顶四周的“石头寨”(传说长8里13步,与现南阳府旧城等长)和“天井”、“神仙洞”;还有传说求子、求功名的“转运石”和“娘娘床”,击石而遍山起音的“擂鼓石”,相传三龙王傲广的龙庭“红艳潭”,李自成起义的“白马寺”、“走马岗”、“林马场”和医圣张仲景采药的可楼洼等传说。

Hash:5afcc0c9940b268bcc2dba5ed5e3c46b8eae401b

声明:此文由 游说天下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