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公园-黄浦公园 华人与狗

导读:黄浦公园-黄浦公园 华人与狗 做地铁10号线去黄浦公园几号出口 黄浦公园的历史沿革

做地铁10号线去黄浦公园几号出口

做地铁10号李凳冲线去黄浦公园6号出口。

1、地铁10号线步行哪歼10米。

2、虹桥火车站上车地铁10号线基隆路方向坐15站粗游。

3、南京东路站6口出。

4、下车步行800米到达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的历史沿革

园址原是苏州河口的一块浅滩。

清同治二年八月十八日(1863年9月30日),英美租界(1899年改名公共租界)工部局计划改造外滩(今苏州河口至延安东路口粗歼)的道路和岸线,工程包括填土以拓宽外滩,整理岸线,在江边辟建了30英尺(9.14米)的人行道和种植行道树。为此,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J.Clark)于同治三年八月三十日和十二月十九日先后提交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克拉克认为,由于苏州河口的特殊地形,在退潮时,苏州河水流和黄浦江水流产生对撞而在河口外形成漩涡,但在河口南侧的水流却相对静止,泥沙不断沉淀成滩,这对于安全航行和稳定岸线都不利。为改善这种状况,克拉克建议构筑外滩永久性的堤岸,并在苏州河口南的浅滩上填土,变苏州河口的喇叭形为直筒形,迫使苏州河的水流方向和黄浦江一致,这样,就不会在河口出现漩涡和继续形成新的浅滩。工部局董事会同意克拉克的报告,并且打算利用河口南端的滩地辟建公共花园(公园)。这一方案在同治四年四月初一(1865年4月28日)召开的租界纳税(外国)人年会上获得通过,工部局随即指示工程师着手进行规划设计,建园的投资来自公共娱乐场(俗称跑马厅)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在同治元年以高价出售了面积约190亩(12.67万平方米)的第二跑马场,以低价购得了面积达500多亩(33.33万多平方米)的第三跑马场(跑马厅),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同意拨出一万两规没凳兄银作为建设公共花园的经费。

为填滩建园这件事,工部局请英国驻沪领事巴夏礼(H.S.Parkes)出面与清上海道台丁日昌磋商,同治四年六月十三日,工部局宣布上海道台已经口头同意填滩。是年冬,建园填滩及改造外滩工程和疏竣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工程同时开工,以洋泾浜挖出来的河泥填筑滩地。同治七年闰四月廿九日,上海道台应宝时致函英国驻沪领事温思达(C.A.Winchester),函中指出:这块滩地为中国 *** 的公有土地。鉴于公共花园是非盈利性的公众游憩场所,准予发给道契并免除押租(土地产权的一次性价金),但每年仍须交纳土地税。今后如发现在这块土地建造以盈利为目的建筑物或将土地出租给私人,中国 *** 将收回这块土地。同年六月二十日(1868年8月8日),公园正式对外国人开放。到这一年的年底止,公园建设投资为规银10223.59两。

公园的英文名称为Public Park,中文译名公共花园、公家花园或公花园,中国人习称为外国花园或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于民国25年(1936年)9月将园名改为外滩公园,民国34年12月21日改名春申公园,民国35年1月20日改名黄浦公园。

公园在同治七年取得地契时为30.48亩(2.03万平方米)。自此以后,于光绪九年(1883年)、光绪三十年、民国10年三次在苏州河和黄浦江边填土,增加土地面积约10亩(6667平方米)。但是为改善外滩交通,又多次划出部分土地用于拓宽道路,因此,公园的总面积比初建时不仅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民国11年为27.98亩(1.87万平方米),1949年为29.4亩(1.96万平方米),1993年改建后的公园总面积为2.08万平方米。

公园的大门开始是在园西北角近韦尔斯桥头处(是位于今外白渡桥西的苏州河 木桥,同治十二年在其东建木结构的外白渡桥后,此桥拆除)。光绪三十一年将大门迁至园枯袭西南今大门的位置,原西北角园门仍留一扇小门作通道。民国18年又在园西的南部与北京路口相对处开了一道园门,这道门在解放后关闭。公园早期以绿篱与马路相隔,后来逐步修建了竹篱,民国13年后建了围墙。约在民国21年间,沿黄浦江和苏州河边设置了铁栏杆,解放后改建为防护墙。民国2年初,工部局在公园东侧建黄浦江水位观测亭,设置若干水文仪器,于是年3月1日正式启用,此后,该亭在民国13年、1949年两次重修。存世建筑为上海航道局于1979年所建,1995年重修,名为黄浦公园水文站。

建园初,公园是靠两面临江的优越位置和绿化吸引游人,园内除树木花草外,只有一间小温室和一间门房,没有其他园林建筑。当时园的中部和西部、南部有一些灌木丛,沿江是一条大道,路边植一列乔木,树下为木制长椅。约在同治九年,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只木结构音乐亭,并安装6盏煤气灯,光绪六年春,在公园入口处用水泥石块砌了一座假山。光绪八年五月英商上海电力公司对外供电,是年底公园音乐亭安装电灯。光绪十四年,侨民伍德捐资在园南部建喷水池一座,池中为铜铸的两个孩子合撑一伞,水从伞顶端喷射而出。光绪十六年春,拆除旧的音乐亭,新建一只六角形钢结构的音乐亭,亭的基座用石头砌成,两边有梯级,四周围以铁链。光绪二十年,为庆祝上海开埠50周年,在园北部建造了一个圆形水池,喷泉装在一块糙面石中心,池中还建有一座小假山。光绪三十一年将“常胜军纪念碑”从外滩移入公园内的西南面,这个纪念碑是同治元年为取媚洋人而建的。此后,又将另一座马嘉理纪念碑迁入园内。马原为英驻华使馆官员,光绪元年带领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不听劝阻,被当地人击毙。在沪英侨为此建筑了这座纪念碑,于光绪六年五月初六日竖立于外摆渡桥南堍西侧。宣统元年(1909年),在公园北部建立了之一只茅亭。民国11年音乐亭翻建,仍为钢铁结构,但以水泥盖顶。民国12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凉亭一只。民国21年在园西部堆了一座小土山,山上植灌木。民国24年拆除了茅亭,在园东北角建造松木桩凉亭。民国25年,园北水池中假山拆除,改装为十二道喷泉。民国26年,音乐亭被拆除,仅留石台基。同年在花园之南部,建造木结构的凉棚一座,作游人平时休憩之所,临时又可作音乐亭。

公园从开放时起就不准中国人入内,甚至在公园门口挂出过牌子,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因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经过60余年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工部局终于宣布从民国17年6月1日起公园对中国人开放。

民国30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度驻扎公园的日军肆意践踏花草,公园面目全非。民国32年,汪伪 *** 将“常胜军纪念碑”和马嘉理纪念碑拆除。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 *** 工务局园场管理处修复了被破坏的园景。民国35年6月4日端午节,为观看黄浦江的龙舟竞赛,由园门进入黄浦公园的游人逾7万人,还有不少人越围墙入园。为此,围墙多处损坏,35只长椅及茅亭被毁坏,花树损失无数,公园不得已停止开放五天。到上海解放前夕, *** 军队在园内埋地雷、建碉堡,公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解放初,上海警备司令部迅速排除园内的地雷,公园于当年6月9日重新对外开放。1956年加高了公园的防汛墙。1959年拆除围墙及门口喷水池和小孩雕塑,游人免票入园。1961年在园西建铁丝网围墙,恢复售票进园。1972年,在园中部原音 亭的基座上建望江亭,6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攒尖顶,面积为128平方米。

1973年公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在园大门内建一座占地406平方米、高9米的假山,瀑布从山上泻入面积为88平方米的磨石子喷水池。在园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一个,面积117平方米,池内装置三只瓷鱼喷水器。在园东沿黄浦江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廊,面积为356平方米。廊两端有梯可登廊顶平台,台四周围铁栏杆,是园内观赏浦江景色的更佳处。在园西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绿廊,长30米,宽3.8米,面积为114平方米。在园北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茶室,面积388平方米。同时还改建了园中的阅报廊和画廊,公园面貌焕然一新。1980年,对全园7172平方米道路地坪进行全面翻建,分别改建为柏油、红石板、水泥、磨石子和杂石子路面。1983年,将园西沿中山东一路251米围墙改建成钢结构透墙。同年1月园北茅亭改造为钙塑顶亭。

1989年1月11日,公园闭园改建。公园以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主体,由同济大学、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分别规划设计,由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之一工程公司施工。圆岛上的浮雕由上海油画雕塑院设计,浙江温岭仿古雕塑工程公司施工。纪念塔早在1950年5月28日由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在园内茅亭前举行奠基。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拖延至1989年12月始动工,199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45周年时落成。建塔所需的1100万元资金,由全市3700多个单位共99.6万余人捐助。

1993年9月27日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黄浦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1996年被上海市人民 *** 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拆除了大门、围墙的“黄浦公园”,与外滩源绿地连成外滩花园。

Hash:646b4ec81d186e5dac2ab1b6465dfb9f6be77180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