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导读: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旅游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两个既有一定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概念。旅游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门类,与诸如建筑文化,生态文化,艺术文化,等相并列,是文化的一种类型。而文化旅游是属于运动的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与旅游在内涵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进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为文化旅游提供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在外延上,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旅游文化的一个研究内容,而旅游文化的内容要比文化旅游丰富得多。
旅游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提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习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若是我们的看法是对的,一定都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是研究文化的功能。
”一、提炼自然、陶铸自然的功能自然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指环绕在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总和,亦即大自然;二是指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让其自由发展的境界,亦即自然美。旅游业产生以来所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自然山水旅游与生态旅游,主要与大自然有关,同时也侧重对自然环境的审美欣赏。
旅游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自然进行提炼、陶铸,把人的主观意识和审美观念运用到自然身上,使自然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成为“人化的自然”。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敬畏到亲近的转变。自然界中的名山大川以其磅礴的气势、雄伟的身姿,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原始人类对自然进行图腾崇拜,汉武帝登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的感慨,就是人类在恢宏的自然景物面前敬畏之情的表露。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名山的认识由崇拜转变为游览观赏的审美活动,人与自然开始呈现和谐与融洽的关系。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诗句,表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王献之说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反映人在自然中开始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在旅游主体的这种精神陶铸下,自然便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而成为“人化的自然”。我国自古就有旅游主体在游历的过程中,将个人主观的审美情趣加诸广袤的大自然的传统,即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将自己的山水审美观概括为“旷”、“奥”两个字,采取因地制宜,宜旷则旷,宜奥则奥的方针:其地“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其地“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于是开发了一大批旷奥各异的自然景观。
这种注重自然的观念的形成主要受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化》)又说:“道德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道德经-任成》)认为天地成于元气,宇宙万物皆由阴阳二气交感而生,所以山水与人,其气本相流通”(雷逵《游齐山华盖洞记》h如此,人们在山水审美中着意追求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把自己融进自然,或把自然纳人心中,把山水之游作为修身养性、求道达理、寻求解脱的途径。
余英时曾提出“内在超越”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精神鲜明地体现在山水审美的过程中,就是特别
重人的精神因素、内心体验所起的主观作用,而这种内敛的民族性格无疑使中国的山水审美带有更细腻的审美情感、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丰富的人文色彩。二、教化、培育的功能人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受文化的熏陶、教育。
这种被教育的状态有时是自觉的、明显的,大多数情况下的表现却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又是流动的,文化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文化对人的塑造、培养也就显现出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文化通过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的游览,引发主体潜在的审美情趣和感情的释放,从而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使他们开阔心胸,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育全新的自我。
-旅游文化在塑造个人文化涵养的同时,对整个民族文化意识的提髙也做出了贡献。旅游文化来源于民族文化,又反过来弘扬民族文化,加快民族精神建设的步伐。旅游资源中蕴含大量丰富的民族文化,例如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园林艺术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传记和各种民间艺术以及民情风俗,记载着民族的性格、传统和伦理道德。
观赏和感受这些孩游客体,自然会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中国古代旅游文学的兴盛,也是旅游文化培育功能发挥作用的结果。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会很容易产生创作冲动,抒发情怀。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直接取材于旅游景观,或受秀美风光的启发而产生灵感。
清代李渔曾说:“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使山水与才情判然无涉,则司马子长何所取于名山大川,而能扩其文思,雄其史笔也哉?”三、调节、控制的功能一定的文化是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背景的,在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统一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法律制度等。
文化必须遵循整个社会机制的运行规律,文化生长和生存的土壤就是文化所处的社会体系。文化表现为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评判标准,当社会行为超出这一标准的范围时,就会遭到所有社会成员和集体的批判和制裁。因此,文化作为潜在的社会规则,制约和约束着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和意识,协调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旅游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同样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并对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符合旅游发展规律的现象予以支持和称赞;对那些与旅游发展规律不符的问题进行批判,提供理论指导,给出正确的目标方向,迫使其改变初衷和原来的道路,最终同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保持一致。
旅游是旅游主体通过旅游中介体的服务,完成对旅游客体作用的过程。因此,旅游文化的调节和控制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旅游中介体方面。这是指它完善了旅游制度规章的建设,形成良好的行业风尚,以使它的行为更加符合旅游主体的意愿,它提供的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主体的要求,还有利于人际关系正确准则的建立。
实现旅游中介体的调节和控制功能,首先要求建立适应于整个旅游中介体的旅游法规,同时在旅游中介体内部设立管理制度。
通过运用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来约束和规范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让员工了解和熟知本旅游中介体的行为规范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并自觉地以它作为行为准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样也有利于建立组织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制造轻松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Hash:94e75b63382d8744bd7919695524f15d3d586e61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