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接触过河南人吗?
导读:您有接触过河南人吗? 湖北、河南、陕西说自己才是正的炎帝故里,到底哪个是真的,有哪些历史依据?
本人就是地道河南人。河南人和别省人比,似乎有些不同但又难以表达差异在哪。走四方的时侯一看长相,一搭腔就知道是哪里人,哪里人有哪里的形象样儿,看得出,表达不出。
河南人口碑确实不咋地,有个顺口溜叫“山东响马四川贼,最怕河南的溜光锤”。这丝毫没有自贬意思,只是认为可能是跟生长环境、生活条件有关。河南人的精神面貌来源于哪里?我想,其形象应该是取决于外省人对河南人的认识,这种认识定格在外省人心中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改!啥时侯河南人富了,说话做事讲道德讲文明了,形象也就会改变,改变成有品味而且令人称赞!
不同地方的河南人区别很大。豫北人下广洲的不多,去北京天津内蒙谋营生;豫南人倒是满世界跑,而且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一个被精减的民办教师跟着村里年青人去乌鲁木齐捞钱,原来那群年青人过流寇曰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偷偷摸摸为主,这位民办教师哪能适应得了!在趁下班工地上一个人看场子时侯,这群人扛着下成料的钢筋就跑,民师弯腰拿起钢筋两腿发抖不敢扛又放下,看场人一吆喝别人跑掉了,民师却站在钢筋上堆上不敢动。不动的原因可能是表明没偷或是吓傻!自然是挨了打,警车嗷嗷叫铐上带走了。
“橘生淮南为橘,逾淮北为枳”,生长条件生长环境改变人。现在河南富了精神面貌也值得称赞,夏天的郑州大洪水,河南人的抗洪救灾场面、河南人的义举,让多少人感动流泪!
湖北、河南、陕西说自己才是正的炎帝故里,到底哪个是真的,有哪些历史依据?
陕西省的炎帝是炎帝魁隗氏,山海经记载了炎帝魁隗氏的九代炎帝分别是炎帝魁隗,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长琴,后土,噎鸣。炎帝魁隗氏,并不是在中原称帝,炎帝魁隗本人入赘于贵州赤水氏的大酋长听訞,借助于听訞的赤水氏实力,逼迫中原的伏羲氏末代帝王无怀氏下台,开启炎帝魁隗氏时代。炎帝魁隗本人是宝鸡人,因此,说炎帝是陕西人没有错,但是,炎帝魁隗氏一直在西北发展,宝鸡,甘肃省固原,六盘山等地分别是魁隗氏的帝都。
河南省的炎帝,是起源于伏羲氏族的最强大部族尊卢氏,位于洛阳市卢氏县,八代尊卢氏炎帝均起源于洛阳的尊卢氏,号炎帝神农氏。其中有神农氏在湖北厉山尝百草,因此炎帝神农氏又叫厉山氏,这样河南省湖北省均有炎帝也没有错,只是历山氏本身就是神农氏炎帝。炎帝神农氏在洛阳繁衍到第八代至炎帝姜俞罔时,由于和在河北省邯郸的蚩尤氏势力范围相交而发生冲突,由于战争需要,把帝都相继迁往淮阳宛丘,和曲阜穷桑,所以炎帝神农氏也叫穷桑氏,淮阳和曲阜都曾经做过帝都。而且山东省也曾经出过炎帝穷桑氏。阪泉之战后,炎帝败给首任黄帝姬芒,被封于洛阳市卢氏县尊卢氏封地,不受,带领部分族人南下湖南茶陵。所以说陕西的炎帝魁隗氏和河南的炎帝神农氏不是一个系统的,炎帝魁隗氏也早于炎帝神农氏。
郑州市的城建施工中,早年突然挖到噎鸣氏灌兜氏值月图,也间接证明了山海经记载的正确性,炎帝魁隗氏距今最早的已经七千年,而最后的炎帝神农氏姜俞罔距今也有6500年。
看到上面的朋友争论黄帝部族在哪里。骂人有点过了,用事实说话一追究便知:
黄帝部族陕西说,主要有两点:
其一,《国语·晋书》有云:“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姜水,一说是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宝鸡 市岐山县的岐水。姬水,有言渭水或渭水支流;有言新郑潩水。盖炎黄部族原先皆起于黄土高原,后逐渐分离开始向东发展。故这应该是早期炎黄所在之地。
其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名留青史。汉、唐、宋、明、清各代设有祠、园、庙,黄帝陵居于山顶。
《史记·封禅书》云,其来年冬,上(汉武帝)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太山,先类祠太一。
可以肯定桥山为纪念黄帝是衣冠冢。
黄帝部族新郑说:
主要证据:
其一,有熊国所在。
汉,焦延寿《焦氏易林》:“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授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
《帝王世纪》:“(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郑也,古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
或曰: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御览》百五十五),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水经・洧水》注)
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魏,郦道元《水经注》:“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志》:“黄帝征战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唐,杜佑《通典》:“新郑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本郑国之地。”
宋,《路史·国名记》:“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
从以上文献来看,史传的有熊地望大致在今河南新郑的周边,这里也曾经是祝融之墟,当无疑议。
其二,有蟜氏:
《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有蟜氏,姒姓部落之一,是上古时代汉神话族传说中炎黄二帝的母族,位于河南洛阳市嵩县境,也是有崇氏(崇伯鲧)及夏后氏的活动中心。
有蟜氏是蜜蜂为图腾的部族,居住在平逢山《山海经·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虫,是为螯虫,实惟蜜蜂之庐。”
有蟜氏是崇拜蜜蜂的始祖部落,长期与有熊部落通婚。平逢山为洛阳北邙山之首,位于洛阳孟津县横水镇张庄村平逢山。
辅证,
黄帝四妃,西陵氏、方雷氏有地望,彤鱼氏、嫫母未知:
(1)西陵氏,嫘祖。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
《武威汉简·王杖十简》载:“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汝南西陵县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
《汉书·地理志》载:汝南郡有“西平”县。
《水经注·潕水》载:“潕水又东过西平县北……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可见,西汉时期的“西平县”本名西陵县。
黄帝妻家“西陵氏”,直到商周时期这个部族仍居住在今河南西平一带。这就是“西平”本名西陵的根本原因。
西平,位于汝南,漯河南边,距新郑不过100多公里,不算远。
(2)方雷氏
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
《汉书》记载:方雷氏,黄帝妃。黄帝妃方雷氏是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雷的女儿,雷因借轩辕之兵大败蚩尤,所以把女儿许配给 辕。
方雷氏,地望在嵩山一带,距新郑也不远。
辅证,
《庄子·徐无鬼》言:“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
具茨山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新郑市、新密市三市交界处,属于伏牛山余脉
襄城之野,不用说襄城地界,挨着禹州,距新郑亦不过60公里。襄城南不过5里即为首山。
首山:
《史记·封禅书》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
《史记》申公曰:‘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国,首山其一也。’
首山,位于襄城县南5里,为八百里伏牛之首,故名首山。
有熊国活动范围: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夏、商时期的地图上这样标明:有熊氏地域内有两大地貌特点:南有颍水,北有大隗山,《汉书·地理志》记载:河南郡有大隗山,盖压禹、密、新三县也。”《禹州市地名志》记述:具茨山在禹州北部,蜿蜒东南行,在浅井乡北边的大鸿寨山分为两 支:一支经无梁镇延续出境,在新郑、长葛两县交界处消失;一支由无梁镇南部,经朱阁乡、郭连乡进入许昌县。上古时候没有区域概念,所以《中国历史地图集》只能凭借山、水、丘,壑等自然地貌作界线,标明有熊国的地域范围南有颍水,北有大隗山。可见有熊部族活动的主要区域就在新郑、新密、禹州周边范围之内。
Hash:56f6affc070c3d21af073862271eb48e5f23ebed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