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区的景点及故事 关于河东的故事

导读:东河区的景点及故事 关于河东的故事 1. 关于河东的故事 2. 关于河东的故事有哪些 3. 关于河东的故事作文 4. 河东的小故事 5. 河东河西的故事 6. 关于河东故事的对联 7. 河东民间故事 8. 河东神话故事 9. 河东名人故事 10. 河东历史故事

1. 关于河东的故事

1、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2、霍去病: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善于骑射,勇猛果断。

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3、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市)人 。

唐朝初年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幼以任侠闻,矫捷有勇力。

初仕隋朝,为元德太子千牛备身,迎娶唐国公李渊之女平阳昭公主为妻子。

唐国公李渊起兵,领马军总管,率先登城陷阵。

武德初年,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积功封为霍国公。

贞观初年,拜右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转左卫大将军。

参与定襄之战,从灭东突厥,累加镇军大将军,平定梁师都,改封谯国公。

4、霍光: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

西汉时期大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身材魁梧,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长美。

不学无术,忠诚勤恳。

初以门荫,选为郎官,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

宿卫公正,勤劳国家。

汉武帝临终时,拜大将军、大司马,受命托孤辅政,封为博陆侯。

辅佐汉昭帝,解除上官桀拥立刘旦阴谋,废立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即位,掌权摄政,权倾朝野。

5、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

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

贾充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儿贾褒(一名荃)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

与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

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职。

更封鲁郡公。

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

吴国平定后,增邑八千户。

2. 关于河东的故事有哪些

郭子仪之孙由于挥霍无度家产败尽,沿街乞讨来到河西庄,想起了奶妈,便去寻访,问了很多人可是人们都说不知道,天快黑时走来一个农夫,他上前一打听竟然是自己奶妈的儿子,到人家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

他就问:"你家那么有钱,为何还要自己劳作?"乳母的儿子就说:"家产再大,也会吃空。

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才有此家业。勤俭持家,乐趣无穷啊!"郭孙听后很惭愧。

这主人不忘旧情,便让郭孙在家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3. 关 河东的故事作文

名人可以参考河东之子,特产参考运城十三县市特产,用英语表达出来。

4. 河东的小故事

没有这样的励志故事。

逞一时口舌之快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帮助。至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如果没有主角光环加持,会一直穷下去。

5. 河东河西的故事

原意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说人有时得志,有时失落,没有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一直很背的,不要因为我现在年轻,不如你们,但是通过发展的眼光,我会长大的,会有本领的,会有钱的,到时我可就不一样了,不要欺负我现在没钱没本事,我的未来很广阔。

6. 关于河东故事的对联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西湖天下对联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杭州九曲十八涧路亭对联

烟水老渔情,任凭人事沦桑,且消受物外田园,眼前风景;

湖山故乡好,占得天然图画,更近傍旧卢门巷,黉舍弦歌。 无锡蠡园景宜楼对联

请看世事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

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 九江烟水亭对联

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声,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宫繁华,他乡沦落;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茫烟水,缥渺江波。

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浙江永嘉东山张园池楼对联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杭州西湖灵隐山对联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步留神。泰州光孝寺对联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四川泸州白塔街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武汉黄鹤楼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

三十年平倭御虏,百战未尝遭一劫;

九万里将略功勋,千秋孰与并双肩。

如裹骇电激风,拔剑漫惊倭胆破;

尝携江花边月,登坛笑看海波平。 戚继光故里

7. 河东民间故事

霍去病与五泉山是民间传说,没有具体的作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男,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为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做出重大贡献。

8. 河东神话故事

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吴忠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这里逐水草、牧牛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北逐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河筑三十四县,其中有富平县,是宁夏平原最古老的城市,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

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洲,设立灵洲县,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古城,是宁夏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的设置年代记载的古代城市。

东汉改为灵 州县。

北魏为薄骨律镇,后置灵州。

隋唐亦为灵州,也称灵武郡,简称灵武。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亲临灵州(今吴忠)接受异族归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出逃四川,太子李享在灵武(灵武郡即灵州,今吴忠)登基,灵武成了全国政治军事中心。

西夏时,党项族首领、西夏国皇帝元昊统治的腹地在吴忠一带。

成吉思汗灭西夏,设宁夏路。

1929年成立宁夏省。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月4日,设置县级吴忠市。

1954年4月,在吴忠成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7月,宁夏撤省归甘肃省管辖。1955年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辖吴忠、金积、灵武、盐池、同心5县。

1958年,撤州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1972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1998年,撤银南地区为地级吴忠市(同时县级吴忠市改为利通区)。

2002年,将吴忠下辖的县级市灵武归银川市管辖。

2004年,将中卫县和中宁县规划新成立的中卫市管辖。

2009年,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以吴忠市红寺堡镇、太阳山镇、大河乡、南川乡的行政区域为红寺堡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红寺堡镇。

2009年,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研究《关于深化吴忠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决定: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成立红寺堡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及相关机构;设立吴忠市利通区四套班子及部门;在同心县、盐池县实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

9. 河东名人故事

霍去病:西汉河东郡平阳人,西汉大将,少时就以善于骑射而为人知晓,虚岁18因军功封冠军侯,19岁就带兵大破匈奴,使河西走廊纳入了中国的版图,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由于战功显赫,被汉武帝刘彻封为大司马。可惜英年早逝。

霍光:西汉河东郡平阳人,霍去病的异母弟,是一位封侯拜相的文官(大司马),他辅佐汉代的三朝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开创了昭宣盛世,可以说,霍家兄弟是汉朝社稷的两位大功臣。

霍希贤:沣州人,元延祐五年(1318年)左状元。据《湖南通志》记载:“延祐五年戊午霍希贤榜”的霍希贤曾误为郝希贤。而载于旧志之中。“旧志误姓郝榜”。《元史》纪第26卷仁宗之三中记载:“三月戊辰,御试进士,赐忽都达儿、霍希贤以下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泰定年间,霍希贤曾任职知威州官。

霍与联:明朝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

10. 河东历史故事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

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 山)。

正式派员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历时4个月,查明两大湖的位置(元史称“二巨泽”,合称“阿剌脑儿”),并上溯到星宿海,之后绘出黄河源地区最早的地图。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锡、舒兰探河源。探源后他们绘有《星宿河源图》,并撰有《河源记》,指出“源出三支河”东流入扎陵湖,均可当作黄河源。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遣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等前往河源测图。

乾隆年间齐召南撰写的《水道提纲》中指出:黄河上源三条河(黄河源头北源为扎曲,中源为约约古宗列曲(即玛曲),南源为卡日曲),中间一条叫阿尔坦河(即玛曲)是黄河的“本源”。

1952年黄委会组织黄河河源查勘队,进行黄河河源及从通天河调水入黄可能性的查勘测量,历时4个月,确认历史上所指的玛曲是黄河正源。

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军区邀请有关单位组成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卡日曲作为河源的建议(称多县文章载:南源为卡日曲,卡日曲源于各式冬雅和那扎仁,当为正源,理由有三:一源远流长,二水色与玛曲同,三水量较大。

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1985年黄委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

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考察后认为,由于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36.54公里,流量比约古宗列曲多两倍,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考察队建议在科考成果通过评审后,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将黄河源头定位于卡日曲。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

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正式派员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历时4个月,查明两大湖的位置(元史称“二巨泽”,合称“阿剌脑儿”),并上溯到星宿海,之后绘出黄河源地区最早的地图。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锡、舒兰探 河源。探源后他们绘有《星宿河源图》,并撰有《河源记》,指出“源出三支河”东流入扎陵湖,均可当作黄河源。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遣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等前往河源测图。

乾隆年间齐召南撰写的《水道提纲》中指出:黄河上源三条河(黄河源头北源为扎曲,中源为约约古宗列曲(即玛曲),南源为卡日曲),中间一条叫阿尔坦河(即玛曲)是黄河的“本源”。

1952年黄委会组织黄河河源查勘队,进行黄河河源及从通天河调水入黄可能性的查勘测量,历时4个月,确认历史上所指的玛曲是黄河正源。

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军区邀请有关单位组成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卡日曲作为河源的建议(称多县文章载:南源为卡日曲,卡日曲源于各式冬雅和那扎仁,当为正源,理由有三:一源远流长,二水色与玛曲同,三水量较大。

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1985年黄委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

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考察后认为,由于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36.54公里,流量比约古宗列曲多两倍,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考察队建议在科考成果通过评审后,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将黄河源头定位于卡日曲。

Hash:f1b56052e4b206884abbfb3d979bb2ebe5a418db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