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仙门唐氏宗祠
在澄海溪南镇有一个超不过两千人的偏僻乡村里居然出现了一位明代大儒,理学家,其进士出身,官至明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任尚宝司丞,吏部考功清吏司、文选清吏司郎中。潮州八贤之一。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潮州府海阳县苏湾都仙门乡唐氏文端公第8世孙伯元公出生于这个平静的村庄里,那天傍晚,唐家门口的水井居然沸了,水到处漫流,老人们说这是吉兆。深夜有人发现,唐家屋顶忽见“日光”明亮,照若白昼。村民们都惊呼:“半夜出阵日啦!”此时,主人唐天荫i妻许氏产下一个男孩,过一会,红霞自动消失。唐家产下的这个男孩就是唐伯元。
自此,潮汕地区便流传“半夜出阵日”这个俗语了。其意思近乎“出人意外的喜事突然降临”或“不符合常理的事突然出现”。
明代洪武年间,唐氏文端公及其弟龙川祖,从福建漳州到潮安创祖。文端祖创祖居仙门生远公,远公生长子梅仙公居仙门,次子庆云分居到澄海溪南唐陇创祖,支系迁居外砂、澄城及上华。郡望晋阳世家。
以文端公为始祖第9世起的辈序是:
佑启树熙衍,兴开宏文学,大本滋以立,
敦曲崇令德,诗礼振家声,怡垂绵世泽。
基祖根是:始祖文端,2世远公,3世梅仙公,4世质隐公,5世达公,6世连松公,7世天萌公,8世伯元公。
唐伯元,字仁卿,号曙台,广东省澄海县苏湾都仙门里(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溪南镇)。生于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卒于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
唐伯元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考中举人。1574年(明万历二年)得中进士,自此进入仕途。半年后任江西万年知县。1575年(明万历三年)任泰和知县。1580年(明万历八年),唐伯元调任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不久升任尚宝司丞。1584年(万历十二年),唐伯元被贬到海州任判官。不久又调到保定府任推官。1585年冬(明万历十三年)调任北京礼部制司主事。1591年(明万历二十年)母逝,回潮州守制。1594年(明万历22年)秋,守制三年满的唐伯元回京任原职,不就升调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考功清吏司、文选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后告老回乡。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秋,离世。逝后的1625年(天启五年),明熹宗追封唐伯元为太常少卿。他的一生,以廉能忠诚、鲠直清节闻名于世,在治政、治学上卓然有成。《明史-儒林传》说他是“岭海士大夫仪表”、"理学名卿"。
治政上,唐伯元以身践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清廉为政、多做好事实事作为治政的指导方针。他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为官,都做到清正廉洁,为民为国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工作,政声很好。
最初,唐伯元进士登科,被皇帝委任为江西万年知县。万年是个新设小县,幅员仅数十里,建置也才五十年,因此以正式制科进士任万年县令的,唐伯元可算是第一人。为此,唐伯元一度郁郁不快。在京的一众广东、潮州官员为其送行,勉励他“勤恤民隐,不小视万年”,要尽力做好生产、治安、教化等工作,以待“异日玺书征召,为耳目,为股肱”。之后,他便芥蒂尽消,愉快地踏上赴任的路途。在任期间,他以民为重,施政有方,因此期满离任之际,百姓为他立了生祠。这可称是莫大的光荣,也可见唐伯元在万年县令任上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
为学上。唐伯元的确学问渊深,著述甚丰,有《易注》 《礼编》 《道德经注解》等十多部著作,不愧为一代“理学儒宗”。他从吕怀处接受了湛如水的学术观点,认为心性(或曰天理)是以物为载体的,离开物,心性便无从谈起。他反对王守仁的心学,反对他从祀孔庙,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为此丢官也在所不惜。他的诗文也很好。文章说理透彻,很有气势,有唐宋古风。诗作自然清新,不事雕琢。
:
唐伯元的一生是以清节知名的一生,也是在治政和治学上都很出色的一生。《明史·儒林传》说他是“岭海士大夫仪表”。在他青少年时期,明代的复古主义文学正当高潮,他也学有所就而受到肯定。就如他自己所说:“言文者争治左、国、史、汉,以取荣誉于时,至嘉、隆尤其。余少时偶读一二家而喜之,间有论著,人称能焉。”
嘉靖四十年(1561年),唐伯元22岁,考中了举人,三年后,赴京赶考。不第,唐伯元落第后独自到石墉住了数月,每天帮吕怀修订《历纪古义》,师徒相外甚洽。唐伯元从吕怀处接受了湛若水的学术观点,并使之更具实践性。他认为心性(或曰天理)是以物为载体的,离开物,心性便无从谈起。他把物限定在“峰、家、国、天下”,最终目的仍然在于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过了三年,万历二年(1574年),唐伯元终于得中进士。从此以后,唐伯元踏入仕途。
半年后,唐伯元被委任为江西万年知县,由于他以民为重,施政有方,所以一年后调离时,百姓还为他立了生祠。唐柏元离开万年,到泰和任知县,唐伯元在泰和五年,以三罗为典范,清廉公正,克尽职守,很受当地士民推崇。周光镐的家人曾上京路经江西,闻当地人士称颂唐伯元,不禁高兴地去信说;“彼中人士颂足下政泽,前百年未有也”,“知足下宅心纯粹,政事自与时吏迥别”。被贬为海州判官。万历八年(1580年),唐伯元调任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不久升任尚宝司丞。因与吏部尚书杨巍学术观点相同,被推荐为吏部员外郎,后升考功、文选郎中。任满,本可升任太常少卿,但上疏请求罢官回乡。泰和百姓也为他立了生祠。
唐伯元也为朝廷上书。万历十二年(1584)御史詹事讲疏请王守仁从祀孔庙。首辅申时行等也以表定王守仁的功业、气节、文章为由支持从祀建议。明神宗也已表示同意。应该说,王守仁针对当时思想领域言必程朱理学,使学术僵化,学术界死气沉沉的情况,针对一般读书人都把程朱学说当作获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知和行完全脱节的流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致良知”新学说(哐称阳明心学),一下子打破了学术界的僵化局面,的确使人耳目一新。这种新学于嘉靖年间已开始流行,隆庆以后南方各省几乎没有不改从新学的。但是,阳明新学的后学者却过于反程朱理学的权威,一味肯定自我,以至于以自我原则荡轶礼法,渺视论常。为此,唐伯元出于维护封建法则,巩固封建统治,毅然呈上《争从祀疏》,坚决反对王守仁从祀孔庙。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几天后,明神宗竟承认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了神宗的信任。由于神宗的信任,他一回京就到专掌皇帝宝玺、符牌、印章的尚宝司任司丞。第二年,母亲去世,他匆匆回潮守制。在此期间,他在西湖山北麓建了寿安寺,在南岩下建了紫竹庵,有时也在郡守和朋友们的邀请下,游山玩水,闲吟酬唱。但守制期间的时间和精力主要还放在撰写《礼编》一书,目的就在于匡救世风。这是一部28卷的大部头,前后共花了5年工夫。
后到晚年,唐伯元决定辞官归隐。
唐伯元回到潮州,筑醉经楼于潮州府城西小西湖上,在西湖山北麓的寿安寺旁建了居室,种了梅花,命名为梅花庄,过清贫生活。他又在雁塔下,筑了钓鱼台,常披蓑戴笠,孤坐垂钓。有时,也还勉强伴陪着地方官游湖吟诗。为岭海士大夫所敬重。但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就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秋后寂寂地离开了人世。据《明史》所载,第二年,神宗甄别吏部郎官,又想起这位官价不高,但却耿直得可爱的唐伯元,下诏起用为南京部职。但传诏到潮州,唐伯元死已逾年。天启五年(1625年),明熹宗追封他为太常少卿,并赐赠“理学名卿”巨幅横匾。
唐伯元的确学问很深,著述甚丰,著作包括奏疏、序文、书信及家训等,编为《醉经楼集》6卷;他还编辑注释了《二程语录纂》、《礼篇》、《易注》、《铨曹仪注》、《阴符经注》及《白沙文编》、《礼编》、《道德经注解》等十多部著作,诚不愧为一代“理学儒宗”。他的诗歌也写很很好。作为理学家,其诗的确难免“沉酣六经之津液”,但能去其糟粕,不事雕琢,自然和幽。如《官人行黄梅道中为役夫述》有句:“前岁树皮尽,去岁草根绝”,诉说荒年之悲惨,明白如话而不失雅致;《新移芍药台上》有句:“旧蕊支新蕊,深红间浅红”,描述芍药之形态,清淡素雅而不失绮丽,都颇可见其功底之深厚。
:
田生金(生卒年不详),号双南,麻城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 万历三十二年(1601年)三甲20名进士,治《春秋》驰名,由推官擢御史, 累升太仆卿,为官清正,为时所称,有节钺声望。以邑中雀角困林泉, 其官台谏时,《复方孝儒友族家》一疏,人以为不愧科名云。
【田生金纪事】田生金为恩师唐伯元题匾“忠孝流芳”
潮汕明代名人唐伯元(1540年一1597年),字仁卿,号曙台。澄海苏湾都仙门里(今溪南镇仙门村)人,于明朝万历2年考中进士,历任江西万年、泰和县知县,后调任户部主事、礼部主事、尚宝司司丞、吏部郎中等职。一生廉洁奉公,过着清苦淡泊的生活,治政、治学都很出色,被誉为一代“理学儒宗”,天启帝御笔钦赐“理学名卿”巨匾,明史称其为“岭海士大夫仪表”。历经岁月沧桑,唐伯元梓里故宅唯见断垣残壁,故居中尚存菠萝蜜一株,古井一口;其故里“唐氏家庙”及“忠孝流芳” 牌匾、唐伯元墓碑等文物保存完好。“忠孝流芳”牌匾匾长162厘米、宽58厘米。牌匾上阴文镌刻“忠孝流芳”四个大字,遒劲浑古,牌匾右上角刻有“万历壬辰”,左下角题款为“田生金拜赠”。
据考证,赠匾人田生金系湖北麻城人,称唐伯元为恩师。原来,唐伯元在泰和县任知县后,勇于为含冤入狱的儒生田生金平反冤案。田生金出狱后,上京赴试,名题金榜,被选入翰林院供职,由广东巡按御史升太仆寺卿,并一直与唐伯元以师生相称。后仙门里营造宗祠,田生金特书“忠孝流芳”横匾,并请人勒石拜赠唐伯元,称颂恩师忠岸两全,千古流芳。
Hash:ebbe26c16da92cee0032c36dac46fb472b6160cc
声明:此文由 天下唐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