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后的贵州农村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典型示范作用初显


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目前,“百村试点”103个省级试点村呈现出政府重视、村民踊跃、社会关注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试点示范作用初步显现。

2006年以来,贵州省共选择了103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建制村,其中小康村35个,温饱村33个,贫困村35个,作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省级试点村。结合自身实际,各地也确定了各级试点村,其中市(州、地)级试点177个,县级试点705个,乡镇级试点1037个,加上103个省级试点村,目前全省共确定了202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目前,全省大部分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正按规划有序进行,省级103个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早在2006年便已全部完成编制。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互相配套、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各地各部门以项目为载体,用足用好各种支农、涉农资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并充分发挥全社会作用,形成部门帮助、企业支持、全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氛围。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支持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2007年通过捆绑、整合的财政资金达18961.7万元,还带动了18036.5万元的农民自筹资金、4846.4万元的信贷资金和1368.6万元的社会捐助资金投入。“百村试点”全年累计投入各种资金共计46363.9万元,平均每村达450万元,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各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两年来,各试点村坚持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因地制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支柱产业以及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了茶叶、竹业、水果、蔬菜(辣椒)、花卉、烤烟、养殖和乡村观光休闲旅游等为支柱产业的特色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07年省级试点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5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2374元多276元,比2006年增加450元,同比增加20.5%,其中小康型试点村为3266元,温饱型试点村为2703元,贫困型试点村为1764元。贵阳市白云区黑石头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做大做强香葱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加快,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00元,位列各试点村之首。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各试点村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采取政府补助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村组道路、改造民居、修建垃圾池和沼气池、新建多功能党员活动室等。截至2007年底,省级试点村共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3904万元,完成基础设施项目908个,其中财政投入15601万元,农民投入6322万元,信贷投入893万元,社会捐助1088万元,有效改善了试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并通过修建新居,治理院落环境,制订村规民约,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提高。

目前省级试点村共新建和改建党员活动室111个,村综合办公室97个,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党员活动阵地,村村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


Hash:f7077102517b42ad4be8d333bc071f27e62df12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