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安城城墙景点 安吉安城古城墙

导读:安吉安城城墙景点 安吉安城古城墙 1. 安吉安城古城墙 2. 安吉安城古城墙怎么走 3. 安吉安城古城村 4. 江西吉安古城墙 5. 安吉古城遗址 6. 安吉安城古城墙还改造吗 7. 安吉古城墙遗迹 8.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古城墙

1. 安吉安城古城墙

周姓的起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源于“姬”姓

1、“黄帝”姬轩辕的后代,帝喾的儿子,后稷,姬姓,名弃。在尧舜时,主管农业,被封于邰城;夏末时,后稷曾孙公刘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戎、狄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周人无法安居,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周太王的曾孙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东周,东周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姬延被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此为周氏正宗。

周氏始祖

2、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周平王有一个儿子叫姬烈,受封汝坟侯。到了他十九世孙姬邕时,秦昭襄王灭了周王朝,从此姬姓失去侯位,其后代子孙遂以故朝名称为氏,称周氏。到了大汉王朝建立,这些故王公贵族又恢复了侯位,汉高祖刘邦将姬(周)邕的孙子周仁重新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迁籍安城(今河南汝南王岗镇)。从此周氏作为汝南望族,经汉、魏、晋、隋、唐,历时千载,英才辈出,青史不绝。

3、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

4、黄帝姬轩辕执政时期,有一位大将叫周昌;至商朝时,又有一名太史叫周任,这两人都出自姬姓,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以先祖名字中的“周”为氏,世代相传。

二、源于改姓

1、它姓改姓

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讳(“姬”与“基”音同),长安姬姓朝臣改为周姓;

五代时,后梁太祖朱温赐成油子孙为周姓。

元朝末年,苏益的后裔为躲避元朝官军的围剿,各自逃难,其中苏可安改为周姓。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逐渐繁衍,并迁入今台湾省新竹县。

清朝初年,吉王后裔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2、它族改姓

南北朝时,北魏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改为周姓,后代有隋朝著名将领周摇。陈国将领项猛奴幼年时曾被周荟抚养,而随义父改姓周氏,改名为文育。周文育为陈霸先开创南朝陈国建有大功勋。后裔皆以先祖之冒姓为姓氏,称周氏,世代相传至今。

金时,女真族傲国氏改汉姓为周氏;

元时,蒙古族喜同、术忽等姓,也改周姓为汉姓;

清朝,满族周成氏,以地为氏,世居周齐理(今吉林叶赫河流域张城东部),所改汉姓即为周氏。满族周延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多改汉姓为周氏、常氏等。 满族周佳氏,亦称宗佳氏,祖先原为汉族,后多改汉姓为周氏、钟氏。

今高山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周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周氏,世代相传至今。

2. 安吉安城古城墙怎么走

是安吉 呵呵  人文历史  安吉建县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源自《诗经·无衣篇》中诗句“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安吉更早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朝设置故鄣县。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游会稽,“徙大越 民置余杭、伊攻、故鄣。”当时故鄣县幅员辽阔,大致包括现在安吉县全境、长兴县西南一部和安徽省广德县全境、郎溪县一部。故鄣县开始属鄣郡,后来属丹阳郡。鄣郡以故鄣县治为郡治,治所在今安吉县境内,是浙江全省境内出现最早的郡级治所。直到西汉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改为丹阳郡,才将郡级治所迁往宛陵(今安徽省宣州市)。由于安吉以前在故鄣县南境,所以有人称安吉为鄣南。  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安吉属新设的吴兴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并县,安吉县被撤,并入绥安县。绥安初属宣州,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又改属湖州。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安吉县,属吴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吉改属桃州。武德七年,安吉县又被撤销,并入长城县(今长兴县),属湖州。唐映德元年(公元664年),复置安吉县。安吉县经过七十多年的撤而复设,从此稳定下来。  由于安吉曾属桃州,安吉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关于桃州的记载。唐代大诗人皎然曾赠诗与安吉康丞,诗云:“君吏桃州尚奇迹,桃州采得桃花石”;安吉最早地方志撰写于明代,名曰《古桃志》;民国期间,安吉县城被称为“桃城镇”。  宋元两代,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改湖州为安吉州,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安吉州为湖州路,安吉仍分属安吉州和湖州路。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安吉属长安州(后改为长兴州)。至正二十七年,又属湖州府。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因湖州府地方势力助张士诚长期抵抗,特加重湖州府赋税,以致民不聊生,据历史记载:“毙于桎梏,殒于囹圄,自投于沟壑者不可胜数。”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经湖州知府王瑄上疏奏准,分安吉县南境九乡置孝丰县,并将长兴县的荆溪、顺零、晏子三乡划归安吉。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朝廷升安吉为州,次年领孝丰一县。直到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降安吉州为县。安吉设州的时间有268年。  明清时期,安吉一直属湖州府。民国初年,废府设道,安吉、孝丰两县同属钱塘道;民国 16年(公元1927年)道废,直属浙江省;后又相继归属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六特区行政督察区、浙江省吴兴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吉、孝丰两县属浙江省第九专区(即临安专区)。1953年,改属嘉兴专区。1958年孝丰并入安吉时,仍属嘉兴专区(1970年改称嘉兴地区)。1983年7月,撤销嘉兴地区设立湖州、嘉兴两市后,安吉属湖州市至今。  安吉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境内安城镇的古城遗址,为秦汉时鄣郡的郡治所在地,古城墙保存至今。古城城墙用泥土夯筑,现四面还有城墙,城墙保留尚好。城略呈方形,东西长600余米,南北宽近550米,占地约0.33平方公里。秦汉时期,这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一带现已发掘出商、周、秦、汉、西晋、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一定数量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安吉著名古塔灵芝塔,始建于五代。北宋政和二年,灵芝塔旁又建成了东岳行官及行官碑。据同治十二年《安吉县志》载:“灵芝塔在顺安乡马家渡南山麓,相传五代吴越时建,虽不甚高而至今千余年,巍然独存。”灵芝塔属古代佛教建筑形式之一。它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反映了我国五代时期建筑艺术成就。该塔为楼阁式八面十层砖构实心体,通高22.46米,每层辟有一门二辟龛。并用平砖 菱角平子相间叠涩出檐,叠涩檐的五面上下均微向内倾,仍保留唐代遗风,上覆筒瓦。勾头饰宝相花,花瓣丰满。滴水饰重唇锯齿纹,钱脊饰脊兽,铁刹由覆钵、仰莲、相轮、宝瓶等组成。  安吉名刹灵峰寺自梁代建寺始,历来为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曾隐居在此。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灵峰寺主持蕅益大师也是著名书法家,曾在灵峰寺留下佛学经典之作《灵峰宗论》,并在该寺圆寂。  安吉书画历史源远流长。明嘉庆年间,递铺画蟹大家郎葆辰誉满京城,人称“郎蟹”。出生于安吉鄣吴的吴昌硕先生,集诗书画印于一炉,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极高地位,被尊为“一代宗师”,日本称其为“中国画圣”,拥有众多崇拜者。他在国内的弟子潘天寿、沙孟海、齐白石、刘海粟等皆为书画大家。  现代,安吉也出了不少书画名人,如诸闻韵、诸乐三兄弟,在沪、杭等地享有盛誉;晓墅杨植之、鄣吴金皆石、梅溪张振维,都有很深造诣;塘浦康山沈遂真工书法,人称“浙北第一笔”。而今,昌硕大师故里安吉书画遗风长存,在昌硕家乡鄣吴镇,建有“昌硕小学”。安吉还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书画之乡”。

3. 安吉安城古城村

千岛湖水下的两座县城,一座叫古淳安城,淳安古城又称贺城。一座叫古遂安城,由于遂安古城旁有五狮山,所以县城又被称为狮城。

4. 江西吉安古城墙

五女峰、公主坟、古城墙

5. 安吉古城遗址

安吉白茶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

(一)永久保护区:天荒坪镇。

(二)核心保护区:递铺街道古城社区、马家村、老庄村、鞍山村、鲁家村、南北庄村、东山垓村、安城村;孝源街道孝源村、皈山场村、观音桥村;孝丰镇赋石村、赤坞村;梅溪镇路西村、独山头村、钱坑桥村、长林垓村、铜山村、马村;溪龙乡黄杜村、溪龙村、徐村湾村;天子湖镇西亩村、良村村、溪港村、吟诗村。

(三)重点保护区:递铺街道青龙村、三官村、鹤鹿溪村、康山村、长乐社区、赤芝村、万亩村、垅坝村、荷花塘村;灵峰街道大竹园村、剑山村、横山坞村;孝源街道洛四房村;孝丰镇竹根前村、新村、城北社区、白杨村、溪南村、城东社区;杭垓镇缫舍村、上墅乡刘家塘村;梅溪镇石龙村、龙口村、梓坊村、干溪桥村、甲子村、红庙村;天子湖镇受荣村、乌泥坑村;鄣吴镇鄣吴村。

大范围讲的话主要是以上3个保护区划分,核心产区产量是比较大的,重点产区量其次,天荒坪镇由于处于天目山系高山,种植面积不多,产量低,也因此价格位于最高。

6. 安吉安城古城墙还改造吗

安城地处安吉县城递铺镇北约10公里处的西苕溪西岸安城村,是唐代晚至民国时期的安吉州、县治所在地。

简介据同治版《安吉县志》载:“元至正十六年丙申(1356),明兵克妄旨,总管张俊德始筑土为城。越一年,元帅费愚筏以石,廷环六里,高二丈有奇,广半之,门四:东日迎春(宾阳),南日朝阳(丽正),西日宝成(迎恩),北日拱宸(迎风)。城濒大溪,引水为濠,凿濠为池,仅通舟筏。”

安城古城墙安城平面略呈桃形,城内原有9街、18巷、12牌枋、72口水井及府衙、文庙、祭坛等建筑。周栽桑树,故有桃形桑城之美称。

7. 安吉古城墙遗迹

安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邻近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被誉为“都市后花园”。安吉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内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也是中国第一个生态县。

安吉,建县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 公元185年),取“安且吉兮”之意,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安吉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尤以“竹”而闻名天下,素有“中国竹乡”之美誉。

这里有世界上散生、混生竹种最为齐全的安吉竹博园;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卧虎藏龙》、《像雾像雨又像风》外景拍摄地中国大竹海;钟鼓悠扬的千年古刹灵峰寺;无限风光在颠峰的黄浦江源龙王山。此外,藏龙百瀑、大汉七十二峰、九龙峡、芙蓉谷、吴昌硕纪念馆……处处皆美不胜收。

区域分布

安吉县共有九个镇四个乡,龙王山、七十二峰、江南天池等位于安吉的西南;著名的藏龙百瀑、中国大竹海等位于安吉的南面;往北有竹博园、中南百草园等景点。

历史文化

安吉建县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源自《诗经·无衣篇》中诗句“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安吉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境内安城镇的古城遗址,为秦汉时鄣郡的郡治所在地,古城墙保存至今。古城城墙用泥土夯筑,现四面还有城墙,城墙保留尚好。城略呈方形,东西长600余米,南北宽近550米,占地约0.33平方公里。秦汉时期,这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一带现已发掘出商、周、秦、汉、西晋、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一定数量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安吉书画传统由来已久。秦汉古城(鄣郡)遗址中发掘的纹筒瓦、板瓦及筒纹、方格纹罐片等是安吉书画文化的雏形。唐书法大家颜真卿在任湖州刺史时,安吉是其 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对安吉书法艺术的流传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明嘉庆年间,递铺画蟹大家郎葆辰誉满京城,人称“郎蟹”。

现代,安吉也出了不少书画名人,如诸闻韵、诸乐三兄弟,在沪、杭等地享有盛誉;晓墅杨植之、鄣吴金皆石、梅溪张振维,都有很深造诣;塘浦康山沈遂真工书法,人称“浙北第一笔”。

8.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古城墙

万安城墙经历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具有900多年的悠久历史,虽然遭受无数次特大洪水侵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但仍有1000多米保存完好,这是江西省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

延伸阅读:万安城墙,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县城芙蓉镇,始建于宋代,现保留明代古城墙约1000米,墙体厚实,城门古朴,濒临赣江,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显示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是江西省保护最为完整的县级古城墙之一。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唐保大元年(943),地处赣江中游十八滩头的万安县,因"路当冲要,溯上则喉控交广,顺下则领带江湖,水陆之险阻,漕运之会通"而设立万安镇。北宋熙宁四年(1071),新置万安县。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知县朱俊民开始修筑城墙。元丰六年(1083年),胡天民任知县时筑成,当时为土墙。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知县赵成之增筑城垣,置城门。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知县彭九皋重筑土城。使万安城墙延周3里,高1丈,宽8尺,置4个城门。4年后,都尉钱唐奴将城墙再加高三分之一,宽度也增加了一半。但这都是土墙,由于立在赣江边,难挡历年洪水,所以城墙经常部分倒塌,但塌了又再筑。

明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桑翘以砖石重筑城墙,周长714丈,高2丈2尺,垛口950个,连垛口墙上宽1丈,墙下宽1丈五尺。共有6个城门:除东南北向各1个城门分别取名为威远门、表忠门、通都门外,由于万安城西面临赣江,客货运输繁忙,因此在临

万 城墙上有近十种明清时期的砖铭。砖铭记录了历史。最原始的标准青砖是明正德七年烧制的,规格为长35~39厘米,宽18~20 厘米。由于建有责任制,每个地方烧制的砖分别阴印有工头、窑户等姓名铭文,中间为" 正德七年万安提调知县桑翘",但也有的只印"吉安府万安县"几个字,可见各窑使用印模是有区别的。清代砖规格普遍小于明代砖。"咸丰四年"的砖应是一两个窑烧制的,因为从砖铭上可以辨认。

Hash:a9af032735e2f1372f6258e3b2a6619c76fc8f35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