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 黄山市算江南水乡吗?为什么?

古徽州(歙县、黟县、绩溪、休宁、婺源、祁门)算江南水乡,只不过和苏南、浙北的水乡不同,她有自己的特色,即“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

徽州是典型的山水之貌,境内的村落都是以水而聚,聚水生财,才会在明清两朝诞生了纵横商界达五百年之久的徽商。

因为徽州的山地丘陵地形和浙东的金衢盆地及浙北的杭嘉湖平原形成落差,所以钱塘江的北源(正源)新安江及南源衢江都发源于徽州休宁县。

徽州不同于苏南、浙北,放眼都是一马平川,相反她境内地势落差较大,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澈,溪水回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

到了下雨天,群山遍野都是云雾缭绕,群峰、山庄等都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犹如一幅泼墨的国画,美是她呈现给世人的最佳姿态,故而古人对徽州才会生出了“爱其山水清澈,遂久居”的感情!

徽州地处江南大山,又因为古代交通闭塞等因素,加上徽商的反哺作用,遂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也是中国地方三大之一的徽州文化,并对周边的州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这在明清两朝,徽州又是科举大府,号称“东南邹鲁”。正因为如此,在明末天启年间,魏忠贤乱政之时,徽州也成为阉党拆毁书院的重灾之地。

徽州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达2708毫米。降水多集中于5-8月,加上山区植被具有蓄水功能,这也是徽州在大部分时间里并不缺水。

既然这么优秀的徽州,为何到了现代名声反而不显了呢?汪郎认为,这是有两点原因造成的。

1、徽州一府六县的格局被拆散,除了文化上的归属和联系,再也不是一个整体了。

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含今日黄山市的徽州区岩寺、汤口)、黟县(不含柯村、美溪、宏谭北部三乡)、休宁、婺源、绩溪、祁门。

但因为政区划分的原因,导致徽州一分为三,即黄山市(徽州主体)、绩溪(归宣城)、婺源(归江西上饶),近900年的行政区域被打散,遍寻徽州而不得。

加上1987年,为了突出旅游特色,把地级徽州市改名黄山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徽州在本地新生一代的心里却早已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没有了任何实在的意义。

即使把歙县的岩寺单独划出建立县级徽州区,但在黄山市本地新生代眼中,依旧只有黄山市而没有徽州府,徽州只是黄山市下面的一个行政区域。

本地人如此,就更别说外地人了。

2、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水乡、以杭州为代表的浙北水乡,得益于“人间天堂”的美誉,而最关键在于苏州、杭州并没有改名!

苏州最具代表的是园林,但苏州并没有因为要发展经济而改名为园林市。

杭州最具代表的是西湖,但杭州并没有因为要发展经济而改名为西湖市。

相反,园林对于苏州,西湖对于杭州,都只能是一张名片,而不能涵盖两地自身的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

被誉为“人间天堂”的两地,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直都以独立的个性呈现自己最美的一刻。

水带给了两地灵魂,苏州有太湖,杭州有西湖,而且运河又是她们的一条经济发展线,又地处平原地带,加上“天下赋税,江浙取半”的历史传统到今天还有影响力(古代江浙包括今天的苏南、浙北、上海等地)。

基于此,江南水乡的第一印象自然就是苏南和浙北了。

但有谁会想到,实际上在明清时期,徽州并不弱于她们啊,甚至于有时候还强过她们,毕竟苏 并没有成为单独的地方文化特色,而徽州不仅是“无徽不成镇”的经济、文化的输出,还是科举取士制度下的“东南邹鲁”。

只能说,今日的黄山市涵盖不了古徽州,也无法和古徽州比,但她继承的毕竟是古徽州的主体,所以她自然也是具有自己特色的江南水乡,“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

即使更多时候她给今人的印象就是有那么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山,但这里依旧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虽改名无望,但依然爱她!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Hash:9baf8693838362770d2c5bea08cba83a8029580d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