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韩国电影豆瓣评分虚高?
在中国,韩国电影是经常拎出来羞辱和恐吓中国电影的匕首。
除了每年不定期出现的神片,好莱坞一次次对韩国电影的垂青,似乎也验证了某种揣测。
就像清晨的阳光必将驱赶黑暗,照进森林,人们也等待韩国电影照耀全世界的那一天。一定有一位或者几位世界级导演出现,他们将驾驶金马车,拖动朝阳到来。
起码直到今天,那一位或者几位还是没能露出光芒。就连几位看着很像的人,也正在失去当初的光彩。
李沧东是悲观。
他的电影好就好在那种彻骨的寒冷,但也局限于这种寒冷。
他对生命中与寒冷相对的温暖视而不见,他的电影里没有出现那种辽阔到可以返照全人类的文化思维,他只提出问题,不负责寻找答案。
他的电影只是不世之材对这个时代的悲鸣。
金基德是愤怒。
他身上那种不必追问源头的愤怒,发诸于历史、社会、他人甚至是自己。电影的艺术成色,取决于他愤怒的程度。
只是这种愤怒并未超越生理感受。 他会因为愤怒而获得改变人生的机会,也会发现因为人生状态的改变,他的愤怒逐渐消减。
这令人惶恐的变化,会用体积更大的愤怒去填补,但此后的愤怒因为不再纯粹而失去当初的力量。
他选择用宗教去消解,但这种行为更像是一种方法而不是真正的信仰。
他的愤怒中缺少悲悯。他与这世界不和解,但并没有找到不和解的绝对理由,愤怒就有可能变为一种麻醉,一个姿势,一个商标。
洪尚秀是自私。
他在电影里对人性的鞭笞,只是无法获得他想要的全部之后,一次次隐忍的撒娇。他所谓的爱不得、爱无能,是要最后都爱自己。
他根本就不想碰触暗夜星辰一样幽微的人性。他的电影是无法满足的闷哼,是想引发关注的呻吟。
而真正的人性大师从来都是由内向外、由此及彼的,他们探触到人性的最底处,知晓其所有的丑陋和不堪,可仍然热爱它,并坚信在最高点时看到的人性之美。
奉俊昊的危险是不自信了。
一个商业向的创作者是通过对规律的捕捉而获得商业上的能力。它的价值在于尊重受众需要的同时,一直不忘尊重自己,坚持在大众的和声中有限度地发出独属于自己的声音。
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商业电影最大的秘密。坚持倾听内心的声音,对受众做适当的冒犯,是商业电影最大的价值。
到了好莱坞之后,奉俊昊获得的投资越来越大,但他的电影价值越来越小。
《玉子》已经在处处迎合了。
朴赞郁需要解决艺术和现实的关系。失去对现实的关照,风格就容易飞了。 姜帝圭转做老板去了,林权泽已老,郭在容已废。
韩国电影太锋利。
这种锋利很容易就被当做是力量,但锋利里也包裹着自卑,态度就不得不成为一种震慑。
韩国电影缺少痛苦。
韩国电影人没有经历过苦难,他们把困难和挫折当成了苦难。所以他们的痛苦很难穿越民族的壁垒,苦难对艺术不朽的催化作用没有获得体现,更没有获得升华。
他们只爱自己,不爱别人。 他们的作品,大都在自怨自艾,很难针对人类共同的命运发出喟叹。
韩国电影盘旋着狭隘。
这种狭隘很容易就看做是一种精神,但本质上是一种自私和妥协。
所以他们信奉口号,信奉到了用口号去解决问题的地步。所以他们重视技术,重视到了用技术去修补思想的程度。
韩国电影缺少批判。
韩国影人对民族文化缺乏否定的能力,只有通过否定才能反思和批判,才能超越民族,思考全人类的 未来。
这个能力是气度、视野、勇气的总和,但在韩国电影里,只认可自己,从不否定自己。
韩国电影不完整。
这种不完整很容易就看做是特点,但本质上是艺术维度、文学维度的缺陷,他们用拉伸优点的方式去应对,可再长的长处也只能遮挡缺陷,却不能解决缺陷。
韩国电影缺少恢弘的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可以是时间的沉淀,如欧洲。也可以是自信足够自信后海纳百川的堆积,如美国。
韩国在精神层面的独立性一直不够,依附于儒家,信奉释迦牟尼,现在西化为基督教。
而基督教是西方看世界的方式,到了东方只能嫁接为其他品种,看世界的方式是别扭着的,不可能生长为珍稀植物。
韩国电影缺少柔软,缺少宽容,缺少爱,缺少真正的弘大,但是目前已经是亚洲电影里前三位的了。
Hash:389f30ac69bc36bcc253b8df7183812674cc160e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