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拍摄中的光比问题,是采取滤镜减小光比解决好,还是采用包围曝光后期解决比较好?

导读:解决拍摄中的光比问题,是采取滤镜减小光比解决好,还是采用包围曝光后期解决比较好? 在白天进行慢门拍摄(20s以上)是不是一定要加ND镜才能保证相片不过曝呢?

摄影中遇到的大光比,对新手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如何来解决呢?其实,使用GND中灰渐变滤镜和包围曝光,都是很好的方法。具体选择哪一个,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果在地平线上没有突出的物体,比如山啊,桅杆啊,灯塔等,我们就可以使用GND滤极光来平衡光比。比如下面的这个案例:

冰岛东南部的冰河湖入海口,有一片沙滩,被大家称之为“钻石沙滩”。“钻石”从何而来? 其实就是冰川融化的冰块,在这里被海浪冲上了黑沙滩,在晨光的照耀下,宛若钻石,因此得名。

这里是冰岛著名的拍摄场景,但并不代表随便一拍都是好作品。给大家看一个案例说明。这里面对东,是拍摄日出的好地方。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可以拍出这样的照片:

大家可以看到,天边有一点泛红了。随着太阳的升起,天边越来越亮了,这个时候,你拍出的照片就变成这样了:

大家注意我画红色边框的位置,这里已经惨白一片了。这个是PS ACR中的高光溢出提示。

能否在PS的ACR中进行修复调整了。我把高光和白色部分都拉到最低。

看看现在的样子吧,虽然高光不再溢出了,可是天空的细节太不好看了。这样的片子,是绝对不能“惊爆”朋友圈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主要的就是天和海之间的光比太大了,虽然相机的宽容度已经非常强大了,但仍然不足以记录画面中所有细节。

用包围曝光是否可以解决大光比的问题?当然可以。但冰块是随着海水的冲击而漂动的。这样就不能在PS的ACR中直接HDR处理。这个时候需要后期进行不同曝光的多张图片进行“图层-蒙版”的操作。

有没有简单使用的办法,直接拍出曝光均衡的作品?当然,针对海边日出这种情况,一片反向GND滤镜,直接搞定大光比。

刚才的例图,最大问题是天边太亮。而反向GND滤镜中间位置,是最暗的部分,我也用红框来标记了,用它来遮挡画面高光部分,从而实现均衡曝光。

来看看直接用滤镜拍出来的效果吧,怎么样?画面的曝光是不是一下好了很多?前景不死黑,天空有细节,有颜色。

前期拍的好,后期就简单多了,主要调整一下色温,局部曝光和局部颜色,轻轻松松一分钟出大片。来看看最终的效果吧:

滤镜,是风光摄影的神器。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是出好作品的保障。

可是那种不成上下规则分布的大光比,局部极亮和极暗并存的情况该如何办?

再通过冰岛蝙蝠山的一个案例来和大家说明一下:

当时我的对面是蝙蝠山,画面中光比很大。我通过二张曝光不同的照片,记录了画面中的高光和细节:

这张是-3EV的,记录画面中所有的高光细节。天边的高光部分,细节都在。但大部分欠曝。

再拍一张-1EV的图片,记录了所有的暗部细节,但左上角部分过曝了。

二张图片,记录了画面中的所有高光和暗部细节,现在开始利用Photoshop的ACR进行包围曝光处理:在PS中打开二张RAW格式文件

注意,包围曝光,一定要RAW格式,否则效果大打折扣。

延伸阅读:筷子or原木?RAW or JPEG? 网际飞侠聊摄影之十

把文件中的素材全选,然后点击右下角的“打开”,这时候ACR自动载入二张素材。

用鼠标点击任何一张图片,然后点击右键-全选;再点击右键-合并到HDR:

接着出现如下画面:把“对齐图像”和“应用自动色调和颜色调整”打勾。

点击“合并”。系统会合成一张DNG格式文件。DNG,是Adobe的RAW格式。然后选择存储位置。

这时画面曝光已经是比较均衡 的了,工作完成了80%,最关键的在剩下的20%。我们对画面的色温、曝光和颜色整体再进行一个优化,画面的颜色和层次更棒了。

我们继续分析,画面中有三个亮点,分别是前景的草尖,山根下的光和左侧山尖上的云:

分别用局部调整的”径向滤镜“工具选上,进行局部的提亮,同时增加一些暖色调,让这几个亮点更突出,光的出现,会强化画面的层次感。

现在进行最后一个处理要点。为了让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的萧瑟,我会对绿色进行处理,让草更黄一些。通过色相的改变来实现:去绿加黄。

来看看直接合成HDR和最终的对比吧:

滤镜和包围曝光并不矛盾,我们Case By Case 来看。都是摄影的重要方法。

滤镜和包围曝光是解决大光比环境曝光问题两种最常见的解决方案。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没有好坏之分,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和自己掌握的后期水平自行选择。

1、滤镜

适合场景:拍摄海面日出日落等明暗分界线相对整齐的场景

不适合场景:拍摄明暗分界线不规则的场合,比如逆光的山体。

优势:只需要曝光一次即可解决光比问题

劣势:滤镜的体积和重量对于长时间背包旅行来说是个负担,并且一套滤镜及滤镜架要几千元人民币,无论多贵的滤镜都会一定程度损伤画质。

2、包围曝光

适合场景:绝大多数场景都可以使用

不适合场景:手持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不太适合

优势:不用额外增加器材

劣势:前期需要拍摄两张甚至多张素材,对后期技术有一定要求

我的经验:我曾经买过一整套不同档位的滤镜,包括ND、GND、RGND等,但由于我经常背包徒步拍摄,比较介意滤镜的体积和重量,后来就卖了,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滤镜的效果都可以通过前后期配合做到,以下是我通过前后期配合拍的照片: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极致影像”,获取更多摄影知识,分享摄影作品、拍摄心得、后期技巧、创作行程。

在白天进行慢门拍摄(20s以上)是不是一定要加ND镜才能保证相片不过曝呢?

当然,如果在大白天实现单张20秒以上的长时间曝光,是一定要加ND滤镜的。甚至是减光1000倍的高档位ND滤镜。

ND滤镜我最常用的8档,也就是减光256倍。如果在中午这样的强光下,就需要ND10了,减光1024倍。

比如中午的时候,你用ISO64,F16的光圈,快门速度是1/40秒。F16已经是很小的光圈,再小就会比较严重的影响画质了。1/40秒的快门速度,水肯定是不会雾化的-。这个时候我们在镜头前面加一片ND1000,那现在的快门速度就是25秒左右。流水肯定雾化了。

滤镜是风光摄影的神器,用好很重要。当然,如果没有ND滤镜,你也可以用堆栈的方式来实现模拟慢门。但你的代价就是要连续的拍几十张,然后后期还需要一个能力强大的电脑。

发几张我使用ND滤镜的慢门作品吧:

更多滤镜的使用知识,欢迎关注飞侠头条号。

对的,通常在白天进行慢门拍摄是需要加ND 减光镜的。

根据曝光三要素:快门、光圈和感光度三者共同决定曝光量的互相关系,当快门设定不变时,通过感光度和光圈大小来控制曝光量。因为白天光线本身就比较强,当快门速度放慢到20s以上时,感光度和光圈要尽量开小。通常相机的感光度和镜头的光圈大小是有最小值的,比如我用的佳能相机最低感光为100,50mm镜头最小光圈为f22,当超出这个值就没法调了,因此白天拍慢门不加减光镜极易过曝。

如果不用减光镜,白天可以进行慢门(20s以上)拍摄吗?可以,有两种情况可行:

挑选光线 暗的环境拍摄,只要相机的感光度和镜头光圈在极值范围内你不会过曝。(和黑夜拍摄一回事)

进行人为的减少曝光量(和减光镜一回事)。“摇黑卡”,使用黑色卡片放在镜头前有序的进行遮挡和放开,达到减光的目的,需要经验。

Hash:3d92ef59500914f3e9e24cc0a6587ddad43fb74f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