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长岗风景点 怀仁著名景点

导读:仁怀长岗风景点 怀仁著名景点 1. 怀仁著名景点 2. 怀仁景点介绍 3. 怀仁著名景点介绍 4. 怀仁著名景点有哪些 5. 怀仁旅游景点 6. 怀仁的景点 7. 仁怀十大旅游景点 8. 怀仁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 9. 怀仁著名景点排名 10. 怀仁有哪些景点 11. 怀仁著名景点作文

1. 怀仁著名景点

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辖属朔州市。东邻浑源,西连山阴,北毗怀仁,南接繁峙、代县。地理区界为东径112°58'-113°28',北纬39°20'-39°42'之间,总面积为1708.03平方公里。人口共28万,地处塞外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秀美。

应县汉置剧阳县,北魏置繁峙郡,唐末置金城县,后唐以金城县置应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应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曾诞生过一王(晋王李克用)、两帝(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三宰相(后唐安重诲、金朝高汝砺、清初鲍承先)、三皇后(李氏,石敬塘之妻;萧氏,还兴宗耶律宗真皇后;郭氏,宋仁宗皇后)。文人学士数不胜数,科第之盛,晋北少见,正可谓“学问传世,英雄辈出”。县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60多处。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即公元 1056年,迄今已有946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高67.31米,相当于20多层楼房高,总重约为7400吨。木塔外观平面八角,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木塔的构造全靠木头的铆榫咬合相互钩连一起,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尤为奇特的是全塔竟未用一颗铁钉。木塔共用不同形式的斗拱达54种,远望雄伟壮观,近视百尺莲开,人们把木塔称为“斗拱博物馆”。这座建筑奇特,技艺高超,抗震性强的木塔,在我国古建筑史上是罕见的,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木结构建筑史上亦属孤例。它与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列为世界四大名塔。它是中华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往今来,历代君臣,地方官吏以及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木塔,并留下不少墨宝。“峻极神工”、“天下奇观”这两匾是明朝两位皇帝成祖朱棣、武宗朱厚照对木塔的极高评价。而“释迦塔”匾颜体书风,结构严整,笔力遒劲,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为后人所敬仰和骄傲。

净土寺净土寺,俗称北寺,位于城东北隅。始建于五代后唐,后破疲。金天会二年(1124)原址重建。全寺建筑分布在东西两轴线上。西轴南端为山门,其后正中有金代舍利塔,塔高10米;塔北有天王殿,塔的东西各有钟鼓楼一座,还有东西配殿;北端为大雄宝殿。东轴南端是禅室,正中为佛堂,后有藏经楼3间,两层两檐。寺于1969年绝大部分被毁,现正逐步恢复修缮,现存大雄宝殿为金代原物,广深各三间,平面呈方,单檐歇山顶。历经数朝,多次修葺,尚存原貌。

大殿藻井,建筑构图,巧丽严谨,分为九格,中部最大,成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其它8个藻井则呈八角形、正六角形、长六角形、菱形等。各藻井、梁、袱平座雕有龙凤图案。整个藻井雕工精细,色泽华丽,繁复多端,用上万块木头组成,是我国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196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寺

文殊寺。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小石村,是古时应州13大寺之一。相传文殊菩萨说法于此,而故名。据县明志载:“辽乾统六年(1106)初建,明洪武六年(1373)、成化二十年(1484)、正德元年(1506)重修”。寺庙信徒相奉,香火盛旺。寺中植有古松,枝冠如龙,长势挺拔。迄今已有600多年。元代曾有人赞颂:“霜皮老干势如龙,傲尽丛林无尽风。本示浑然千古质,不原泰人大夫封”。

现存正殿3间,东西配殿各3间。殿内石雕佛像仍为珍贵文物,壁画是研究当地明清彩绘的少有实物资料。

殊海寺

殊海寺,位于小石口村南1.5公里处闻名的南麓山崖之中,寺中有一泉池,满而不溢,取之不枯,饮亦爽口,甜润心扉,俗称“西滴水”。寺周围群峰环绕,山林丛茂,流水潺潺,风铃震动,悦耳可听。给人一种自然净土的休闲仙境。

大安寺

大安寺,在县城东南15公里的东崔庄村南,占地面积6840平方米。元延佑二年(1315),仁宗皇帝为独峰和尚敕建,洪武二年(1369)重修。元末明初之际,是当时高僧壁修和尚修行之地。壁峰曾获元顺帝召见两次,赐号寂明园明大禅师。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湾又召至南京与其讲经说法,后留居南京辅导佛法。洪武五年(1372)圆寂于南京。朱元璋特命大学士宋廉亲撰碑文,将壁峰舍利塔立于大安寺,以照千秋,现此碑尚存,但已残缺。据此民间传言,朱元璋父母家败,背景离乡,行乞应州,至大安寺,母腹剧痛,产子寺中,此婴气宇不凡,敏智过人,为朱元璋也。

原寺院规模宏伟,殿宇生辉,惜“文革”破毁。现增通顺,筹资重建大殿,新塑佛像,信徒众赞,香火旺盛。此寺院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镇子梁龙潭湖旅游渡假区

镇子梁龙潭湖旅游渡假区,位于县城东8公里,北依龙首山,南靠古安边镇遗址,水库面积为62万平方米。龙首山数万亩樟子松林常年郁郁葱葱,景色宜人,可供游客徒步围猎,置身于自然;库内游艇随您领略北方难有的江南水秀;沙滩浴会使你回到孩期童年的梦境。它将成为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塞外江南渡假景区。

石柱山

石柱山,距县城南20公里恒山系脉,群峰环绕,草深叶茂,百鸟争鸣,从沟底望去,展现给您的是一幅宽约二百米、高约三十五米由六菱形石柱组成的自然峭壁矗立于半山崖上。据地质专家考证,距今约有四、五千万年,由于火山爆发,将地下六十公里深处土地幔的超基性岩快速喷发至地表,受冷凝固,形成了六面体形的柱状解理后经洪水冲刷裸露山崖之中,形成今日景观。这种景观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国内少有,是旅游观光的一大胜景。

跑马梁

跑马梁距县城30公里,属恒山山脉,山苍林密,绿草丛深,云低如带,百花争艳。在群山怀抱中,山顶上现出一块6600平方米,开阔平坦,小草如毯,花香蝶戏,百鸟争鸣,回音悦耳的自然牧场。据传是宋代杨家将驻守“雁门关”时,杨六郎因此地山峰环绕,树木深茂,荫蔽如密,设千军驯马场,为全军保障立下赫赫战功。

2. 怀仁景点介绍

约为116千米

资料扩展:

桑干河,《水经注》称“㶟水”,其上游有恢河、源子河两条河流,主流恢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分水岭村,源子河发源于左云县截口山,两河在朔州市朔城区马邑村汇合后称桑干河,后接纳黄水河、大峪河、鹅毛口河、浑河、口泉河、御河、吴城河、坊城河、古城河、马家皂河等支流,经大同入河北省境内,后入永定河,过北京市,再进天津入海河,最后流归渤海。

桑干河流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逢乱世即陷入民族纷争之中心,遇一统则可享受难得的多民族文化融合之硕果。因此,这片土地是我国历史上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所在。桑干河是东方人类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两大都城(北京—平城)的连接线、民族融合的大舞台、丝绸之路的北部带、军事文化的集结区、文化景点的珍珠链。

每年冬去春来,南雁北飞时,桑干河自然保护区就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驿站。桑干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同盆地桑干河流域,横跨朔城区、山阴县、应 县、怀仁市、云州区、阳高县,地理坐标东经112°16'~113°58',北纬39°14'~40°08',是以保护杨树、樟子松、油松人工林和野生动物、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桑干河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朔州朔城区南河湾一带。相传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河水干涸,故得名。上源为山西省的元子河与恢河,两河于朔州附近汇合后称桑干河。在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洋河后入官厅水库。长506千米,流域面积2.39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壶流河、御河、浑河。干流建有册田水库。桑干河主流恢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宁武县的管涔山分水岭村,源子河发源于山西省左云县的截口山,靠近长城。两河在朔州朔城区马邑村会合后始称桑干河。桑干河流经朔州市、大同市,至阳高县尉家小堡村进入河北省境内。桑干河在山西境内的河流长度为252公里,流域面积达17142平方公里。桑干河上的主要支流有黄水河、浑河、御河等。

3. 怀仁著名景点介绍

五女山,枫林谷森林公园,虎谷峡,望天洞,恒龙湖。

4. 怀仁著名景点有哪些

怀仁公园的好玩的景点特别多。怀仁公园有两个入口,一个是西门,一个是南门。从南门进入公园,首先是一块特别大的大理石石碑,上面写着“怀仁公园”!进入往北走,有一个小型的喷泉,每当夏天的时候小孩子们都爱在喷泉边上打水仗!

从喷泉往西,有一个小型的游乐场,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游乐场中,有碰碰车、海盗船,飞车,激流勇进,步行车,还有一个特别大的摩天轮!往北走,里面有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馆,都是大家特别喜欢的地方!在公园中心,有一个“心”的大湖。到了夏天,湖里会蓄满水,一对对的情侣里,都爱在这里约会!

5. 怀仁旅游景点

朔州周边游,大家可以选择去应县,应县木塔具今天,已经有966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座榫卯结构相对完整,承载2600多吨的一个木塔!它是人类历史的一座瑰宝!也可以来大同,大同有云岗石窟,那更是历史悠久!可以来怀仁,有金沙滩的杨家将,清凉寺!雁门关,芦芽山,都是特别好的斿游景点!

6. 怀仁的景点

右玉杀虎口包括如下几个景点:

1,杀虎口长城关隘,有国道穿城楼而过。

2,长城遗迹,包括东西两部分,有边墩、烽火台和夯土城墙残存。

3,右玉杀虎口博物馆,内容比较充实,其中大厅杀虎口古城复原半景画很是壮观,南厅平集堡半景画和民居半景画做的也不错。

4、平集堡杀虎堡古街正在建设中,已经成型,可以观赏。

5、西口古道遗迹,从博物馆到平集堡,约1公里长度,青石路,似有车辙痕迹。

6、国道边仿古的村庄及商业街、停车场。

7、国道西侧的水库。

上述7处构成杀虎口长城景区,也是朔州地区最有可能第一家拿到5A拍照的景区,目前景区没有门票,商业气息不浓,性价比超值,适合自驾游,也有部分大巴团队来此游览,旅游团行程一般是将此地与怀仁金沙滩古战场景区、大同古城串成一日游。

就整体上来说目前这里游客量很少,与前两天摘牌5A乔家大院不能相比。

7. 仁怀十大旅游景点

遵义市仁怀市自驾秋游必去的十大著名旅游景点:

01. 仁怀市坛厂神采八卦园景区

02. 仁怀红色长干山景区

03. 遵义市仁怀中国酒文化城

04. 遵义市仁怀中国酒都酱酒文化纪念馆

05.遵义市仁怀怀阳洞景区

06. 遵义市仁怀盐津河旅游景区

07. 霞霏温泉度假村

08. 圆满贯水库

09. 茅台酒酿 工业遗产群

10. 仁怀市高大坪金山银水景区

8. 怀仁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

山西陕西自驾第一站为五台山,第二站为忻州,第三站为大同市。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有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善化寺等。

山西历史名城忻州,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华第一关”雁门关、历史文化名城代县等名景。偏头关、雁门关、宁武关是万里长城著名的外三关,皆在忻州市。不到忻州不知道,忻州原来这么厉害。

9. 怀仁著名景点排名

金沙植物园,朔州印象,桑干河水上世界先是位于朔州市应县的应县木塔,建于辽清,是我国现存较古老的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其次就是朔城区东街的崇福寺,是一处规模宏敞,殿阁群居的古寺庙。还有更值得一去的怀仁金沙滩景区,景区以林海为躯,古战场为魂,集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一处弘扬杨家将历史文化的旅游景点

10. 怀仁有哪些景点

怀仁的金沙滩比较好玩,适合年轻人游玩。  山西怀仁 金沙滩在山西怀仁县城南30公里处的黄花梁脚下,是当年宋、辽交战的古战场,也是传说中杨业兵败罹难的地方。 京剧、豫剧、老调、丝弦、深泽坠子、晋剧、湘剧、川剧、秦腔等都有“金沙滩”这个剧目,金沙滩人也有自己一代一代流传的故事。

11. 怀仁著名景点作文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乌江人。建国初,林散之当选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曾任江浦县(时属安徽)农田委员会副主任、江浦县副县长。六十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1989年12月6日因病辞世,终年90岁。  【生平详述】  林散之的父亲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诚厚、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其个性与学养对林散之有直接的遗传与影响。林散之三岁即喜写写 画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入塾读书。自此至十三岁,七年间读完《百家姓》《千字文》、孔孟的经典及《左传》《古文观止》《诗经》《毛诗》《唐诗》等,又习作文、属对、作诗,习字则从描红入手,继临颜、柳名碑,十二岁已能为邻居写春联。课余又写生,或钩摹《绣像三国演义》《绣像水浒传》中人物,大胆而富有想象力。因其顽皮,童年时闹出不少趣事。  林散之十四岁时其父病故,家庭生活艰难。此后,他发奋求学,先从和县陈姓廪生读书,继去南京从张青甫学画人像。十六岁时因疮疾返乡。诗文请教廪生范柳堂,书法从师范培开,并习武强身,十八岁应聘在和县姐丈家教书,并从张栗庵学诗及文辞,尽读其藏书,书法亦获其指授。十九岁娶赵姓女,次年,赵氏病故。二十一岁时大病垂危,幸张师精医道,获救。二十二岁被全椒富户盛家选为婿,妻盛德粹贤淑达理,善治家,使其专心文艺,相伴数十年,感情甚笃。  林散之二十三岁时分得祖产水田近四亩,宅后山地数亩和原住房十间。又购周围荒岗,辟为果园,并植大量树木,名其居日“散木山房”。是时,其诗书画已颇有名声。  二十六岁时,他着手编著《山水类编》,至二十九岁时完稿。三十二岁时,经张栗庵介绍,辞去教书工作,赴上海从黄宾虹学画山水,至三十四岁,因家中经济困难,还乡,仍教书。当年秋,家乡 灾,他挺身而出,义务主持圩事,公正廉明,甚受拥戴。  1934年,林散之三十七岁。遵黄宾虹教导,为师造化,孤身作万里游,得画稿八百余幅,诗近两百首。次年撰成《漫游小记》,连载于上海《旅行杂志》。1936年游虞山、扬州等地。1937年游黄山,得诗十六首,画稿若干幅。  1938年,家乡为日寇侵占,林散之举家逃难,数年间,随身携诗稿、碑帖与笔墨纸砚,流浪中仍作诗书画不辍。1945年抗战胜利,他不胜慨叹,曾作诗十九首记之。  解放后,林散之于1951年被选为江浦县人代会常委,作为国家干部在江浦工作、生活了十二年。其间于1956年出任江浦县副县长,1958年当选为南京市政协常委,1959年当选为江苏省政协 委员。1963年,他正欲退休时,江苏省国画院聘其为专职画师,迁居南京,与画家钱松岩同住一幢两层楼房,林宅在楼下。从此,专心书画创作,成果日丰。  1966年林散之六十九岁时,夫人病逝,林悲拗万分,顿使双耳失聪。是年,“文革”运动爆发,林孤身一人在南京生活,来往于南京、扬州、乌江儿女间,如此经历了七年的流浪生活。1970年春节除夕,他在乌江镇浴池洗澡,不慎跌人开水池中,全身严重烫伤,救治四个月始愈,右手五指粘并,幸被抢救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尚可执笔,因自号“半残老人”。  197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拟编发“中国现代书法作品选”特辑。评选中,他的草书条幅《毛主席词·清平乐会昌》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书名初震。是时他七十五岁。次年元月,《人民中国》第一号出版,其作品单独列于特辑首页,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此后,日本书道界的访华团体来中国,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对其书推崇备至。是年3月,他自江浦重返南京。  1975年,他应荣宝斋之邀去北京,以其诗集《江上诗存》手稿奉请赵朴初、启功教正。赵为作颂诗,启为撰序文,给予极高赞誉。 四年后,南京教师进修学院为之刊印三千册,从此流传海内外!  由于林散之在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重大的社会影响, 1978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书名大震后,他创作更勤,应人索请或参加展览,大量作品流传四方。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法展,他均出以精品。此外,1980年,先后在南京、合肥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四十件。1982年,又在南京举办其祖孙三代书画展。  数年间,林散之又创作了多幅巨制。如1980年他八十三岁时以丈二宣整幅作草书横披《自作诗·论书》,雄肆苍浑。1987年他九十岁时又以丈二宣整张作行草书条幅《自作诗·看长江大桥工程》,端秀苍劲。同年又为峨嵋山重修金顶书“金顶”二字,字径约二尺。又为福建妈祖庙以隶书写“和平女神 海峡之岛”八个大字,每字均用整张四尺宣写成。其巨作之雄风雅韵,感人至深,叹为观止。  197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其草书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合册。1981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书画集》。 1985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林散之诗书画 选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书法选集》。1986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其草书《论书诗卷》。  1984年5月15日,日本书道访华团拜访林散之,团长、日本书坛巨孹青山杉雨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同年,北京《了望》 周刊四十七期发表《草圣遗风在此翁》评介文章。林散之“当代草圣”之称从此传颂四方。  林散之暮年患脑动脉及全身主动脉硬化,多次住院疗养,每当稍有好转 他便吟诗或作书、作画。1988年九十一岁时,他向故乡江浦县捐献历年书法精品一百七十件、画四十幅及所藏古砚两方,江浦县为建书画陈列馆于求雨山。1989年7月病重。10月,病情进一步恶化。他自知命数将尽,一天上午起床后突要纸笔,写下“生天成佛”四字。至12月6日,与世长辞,终年九十二岁。  【书画人生】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不仅其书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主义辞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正因为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而认识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叹服之情,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中蕴涵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这是我们在解读林散之书法时不可不知的。  林散之生性赣厚诚朴,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办事出以公心,敢做敢为,如1931年家乡遭受特大水灾,林应五个圩长和当地老农的要求,出任圩董,统管全圩,接受政府救济,以防乡长发灾难财,坑害灾民。同时带领乡民们兴修圩堤。因其秉公无私,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声望极高。  又如1953年,江浦大旱。河塘干涸见底,田地龟裂,禾苗枯萎,此时江潮上涨,水位已高过堤内农田,急需挖开江堤,放水灌溉。林散之急找县委书记陈述自己的经验与建议,但此事非同小可,书记甚感为难。感情真切的林散之不由出言暴躁:“江水一定要立即放,要是出事,杀我的头!”书记理解,急召集会议,研究通过了林的建议,这一年整个江浦圩区获得了好收成。  林散之出了大名后,常有各种年龄层次、各种职业的学书者前来求教。其中有不少自命不凡者,出示作品本想得到他的赞扬,不料他不通世故,劈头就是数句直言相告,遭致来者怨恨不已。也有不少真诚求教者,接受其指教,认真学习。林每见有所进益,喜形于色,交谈甚欢,往往还主动作书为赠。杰出诗人、书法家高二适,人多畏其性烈,好骂人,敬而远之。然他与林二人间则互为仰慕,常诗书往还,或相叙不知日夜,互相引为知己不可多得。可见林散之待人、交友皆对之以真诚,这是艺术家最可宝贵的品质,林曾说:“文艺家要做真人,不要做假人欺世。”他自己正是“做真人”的楷模。  林散之治学有一往无前的钻劲。他十七岁即以范仲淹名言 “不及,非人也”为座右铭,并取号“三痴生”。他痴情于诗、书、画,终生未曾辍止。  他二十六岁开始编纂的《山水类编》,全书共二十九卷,三十五万余字,汇集前人有关山水画的论述,内容采自数百种文献,历时三年余完成。在当时,可谓一大工程,他人未曾做过,可见其心志。 1930年,林曾将此书抄本携去上海,请其师黄宾虹审正。黄仔细阅过,并作了眉批,并打算推荐给神州国光社出版,后因抗战起,末果。  他牢记黄宾虹“师古人,更要师造化”的教导,通过几年节衣缩食,积累了一些旅费,便于1934年三十七岁时决然打点行装,告别老母妻儿,孤身出游。费时八个月,历经苏、皖、鲁、晋、豫、陕、川、鄂九省,游嵩山、华山、终南山、太白山、峨嵋山、庐山、混江、三峡等名山大川,行程一万六千余里,历尽艰难险阻,得画稿八百余幅,诗近二百首,并观摩沿途历代刻石书法,胸襟与眼界大开。此举亦少有人实行,可见他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毅。后又两游黄山,在名山大川中体验方法,寻觅新意, 尤对山川景色风云气象变化之灵韵深得感情。这对其后来诗、书、画高逸格调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林散之少年时即显出诗才不凡。今尚存其1914年十七岁时自订诗集《方棠三痴生拙稿》,内书目作诗词一百一十六首,以行书或楷书书写,大部分作了修改。其诗文老师评曰:“词旨清婉,用典浑切,凤呜高冈,自非凡响。”其平生,无时无地不在推敲诗作,如病卧时、睡梦中、吃饭时、走路时常不能自控地兴起作诗。甚至在坐马桶时也常沉思,忽觅得佳句急起身提裤去桌上取纸笔记下,以免遗忘,一时传为笑谈。  他在诗词上耗费的心血最多,体会最深,自我评价也最高。他在八十多岁时曾颇为动情他说过:“现在社会上风云变动不定,一切不与人争,只与古人争一地位。这是个目的。 诗、书、画,我的诗为第一位。功夫深,用了六七十年心血。尤其 ‘四人帮’时,家籍被抢烧一空,唯诗稿常在身边,晚上枕头,不让遗失,保存下来,真是苦难重重。自下已蒙各方面努力,存印下来,可以留给后人看看。”  这一番话有两个要点:一是林散之治艺,志在与古人争一地位。他一生奋斗,标尺放在这一高度;二是他自评诗、书、画,以诗为第一。从其所叙保护诗稿的经过,可见其倾注感情之深。《江上诗存·启功序》中盛赞:“老人之诗,胸罗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者,发于笔下,浩浩然,随意所之。 无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应手之乐。”赵朴初题赞中则有“老辣文章见霸才”句,评价极高。  林诗颇近于唐人白居易、宋人杨万里的情调,朴实无华、清淡中见真情。这种意境正与其个性气质相表里。可是,这饱含着老人一生才华与深挚情感的两千几百首旧体诗词,今世又有多少人能品味其妙处呢?但其抒情写意的诗词往往见题于画作上,与画境相辅相成,并臻其妙。或见之于书法作品中,其诗词的意韵成为其书法笔墨、风格的深层内蕴,故其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中充溢着浓厚的诗的韵味,此非常人所能及。故可以说,其诗韵乃其书之魂!  林散之十三岁学画人像,并学工笔人物画,后又自学山水画。 二十余岁时,其书法工楷书、隶书、行书,工笔人物画师陈者莲、黄慎,山水画宗王烟客、王石谷,在皖东已小有名气。三十二岁时,经其方诗文辞老师张栗庵推介去上海投师黄宾虹,为其艺术生涯中重大转折。黄为诗、书、画、印“四合一”的艺术大师,其山水画尤为海内外所敬服。林从学两年,书画笔墨之道深得教益,眼界大为开阔,见识大为增长。又获读黄师大量藏书,并聆听教诲,学问大进。这两年的收获,对其一生艺术的攀高,具有深远的影响。  解放后,林在中国画上尝试表现现实生活,1955年创作了长卷《江浦春修图》,直接取材于宏大的修圩筑堤工程,饱含着他的切身体验和深挚情感。这幅长卷成为解放后国画界最早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之一。  1963年,林散之应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师之后,曾与画院同赴苏南、苏北写生。三年间,作画甚勤。1966年“文革”浩劫开始后,所藏大量书籍、字画、碑帖被查抄焚毁,生活动荡不定。1970年全身严重烫伤,险些丧命。此后,他作书较多。而作画,未再外出写生,多追忆往昔写生印象,尤以画黄山烟云景色为多。其用笔与作书同,曲中求直,方圆相兼。水墨则竭尽干湿浓淡的交互变化,表现烟云气象的丰富意趣,从而造就其高出时人的水墨技巧,与其师黄宾虹不同。黄之墨法有苍浑之气,林之墨法则更多灵润之意。他在这一方面深切而独到的体验,施之 草书,为草书开一新境界。而其在写意山水画的意境追求上,景物造型上及布白的奇正、虚实、墨白的处理手法上所获得的深切体会,渗透其书法的字法、章法,又使其书具有了独特的个性趣味。  林散之自述:“余八岁时,开始学艺,未有师承。十六岁从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书。先生授以唐碑,并授安吴执笔悬腕之法,心好习之广又云:“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生及远游,一变;方稀之后,又一变矣。”其自我鉴定书法进程为四个阶段。  他从小即勤奋习书。从现存其十七岁时自订诗稿《古棠三痴生拙稿》来看,此时不仅其诗已颇具功力与性情,其小字行草书,以《怀仁集王圣教序》为底,已颇具功力与文人气息,所书甚熟练,然点画用笔较文弱。从这本诗集手稿,可概见其“未有师承”时期至其拜师之初已达到的水平。  谈到从师于范培开所得,他自言:“我用悬腕写字全亏范先生的教导。本来我写字是伏在案上,全用笔拖,不懂也不敢悬腕。从范先生学书后方懂得悬腕之法。悬腕才能用笔活,运转自如。”这一感受十分深刻。不能悬腕,在写诗稿一类的小字时还无大妨碍,若写大一点的字,就不能贯气自如地运笔了。这一教导,使他有了远大的前途。  他又说:“余初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于汉师《礼器》、《张迁》《孔宙》、《衡方》、《乙瑛》、《曹全》;于魏师《张猛龙》、《贾使君》、《爨龙颜》、《爨宝子》、《嵩高灵庙》、《张黑女》、《崔敬邕》;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 柳诚悬、杨少师、李北海,而于北海学之最久,反复习之。以宋之米氏、元之赵氏、明之王觉斯、董思白诸公,皆力学之。”其学书临古之脉络如此。可见林散之思想开明,是以兼融并取的态度广为取法古人的。他无论碑、帖,无论何家何派,各取其所长。对隶、真、行。草诸体,终其一生,苦心钻研。唯于篆书,他末提及。曾见其所书, 亦甚有功力,趣味不凡,笔法得自其师黄宾虹。  林散之曾自言其十六岁写柳公权《玄秘塔》,其结体秀峭,用笔瘦硬,对他后来个性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调。这时,他得到了范培开的指授。十八岁后又从张栗庵学诗古文辞,书法亦获其教导。张氏书宗晋唐,于榕遂良、米海岳尤精至。在法度与文人气息上均对他有很大影响;从其二十余岁时画上题字与真书诗稿《四时读书乐》中分明可见。他又于魏碑下过很大功夫,尤其对《张猛龙碑》用功最多,此碑体态较修长、舒展,点画亦较瘦硬,正可与柳体互补,更增奇姿异态。林书风格主要以此二碑立骨。而他“于李北海学之最久”,所取乃是北海书体势宽博中见紧密,秀中藏拙的意态。  林散之书法总体上说,是以南北朝晋唐碑刻筑基,又从《阁帖》学晋人书,并取法唐、宋、元、明诸名家手札,得其意韵,同时临习汉隶名碑,数十年不辍,故其书刚中见柔,兼有碑之骨、帖之韵,又渗透着汉隶朴拙之意。其书,不仅创作,即临写各体碑帖,凡粗壮风格者,其笔下所临皆趋于瘦硬。他信奉杜甫所谓“书贵瘦硬始通神”的审美观念,这也是其书风格的基本特点。  从师黄宾虹,对其书法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黄氏对笔墨技巧的钻研为现代之冠。林散之论书有“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入圆时更觉方” 句,这一笔法原理来自黄宾虹对他的指教与影响。他自师从黄宾虹后,不仅画入其门,书亦得其法。其书用笔与体势在很长时期内颇近于黄体,曲中求直, 圆中求方,无论纵横,均不直过,疾涩相应,强调对折钗股、屋漏痕意理的感悟。即晚年所书字形虽不似黄体,但笔法仍守黄书之神髓,可见其善学。  林散之自言:“六十岁前,我游骋于法度之中。六十岁后稍稍有数,就不拘于法。”观其作品,确如其言。大约此前的作品,虽格调、意韵甚好,但用笔与结字均在高度的理性把握之中,观赏时可以感觉得到。六十岁后所书循法度而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有天趣流露,此即其所谓“不拘于法”。大约七十岁后所书,强调个性、追求天趣成为其审美的主导倾向,创作中用笔大为放开,不同状态下作书即有不同的情意介人,故作品一时有一时之气象。八十岁后进入自由之境,作书时已无法度意识,落笔皆随意、随兴为之,出神入化,意趣天成。此时作品,笔墨变化妙不可言,往往不见点画与结字形态之具象,但其虚灵超脱的墨象似无意中受看法度的调控,有无尽的内蕴,令人捉摸不透,玩味不尽。这是林散之书法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最高境界。这是足以笑傲于中国书法史 的、不同于古今书坛所有大家的独到境界。  林散之中年时代的行书基本面目是米芾、董其昌和黄宾虹的 合成。后又钻研王铎的行书与草书。关于他学草书的年龄,其自 言:“我到六十岁后才学草书,有许多甘苦体会。没有写碑的底子,不会有成就。”他学书数十年,常写碑,旨在锤炼其书法线条的力 度、涩度、厚度与拙朴趣味。所谓“六十岁后才学草书”当指其六十岁后才以草书为专攻。现存他三十余岁时的草书作品已颇见功 力,四十余岁所作草书已形成其个人风格的基本模型,大抵为黄宾虹笔法与怀素草书体势相渗透。六十岁后,他将主攻目标转向了 草书,对书体中难度最高、艺术抒情性最强的草体作最后的冲刺。 以攀登书法艺术的最高峰。  在这最后阶段,他谋求诸家草法的溶合,尤其是将怀素与王铎 两家草法加以变通。他对王铎草书有深刻的认识。王铎草书承继 二王、怀素,并合以米芾笔法,精熟至极,奇巧至极,真可谓无以复加,走其老路,恐难以再创新境。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之,加以变 长法。其以隶意入草,涵溶于笔墨之间,无一生硬之迹,非深识其书者,难以看破。他以深厚的汉隶功力来改造王铎草法,返熟为生, 以拙破巧,从而造就了林散之草体。这是他独具胆识与创意之处, 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72年底,《人民中国》杂志选拔现代中国书法精品向日本介绍,林的草书作品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诸位权威人物的高度赞誉,名列榜首,代表现代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那一幅作品确可以称之为林散之书法衰年变法前期的代表作。其在有意无意间,既循法又破法,随意自如,时出天趣,又恰到好处,令人赞叹不已。  但林散之并末以所获殊荣为满足,他对越来越多的赞扬声和越来越高的社会地位淡然处之,默不作声地、我行我素地向自己认定的更高境界不懈追求,使其书法在八十岁前后全面进入化境。他在七十人岁时曾有感赋诗一首:“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可见其对性灵境界的追求毫不含糊,他视书法为性情中物,自喜能“写到灵魂最深处”,纯乎真性灵的显现,这是一种“天籁”之境。  他八十三岁时所作论书诗云:“自攫神奇人画图,居心末肯作凡夫。希贤希圣希今方,无我无人无主权。一种虚灵求不昧,几番妙相悟真如。浑然天趣留多少,草绿山中认苾刍。”这亦是进入化境后才能深刻体验到并 道得出的心声。他将此诗写作丈二整宣横幅,气势撼人心魄。通幅真气弥满,既雄厚又狂放,用笔亦圆亦方,斩钉截铁,又柔韧有节,变化莫测。其涨墨、浓墨处厚重而不滞,枯笔散锋渴墨处有如烟云腾绕,字形笔画散漫而神意在,内力更强。长锋羊毫在其手中经数十年的运使、研究,创出一套独特的笔法,笔锋的正侧翻转,无不如志,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笔法与墨法互为作用。林散之从王铎书法中悟得涨墨之妙,又从黄宾虹画法中承取焦墨、渴墨与宿墨法,随其兴致所至,施之于书法创作,其八十岁后作品,有时通幅以浓墨焦墨为之,聚墨处黑而亮,神采夺人,枯墨散锋处一枯再枯,墨似尽而笔仍在擦行,只见笔墨化作虚丝,在似有若无间尤显其意韵、精神之超凡。有时又以宿墨为之,时而墨晕中见有浓墨凝聚,乃运笔之实迹,时而变枯、变淡,笔意一翻转,又变润、变浓。他充分利用长锋羊毫蓄水多、下注慢,便于连续书写的特性,笔毫内所蓄水、墨不匀,即可随笔锋翻 转、运笔速度的快慢产生浓淡干湿的无穷变化。  由于这种种技巧的作用,使长锋羊毫在笔画的粗细和点画形态的表现上不易产生很大变化的局限性,通过水墨的丰富变化得到了奇妙的补充,笔法与墨法互补相发,是林散之书法对中国书法技法宝库提供的创造性成果。而这一神奇的技巧,成了其书法化境的重要表现手段。  【泽被后世】  林散之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其书震撼中外后不几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很快出现了全面兴盛的局面。林散之的书法,从其审美观到形式技巧都对国内外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江苏及南京地区的中青年受益尤多。今日南京及江苏中青年书法家总体艺术素质较好、创作水平较强、审美识见较高,有些已成为全国书店的中坚,都直接或间接地、或多 或少地得到过他的教导与影响。林散之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

Hash:159bce31dbeb41de260d302e2b2618aa34043197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