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司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址有哪些主要特色

特色:政治文化传统和悠久的历史

羁縻・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分封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世袭官职、由他们代理中央王朝统治当地人民,达到国家和平统一的特殊政治制度。在实行这一制度的时期,被授予土司之职的中国西南族群的首领,他们以中央王朝法度和礼仪为基础,推行“因俗而治”的法外制度,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司政治文化传统。

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明代,数量达到3000多家。经过清代的“改土归流”,许多土司被废为庶民,原先土司的司城、衙署、府邸、庄园等也大都逐渐荒废破败,有的成为废墟即遗址。这些土司遗址经过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等运动,实际保存下来的并不多。

所以,较完整保存到现在的土司遗存,相当珍贵。

  海龙囤土司遗址雄踞于遵义市主城区20公里的汇川区高坪镇大山深处,曾为杨氏土司的“夏宫”和战时军事中心,始建于宋宝佑五年(1257年),现存主要是明万历年间(1595年至1600年左右)的遗存,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59平方公里,遗址区面积含遗产区和缓冲区共12.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城防设施,行政及生活设施、手工业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水井遗址5处,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好的古军事城堡建筑遗迹之一,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集中反映了宋、明时期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建筑技术和社会状况。  海龙囤雄踞于今贵州遵义城西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旧称龙岩囤。这里一蒂孤悬,群山固结,三面环溪,阴深峻险。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00年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虽然遗址已被付之一炬,但考古工作者希望从现存斑驳的废墟遗迹中找到一丝当年盛极一时的影子。据近代历史学家谭其骧《播州杨保考》记载:“播州版籍虽列于职方,然专制潜力,自相君臣,赋税之册,不上户部;兵役之制,不关枢府,名为外臣,实为一独立政权。”可见,当年称霸一方的地方势力使海龙囤犹如一个小朝廷,建筑设置也极为讲究、颇显奢华。

Hash:e82ba17a7dce5ad3f9df797e186e5edda5ea8920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