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的红色旅游景点 会宁红色革命根据地

导读:会宁的红色旅游景点 会宁红色革命根据地 1. 会宁红色革命根据地 2. 会宁是红军会师地 3. 会宁红色革命纪念馆 4.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5. 会宁红色基地 6. 甘肃会宁革命根据地 7. 会宁红军长征会师旧址 8. 会宁红军旧址 9. 会宁红色革命历史

1. 会宁红色革命根据地

二十五万千里的长征起点是江西的瑞金,终点是陕西的吴起镇,一般是以中央红军的长征为起点,以三大主力会师为长征的终点,因为在万里长征当中,不同根据地的红军出发的时间和地点也是不同的。

在1934年的10月10日中央红军启程,途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这11省,才终于结束了长征,当时是1935年的10月19日,用了一年多时间。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央红军就进行了三百八十多次的战斗,攻占了七百多座县城,走过荒地,翻过雪山,历经艰辛,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奇迹,是大战略上的胜利,有过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等伟大创举。

2. 会宁是红军会师地

蓝天白云映照下,坐落在甘肃会宁县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塔显得分外巍峨。

1936年夏,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中央做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伟大战略决策。甘肃会宁地区,就是党中央确定的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大会师的地点。

1936年10月9日上午,会宁县城一片欢乐的气氛。居民魏鸿儒的儿子,当时年仅3岁的魏煜和贴标语的小红军战士们来到离县城西门不远的一条街上,准备迎接大部队。

忽然远处传来了敌机的轰鸣声,小红军扬起手大声喊道:“快躲开,飞机要投炸弹了!”当时,年幼的魏煜还站在街头未及躲开,敌机的炸弹已经落下。硝烟散去后,人们在一位小红军的身体下发现了受伤的魏煜,而那位小红军却躺在了血泊之中。

眼看着就要胜利会师,这位小红军却永远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战友们。

“为了报答小红军的恩情,爷爷魏鸿儒把红军小战士埋葬到我们家的祖坟旁,并立下一条规矩:以后每年清明节,只要魏家还剩下一个人,小红军的坟上一定要香火不断。”魏煜的儿子魏长征饱含深情地说,“爷爷后来将我们三兄弟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希望我们永远记住红军的恩情!”

正是因为这样的军民鱼水情,会宁人民倾力支持,筹集了大量的粮食、钱物。

“1936年10月10日,会宁县文庙大成殿,庆祝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联欢大会隆重举行。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并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掌声、欢呼声如江潮一般汹涌而起,回荡在会场上空。”在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会师旧址女子讲解队队长杨婷饱含深情地介绍了这段历史。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3. 会宁红色革命纪念馆

会宁县有着2100多年的建县史,而最辉煌的历史莫过于红军长征途中三大主力在此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史揭开新的一页。

1936年9月,中共中央在讨论红军会师地点时,周恩来向毛泽东建议“放在会宁为好”,毛泽东听后兴奋地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在会师旧址内,保存有完好的红军会师遗址,并建有巍峨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壮观恢弘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规模宏大的将帅碑林长廊。

会宁红色革命历史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而“会师精神”也激励着会宁58万 命老区人民奋发有为,发扬新时代“会师精神”建设新会宁,顺利实现摘帽脱贫,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4.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建造:会师塔是:会宁人民为了弘扬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50周年宇1980年修建。

5. 会宁红色基地

说到会宁,人们首先会想到会宁人的三苦精神和状元县,除此而外,会宁有一个红色旅游胜地---会宁红军会师楼。下面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会师楼。

会宁红军会师楼在会宁县城。旧会宁城城垣已不完整,现仅存城西门(西津门)及南北城墙各47米。西津门建于城门底座上,有城楼两层,为清代所建。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于此,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胜利结束。会宁城楼因此被称为会师楼。

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北与靖远县接壤,南与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榆中县,东靠静宁县和宁夏的西吉、海原县,历代为兵家重地。会宁古城,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津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城郭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之称。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长征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会师楼"。

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还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 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

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肴犒师。”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

会宁红军会师楼交通

会宁会师楼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那里的交通主要是汽车,您可以在兰州下车,到兰州的汽车东站搭乘去白银市的汽车,下车后就有去会宁的车了,那里的人都知道会宁会师楼的,您一问便知了.因为红军长征时曾在哪里会师,这是当地人的骄傲.

6. 甘肃会宁革命根据地

1936年10月9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彻底胜利。

在这次历时两年的殊死征战中,红军以无比坚强的革命毅力,走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经过了汉、苗、壮、彝、回、藏等约2亿人口以上的不同民族地区,挫败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英雄业绩。

红军长征是分六批从五个地区出发的,第一批由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赣东北前进。

其后各批是:红六军团,1934年8月离开湘赣根据地;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同年10月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同年11月离开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1935年3月离开川陕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同年11月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

7. 会宁红军长征会师旧址

会师园位于甘肃会宁县城,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在会宁胜利会师,从而 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会师园主要由会师楼、会师塔、会师联欢会址、革命文物陈列馆和将帅碑林五个主要景点组成。

城楼由二层楼亭组成,城墙及城门保存完好。会师塔是为纪念三军会师50周年修建的,纪念塔三塔环抱共10层,第11层封顶,三塔合为一塔,象征三军会师胜利。

邓小平同志题写了塔名。会师联欢会址原为文庙大殿,红军会师期间,在此举行了庆祝红军会师联欢会,总司令朱德宣读了中央的贺电。革命文物陈列馆内列有红军在会宁的数次战斗中遗留下的革命文物,再现了当年长征这一震惊中外的英雄壮举。

将帅碑林建于1996年红军会宁会师60周年之际,碑林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的题词组成。会师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8. 会宁红军旧址

1936年苏区是指苏维埃根据地,红区指红军管辖的地方,白区指国民党管辖的地方。

影片采用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讲述了埃德加·斯诺突破重重封锁前往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

该片见证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迷人风采,并向全世界第一次揭示“红色中国”秘密的一段真实历史 。

9. 会宁红色革命历史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近日,根据这一诗作,浙江嘉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发掘了烟雨路这一红色地名,挖掘了其深厚的红色地名文化。

1964年4月5日,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参与者董必武到嘉兴南湖视察。他登上纪念船,回忆起当年一大代表们在游船内秘密聚会,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情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挥笔题诗。

浙江嘉兴、江西于都河、甘肃会宁、陕西延安……一个个红色地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拨动着群众的心弦,唤醒着百姓的记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许多红色地名正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一代又一代人去瞻仰,去沉思,去纪念。

然而,也有一些同样凝聚着红色足迹、红色故事的红色地名,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为人熟知,甚至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亟待我们抢救、挖掘、保护和弘扬。

镶嵌红色记忆,抢救刻不容缓

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央苏区瑞金、长征转折点遵义、革命圣地延安、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创业典范红旗渠等一系列红色地名在中共党史上熠熠生辉。

“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在广西水车一带的山上,死守了四天五夜,用几乎全部牺牲的代价,成功掩护了中央红军渡江。身负重伤、腹破肠流的陈树湘师长最后被俘,但他拽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八路军研究会会长陈知建讲了这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地名故事。他说,“我去阵地考察,在那个并不险要也并不著名的山上,至今埋藏着6000位红军将士的忠骨,至今传颂着一位团长带领六个战士跳下悬崖的故事,至今记载着唯一活下来的三位红军的名字……”

陈知建说,“像这样的红色地名、这样的红色故事,亟须相关部门保护起来、弘扬下去,让人们世代传颂。”

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说:“看《大江东去》电视片的时候,看到过一个叫小沙渡的地方。查阅资料后才知道,几十年前,小沙渡是个工业区,也是工人运动核心区,当时有工人俱乐部、工人夜校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卅运动就是在这里发动的。我们党很多先辈如周恩来、邓颖超、杨开慧等都在这里工作过。像这样的地名,如果不看《大 东去》,连我这个老上海都不知道。”

李君如说,“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地名如果不及时抢救和保护,谈何弘扬?我们不仅要对已知的红色地名进行保护,还要深入研究我们党所缔造的所有红色地名。”

传承红色传统,延续红色文脉

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历经岁月的磨洗,红色地名默默记载着我党光荣历史,见证着我党从孕育到壮大的历史过程。她作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连接点,是追忆先烈血脉的绳结,是探寻党史渊源的轻舟。

浙江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湖心岛烟雨楼下的堤岸旁,泊着一艘不同寻常的游船,人们称之为南湖红船。这艘船定格了95年前开天辟地大事件中的一幅历史画面,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苍茫岁月。湖心岛、烟雨楼、红船,使人顿觉历史和现实交融在一起,红船和党史浑然一体。

江西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主要集结地和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从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沿途的长征源学校、长征路标识、长征大桥、长征公园、红军大道……处处散发着红色气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大家都为前辈们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一位年轻人感慨道,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青年一代奋发有为。

湖北大冶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冶是鄂东南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先辈彭德怀、徐向前、董必武、滕代远、何长工等,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这片土地是我党发展史的见证。

“红色地名文化,展现着爱国主义的博大精深,必将成为我国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重温红色历程,传承革命精神,这便是红色地名灵魂之所在。”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李东朗教授说。

搭建资源平台,挖掘红色财富

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地名普查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挖掘红色地名的任务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组织启动《红色地名文化保护弘扬规划课题研究》。作为社会组织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近期召开了“红色地名文化保护弘扬研讨会”,就如何发扬革命传统,保护红色地名进行了深入研讨。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不久前召开的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地名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井冈山、西柏坡等地名记录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地名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视。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秘书长南燕介绍,从1921年建党算起,95年来,我们先后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红色版图上,留下了成千上万个红色地名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有鲜红的语词文化内涵,也有厚重的实体文化形态,共同构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亮丽的地名文化景观。

Hash:5f5e285083aa67a1032333b453993d5ab1ca9686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