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岛有什么好玩的 薄荷岛OW考证注意事项
导读:薄荷岛有什么好玩的 薄荷岛OW考证注意事项 Ⅰ. 初识潜水 Ⅱ. 崩溃的第二天 Ⅲ. 愉快的第三天和第四天
如果你不会潜水,你就会错过世界上70%的景象。所以,潜水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可以考OW的地方有很多,菲律宾的薄荷岛很不错,教练也很棒,一起去看看吧。
刚开始知道潜水这项运动,是得益于好基友伟哥的一次极富感染力而又热情洋溢的讲话。
那是个夏天。伟哥拿出了他压箱底的几段珍贵水下拍摄视频,眉飞色舞的给我介绍:“你看,这是杰克风暴,当时那么多杰克鱼,乌泱泱的就来了,铺天盖地的,我操我们在水底下都惊呆了你知道吗,特别震撼。”
杰克风暴(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杰克风暴的视频长什么样子,我还真记不起来了。但是伟哥在其间说的一句话却一直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
“这个世界上还有70%的地方对你来说仍属未知,你难道不想去看看吗?”
直戳痛点。对于我这样一个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人来说,还有比这更激发斗志的吗?合着我几乎折腾完了全中国,又折腾到了欧亚非,还连这世界上70%的广大区域的边儿都没摸着,我还出去敢说自己是个旅行玩家么?
当然不行。
于是,凭借着出自本能的强大执行力,我在长达5年的travel calendar上扒拉出了一个区域,用于这无处安放的躁动之心。潜水首站定在菲律宾薄荷岛,计划先学PADI的OW(休闲潜水初级——Open Water,即开放水域潜水员课程)。在尝试之后,如果发现自己对这项运动确实有热情,之后还可以去马来西亚仙本那升A(休闲潜水进阶版——AOW即Advanced Open Water,开放水域进阶潜水员课程)。
PADI的潜水证全世界通用,且终身有效。而东南亚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水域和潜点,成为了国内潜水爱好者学习潜水的首选地。但是在东南亚各国,不同的潜店,学习潜水的价格都不一样。我这次在菲律宾找的是当地最大的一家中文潜店——无限蓝,学习OW的价格是18800菲律宾比索,折合人民币大概2600左右,不包含吃住。菲律宾的杜马盖地、泰国的tao岛、马来西亚的仙本那等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潜店,价格也会有一些差异。大体来说,在这三地学习潜水课程的价格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排名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在正式进入学习课程之前,我对OW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从来没有过体验潜的经历,也没有Google过这个课程到底要学些什么。仅仅凭借着一腔满溢的热血,和天生的胆儿大不怕水,就这么开始了一段奇幻的,充满刺激的潜水学习。
Ⅰ. 初识潜水
第一个下午,认识了我的潜水教练——W:广州女孩,肤色健康,性格直率。她带的我们这个潜水小班一共有4名成员:我和我的朋友J、来自北京的IT同行姐姐N,和来自广州的银行姑娘Y。
第一堂课是对OW的基础理论进行视频学习。从中我了解到,水肺潜水的意义在于通过从人体延伸出去的外部呼吸装备,让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没有氧气的水中体验到和陆地上呼吸同样的感觉,见识和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陆地所迥然不同的海底世界。
理论学习共分为5个单元,都是对于水肺潜水的基本知识点的讲解:水下不同深度的密度和压力、用水肺呼吸的does and don'ts、水肺装备的组成和使用、水下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等等。在正式进入水下技巧练习之前,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产生对于潜水的宏观认识,并将知识点带入之后的实操学习。
看完视频之后,大家都觉得信息量有点大,不太好消化。于是W把我们带到装备区,开始讲解水肺潜水的基本装备:气瓶、BCD、一级头、二级头、备用二极头、各种仪表盘、面镜、配重、潜水衣、蛙鞋……,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参照实物理解理论。但真正轮到我们自己动手组装的时候,发现两个困难:一是气瓶+各种装备加起来有好几十斤重,光搬气瓶就耗尽了洪荒之力,要把整个装备穿在身上并站起来,其强度不亚于一次中等难度的负重深蹲。连我这样一个在健身房体测都被教练夸赞骨骼肌强健的人,好几次几乎都站不起来,哇哇乱叫;二是潜水装备的各种管线和步骤、顺序很多,要全部记住并成功装配,还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
在大家的气喘吁吁和满头大汗中,结束了第一个半天的学习,也就算是正式入门了。W看到我们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便打趣说:”人家都说,能学潜水的女生,都得是女汉子,你们现在明白了吧。” 这话的确不假。因为我们发现,在整个OW的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应验着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和充满力量的骨骼肌,是很难真正学好并享受潜水这项运动的。
Ⅱ. 崩溃的第二天
OW学习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泳池练习水下技巧。泳池分为浅水区(3m)和深水区(5m),以适应不同类别的技巧要求。在泳池我们总共需要练习:跨步式入水、找回丢失的二级头(主要的呼吸头)、气瓶没气了找潜伴借备用二级头、半面镜排水、全面镜排水、水下穿脱BCD、水下穿脱配重、水下取戴面镜、无面镜游泳、以蛙鞋为轴心的中性浮力、悬浮中性浮力、以及最难的CESA等十几项水下技能。除去两项和中性浮力有关的技巧,其余的技巧都是为了让潜水员具备处理水下处理紧急情况的技能。换句话说,这些技能都是为了让潜水员在水底下即使遇到最极端的情况,也能知道该怎样处理,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穿戴好所有的装备并做完潜伴检查之后,第一项技巧便是跨步式入水。当我背着重得要命的装备,站在泳池边上准备往下跳的时候,莫名产生了一种类似于英勇奔赴前线的壮烈感,小时候学游泳的一些片段开始闪现。
5岁那年老爹教我游泳,刚开始还装模作样,教我怎么划水,怎么蹬腿,怎么闭气。然而在我始料未及之时,画风突变。他竟然从背后突袭我,猛的一下把我推进泳池(真是亲爹啊,泪),小不点儿似的我简直吓坏了,在水里没命的挣扎,嘴里、鼻子里都进了水。一边因为呛水,我不得不疯狂地咳嗽,但是出于本能却又不敢停止手脚动作,这样一来二去,竟然还真莫名其妙的就把游泳给学会了。
虽说结果是美好的,但是这个呛水的经历却让我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溺水的感觉实在太过惨痛,以至于我无法相信此时此刻背在背上的那些玩意儿,可以让我在曾经绝望地扑腾过的水里,瞬间获得一条鱼的技能。我还没有办法和这套装备之间建立信任感:万一它突然失灵了咋办?万一我在十几米的水底呛水了咋办?无数的未知正在等待着我,而我这个一直崇尚“过把瘾就死”的人,竟然还破天荒地萌生了一点小小的紧张感。
带着无比的忐忑,做了长达5秒(笑)的心理建设,咣当一声我就跳进了泳池。
跨步式入水(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水面建立好正浮力之后,W便带着我们4个,放掉BCD里的气,深入到3M的泳池底部,一字排开,跪在地上开始学习水下技能。
刚进入水底,开始使用呼吸器的时候,我特别不适应。一是水下的一切都变得特别不一样:周围的人变得很大,和我之间的实际距离也远比目测要远(水的折射原理)。我经常想要伸手去够旁边的潜伴,却发现捞了半天,手上只有水穿过,身边的潜伴依旧纹丝不动(哭),弄得我又傻又楞地自我表演一般,充满魔幻色彩;二是到了水下之后,受制于水的浮力,需要死命的咬住嘴里的二级头不让它掉落,时间长了整个下颚都变得十分僵硬;面镜也有点大,不断往上滑。我自己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重量比较小,也没法稳当地跪在地上,而是一直前后左右东倒西歪。这画风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和所有第一次的体验一样,在水下第一次呼吸带给我更多的还是新鲜感。用嘴吸气,吐气,看着呼吸器中不断冒出一串一串的气泡,视线介于清楚和模糊之 ,头有点晕晕乎乎,很奇妙,又有趣。
刚开始练习技巧的时候,因为我没有做任何功课,所以还处于小懵逼状态。身边的N姐姐全程淡定,很快就完成了第一项技能。我一看,心想,我噻,原来要淡定才能把技巧做好啊,那我也得淡定一点。于是很快也就进入了状态,接二连三地顺利完成了好几项技巧。
J和Y就没那么幸运了。J可能因为紧张,也可能是没有完全理解W的意思,在水下有些慌乱;Y对水不太熟悉,加上胆子比较小,经常练着练着技巧就想放弃,上升到水面。半天过去了,两位潜伴的技巧练习还没有明显进展,也大大的拖慢了整个教学进度。
W见此有些着急。一方面她想要做点什么来帮助两位“后进生”,尝试了好几种方法之后,未果,变得有些无计可施;另一方面,在泳池的练习仅仅是我们OW学习的第一部分,如果在这一部分就严重delay的话,很可能会影响我们整体的学习时间。
时间一点点过去,W的耐心也开始慢慢被消磨,她开始变得有点急躁;而J和Y呢,本来就因为技巧练习不好而很是沮丧,加上被W的着急所影响,以及担心她们会拖累我和N,因此越是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就越是忙乱,越是完成不好,整个学习陷入了僵局。
我和N见状,便商量着一边安抚心情不好的W,一边去给J和Y开小灶。经过往往复复的拆解动作、鼓励、安慰,我们的课程总算又重回正轨。虽然整体进展依然缓慢,也还是存在很多令人纠结的问题,但是至少大家都非常努力,非常专注,相互扶持着一起完成了大部分的水下技能。
然而,终于还是来到了最难的CESA。虽然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作过功课的N和Y就曾经预告过CESA的难度,我们也都有了心理准备,然而直到我真正站在5m深的水底,准备吐气往上的那一刻,也还是因为紧张而有些退缩。
CESA——有控制式紧急游泳上升,经常被潜水员们戏称为“不作死就不会用到的技能”。它的意思是,当你在9米深的水下,发现气瓶没气了(这是得心多大才会全程不看气表啊TOT),只剩下管线中留下的最后一口气。你的潜伴不在身边,无法找到备用气源,那么你该怎么办?这项技能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在水底吸满这最后一口气,不断发出“啊……”的声音,同时游泳上升,在30s时间内上升到水面,并通过不断口吹BCD的方式建立正浮力。
好了,说人话。大意就是:你在水下没有气了也没人可以帮你所以你必须用最后一口气游上去并且还得想办法让自己浮在水面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这个动作的难度在哪里?
1. 最后一口气你得坚持30秒啊,首先你肺活量得大,其次你还得“均匀地”吐气,别整得第一口气就吐完了后面就没气可吐了。
2. 上到水面之后你已经彻底没气了,还得使劲呼气往你的BCD里吹气。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已经累挂了,到水面只想使劲呼气吐气缓解一下,但是没门儿,上到水面之后你首先要干的事儿就是赶紧吸一口大气,并且使出吃奶的劲儿往你的BCD里吹气,同时还得卯足劲儿的蹬腿,要不你就会沉下去。这往BCD里吹的第一口气还特别关键,如果吹进的气量不够,你会呛水,呛死你。
这已经足够让人惊恐的了(当然这些也都是在我被呛了水之后才发现的,泪),而我虽然紧张,但本着胆儿大心也挺大的特质,管他三七二十一就上了。吐气上升的过程都挺顺利的,但问题就出在水面上。上倒是上去了,但是头刚露出水面,还没来得及吸气呢,就又往下沉,更别提往BCD吹气了。出于求生的本能,我死命地蹬腿上浮,但是在那个当下,还是慌乱感干扰了我,导致我的手脚动作变得不利索,也就失去了效能。如此循环往复,呛了好几口水之后,我的第一次CESA还是以失败告终。
但是说真的,我并不沮丧,也不泄气。我只是想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应该如何改善。W告诉我,是我蹬腿的节奏没有把握好,往BCD充气的时候也因为慌乱而没有找准时机。想明白之后,我在泳池边上独自练习了一会儿蹬腿动作,便自告奋勇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虽然也呛了两口水,但是由于调整了心态和节奏,动作完成得比前两次都要好,最难的这关我算是过了。
轮到J的时候,我不免有些担心。她之前就因为其他技能完成度不高而备受打击,这个CESA她真的能完成吗?结果,我最害怕的事情果然发生了:J在经过了好几次尝试之后,还是完不成CESA,W又急又气,在泳池旁边哭了起来。
这可把我们给吓坏了。怎么办?课程才刚开始呢,教练就被气哭了,我们还能完成学习么?一时间,整个team的士气跌到了谷底。
N游到泳池边开始安慰气哭的W,我知道J的心里肯定更加不好受,所以默默把她拉到一边,问她是怎么一回事。J告诉我,她的肺活量不够,一口气根本无法支撑她上到水面。即使好不容易上来了,她也怎么都充不进BCD里的气。看着她那张沮丧的脸,我心想,除了教她练习吸气和吐气的方法,以及做一些手脚配合的训练,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于是我开始一遍一遍和J练习大口吸气、慢慢吐气、蹬腿和向BCD口吹充气。J有点悲观,她说她有可能这次真的就学不会,过不了了。我鼓励她说你这么聪明的人,肯定不是学不会,只是学的方式要改善一下而已,肯定没问题。而W在冷静一会儿之后,看到我俩正在努力练习,也就没那么着急了,准备再给J一次机会。
也许是J太想要证明自己,也许是和W之间越来越紧张的关系让她更加患得患失,这一次CESA终究还是没有完成。
经过一天的折腾,W也累了。她拖着疲惫的身躯上了岸,告诉我们,J和Y的CESA没过,还剩下几个技巧需要学习,明天泳池继续。
傍晚的时候,我拉着J去了酒店外的海边,我俩坐在海水里,看着天色呈现出了一种清冷的蓝,夹杂着落日仅剩的那一抹金黄,突然有点怅然若失。J整个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愁云惨雾,而我虽然通过了所有技能,却也因为自己的朋友遇到了困难而高兴不起来。
薄荷岛
薄荷岛
J说,她小时候经常被骂,这形成了她的一个条件反射:一旦被骂,就会特别紧张,一紧张就更做不好。她知道今天W是因为特别想要教好她,才如此着急,她理解W的心意和坚持,也因此而更加觉得内疚。
我拍拍她的肩膀,告诉她说,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做成的。如果实在不开心,或者不喜欢,大不了不考了呗。这并不是一个yes or no, live or die的选择,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段小插曲,一个加分项而已。来到这里,我们为的不是打怪升级,而是探索自己。我们并不是没有退路,我们还有很多选择。
J很努力,也很认真。我们一起复盘了今天所学,她的情绪似乎稳定了一些。带着一天的困倦,晚上9点多我就秒进入梦乡,留下J还在挑灯夜读,复习理论。
Ⅲ. 愉快的第三天和第四天
虽然第三天上午的泳池练习也并不那么顺利,但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W告诉我们,下午可以下海了。
这对我们不断低迷的士气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收拾好心情,第三天下午的一点多,我们就乘坐小船,准备开始海下练习。
OW的海下第一二潜是有控制式下潜。也就是说,背滚式入水后,W会带着我们拉住通往海底的锚绳,下到沙地上继续练习技巧。而在海下的第二潜,我们将再次练习CESA。
背滚式入水(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放水域教学(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第一个上的,几乎没有费多大劲就完成了。W惊呼:“你的肺活量也太大了吧,竟然把BCD吹爆了!”,搞得我只有苦笑。J下水的时候,我的心情堪比嫁女儿,我怕她昨天的沮丧心情影响这一次的技巧练习,毕竟,这是决定她能否拿到潜水证的关键时刻。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换了一个相对温柔和耐心一点的男教练(笑)来带她,J受到了鼓励。虽然她在水底下真的酝酿了很久,我也在水面上焦急地等待了很久,但让我看到她的脑袋浮出水面,教练大喊“吹气、吹气”的时候,我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下了一半。而当她大叫大笑的声音传来,我心里那块大石头才踏踏实实的落了地。J在水面大喊:“啊!我终于过了!谢谢你!谢谢你!啊!我太感动了!”说着就要去拥抱我们的男教练,场面感人。
事后我还不忘揶揄她:“看来异性相吸这事儿在你身上特别成立啊,换了个男教练,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是不是。”
总之经过了这惨烈而又光荣的一役之后,我们这个team迎来了自成立以来士气最为高昂的时刻,所有人都仿佛披着圣光,流露出稳重又不失骄傲的神采,昂首挺胸,谈笑风生。受到此情绪感染的教练也和我们开起了玩笑,伴随着扑面而来的海风,所有过往的不愉快都随风而散,所有的压力也都在顷刻释放,连同载着我们的小船,似乎在回程的路上都轻快了许多。
因为大部分的技巧都已经练习完毕,所以第三潜和第四潜我们就轻松了,大部分时间都在having fun。在水下,我们继续练习中性浮力。和佛教所说的“不生不灭”状态类似,我们也要通过对于浮力的掌控,在水里达到类似太空漫步的“不上不下”状态。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直到课程全部结束的时候,我都没能练好悬浮的中性浮力技巧,但是在水底漫步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以至于即使对于上升和下潜的力度控制不佳,我也在这两潜中,过足了自由飞翔的瘾。水下的颜色有别于水面的淡蓝。而是一种介于天空蓝和夜幕蓝之间的,饱和度极高的湛蓝色。配合着视线所及的水底悬崖、鱼群、珊瑚,我就像步入了一个无比玄幻的虚拟世界,身轻如燕,吐气如兰(笑)。对抗地心引力的感觉让我获得了一种在陆地上无法体验的征服感:通过对呼吸的控制、对BCD的控制,我就可以实现对于自己身体的掌控,达到引力和浮力之间的平衡。
海底那一抹蓝(图片来源于无限蓝最可爱的铁棍教练)
在上升和下降之间,我明白一切都是相对的:时间是相对的,空间是相对的,浮力是相对的,引力也是相对的。我们活在一个相对,却又相互作用的世界里。只有了解了每一种力量的来源和作用,才能顺应它,善用它,借其力而使其力;而看似互斥的两种力量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生长,以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平衡之道,既是道家之源,也是学习之本。学习是借力,也是使力:借的是一个人以往所有经历的总和,在使力的那一瞬间,既要完成的是对以往经历的借鉴,也需要实现对于自我的突破。J受困于过去的经历,却用极大的求知欲和意志力取得了对她自己的突破;我借力于我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鼓励J的过程中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建立同伴之间的信任感和同理心,以及始终不绝望、不放弃。
那么,失败也是相对的,沮丧也是相对的。我们可以用勇气,用信任来与这二者和解,形成对立又融合的绝妙平衡。我们既不绝对忌惮失败带来的后果,也不过分夸大勇气的能量。我们小心翼翼地探索着人与人之间的气场平衡、我们和陆地,和海洋,和大气,和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平衡之中参透相处之道,在平衡之中达到物我如一的境界。
平衡之道需要练习,而学习本身也是一场永不止息的修行。你要是问我,怎样才能在修行之路上有所得?虽然我也全然没有答案,但我会认真的告诉你,我的法则是,“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当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可数、可见,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并且修炼自己的开放之心、宽容之心,或许你会找到答案。
Hash:5aa3949c14618e18d40b23b04e0aa61eebd57b77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