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小镇旅游 红河县古镇

导读:红河小镇旅游 红河县古镇 1. 红河县古镇 2. 红河古城在哪里 3. 云南红河古城 4. 红河州历史文化名镇 5. 云南红河古镇 6. 红河古村落 7. 红河古城遗址 8. 红河古镇有哪些地方 9. 红河旅游小镇 10.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古镇

1. 红河县古镇

免费,古镇其它项目收费。

在哀牢山中,红河南岸的一座山梁上,屹立着一个在上个世纪初便以繁华闻名于世,被人们誉为"江外小香港"的古镇——迤萨,迤萨镇是红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南三大侨乡之一,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州府蒙自150公里。“迤萨”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仆拉”语,意为:干旱缺水的地方,县城内现还完整保留古民居建筑近百幢。早在清末,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迤萨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历时百年艰辛,打通了11条通往东南亚邻国的跨国商道“马帮之路”,开创了滇南边境贸易的新纪元。在这里,勤劳、智慧的人们打通了滇南第一条通往东南亚的马帮之路;在这里,走出了滇南旅居国外的第一代华侨,并创造了独特的集中、西建筑文化,马帮文化为一体的古镇----迤萨。马帮贸易成就了红河商人的家业,由于当时东南亚邻国属于英法殖民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马帮人家把西方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当地的建筑中,在这样一个本身不生产建筑材料的地方,同样是马驮来了砖、瓦、木材在迤萨山城建起一栋栋中西合璧的城堡建筑,特色鲜明的青砖瓦四合院,迤萨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中西建筑风格的欧式古镇.不仅被称为“滇南侨乡”,他还有一个“江外建筑大观园”的美称。

2. 红河古城在哪里

  迪庆州梅里雪山景区 云南 4A 2006   腾冲和顺景区 云南 4A 2006   昆明市大观公园 云南 4A 2006   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 云南 4A 2006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 4A 2001   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 云南 4A 2001   丽江玉龙雪山旅游度假区 云南 4A 2001   云南民族村 云南 4A 2001   云南世界园艺博览园 云南 4A 2001   陆良彩色沙林景区 云南 4A 2001   泸西阿庐古洞景区 云南 4A 2001   大理南诏风情岛 云南 4A 2001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云南 4A 2001   西双版纳傣族园 云南 4A 2001   宜良九乡风景区 云南 4A 2001   昆明金殿名胜区 云南 4A 2001   大理宾川鸡足山景区 云南 4A 2003   建水燕子洞风景名胜区 云南 4A 2003   腾冲热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云南 4A 2003   罗平九龙瀑布群风景区 云南 4A 2003   大理崇圣寺三塔 云南 4A 2003   德宏南甸宣抚司署 云南 4A 2004   沾益县珠江源旅游景区 云南 4A 2005   玉溪通海秀山历史文化公园 云南 4A 2005   玉溪汇龙生态园 云南 4A 2005   玉溪映月潭修闲文化中心 云南 4A 2005   德宏州瑞丽市莫里热带雨林景区 云南 4A 2005   德宏州潞西市勐巴娜西珍奇园 云南 4A 2005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云南 4A 2005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 云南 4A 2005   丽江束河古镇 云南 4A 2005   丽江玉水寨景区 云南 4A 2005   丽江古城 云南 4A 2005

3. 云南红河古城

本人认为云南省红河州最好的五个特色小镇

一是建水县临安古镇。沿着斑驳的石板路,走在临安路上,见证着时光在这座古城里留下的印记。

二是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行走在小镇里,观赏路旁盛开的鲜花,下水体验刺激的桨板、帆船。

三是弥勒市东风韵小镇。东风韵小镇有“东方波尔多”“滇中普罗旺斯”之称。

四是弥勒市可邑小镇。可邑小镇在阿细语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这里是国家级非遗“阿细跳月”“阿细先基”流传最广的地方。

五是元阳县哈尼小镇。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精品旅游民宿客栈、哈尼古歌等非遗项目遍地开花。

4. 红河州历史文化名镇

一、黑井古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境 ,云南省第一个(国家第二批)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古镇、国家AAA级景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黑井镇自古就是云南省重要的食盐产地,如今仍较为完好的保留着较多的古街道、古建筑,包括贞孝总坊、武家大院、黑井文庙等

二、沙溪古镇——位于大理州剑川县境内,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和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间,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较为完好的保存着寺登古街、古寨门、古戏台、古桥等古建筑。

三、和顺古镇——位于保山市腾冲县境内,云南著名的侨乡,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古代马帮重要驿站、西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明清时期的屯兵重地,始建于明朝初年,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和风土人情。

四、娜允古镇——位于普洱市孟连县,娜允是傣语“内城、城子”的意思,是我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分为上城、中城、下城和芒方岗、芒方冒,俗称“三城两镇”,其中上城内的“孟连宣抚司署”是国家AAA级景区,古镇建筑完美融合了傣族和汉族两种风格,形成独特的建筑特色。

五、州城古镇——位于大理州宾川县,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非常多,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和武庙以及省级、县级文物多处,这里同时还是红军长征途经地,也是红色旅游胜地。

六、凤羽古镇——位于大理州洱源县,白族传统古镇,茶马古道重要驿站,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较为完好的保留着白族风格的古民居、6座古塔、11座古寺庙等古建筑群。

七、新安所古镇——位于红河州蒙自市,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明清时期的屯兵重地,保留着大量文物古迹,包括11条明清历史街道、军事遗迹、古民居和古墓葬等。

5. 云南红河古镇

石屏古城拍摄地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

石屏古城明代时建城,四门为,东名迎恩,西名通贡,北名拱辰,南名钟秀。400年前的周长748丈,高两丈、厚两丈的砖城,现仅存更名为“云台”的南城门。

明清时期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观察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琳琅满目,有关专家称石屏古城为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漫步在石屏古城的大街小巷,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民居随处可见。

6. 红河古村落

云南民居建筑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最能生动直观地呈现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最盛行的传统民居有以下几种:

竹楼

干栏式建筑,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在云南俗称为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不过实际中大部分是用木材建成的,真正竹子的极为少见。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木柱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

传统民居

在古代云南,经济发达,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白、彝、纳西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等形式的土木结构建筑。“一正两耳”是一幢两层楼边上再挂两间平房;“三房一照壁”的平面是三幢互相垂直的两层楼房,和一面照壁的结合,大门开在照壁旁;“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幢两层楼房的垂直 合,围出一个大天井,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又围出一个小天井,并附一个楼阁,合计为五个天井

土掌房

土掌房主要分布于滇南红河流域,彝、哈尼、傣、壮、瑶等民族都有使用土掌房的村落。还有迪庆藏族也多使用这种建筑,只是较少集中连片,同时考虑积雪因素,有些加了斜顶。这种房冬暖夏凉,通风透光好,屋顶做晒台晒粮食,便于生产生活。

木楞房

木楞房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一般是高寒山区较多,傈僳、纳西、彝、藏、独龙、怒、苗、普米、摩梭等民族使用较多。高寒山区森林茂密,气候寒冷,各民族就地取材,建造了保暖性良好的木楞房。木楞房用天然圆木去皮砍削成方形、矩形断面,两端以缺口咬合,呈“井”字形层层摞叠构成房屋四壁。“人”字屋顶,覆盖木板,压以石块。特点是房矮、槛高、楣低。普遍为一层平房,分正房、仓房、草房、畜厩,虽相连却独立成间。

7. 红河古城遗址

云南红河州的必去景点,①元阳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代留下的杰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在霞光万丈中你可以感受梯田壮美的日出日落。

②建水古城,现存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里的小火车有着浓浓的怀旧风情,③朱家花园,迷宫式建筑群,整组建筑雕梁画栋处处体现精美高雅的建筑艺术,④团山村,600年封闭保存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实属少见。

8. 红河古镇有哪些地方

安康古镇众多,最有名的有蜀河古镇、熨斗古镇、后柳古镇、流水古镇和石泉古城。

1、蜀河古镇

蜀河古镇地处汉水之滨的旬阳市蜀河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被誉为“小汉口”。这条古镇街道历经几百年依然保存着原始的风貌,木板楼、木棱窗,各种雕花建筑饰件非常精美。游走在别具一格的蜀道上,这里有青砖冷瓦、蓝天白云,绿树环绕、古色古香。

2、熨斗古镇

熨斗古镇位于石泉县熨斗镇,地形似古时缝纫用的熨斗,距离现在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作为古时川楚商道上重要集镇,熨斗镇是石泉县历史上有名的古镇之一,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昔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时有老字号十多家,声名远播。

3、后柳古镇

后柳古镇也叫后柳水乡,位于石泉县南部汉江莲花湖畔的后柳镇,这里三面环水,绿柳、柑橘、稻田带状分布,如同条条丝巾交织在一起。这座媲美南水乡的陕南古镇上,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地域色彩浓厚的民俗风情、经过岁月打磨的地面石板,以及千年皂角树,无不让你心绪宁静,放松舒畅。

4、流水古镇

流水古镇位于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镇内交通发达,地处汉江中游,瀛湖上游,是安康水电站重点移民乡镇,也是安康市最具特色的副中心城镇,被称为“中国十大最美小镇”,被誉为“汉水明珠”,去过这里游玩的人说“有江南水乡之感”。

5、石泉古城

石泉古县城坐落于汉江北岸石质高地,东临红河(红花沟)、南依汉江、西接饶峰河、北枕珍珠河,呈现出“秦巴拱卫、四水绕城”的壮丽景象。石泉古城虽历经千年,明明充满烟火气,却又能在闹处取静,守着繁荣都市的一线天,成为文青眼里,最具复古情怀的地方。

9. 红河旅游小镇

  主要有红河州博物馆、南湖公园、查尼皮、缘狮洞、尼苏小镇、万亩石榴园等  

尼苏小镇占地面积500亩,共有369户人家。距蒙自市行政中心6 公里,紧靠天马路北沿,交通畅达,是蒙自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尼苏小镇原为文澜镇大台子村委会第一、二、三村民小组所在地。因原居住村民98%为彝族,是蒙自彝族尼苏支系最大的聚居地之一,故起名尼苏小镇……

红河州博物馆坐落在蒙自市天马路65号红河州行政中心红河广场西侧,于2003年12月建成,馆址占地面积3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21平方米,有文物藏品8089余件,是红河州唯一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  

蒙自南湖:在云南蒙自县城南。明代在积水洼地上开凿而成,引城东法果泉水入湖。湖中堆三座土山,名为“蓬莱三岛”。清筑堤建桥,渐成“十顷平湖堤柳合,一庭清景藕花香”的景区。南湖位于蒙自县城南,总面积41万平方米。最初这里是雨水汇合成的小泽,又名草湖。明代将其开掘成湖……

10.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古镇

茶马古镇属于墨江县。云南省原思茅地区(今普洱市)的墨江县碧溪区碧朔古城(也称碧溪古镇)建城至今已上千年,是云南茶马古道上必经的茶马驿栈和古镇。不知何许人看中这块风景如画的风水宝地,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如此尊享的美丽家乡。

碧朔古城盆地上万亩。古城居盆地之北,靠山而建。北山森林密布,城后三里小山上还有一遍茶林。山之峡谷溪水常流,向东汇成一条小河。城东坡地渐入林。城西小河淌水,小鱼遨游,层层梯田入林。

城南一里两座兄弟山敦林木茂盛,左有庙宇泥菩萨大殿,耳房数间,右有观音庙,塑观音佛像大尊。兄弟山敦前二里便是盆地自然出口,两小山丛林葱葱,夹住一条道路,沿着东西两条小河汇成的大河,弯弯曲曲十余里进入墨江县城。古城之美犹如陶渊明之桃花园也从南入口远看碧朔古城,似正方形,嵌在青山绿水之中,银灰色的瓦房在阳光下发亮,房屋平整,有人称之为“小莫斯科”。

古城四周有围墙,周长约四千余米。围墙下有水沟,常年流水,形似护城河。围墙东西北三面没城之大门。二层式建筑,左耳房住护卫,右耳房设梯上楼,楼上面城里有门窗小走廊,面城外设枪眼。南面无大门,建义仓存粮防灾。东西大门外有石板桥,桥下常年流水。距大门二百米有水井,深三米,井旁有小石柱栓马桩三个。城北围墙旁有东西两水井,东井深二米,西井深三米。

古城盆地四周林木茂盛,植被优良,盆地水源充溢,城中地下水丰富,除城外水井供居民饮用外,城中不少人家都有自用水井。

古城最高建筑称八角楼,高约十米,外有木八角,里无梯,全用短木斜拉而上,无窗户,无平板铺垫。孩童们玩耍追逐捉迷藏,依托楼顶射入的亮光攀木上下。全城多为二层瓦房,少数几家设有小三层夹楼。城中瓦房几乎连成一片,小孩玩耍打斗有时便上房头追打。

城西北三里小山上有一块草场,似一足球场大,是年轻人地富家丁习武练箭之地,称箭场山。古城富家子弟或有赛马之风。马道西出东回、其路线为:骑马出西门,经西水井旁小山脚,两边稻田中之专修马道、过观音阁、大廟、向东大门反回,拴马于东水井旁小石柱栓马桩。马道两旁种紫微花树。我小时东西城门外道旁还有零星紫薇花树,稻田梗上也有零星几棵。

碧朔古城上百户人家,竞有地主,小土地出租商兼地主六十余户。他们剥削哈尼族人民发富。城中居民均为汉族。黄、张两姓居多,另有庾、冯、李、何、陈、车几户。城外三五里,东西南北数十个村庄,上千户草房哈尼族均为城中地主和富农们的佃农,多为租佃。一般三七开,少数二八开。每到秋收城中地富 便驱马稻田边打谷场直接收取租谷驼回家。只有少数小土地出租者无力,由佃农挑谷送交。

碧朔小古城集中那么多富农和汉族地主,剥削压迫周边上千户哈尼族人民,此种情况恐为少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封建地主庄园。为何形成如此特别,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修建古城者,多说是碧朔城北三十余里的金矿,吸引了淘金之人前来所建。古城地主家确有金元宝,本人小时曾在同学家里净水碗中见过。

据记载,明朝时大批罪犯囚徒充军云南,流民随之而来碧朔金矿吸引了江西、两湖一带富商地主前来淘金,兴建古城,故古城并非罪犯囚徒所建,也不是武装之人所建。碧朔古人故不可能是罪犯囚徒。从城堡式建筑、箭场山、赛马道等看,应是江西和两湖的一些富商地主等带马骑、家丁随从人等,到此为淘金而建较为可信。

由此推断:古城盆地原是哈尼族的故乡,入侵者用武力抢占了哈尼族人民的田园土地,把哈尼族人民驱赶到盆地周边,逐渐沦为城中汉族地富的佃农。为防止哈尼族人民反抗,他们建筑城堡、习武练箭、赛马。目的只有一个:巩固他们的统治。碧朔古城的故事,或许还是碧朔哈尼族人民的一本血泪史。

Hash:437fc5f1995088631fde091280edf5ac94ce54d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