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导游强制游客一小时消费两万元, 你怎么看

导读:桂林一导游强制游客一小时消费两万元, 你怎么看 桂林的象鼻山景区拆围,你怎么看?

从以下几方面杜绝:

1:游客理性选择出游产品,不选低价旅游产品。

2:旅游公司不出售“0团费”“负团费”产品。

3:旅游主管部门发挥必要的严格监督与有效惩处!形成常年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

4:加强导游队伍的行业监管,严把导游的准入门槛。

5:彻底整治不合法不合规的旅游购物相关企业,彻查深挖官商勾结的行为,打掉保护伞,斩断利益链。

每到十一、五一、春节黄金周,都会闹出一些因为跟团旅行强制购物出现的一些不愉快,作为一个曾经多次跟团旅行并且一天逛过四五个购物店的旅行爱好者,我对这种强制购物的行为真的深恶痛绝,但是自从从事了旅游相关工作的时候,我对强制购物又产生了新的看法。众所周知,跟团游的价格相对于自由行来说其实是要低很多的。例如欧洲、美国这些地方,价格最低的时候能做到七八千块钱,但如果是通过自由行的方式,恐怕连往返机票都不够吧?但是大家有想过,为什么旅行社可以做到这么低的价格呢?首先是规模效应,旅行社可以跟航空公司和酒店、景区拿到很便宜的协议价,因为他们可以向合作方摆正人数,这就好比零售和批发,散客只能拿到零售价,但旅行社却可以拿到批发价,批发量越大批发价就越低。第二就是购物店,购物店对于旅行社降低团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许一次6000元的团费是亏的,但是通过购物店内销售的高额利润的产品进行分成,旅行社说不定就能扭亏为盈,旅行社也不是慈善机构,凭什么亏损带着人们出去旅游,自然是有利可图才会将团费降下来。团费的普遍下降才为更多人外出旅行带来了可能。所以我认为从某种方面来说,如果没有购物店对旅行社的补贴,恐怕很多人现在还会因为高成本对出行望而却步,购物店的存在让人们的出行需求和旅游社的盈利欲望巧妙的达到了平衡。所以我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痛恨导游总是带着游客去购物,你可以选择不够买,也可以选择自由行。因为是这些购物项目的存在,才让你可以低价出行,有了走出去看看这个美好世界的可能。最后套用一个网红作家说过的一句话,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

桂林的象鼻山景区拆围,你怎么看?

象鼻山是桂林市区最靓丽的名片,只要是到桂林旅游的人都会想看看象鼻山。

前些年听说过,一位高校老师全家人到桂林玩,开着小车在漓江边找象鼻山,转来转去就是看不见象鼻山,非常沮丧。回去跟同事说起才知道象鼻山被“藏”起来了,不买票是看不到的,他感到难以理解,怎么这么小气?

当然,这只是极端特例,而网络上吐槽桂林的这种做法的人确实是不少,好些人说以后再也不会去桂林了。

当然,景区门票收入很重要,关系到政府的财税和管理人员的收入、景区的运行维护等,也涉及到桂林市民的福利。

确实,散客在江边如果能够看到象鼻山,而且能够照相留念,就不太会买门票进去看,从这个角度看是减少了门票收入。但是,游客因此心情舒畅,就会流连忘返,在桂林多玩一两天,他的消费不是比门票多得多吗?象鼻山景区收入的损失换来整个桂林市的收入增加,得失之间如何平衡应该是政府的责任。

进一步想想,心情舒畅的游客口中的桂林形象会向四面八方传导,这不是要赛过多少广告宣传?不但以后散客越来越多,旅行团的增加也会直接给象鼻山景区带来更多收入,这就不仅是两全其美,更是多赢。

我有一个猜想,不知道对不对:桂林市的有些景区好像是承包给一些私人老板。如果是 样,景区收入大部分应该是进入他们的口袋,政府能有多少税收?我为什么这样猜测,是因为看了与象鼻山隔江相对的訾洲公园,整个訾洲岛面向漓江一侧也被竹木围得密不透风,既没有观景台让游人欣赏漓江风光,更别说搞一条江边步行道了,尽让旅行团看一些不着道的景点,很没意思。好像是跟象鼻山景区有什么默契?

这些年,感觉到桂林市区越来越萧条,最明显的就是西城路一带的步行街、美食街,当年的热闹景象已经消失。这可能与新冠疫情有关,但愿是我的错觉吧!

Hash:1720e3f62bbfab2aa28f65fcae4d8d07309dbb39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