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景点的传说故事 惠安景点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导读:惠安景点的传说故事 惠安景点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1. 惠安景点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2. 惠安神话传说 3. 惠安女的传说 4. 惠安历史传说 5. 惠安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6. 惠安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7. 惠安女的传说故事简短的 8. 惠安景点的传说故事是什么名字 9. 惠安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典故 10. 惠安女的由来和历史故事

1. 惠安景点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惠安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置县于北宋兴国六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惠安海岸线长141公里,沿海有大小港口14个,其中崇武港是历史最悠久的渔港和避风港。惠安拥有中国古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桥,它建于北宋皇五年。

惠安风俗,含岁时节日、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行业习俗、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等,是经过千百年来古越族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海外华侨长期交融,嬗变而逐渐形成的,颇具闽南侨乡特色的民俗风情,显得古朴淳厚,而又五彩缤纷。

考古发现,惠安先民属闽越族,人们滨海而居,资食于海,有断发纹身的习俗。

入宋之后,惠安置县,民俗简朴,“有太古遗风”。

元末,蒙古族人入惠定居。

明初,阿拉伯人始由泉州移居境内白崎等地。

他们带来自己的信仰和风俗。

明代中后期,籍人陆续远渡重洋,遍居东南亚诸岛国,本土民俗逐渐渗透到侨居国。

因此,惠安民俗,不仅沿海与山区,城镇与农村都有各自奇异的色彩,而且民间崇鬼神、信巫卜也是普遍的。

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强制推行“新生活”运动,民国自发倡议移风易俗,但均未有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破旧俗,立新风,社会风俗逐渐趋向文明进步。

早在新石器时代,惠安就已经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开发,境内崇武大岞山和东园音楼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得到证明。

1987年涂岭蚁山又发现商周时期文化遗址。

在张坂、东园海滨均发现与人类出现时有着密切相关的更新世时期的象化石和鹿化石。

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惠安始有史可查。

这时期古墓葬较多,且多数为地下砖室券顶墓,随葬品也较丰厚。

至今还有多座名人墓,如晋招远将军、晋安郡王林禄墓,唐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王潮墓,唐户部大司徒吴仁禄墓等。

这时期还建不少寺观,并开始生产陶瓷器。

宋元时期,境内陶瓷业发展很快,冶铁业随之兴起。

由于经济繁荣,大建桥梁,据清修《惠安县志》记载,宋建17座,元建4座,都为石构平梁桥,这是惠安劳动人民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明代,福建沿海包括惠安在内屡遭倭寇的侵扰,为了巩固海防,先后筑起崇武、莲城、东山、浮山、峰尾、辋川海滨6城和惠安县城,烟墩23座,形成比较完整的防御设施。

今天这些古城都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清及近代,境内留下不少人民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地化的遗迹和革命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和人民政府重视文物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

县里建立管理机构,实行保护法规,拨出维护专款。

同时宣传、组织广大群众共同保护文物。

至1989年,全县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已近200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处,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55处。

馆藏文物近1000件。

这些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惠安县1000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面貌。

2. 惠安神话传说

安以轩是中国人。

安以轩,1980年9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毕业于台湾观光学院。

2000年,凭借偶像剧《麻辣鲜师》出道。2003年,主演了动作喜剧片《中国功夫少女组》。2004年,因主演偶像剧《斗鱼》而受到关注。2005年,主演了古装玄幻剧《仙剑奇侠传》,由此被内地 众熟识。2006年,主演了青春偶像剧《车神》。2007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I'm天秤座》,由此获得了第八届音乐风云榜港台地区最佳新人奖和9+2音乐先锋榜2007最受欢迎女新人提名。2008年,主演了民国情感剧《芸娘》。2009年,主演了青春偶像剧《下一站,幸福》,该剧连续19周获得台湾同时段收视冠军。

2010年,参演了爱情喜剧电影《非诚勿扰2》,并为电影演唱了主题曲《爱过》。2011年,主演了古装宫廷言情剧《后宫》。2012年,出演了都市爱情喜剧片《结婚狂想曲》。2014年,主演了爱情喜剧片《好命先生》;2015年,主演了年代侦探悬疑剧《昙花梦》。2016年,凭借浪漫爱情电影《我是处女座》获得了第8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

3. 惠安女的传说

以前的说法是,惠安女的性格不好,不贤惠,不持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跟地域风俗习惯有关,惠安女的服饰风格独居特色,别有一番风味,惠安女普遍都是穿露脐装,戴着遮住脸的帽子,宁愿给别人看肚脐,也不宁愿给别人看脸。所谓的露肚脐,不露脸。

4. 惠安历史传说

古代惠安建造了为数颇多的桥梁,明·嘉靖《惠安县志》夸耀道:“邑之跨溪谷山疏潮汐,越沟渠而为桥梁者,不可胜数。”当时“惟取其临要冲大道,工巨而利溥者存之,”清·嘉庆《惠安县志》中记载就有四十四座,包括飞架于惠安县洛阳镇与泉州洛江区之间洛阳江上的洛阳桥。

这四十四座桥是:无量桥、菱溪永济桥、跃津桥、巨济桥、龙津桥、青龙桥、江市桥、漈头桥、通济桥、琼田延寿桥、辋川桥、大住桥、龙江桥、獭窟屿桥、大柘海径桥、谷口桥、得仙桥…等。其中建于宋代十七座,元代四座,明代六座,清建九座,还有八座年代不详,但最早的至少在明嘉靖以前。

雄镇东南的洛阳桥,创建于北宋中期,是当时泉州地区社会经济日益繁荣,尤其是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它的建造,又促使泉州地区在南宋之时掀起一股造桥热潮。在短短的一百五十多年中,据不完全统计,建造的桥梁总长度达五十余里。不管溪流,或是海湾岛屿和陆地之间,都架起了桥梁。于是出现了“闽中桥梁甲下”、“泉州桥梁甲闽中”的赞誉。就惠安来说,在明·嘉靖《惠安县态》上记载建于宋代的十二座桥,于南宋时兴建、重建或重修的达八座之多。

南宋时期的泉州,由于宋皇室偏安江南,造成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一股热潮,泉州已由全国四大外贸商港之一,急遽上升为全国第一大港,甚至成为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对外贸易热潮的形成,必然促进造桥热潮的兴起,惠安三面临海,与泉州港毗邻,江河溪流又多,而且处于全国性交通干线的“官路”上。所以,属泉州范围内的惠安,在南宋时亦必然卷入这段造桥热湖,分享“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之誉。

5. 惠安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传说明朝永乐年间的一年,新县令为探民风,微服出访,来到辋川埭头下江,见到一群村庄顽童在树下嬉闹。他不觉停下马来看看。这些小孩以一个十岁上下的眉目俊秀的顽童为首,此人攀爬树梢,最为大胆,有一棵小榕树,他竟敢爬到最顶梢,然后将末梢弯成弧形。树下的小孩齐声喊:“江中立,好样的!”

县令见其姓氏奇异,不觉微笑地喊道:

“江中人怎可榕树上爬!”

江中立听到老者的话,咯咯笑着,用手指老榕树上的鸟雀,响亮回道:

“山上鸟为何辋川里飞!”

县令吓了一跳,他正是从德化山城改令而来惠安的。又见此顽童无意中答对如流,就想考他一 ,随即下马,大声说道:

“小子无知敢曰江中立足”

江中立仍撑在梢枝上,笑而答道:

“大人有识不闻天上摘星”

县令大惊,因为自己微服出访,路人尽皆不识。这顽童岂非神童?他叫江中立下树来,用手亲热地抚着他的头,说:

“你这孩子出口不凡,我再出个对子给你,你听着好好对来!”

他抚须沉吟良久,念道:

“小子爬大树树不摇叶不落”

江中立指着县令的马,笑道:

“大人骑瘦马马难跑尘难扬。”

县令说:“此句对得稍逊色。我再出一对:

“江中何以足立?”

“岸上自有神扶!”

江中立清脆地喊了一声,怕他穷缠,领着孩子们一溜烟跑了。

县令于是寻访其家,亲往表彰。回到县衙后,又延请名师,使江中立入城就学。名师高徒,青出于蓝,大见进步,满城中称他为“辋川神童”。

巧对教谕

一年岁末,县教谕为了收点岁礼,照例往坐馆老师们来个检察,且百般挑剔。江中立的老师涵养较深,不与计较。而江中立却看在眼里,心里不服,等老师不在之时,径直去见教谕,说要请教文章,再论史学。那教谕说:

“早闻江中立口舌尖利,正要面试一番。文章暂不论,倘答对有误,当心我逐了你回辋川去!”

“请讲!”江中立也甚为傲慢。

“小子学里邻焉知三江五岳?”

江中立即应:

“大名垂宇宙不废万古千秋!”

“狂妄!”教谕大怒,嚷道:

“人小胆大不知天高地厚!”

“水深海阔自有浪静风平?”

“江中水何以足立?”

“天上云自有鹏程!”

教谕不由得惊奇起来,果然名不虚传,遂不作声。江中立傲然起立作礼,扬长而去,教谕又念道:

“招风最怕树大风大何以磐土?”

江中立边走边答:

“登阁唯喜灯明阁明自可干云。”

江中立就此出门,把教谕愣愣地剩在县学里。

第二日,教谕亲往江中立老师处。把江

6. 惠安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炸枣(是福建地区的叫法),在江南称为麻团,炸枣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小吃,属于闽菜系。该酥内韧,香甜可口。历史上为泉州小吃,后来流传到厦门等地,也是厦门著名小吃。用当地产糯米、粳米粉揉成粉团炸成,中间不填料,外皮滚上芝麻,故称“麻团”。有加中间填料也有外皮不滚芝麻的。

原料分为皮、馅。皮一般为上好地瓜,米磨(碾)成粉,馅一般为花生、豌豆、芝麻馅,也可用蔬菜,或者肉馅,笋馅。把馅包在皮里,放在沸腾的油锅炸,口感甚佳。

冬至,福建泉州人除搓红丸外,还有做鸡母狗仔十二生肖置于红白丸中。还要炸枣。民间做这些食品,通常用糯米粉、干淀粉、白糖。除红白丸外,炸枣和炸十二生肖主料却是蒸熟的番薯。馅则随意用豆沙、冬瓜糖、花生仁压碎均可。

说起番薯来历故事很多:明代万历二十三年,长乐商人陈振龙到吕宋岛做生意,吃到番薯想带薯种回福建,但土人不允许。1593年5月下旬,他把薯苗装于竹筒,扎于绳间悬挂船后水中,终于把薯种带回福建。先在福州南台试种,秋天终获收成。当时福建常闹饥荒,巡抚金学曾观风至长乐,问众生员有何良策救民?陈振之子陈经纶具呈申报,种吕宋朱?(薯)可以救荒,薯种不怕水旱,遍地可植。金学曾采纳意见下令全省栽种,4个月后果然番薯大丰收,百姓感恩戴德,所以番薯又名金薯。日本国的番薯是17世纪由中国传入琉球、九州至日本本土的,所以日本人称唐薯。上海有番薯是徐光启种的。

郭沫若有《满江红》云:“挟入藤篮试南航,归来闽海勤种植,此功勋 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番薯不但是百姓大人小孩皆欢吃的食品,清代乾隆皇帝也很能吃番薯。乾隆帝在他78岁时患了“老年性便秘”,怎么用药都不见好转。有一天路过御膳房,一阵甜香味扑鼻而来,他发现有两个小太监在吃一种“烤果”,便向小太监要1个来试尝,结果一连吃了3个,回去不久立刻大便畅通,方知他吃的是民间粗俗番薯。

乾隆帝因此常吃番薯,并下令全国重视番薯栽种。乾隆帝80岁生日时,想把番薯赏赐众大臣,后妃们极力反对说有损龙威。御膳厨的人出了一个主意,说可以把去皮的番薯制成品,塑成12生肖状蒸炸,依各大臣生肖赐之必定比赏番薯要更雅更有意义。乾隆同意了,果然领到十二生肖的大臣三呼万岁。那天,生肖属狗的很多,御膳厨来不及供应,乾隆说:以后要多做狗奴才。

金口御言,流传至今,民间炸枣摊炸狗仔成为泉州风味小吃。因为狗仔对主人最忠诚。

番薯在安溪湖头也有故事。清康熙年间,惠安前坑湖村人林尚吾赴京赶考误过报名期,主考官刘台山是林尚吾的学生,私下同意让他用暴病死亡的举子的姓名应考,想不到独占鳌头中了状元。林尚吾不愿欺君,如实具奏真实情况,康熙帝虽然不悦,但又觉得他文才好,为人诚实,要他找人作保免罪。林尚吾便提出安溪人李光地,李光地因为林尚吾不熟悉吱唔半天不敢作保,林尚吾被降为第四名,入翰林院。

有一天,康熙问李光地家中有什么特产?李答:“乌龙茶,番薯。微臣就是吃番薯长大的。”康熙又问你为什么不敢担保林尚吾?李光地又不敢回答,康熙帝笑着说:“你真是番薯相国,大块又好吃!”据说自从康熙帝金口御言以后,原来像猴相薯变得很大块,吃起来香又甜。所以至今善意挪揄安溪人时,常说:“湖头番薯大块又好吃。”用之于炸枣、炸狗仔更是别有风味。

7. 惠安女的传说故事简短的

七娘妈灯的故事

清朝末年陈德商《温陵岁时记》记载,七夕时家家户户各挂一盏纱灯。“七娘妈灯”是一种长圆形的灯笼,上面画着七仙女的图,一般在下面还挂上一串有各种颜色的花串。如果当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刚结婚的新媳妇,在农历的七月初就开始悬挂灯笼,甚至是挂在刚结婚的夫妻的新房门口,有早生贵子的愿望。

牛郎会织女时,喜鹊会纷纷飞至天河上,为之搭桥,名曰“鹊桥”。人们说,七夕当天,天上不见喜鹊,是 都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了;七夕过后,喜鹊头部都颓顶,就是因为牛郎牵牛过鹊桥时,牛蹄子蹂踏所致。“七夕”的晚上经常下点小雨,民间解释是牛郎织女相会了,两个人喜极而泣;分手时依恋不舍,挥泪告别。

8. 惠安景点的传说故事是什么名字

虎母宫位于珩海村虎母山南麓,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重建扩建于1982-2000年,沿宫门楼主轴依次的宫宇建筑有九门爷庙、仙宫寺、灵安尊王宫、天上圣母庙以及石亭、石碑等。虎母宫是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靠山沿海等地理优势,每年不仅吸引众多香客,还带来大量旅游人口。

9. 惠安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典故

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 住在北京城南惠安馆附近的 英子的生活和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住在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一个是在油盐店认识的小朋友叫妞儿。原来这两人是母女,为寻找小桂子的亲生父亲,母女俩相依为命死在火车轮下。如此残忍的一幕,点亮了英子的那颗心,从而让英子变得更具有同情心。

10. 惠安女的由来和历史故事

  福建惠安女, 在福建泉州,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 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  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  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宽大,衣摆长至膝盖,腰间系条百褶裙,这种服装在古代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当时的裤管就很宽大,和现在的裤样相似,中国各地农村的男女都穿这种汉族人常穿的裤子,那时妇女的头上没有戴斗笠和头巾,戴的是这种重达10多公斤的头饰。  出门时蒙上黑纱的,是新婚和没有生育的妇女,为了躲避见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这种黑纱只有睡觉的时候才摘下来,甚至在夫妻睡觉关灯时,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没有认出对方是自己的妻子。到了20世纪40年代、民国时期,惠安女服饰的风格有一次大的变化。原来过膝的上衣下摆,逐渐缩短到臂部,但是还没有短到露出肚脐。  这时妇女的头饰已变成用黑布包头,不戴花头巾,也不戴斗笠。惠安女的服饰有了更明显的变化,那是在1949年之后,她们的上衣越裁越短。这是谁发明创造的呢?据说这种变化来自1958年的大跃进。当时全县青壮年妇女集中起来修建鸟坛水库。正是在艰苦的劳动中,为了遮风挡雨,惠安的妇女不得不学习其它地区的妇女,戴起了头巾和斗笠,不料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来了,成为吸引人们注目的风景线。  时刻不离身的斗笠里藏着女人家的许多秘密。海边的气候变化多端,尤其是在惠东半岛的海湾,有时刮起海风特别冷,可是为什么惠安女的上衣却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接触时,我们发现衣服越短,未婚女人腰间的彩带和已婚女人的银腰带就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据说银腰带是男人送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家庭财富的多少。也许这就是节约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脐的原因吧!对于惠安女服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郑文伟,这位曾经在大学担任过教授的县委书记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20世纪50年代后,惠安女的结婚头饰不再是沉重的金属饰品和黑布,而是用绸布制作的红绣球,美观又轻巧。在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结婚服饰也不尽相同。  惠安女的结婚服饰随着时代不同,其样式也不同,婚俗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惠安女有一个长住娘家的习俗,她们结婚三天以后就要回娘家长住,一年里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清明的时候,还有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还有冬至和农忙的时候回到丈夫家,另外就是生了孩子以后,长住到丈夫家。  这种男人长期在外捕鱼,打工,女人在家从事副业和农业,从而形成的长住娘家的习俗。长住娘家的习俗,过去给许多惠安女带来不幸,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旧习俗有了许多变化。  新娘迈过火炉走出娘家的祖屋,是惠安女传统婚俗的一个程序。据说,红色的火焰预示着新婚的生活红红火火。像传统的习俗一样,新娘通常都会梳着非常奇特的头饰。只有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惠安女才能梳这样漂亮的头饰。它是由五、六个心灵手巧的妇女,梳理了四个小时才成功的。可是如果新娘子不小心把它弄乱了,自己一个人不可能再把它梳好。那为什么这些妇女要给新娘梳成这样难以整理的头饰呢?这里存在着什么奥秘呢?原来,在过去长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对新娘的新婚之夜有监督的作用。据说新娘结婚 三天后回娘家。如果人们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同辈的姐妹们就会讥笑她。因此为了保持发式整齐不乱,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着睡觉,千方百计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  惠安女下身穿的裤子,凡四、五十岁以上妇女多穿汉装“旷(宽)裤”,年轻妇女多穿裤管宽大的西装裤,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布制成。腰部扎有红、蓝色塑料裤带,已婚者常加上银裤链,宽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多股为佳。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仅为三十厘米,既美观又便于劳动。  此外,年长的惠安女还有在门牙两侧各镶一颗金牙做装饰的习俗,现已不再盛行。  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谓全能媳妇。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黄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留有刘海。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缀绿或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上缀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每天在崇武做导游的惠安女谢聪慧都这样打扮自己,尽管她不太清楚这种服饰是谁传承下来的,但是惠安的女人视其为美,她也就穿上这种约定俗成的服装了。这种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呢?仔细观察,人们会发现惠安女服饰的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们短小的上衣,特别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蝶型的发式,因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图腾,那么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么关系呢?人们众说纷纭。确实是有人这样说,这种根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在这个地区从1951之后的十几年间,发现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迹,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发现一处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在两千多年前,在福建这里生活着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Hash:844f60455c1a1fdd8a244c8c0b2afe75dcfcc5d7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