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哪些景点有吊脚楼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

导读:贵州哪些景点有吊脚楼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 1.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 2.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有什么优点 3. 贵州吊脚楼建筑的特色 4. 贵州省吊脚楼 5. 贵州侗族吊脚楼 6.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以什么为主要建筑材料 7. 贵州吊脚楼图片 黔东南 8. 贵州木房吊脚楼图片 9. 贵州土家吊脚楼

1.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2.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有什么优点

贵州最美古建筑吊脚楼——鲜明、轻快、风雅和流畅的节奏。

吊脚楼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贵州黔东南和铜仁地区苗族侗族同胞聚居的崇山峻岭中。该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最东端,海拔较高,斜坡陡坎坡度在30-70度。苗族侗族的先民们披荆斩棘,沿着江岸和山坡等高线向上修筑吊脚楼。因为建房子占地平面太有限,聪明的人们就把房屋地面向前延伸1~2米,延伸的地面以下悬空部位全部用木柱和挑梁支撑起来,支撑的高度因坡度而定,一般为有2~6米,镇远舞阳河沿岸吊脚楼民居悬挑、支撑的高度最高的有十几米。

吊脚楼的风采

传统的吊脚楼建筑材料全是木材:圆木屋架、木板墙壁、方木檩条。造房木匠不用图纸,仅凭一墨斗墨线,一栋房子就做到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木楼全为穿榫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之上。一般吊脚楼民居以四排三间为一幢,即五柱四瓜,也有6排柱5开间。楼层一般为二~三层,建筑面积100~300平方米左右(西江民族小学教学楼为三层吊脚楼建筑,开间为二态,体现出一种鲜明的节奏感和流动美。

3. 贵州吊脚楼建筑的特色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 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木材不防火,并且成本高,工序复杂。

4. 贵州省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5. 贵州侗族吊脚楼

吊脚楼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了桐油,既干净又亮堂。

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

第二层是饮食起居 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也是在此打扮女儿。

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6.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以什么为主要建筑材料

贵州等地的苗家人住的是(吊脚楼),它通常依山而建。

一般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

最下层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

中间一层是人们起居之处。

(竹编、草、泥)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7. 贵州吊脚楼图片 黔东南

苗族

吊脚楼是苗族的传统建筑。除此之外,吊脚楼还在壮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少数名族聚居地分布,吊脚楼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栏式建筑,这是一种通过木构底架将建筑承托出高于地面的房屋,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分为楼上楼下两层。

  吊脚楼简介

  吊脚楼,也叫“吊楼”,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

  吊脚楼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8. 贵州木房吊脚楼图片

本人就生活在农村的地方。现在正是稻谷收割晾晒的时候。因本人所居住的地方就住在国道边。往年呢,很多农民,就把稻谷晾晒在道路两边。引起的非常大的交通隐患,所以现在路政严查道路上晒稻谷行为。被发现就是劝离,不行就强制驱离。现在农村的环境好了,很多地方道路都已经硬化。其实农村有很多空地。农民完全可以利用空地和房前屋后和一些阳台,平顶的屋顶进行晾晒。而且现在当地的一些政府事业单位也非常的人性化。在不影响通行和正常办公的情况下,也愿意为当地农民开放提供晾晒场所,也增进政府和当地百姓的关系。在选择晾晒场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是不影响不妨碍他人的通行,第二是保证晾晒场所的卫生,及时清理晾晒后产生的废弃垃圾,粉末。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在理,但确实农村的真实情形。

9. 贵州土家吊脚楼

古镇上的木楼,基本是吊脚楼。

临河的房屋都是吊脚楼,当地民风淳朴友善,古镇内有“复兴塔”,“观音庙”等数处宗教建筑。

寒生和老婆婆回到了山坡上的吊脚楼,老远就闻到了一股郁馥的酒香。

吊脚楼,曾是鄂西民居的标志,举目可见。

画舫靠岸,湖边的吊脚楼里莺歌燕舞,既有浓妆艳抹的女子,也有不施粉黛的佳人。

吊脚楼采用全木质、古法榫卯工艺建造,建筑物中的门、窗、屏、墩、坎等构件均来自三峡地区的民居,为原汁原味的土家建筑。

环绕苗寨的山是青翠色的,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安睡于群山的臂弯中。

站在吊脚楼上眺望,阿蓬江烟波浩渺,远山绵亘不绝。

平缓的山坡上镶嵌着一块块粉红色的荞麦田,路边铺着碧绿的青稞地,圆木建成的围栏顺着弯弯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远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茶的淡蓝色烟雾中,牛群、羊群时隐时现……整个氛围呈现着一种中世纪乡土意味。

浑浊了上千年的朝天门码头的江水依然浑浊,潮湿阴暗了千百年的吊脚楼依然潮湿。

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齐上屋基处,形成吊脚柱,“吊脚楼”因此得名。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鄂西的吊脚楼大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Hash:92ada81a6de055cc6090d99c049f1f393336828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