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景点故事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

导读:海南景点故事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 1.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 2.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简短 3. 海南的人文历史 4. 海南的历史文化古迹 5. 关于海南历史故事 6. 海南名胜古迹的故事 7. 海南历史名人故事 8. 关于海南的历史文化 9.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简介 10. 海南名胜古迹 11.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有哪些

1.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

说起海口,你一定会想起海南省省会海口市,其实,在我们昆明也有一个叫做“海口”的地方,它位于滇池西岸,是滇池唯一的出水口,滇池通过海口河,流经螳螂川,最后汇入金沙江。螳螂川与滇池相接处为一喇叭口河道,在远离大海的云南,常将湖泊称之为海,因而这一带区域得名海口。

海口地区是昆明乃至云南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众多有历史、有影响的工厂就座落在海口地区,拥有云南光学仪器厂、云南水泥厂、云南磷肥厂等大型企业,海口200号信箱、300号信箱等曾经是很长一段时期在云南、甚至在全国叫得响的名字,它们为云南、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如今,这里依然是云南重要的工业基地。

与水相关的区域自然离不开水利工程,如今,在海口河道,有三座建于不同年代的水闸、桥梁。有始建于元代的著名的海口川字闸、还有滇池出口大型钢结构现代桥梁----海口大桥,古今桥梁横跨在同一水域,同样的目标,却有着不同的韵味。

始建于元至元十年(1273年)的川字闸(又名“屡丰闸”),是海口河上一个经久不衰的活文物,它是一座闸桥合一的石拱桥,经历代修葺,得以保存至今,据说是由它将河水分流成三路、类似“川”字,因而得名。这里是螳螂川的源头,滇池水位、螳螂川流量,全靠这川字闸控制。

如今,川字闸已成为了保护文物,只发挥桥梁的作用了,磨得光滑锃亮的桥礅、桥面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

2.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简短

蓬莱阁景区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现有蓬莱阁、戚继光故里、蓬莱水城等20余处景点,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蓬莱阁景区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之地。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便源于此。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城北濒海的丹崖山巅。丹崖拔海面起,通体赭红,与浩茫的碧水相映。

 三仙山风景区位于蓬莱黄海之滨,西与八仙过海景区、三仙山温泉相毗邻,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更是山东半岛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灿明珠。整个景区由和气大殿、小怡和园、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瀛洲书院、艺术博物馆、蓬莱历史文化集锦、玉佛寺、万方安和、歌舞大剧院等景观组成。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园内古木参天,奇石各异,碧水荡漾,珍禽嬉戏

八仙过海景区又名八仙渡、八仙过海口,坐落在山东蓬莱市北黄海之滨,与丹崖山、蓬莱阁、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游览面积5.5万平方米,主要景点近40处。周围海域天高水阔,景色壮观。春夏之交,常有海市、海滋出现,奇景虚幻缥缈,美不胜收。八仙过海景区是胶东半岛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景区三面环海,形如宝葫芦横烟台八仙渡海口卧在大海之上。古老的神话传说、神奇的海市奇观、迷人的山海风光,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蓬莱海洋极地世界坐落于蓬莱丹崖山下,与著名的蓬莱阁毗邻,由蓬莱海锋实业有限公司投资4.6亿建设,是一个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惊险刺激和反映海洋文化、海洋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整个展区面积5.18万平方米,分为热带雨林馆、极地馆、鲨鱼馆、海豚海狮表演馆、海龟馆、海豹馆、水下剧场、四维动感影院、多媒体展览馆等14个展馆,汇集了从赤 热带雨林到北冰洋极地世界各地珍稀海洋生物千余种。

长岛,历称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隶属烟台市。全县辖2镇8乡,4.5万人口。县城座落于南长山岛。在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上,镶嵌着32颗苍翠如黛的明珠,这就是被世人誉为“海上仙山”的美丽群岛——长岛。长岛即庙岛群岛,蓝天碧水,阳光海滩,空气清新,山水相依,如诗如画,各岛有各岛之神奇。

九丈崖地质公园位于北长山岛西北角,西依珍珠门水道,北临国际航线长山水道,是一处集山、海、湾、礁、崖、洞、古迹于一体,融奇、雄、秀、美、险、迷、神于一身的综合旅游区。主要景点有一道、二湾、三崖、四台、五洞、六礁、七石。近年九丈崖公园内又添一景——海底世界,海底世界门前竖立着一尊12米高的滴水观音塑像,出口处有二龙戏珠的雕像,内有娘娘寺、龙王殿、聚仙洞、精灵窟、珍珠祠、圣水龙潭六大景。

3. 海南的人文历史

1、海南地处热带,土地总面积35354平方千米,森林面积17147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热带天然林约占全省森林面积一半的。

2、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热的8月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地形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3、海南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长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长230千米;东部的万泉河长162千米。海南岛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库居多,著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

4、海南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为864.73万人,有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 ,五指山区的黎村苗寨,篝火欢歌,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4. 海南的历史文化古迹

近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才镇境内发现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其中桥山遗址为海南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已经组织力量进行挖掘。4日,在陵水博物馆馆长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前往遗址挖掘现场探了个究竟。

探访挖掘现场

发掘区域被划分成20块

桥山遗址位于三才镇海边的一个芒果园里的小山坡上,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已经用细线将发掘区域划分出来,几名考古队员正在对其中五六块区域进行初步的发掘。

看到记者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傅宪国站了起来,带记者去看他们刚刚挖掘出来的文物。一名正在做挖掘工作的工作人员指着方形土坑裸露表面陶片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刚刚挖掘出来的,不过这些都是表面的陶瓷碎片,他们还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后再进行清理。

傅宪国说,由于发掘工作刚刚起步,而且缺乏必要的发掘工具,发掘工作进展缓慢。他们已经用细线将发掘区域划分为20块,年前就做了遗址挖掘准备工作,大年初十就开始正式的挖掘。

傅宪国告诉记者,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有着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史前考古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省内的考古文化面貌和框架体系仍不清楚,本次调查发现的桥山遗址为海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

这个遗址属于 丘遗址,与大陆的洞穴遗址、贝丘遗址的考古存在很大不同。洞穴遗址很多都在洞穴里,比如落笔洞遗址;考古中常用的工具在沙丘遗址上都派不上用场,一些专业的工具甚至国内不能生产,需要去美国等国外地区购买,而且,国内对沙丘遗址的发掘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经验和资料,需要考古队员自己在发掘中不断总结和实验,这给桥山遗址的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一片都是沙质土壤,这正是我们在发掘过程中最担心的。”

在遗址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对现场做出特殊的保护,据傅宪国介绍,目前挖掘出来的文物本身价值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考古价值高,所以应该不会有人盗取,但是为了保护遗址的完整,他们还是专门请了一位当地村民,在他们不在的时候进行看管。

考古现场

遗址极有可能是墓葬群

傅宪国说,考古队已经正式开始对桥山遗址的全面挖掘工作,整个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中心地带面积约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发掘的面积是500平方米。

考古队通过踏查和观测发现,桥山遗址文化层平均厚度为3至4米,遗址中心地带文化遗物分布极为密集,主要为大量敞口或者盘口的夹砂红褐陶片、数件磨制石斧、磨制石环等遗物,以及疑似墓葬遗迹。初步观察,遗址顶面覆盖0.4至0.5米的细砂,绝大部分区域保存完好,个别地点和台地断崖处能见到暴露的文化堆积。

经过几天的表面挖掘,目前已挖掘大量的夹砂红褐陶片,还有人类骨头,有些收集起来,拿回去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这里极有可能有墓葬遗址,这些陶片都是墓中的陪葬品。当时放置在墓穴中的陶器经过长年氧化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形成了大面积的陶片,这些陶片保守估计距今大概3000至4000年,而且这些陶器烧制的工艺与海南黎族地区陶器不一样,从陶片的外表看,这些陶器应该是堆积烧制的,因为烧制不均匀,火烧到的地方比较光滑,火没有烧的地方比较粗糙,而且颜色也不一样,对于研究海南史前文化谱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

遗址发现过程

海南省全面展开古遗址调查

据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海南省政府有关海南考古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对海南省古代遗址展开调查工作。

联合考古调查队采用实地踏查的方法,先后对陵水、三亚、东方、昌江四县市的十余处遗址进行复查或调查,联合考古调查队采用螺旋式钻杆对部门沙丘遗址进了钻探,并采用高精度GPS和测距仪记录了各遗址的地理信息和遗址范围。

傅宪国正是这次联合调查队的负责人之一,这次桥山遗址发掘工作也是他主持。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就在陵水三才镇发现了大港村遗址,并被确认为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大港村也是调查队的调查目标之一。

2012年4月左右,调查队在大港村遗产附近进行了调查,可是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在大港村遗址发现有相关的文物,这让调查队队员们感到十分的费解。但是他们相信这附近可能会有史前遗址,于是调查队决定扩大调查范围,对大港村周围地段进行调查。

挖掘出来的陶片

芒果园下面发现人类遗址

傅宪国说,对于古人类而言,他们同样对生活区选址也有讲究,一般村落都会设在有淡水经过的地方。

在调查中,他们经过对地图和附近村落的地形进行详细研究后发现,大港村遗址附近有一条淡水河流,在河流的另一侧有一个 山坡——他们觉得这个小山坡应该会有新发现,因为这里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调查队经过对这个种着满是芒果树的小山坡进行实地探查,发现地表面上裸露了大量陶器碎片。随后,联合考古调查队采用螺旋式钻杆对该地沙丘进行钻探,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芒果园下面竟然是一个保存的相当完好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而且文物数量非常丰富!这一结果让调查队感到十分震惊。

经过近半年的钻探和调查,在陵水县内发现了桥山、莲子湾、陆仔湾、六岭下等多个史前文化遗址,其中桥山遗址为海南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

随后,调查队又在陵水县三才镇附近的莲子湾、石贡等地发现了大量史前人类活动的痕迹。傅宪国说,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这些遗址都没有桥山遗址保存完好。

展望遗址未来

桥山遗址对海南考古影响深远

在挖掘现场,傅宪国告诉记者,由于桥山遗址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此次桥山遗址的发现,对海南史前文化序列、“南岛语族”研究以及南海主权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科研成果将有助于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文化内涵,提升国际旅游岛文化竞争力。如果对桥山遗址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可以于此命名海南地区第一个史前考古文化,今后有可能解决海南地区史前文化谱系的构建问题。

对史前遗址的研究是相当复杂的课程,对桥山遗址而言,开展包括地貌、古环境、古动物、古植物以及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则可以在海南史前人类行为模式、生计模式、海岸线变迁、“南岛语族”甚至南海主权争端等热线学术与政治问题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希望桥山遗址能建成考古公园

傅宪国说,目前海南史前文化遗址考古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对于海南的史前文化具有很多的猜测,但是都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段历史。他们考古队最大的任务就是发现更多的直接的证据,来还原这段历史,完善海南史前文化谱系的构建。

他表示,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判断,桥山遗址可能会是一个原始部族的聚居地,有很明确的生活区、墓葬区等区域的划分,通过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找到更多的文物或许可以还原当时的生活环境等。在采访中傅宪国说,“从现在的发掘情况来看,发掘到相对保存完好的陶片、生活工具和人骨头,甚至是古物等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这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傅宪国说,对于桥山遗址发掘的工作刚刚开始,今后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发掘研究。他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埋藏在地下的历史能够被世人知道,能在遗址原址上建立一个遗址公园,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海南的历史。

文物保护需政府百姓共同努力

在挖掘现场,傅宪国谈起了对文物的保护,傅宪国说,随着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旅游事业发展,很多沉睡数千年的文物古迹在大开发中复苏。

中国文物以它古老的神韵、逼人的风采、百科皆备的底蕴、无价之宝的身份,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多方位多层面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在新兴的旅游事业中大展英姿、承担主角;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受命致远、铺路搭桥。而面对芸芸众生,中国文物鸣奏着一部华夏文明的史诗,倾诉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物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留传至今,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老而悠久的历史,看到辉煌而灿烂的文化蕴涵。

宪国说,现在是个矛盾的时期,各地都正在进行大开发,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他认为,如何在开发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好文物古迹,需要政府和我们一起努力。

5. 关于海南历史故事

1、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

后人为纪念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在石上刻下“天涯”“海角”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2、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

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南天一柱”。

3、财富石,财富石高大又坚实,犹如一根巨棒顶天立地,它坚挺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上刻着“南天一柱”四个大字。人们叫它为“财富石”或“发财石”。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背面风景图案就是“南天一柱”财富石。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名华侨富商,因在商海拼搏过度造成身体虚弱,当时市场疲软,生意也不景气。

就回到老家广东散心。在金融部门工作的朋友陪他来到了天涯海角,这富商看到这石后,神色一变,由惊而喜。其友问之方明白。原来,富商一直为自己身体之虚和市场之软而苦恼焦虑。

他走遍了世界上的名山古刹。吃遍了中西名贵药材,均不见效。在中国最南端的海边见到如此坚实挺拔的奇石能不惊不喜吗?于是,富商双手合拢,面向巨石,念念有词。

非常虔诚地拜了三拜。回去后,这富商的身体也越来越强壮,生意也红火起来,并中了一次六合彩。此公后来又邀其友随行再拜此石并赠送了一大笔钱给其友。

此故事在广东地区一传十十传百,每年都有大批的广东游客到天涯海角,广东的游客量在天涯海角居全国各省之首。

4、唐宋两朝,许多被流放至此的人由于路途艰难,初到伊始,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之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及少有生还中原的。他们个个无不怀着走天涯、下海角的心绪。

“天涯海角”在他们看来,不仅仅是指地球的尽头,而且以为人生末日的到来。难怪被流放至此的唐朝两度宰相李德裕称之为“鬼门关”。他在诗中写道:“一去一万里,千去千不还。

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唐代称“三亚”市为“崖州”)这可以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啊!此乃原因之三,即历史的原因。

5、爱情石,进入天涯海角景区大门后直走片刻就到了海边的爱情广场,在这里放眼望去,在大海中有两块像心形一样的石头相交一起,上面分别刻着“日”“月”二字。这就是爱情石。

相传古时,在宫中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甚深,但宫中的戒律不允许他们在一起,为了能终身厮守,他们决定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生活。于是,他们逃出宫里,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来到了海南。

当他们继续南下时,来到了下马岭脚下,也就是现在的天涯海角,只见这里山海相连,群石穿空,古树参天,他们就在此住了下来,结为夫妻。从此,丈夫不是耕地就是下海打渔。

妻子则织衣做饭,两人相敬如宾,恩恩爱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无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两人已到耄耋之年,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现代人说的金婚,丈夫知自己来日无多。

又不想让后事累及妻子,因此,想到了自己料理后事的方 。一天傍晚,两人又像往常一样携手来到海边看日落,丈夫深情地对妻子说:“娘子,此生有你相陪来到天涯海角,日月相伴。

白头到老,足矣!来生再会了!”,话音刚落,人已纵身一跃沉入大海。妻子顿时明白了这是丈夫对自己最后的爱,她哭喊一声:“相公,等等我!”张开双臂,扑入海中。

刹时,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海浪翻腾,树木折枝,天、地、海无不为之动容。从此,海面上升起了这两个心形的石头,它们日月相随,朝暮相伴,后人称之为“爱情石”。

并在上面刻上了“日”“月”二字。情人们常说的“海枯石烂”,就是指这海这石。“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就成了情侣们爱的誓言。

天涯海角也成了情侣们山盟海誓最佳的地方,这里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有情人在此拍婚纱照和举办婚礼或结婚纪念活动。

6. 海南名胜古迹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江郎山原是个海口,可以一直通到东海龙宫,东海龙王的女儿须女在江郎山脚游嬉时,认识了当地江氏三兄弟,后来,这三兄弟同时爱上了这个美丽善良的须女仙子。无奈人神有别,须女最终还是被迫回到了东海龙宫。痴情的江氏三兄弟只好登上山头远眺须女远去的背影,渐渐地化成了三块巨石,这就是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江郎山三峰。

后来须女逃出龙宫,回到江郎山,看到江氏三兄弟化成了三块巨石,悲痛万分,泪如雨下。须女的眼泪在江郎山脚下汇集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湖泊——须女湖。最后须女化成了我们江山的母亲河——须江。

7. 海南历史名人故事

白玉蟾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白玉蟾(1194 - 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丘濬

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

丘濬(1421年-1495年),字仲深,琼山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 、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 ,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 丘濬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弘治七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邢宥

明代政治家

邢宥,字克宽,号湄邱。文昌人。明代政治家、学者、海南三贤之一。为官20余年,历任四川临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

海瑞

明朝著名清官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唐胄

户部广西司主事

唐胄(1471~1539),字平侯,号西洲。明代琼山府城东厢攀丹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攀丹村)人。明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第二名,弘治十五年(1502)会试夺魁,中进士,曾授户部广西司主事。不久,因父丧归家守孝。十七年(1504年)丧服期满,时宦官刘瑾擅权,因称病谢绝返京任职被罢免。

钟芳

岭南巨儒

钟芳(1476—1544),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字仲实、中实,号筠溪。原籍琼 县,出生于崖州高山所(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继文庄(丘濬),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广东通志》一书中尊称其为“岭南巨儒”。

8. 关于海南的历史文化

其实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海南许多民族文化都被汉化了。但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黎族。

黎族特色

黎族人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

黎族服饰风格独特,无季节之分。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

妇女的装饰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黎族女性习惯头带花巾,下身穿筒裙,再加上头发扎成球形,黎族妇女以前有纹身的传统习惯,现已不多见。再加上插上个银簪或者骨簪。

每年三月三,黎族人民都会穿上他们独特的服饰,以及展示他们美妙的歌喉以此来庆祝节日的欢乐,海南政府也秉承尊重传统文化为由,每年到了“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可以享受假期。

黎族人民很早就懂得利用木棉做为纺织的原料。公元五世纪的时候,黎族的纺织工艺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黎锦配色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一百二十多种。除筒裙外,用黎锦做的花幅、壁挂、花带、挂包等工艺品颇受人民的喜爱。

喜嚼槟榔,日常主食山薯饭、山果饭、磅薯饭、包子果饭、鸡头果饭、山栏米饭,竹筒饭,红薯饭,南瓜饭,黄姜饭,玉米饭。

9.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简介

海南的陆地面积不大,有3.5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是中国的第二大岛。虽然陆地面积小,但是海域面积非常大,达到200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海域面积,海南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 因为是岛,所以在古代,海南岛的生活相对封闭。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 ,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主要是说,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因此也成为四大流放地之一 。 海南岛真正纳入中国版图管理的时间是在秦始皇时期,当时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建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其中海南就归象郡管理,当时秦始皇还派遣了几十万中原人到海南岛生活。 此后的海南岛,历经多个朝代,一直在中国管辖范围内。

海南岛上行政区域也是多变的。汉朝的时候,统治阶层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后世历经几个朝代的更迭,这两个州也都被改名了。 唐朝的时候,朝廷设立了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个州,共22个县,统属岭南道管辖。大家仔细看,唐朝在海南设立的琼州,就与今日海南简称关联很大。 首先,我们先看看汉字“琼”的意思。

通过琼这个字的本意,我们就知道这个字是非常美的。那么,唐朝的时候,为啥把这么美的字,放在了海南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琼州境内有,有一座山,叫做琼山。根据史料记载,琼山土石多白,似玉而润, 人们看了就有要娶采玉的冲动,所以起名叫做琼山。

最开始的琼州,辖区只能是海南岛的五个州之一,辖管面积也就是海南的五分之一,不过后来琼州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明代朱元璋时期,将乾 宁安抚司为琼州府,辖儋州、崖州、万州三州13县,并将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清代基本沿袭明制。这样,在某一方面来说,琼州成了海南的代名词。民国时期,海南的名字开始出现,设立了海南特别行政区。 新中国成立后,每个省份都要有一个简称。因为琼州在海南存续的时间很长,影响深远,所以海南省就用“琼”字作为简称。

10. 海南名胜古迹

答: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海南名胜太多太多了,海滨自然风光有三亚湾、亚龙湾、海棠湾等;海南中部的五指山;琼海的万泉河;涉及历史的名胜古迹有:海口老街骑楼、海瑞墓、白马井古迹、宋庆龄故居、天涯海角、南海观音、府城鼓楼、崖州古城、东陂书院、溪北书院、桄榔庵等;更有恒大投资1600亿开发的、新近并投入使用的儋州人工海花岛。

11. 海南古迹历史文化故事有哪些

海南清水湾背靠群山,湾抱大海。清水湾之美正逐渐为世人惊艳。在这里,其自然资源世界罕见,至今清水湾依然保存原始的生态,是南中国为数不多的热带海岸度假胜地。

在这里,令游客们惊艳的,不只是它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传说清水湾是盘古的一滴眼泪

传说很久以前,在新村港至赤岭湾之间有一个大海湾,即如今的清水湾,相传该海湾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流下的一滴眼泪化成的,由于眼泪滴下时和泥土混在一起,所以整个海湾变得浑浊不清。

有一天,南海龙王的儿子龙仔因为调皮,不小心弄坏了龙宫的镇海之宝——南海大贝珍珠,遭到玉皇大帝的责罚,被贬到这个浑浊的海湾中和其他仙人一起修复南海大贝珍珠。大贝珍珠修复后,其他仙人都返回了天庭,可玉帝却把南海大贝珍珠留在了这个海湾中,让龙仔留下来看守,将功补过。由于这个海湾的海水非常浑浊,人们都不愿意来这里捕鱼,所以龙仔一直都非常孤独地生活着,眨眼一百多年过去了。

百年的孤独寂寥让龙仔度日如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人间。由于以前一直住在龙宫,没有见过人间的美景,来到人间的龙仔,看到各种东西都感到很好奇。他特别喜欢与人交谈,了解人间的生活。从谈话中他知道当地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许多人被疾病所困扰。由于医疗水平低,很多人只能躺在床上等死。

于是,他便在海湾岸边盖了一座医馆,专门免费为人们看病。由于龙仔医术高明,不久就在小镇上出了名。龙仔的医馆每天门庭若市,人们把他当成了活神仙,有病没病都过来看一看,希望沾点“仙气”。龙仔乐于助人,有求必应,逐渐得到了镇上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一晃便过了十几个春秋,可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可怕瘟疫传到了这个小镇,许多人因此而死亡。看着人们因病惨死,龙仔日思夜想,希望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拯救众人。后来,他得知南海大贝珍珠能治此病时,便违背天条,把其研成粉末,做成药丸,分发给人们治病。不久人们的病就好了,人们欢天喜地前来感谢龙仔。但由于龙仔劳累过度,又少了南海大贝珍珠护体,法力消失,就此病倒了。而这时,玉帝也得知南海大贝珍珠被毁,极为震怒,决意要将龙仔处死。他派天兵天将将龙仔抓走。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龙仔是神仙。为了救龙仔,人们依据当地风俗,家家燃放文灯,向天祈福,希望能救龙仔的性命。

人们的诚心和龙仔的仁慈感动了南海观音,她向玉帝求情。玉帝这才赦免龙仔的死罪,但把龙仔打下凡间,在原本浑浊的海湾生活,三世不得返回仙界。南海观音见此,很是同情,便用仙瓶中 的清水拂到海中,让海水变得清澈透明。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龙仔和感谢南海观音,便把这个海湾叫做清水湾。

不可忽略的旅游开发区

Hash:c623b2a1ef5f6faddf97cb3054bbe9e6eb85305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