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城如何保护与发展

导读:历史古城如何保护与发展 一、历史古城如何保护与发展 二、古城规划以及古城规划设计哪些需要重视? 三、皇城复兴计划内容 四、文化园区规划要考虑哪些因素? 五、民族文化旅游应该如何规划与设计? 六、青海西宁的虎台公园原来是什么 七、青海的一座古遗址为什么会让专家声称大禹治水真的存在?

一、历史古城如何保护与发展

保护与创新相结合,保护中创新,使历史文化古城既保持历史传统风格,又兼具现代文化发展特色。

历史古城的存在不只是当地文化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古代建筑体现着古代文化的特点,可以给现代建筑以启发。

对待历史文化古城,不该一味拆除,打着现代经济发展的旗号,破坏古城,以古城拆除为代价,换来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那样发展起来的城市,缺少历史的古韵,有的只是现代社会的浮躁。

总而言之,就是与时俱进,既得当保护古城,又不阻碍现代经济的发展,文化经济交融,古今结合,开创特色建筑。

发布相关法令,禁止拆除古建筑,并予以一定的保护措施。

二、古城规划以及古城规划设计哪些需要重视?

古城规划以及古城规划设计需要重视的问题很多,对于古城的开发设计,我觉得选择专业的公司合作是关键,绿维机构是以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为核心,由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甲级资质、城乡规划乙级资质)、北京绿维创景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业开发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共同构成的企业联盟组织。专注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旅游景区文化提升与情境体验创新、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古城、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等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及投资运营咨询全程专业服务。我认为选择他们是很正确的。

三、皇城复兴计划内容

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自古就有“西有罗马,东有长安”之美称。中国历史上的周、秦、汉、唐四大王朝都曾建都于此,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唐皇城复兴主要是针对西安老城区(唐皇城和宫城)约五分之四面积加上大明宫在内区域拟定的长远规划,规划最长时间达五十年。古唐皇城位于今西安内南城区西部,宫城位于西北部,两者面积约为九点四一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主要根据老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经济、社会形态,结合商业、科技、旅游,保护及恢复传统街区,进行城市改造,把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分为中心发展区、顺城旅游服务区、城市功能发展区和入城区。还原西安历史古都风貌,重振盛唐雄风。

大唐芙蓉园,一展盛唐风貌。

西大街

四、文化园区规划要考虑哪些因素?

文化园区规划-绿维创景-文化园区规划设计:文化园区规划应该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同时要考虑选择一家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合作,绿维创景专注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旅游景区文化提升与情境体验创新、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古城、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等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及投资运营咨询全程专业服务。更多关于文化园区规划的问题您可以直接百度一下-绿维创景-就能找到。

五、民族文化旅游应该如何规划与设计?

民族文化旅游的规划和设计-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是比较专业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使当地居民发现自己文化的价值,意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而旅游带来的利益促使当地居民开始修建历史建筑;开始抢占那些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他们开始穿起节日盛装,向旅游者展示和表演歌舞,而这些歌舞表演以前要在特殊的场合和节日才举行;他们开始创造和重新发展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以前只是为满足生活所需而制作的,但现 完全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制作;他们开始举行一些仪式,这些仪式对当地人来说具有神圣的意义,但现在也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总之,他们创造或再现的种种文化,都因为迎合旅游者的喜好而有所变化,失去了往日原文化中的某些意义,有时仅仅是一种形式。如傣族的泼水节原是一典型的宗教仪式,每年的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盛装,把清水泼向佛寺和佛像,然后彼此泼水,因为他们相信泼水能除去邪气而给他们带来吉祥与幸福。节日期间,到处充满喜庆气氛,热闹非凡。其实民族文化旅游的规划和设计是比较复杂的,建议到绿维创景的官网详细了解。

六、青海西宁的虎台公园原来是什么

虎台遗址,位于西宁市西郊城西区杨家寨,为公元4世纪的南凉遗址。原台共 虎台遗址九层,台下可陈兵10万,台上用于军事检阅,现仅存土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王在西宁建都时的重要遗迹,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1957年它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台高30米,周长360米,当地群众称其为\“将台”或\“点将台”。《西宁府新志》中记载,台的东面有4个高七丈多的土墩,墩与墩之间相距二百一十丈,只有东北角一墩高一丈多,台西面还有相连的6个小墩,不知何时所筑。

七、青海的一座古遗址为什么会让专家声称大禹治水真的存在?

大禹治水到底存不存在?从目前文献史料上看,《尚书》、《史记》、《山海经》等都有所记载,但最早记载大禹治水的是西周青铜器遂公S(xǔ),上有98个字的铭文,就提及了大禹治水: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

西周距离大禹时代,已经过去了千年时光,光凭这些文字,很难说明大禹治水的存在。正因如此,西方学者认为,而且中国连史前大洪水都无法确定真实存在,大禹治水只能是神话传说,而不是真实的历史。其实,西方学者认为夏朝不存在,中国只有3700余年的文明史,又怎么认可大禹的存在呢?

然而,青海挖出一座史前遗址,却可能揭开了真相,慢慢还原出4000余年时的大禹治水!同时,也能间接证实夏朝的存在,和重新定义了夏朝的开启时间。

1999年,考古专家在青海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发现了一座史前遗址(被命名为“喇家遗址”)。和以往遗址不同的是,这一座遗址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陶、石、玉、骨等文物,而是遗址本身反映的天灾情况。

原因很简单,现场尸骨令人震撼,从遗址先民尸骨的姿势推测,可以判断这是灾难一瞬间的降临,先民来不及避让,所以有的曲肢侧卧,有的匍匐于地,有的上肢牵连,有的跪踞在地,还有下意识想保护婴儿的母亲。

从目前考古来看,青海喇家遗址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灾难遗址,研究价值非常高。那么,喇家遗址究竟发生了什么灾难呢?专家在距离喇家遗址25公里的黄河上游积石峡,找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经过研究后确认:这是上古一场大溃决洪水遗留下的沉积物。

这一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大禹治水的前提是“史前大洪水”,但却在中国一直没有找到这场大洪水存在的证据。如果连大洪水都不存在,又何谈见诸文献的大禹治水?

经过各方专家的研究,最终有了这么一个判断,即:积石峡发生一场大地震,引发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堵塞黄河6到9个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一场大溃决,多达110亿至160亿立方米的湖水一泻千里,由此形成了“史前大洪水”。

这一次大洪水究竟有多大?参与研究美国学者达 尔・格兰杰认为:“差不多与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曾发生的最大洪水相当,位居地球近1万年内发生的最大洪水之列。”

就目前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而言,除了这一次大洪水之外,黄河流域没有发现比这一次更大的洪水了。而从史料记载的洪水之大,和大禹治水难度来看,应该就是这一次。

这样规模的洪水灾害在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发生过,是一场非常罕见的巨大洪水,因此,我们推断它应该就是与‘大禹治水’有关的那场大洪水。

地理学家吴庆龙的上述这一判断,将喇家遗址遭遇的灾难,和史前大洪水、大禹治水联系了起来。至于喇家先民遭遇的灾难,其实就是地震导致先民被埋在坍塌的洞穴里。

从史料上看,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如果专家这一判断正确,喇家遗址应该在公元前2070年之前才对。因为先有大洪水,然后大禹父子治水,最终大禹儿子建立夏朝。

然而,喇家遗址进行碳14年代测定却显示,遗址定格在公元前1920年上下,和史书上的夏朝相差了150余年,难道这一场大洪水不是史书上的史前大洪水?

其实,专家通过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衰落和青铜文化的开始,以及黄河流域考古记录中社会重大转型的年代等之后,认为:夏朝的起始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年。也就是说,文献记载中的年代框架可能不太准确,毕竟古人记载时存在误差,尤其是在夏商时期。

另外,在研究最可能证明夏朝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时,专家也困惑一点,因为二里头文化起始时间为公元前1900年左右,和夏朝也有170余年的误差。

如果把夏朝开始年份定位于公元前1900年,那么虽然和文献记载略有差别,但却和考古物证,以及喇家遗址、史前大洪水、大禹治水等都衔接了起来。

因此,可以想象这么一副图景:公元前1920年,积石峡发生一场大地震,喇家先民的洞穴坍塌,6-9个月后,一场大洪水席卷黄河流域附近,此时鲧(gun)和大禹父子二人临危受命,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治水成功,赢得了巨大的威望,最终大禹儿子启在公元前1900年建立了夏朝。积石峡发生一场大地震,可能是全球性的,由此带来全球史前大洪水的传说。

另外,史书上记载了史前大洪水,而喇家遗址的出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尤其在时间上误差并不大。因此,有学者认为,由此也可以间接证明夏朝的存在,并非西方学者口中的“虚构王朝”。

Hash:76de70e766671bdbad3b1fb3f65633ab693e99b0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