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虎丘景点剑池 虎丘风景区剑池

导读:苏州市虎丘景点剑池 虎丘风景区剑池 1. 虎丘风景区剑池 2. 苏州虎丘剑池揭秘 3. 虎丘风景区剑池图片 4. 虎丘山 剑池 5. 虎丘剑池水哪来的 6. 虎丘剑池是哪里的景点 7. 虎丘剑池在什么地方 8. 虎丘风景区剑池发掘图片 9. 虎丘剑池 10. 虎丘剑池门票多少钱 11. 虎丘剑池传说简介

1. 虎丘风景区剑池

所谓三绝出自宋代朱长文的 《虎丘山有三绝》:“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

明代可流芳谓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是为九宜。

虎丘十八景分别为:云岩寺塔(虎丘塔)、剑池、千人石、陆羽井、万景山庄、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拥翠山庄、枕头石、真娘墓、孙武练兵场(孙武亭)、望苏台、海涌桥、生公讲台(点头石)、二仙亭、别有洞天、致爽阁。


2. 苏州虎丘剑池揭秘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

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山上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 。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五泉”。

苏州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不知是哪一个朝代,虎丘塔倾斜得越来越厉害,急坏了土地公公,他想来想去,只能用神威来救虎丘塔。这天晚上,苏州城的男女老少个个做了个梦,梦中被喊去拉绳,拉正虎丘塔。第二天一早醒来,人人都觉得腰酸背痛。据说,苏州吃“撑腰糕”的风俗就是从这件事开始的。这些名胜古迹都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3. 虎丘风景区剑池图片

虎丘剑池不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


4. 虎丘山 剑池

关于这块千人坐的传说,有两种版本,一种传说比较吓人,是关于吴王墓的,说是吴王阖闾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夫差将他的父亲葬于虎丘山。

入葬后夫差就想了,这么多工匠都知道我父亲墓的位置和设计机关,万一他们守不住秘密,告诉别人,我父亲的墓就危险了。

于是,在一个晚上,他召集了这1000多名工匠,请他们在这块大石头上喝酒,等到深夜,趁他们都醉了的时候,他让手下的官兵把他们全部杀死了。

当时血流成河,将石头也染成了红色,所以称为千人坐。

这个传说,其实不靠谱,2500年后的现在,我们看这块石头遇水后还是会变成红色,其实,是因为虎丘的这个岩石质地,是酸性流纹岩,原本就是红色的。

第二种传说,是有关一位高僧的,高僧人称生公,曾经在此讲经说法,当时听他说法的人,有1000人在一起听,所以呢才称为千人石,(又名千人坐)了。

唐朝诗人贾岛曾经写了一首诗,虎丘千人坐(又名千人石):

上陟千人从,低窥百尺松。

碧池藏宝剑,寒涧宿潜龙。

宋朝的范大成,在吴郡志虎丘里面,也有写到:

听经人散藓花深,

千古谁能更赏音。

只好岸巾披鹤氅,

< p>风清月白坐弹琴。


5. 虎丘剑池水哪来的

虎丘中最引人入胜的古迹名胜就是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看,“ 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   虎丘剑池   传说剑池不是天然造化之物,而是靠人工斧凿而成。剑池水中有着春秋末期吴王阖闾的许多宝剑,剑池下面埋葬着吴王阖闾的尸体和珍宝。当时,秦始皇称帝后为了找到吴王阖闾的墓穴,挖出他陪葬的许多珍宝和宝剑,于是调兵遣将,从咸阳不远千里到达虎丘山下安营扎寨。他们四处打听,八方开掘,可是折腾了好久却一无所得。楚汉相争时,楚霸王不知人哪里听到了关于剑池的传说,也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带人来到剑池,兴师动众,大肆开掘,结果,和秦始皇的遭遇一样,连吴王阖闾的刀剑踪影也没有看到,更不要说吴王阖闾的墓穴了。三国朝代,东吴孙权也梦想能找到吴王阖闾的墓穴,他亲自带领兵马来到虎丘剑池开挖,但仍是毫无所获,晋代大司徒王旬和他的弟弟司空王珉为了寻找到传说中埋在剑池下面的宝藏,竟把自己的馆舍建到了虎丘,但是等待着他们的还是失望。   关于虎丘剑池疑问   剑池到底是天然而成还是由人工斧凿而成?这里是不是真的埋有吴王阖闾的尸身?在一系列寻宝失败之后,人们不禁对剑池产生了种种疑问。为着搞清剑池的真实情况,宋代大名士朱长文曾经到虎丘进行实地考察。他在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断言,古代关于剑池的传说纯是无稽之谈,剑池根本没什么神秘可言。秦皇楚霸等之所以屡次寻宝失败,那是因为他们误听传说受骗上当。剑池不过是古代人在这里铸造宝剑时淬火的地方。宋代大诗人王禹偁在虎丘剑池转了几次后,也得出相同结论,声称剑池完全是天造地设的,它是大自然的产物,根本不是人力造就的。秦始皇等在那里寻宝,纯粹是受了虚妄荒诞的传说的愚弄。   古人关于神秘的虎丘剑池的调查   在当时和明、清等各代,许多人对此都持怀疑,自宋代以来,许多不同意朱长文、王禹偁看法的人,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其中,有一位不太有名的古人,在一本叫作《山志》的书中,记下了这样的一件事:公元1512年,苏州剑池忽然水干见底,当时,人们奇异地看见一面池壁上有扇紧关着的石扉。有的游人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竟然大着胆子下到池里去探访。在剑池的石壁上,人们看见了明代宰相王鏊(áo)等人留下的题记……。这段记载尽管很简单,但它无疑地向人们表明,以前关于剑池埋葬着吴王阖闾和大量珍宝的传说,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而很可能就是事实。   近代关于神秘的虎丘剑池的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专家学者受苏州市政府的邀请,先后到虎丘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在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推翻了宋代朱长文、王禹偁等人的结论。他们充满自信地认为,虎丘剑池绝不是天然造物,肯定是人工所建,只是它造得精妙,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地步罢了。他们推断剑池建造的经过可能是这样的:虎丘原是吴王阖闾和他儿子夫差的王宫。阖闾生前认真地研究了古代皇家建造陵墓的规律,细致地勘测了 池一带的地理条件。他了解到古代皇家建造陵墓,一般是第一要规律宏大,第二要精巧和隐蔽。而剑池地势险要,依山近水,终年流水不断,很合乎古代营造王陵的规矩,因此就决定在此建造自己的陵墓。吴王阖闾是春秋末年的五大霸主之一,他为了防止在自己死后有人来盗尸和挖宝,在生前就用心选择营造陵墓的场所,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后来,阖闾驾崩了,他的儿子夫差,就遵从他的遗嘱,按照古代营造王陵的规矩办理,经过精心施工,把阖闾的遗体葬在了剑池下面,并把他生前喜爱的宝剑和珍宝用来陪葬。许多科学家的推断,看起来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但要想最后弄清虎丘剑池的真面貌,那还需要实地掘它来证明。      1955年,在许多科学家的倡导下,苏州市政府下决心组织力量对剑池进行疏浚开掘,希望用开掘结果来进一步验证许多科学家的判断。疏浚开掘剑池,第一步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把剑池里的水抽干。几天后,剑池的水终于被排完了。人们在清除污泥后,清楚地看到了剑池塘全貌。池的面积不大,池深约5米,池的底部很平坦,它的东西两面石壁自下至上都很平直,剑池东面石壁上砌着两块经过雕刻的石板,石板上赫然写着王鏊、唐伯虎等明代名人的手迹。内容与古人在《山志》一书中的记载相符。科学工作者们初战告捷。他们的这些发现,以十分确凿的证据证明剑池是由人工开山劈石千百万,古代宋长文、王禹偁等人断言剑池是由天然而成,那是缺乏事根据的。从而使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对自己原先有关剑池的推断,更加深信不疑。      疏浚开掘的第二步,是查清剑池的地下奥秘,寻找吴王阖闾墓穴。在抽干剑池积水后的一天中午,几位科学工作者正在剑池内加班加点地清除着池底的污泥。突然,有一个人在池底岩石中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三角形洞穴。当时,其他的人都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奔过来看。有人当场来个长竹竿插入洞中试探,结果发现洞穴进行探查,以此为突破口来查清胚池地下的真实情况。于是,几天后,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把洞穴扩展开,用木板铺设在地上,持着手电筒,踩着木板铺成的路,一个接一个地钻进了洞内。地下洞穴的通道阴森潮湿,长约10来米。人在里面穿行,举手便可以摸到洞顶。人们靠着手电筒的光亮,走过了那侧面狭长的通道后,来到了洞的尽头。洞尽头比刚进洞进的通道要宽敞些。人们一进到比较宽敞的洞尽头时,迎面碰到了三块矗立着的长方形石板,每块石板都是近1米高、约1米宽。大家猜测,这三块石板可能就是吴王阖闾陵墓的门,在石板后面可能就安放着吴王阖闾的遗体和珍宝。对于这一发现,大家都异常高兴。      可是,几天后,正当部分科学考察工作者准备着手搬开三块长方形石板时,突然接到了停止开掘墓穴的通知。通知中说明如果当真要打开深藏在剑池底下的那个墓穴,那建筑在剑池边上的虎丘宝塔就可能毁于一旦,整个虎丘风景区也将随之化为乌有。这样损失就太大了。科学考察工作者们不得不承认通知说得有道理,最后只得如此罢休。   最近的新进展   2008年6月9日,苏州虎丘著名景点剑池清淤工作已近尾声,神秘的虎丘剑池底部又一次“重见天日”。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虎丘剑池为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之一。然而,近日该景区工作人员在现场勘查时发现,位于“虎丘剑池”景点西侧一圆形“别有洞天”石洞门墙体上方有一处墙砖“鼓突”,后经专家考证确认,此现象缘由雨水常年冲刷“积劳成疾”而导致“别有洞天” 拱门变形移位。为防止墙体坍塌的隐患,苏州园林部门确定将“别有洞天”景点拆除维修,同时其北侧的“剑池”水先抽干以便整体修复还原。在抽干水后曾经“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的剑池。在近20年来首次见底,而该池北面一个呈三角形的“洞口”,即相传吴王阖闾的墓穴入口也初露端倪。 据史料记载,剑池水深约5米,沟壑的南面较宽,北面较窄,其形状似一把利剑。相传这里便是当年埋葬吴王阖闾的墓穴入口。


6. 虎丘剑池是哪里的景点

虎丘剑池解放后约在五十年代曾把剑池的水抽干发现有一亇很大的石门堵住,无法打开,如用爆破则震动会影响在剑池的上方虎丘塔,因虎丘塔全是石结构无钢筋支撑,为确保宝塔虎丘塔的安全所以就放弃开挖剑池,放水保持现状。


7. 虎丘剑池在什么地方

虎丘中最引人入胜的古迹名胜就是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看,“ 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这所以为剑池,因入葬时把阖闾生前喜爱的“扁渚”、“鱼肠”等金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  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


8. 虎丘风景区剑池发掘图片

吴王去世后,他被埋葬了在老虎的山丘里。他的公墓有一只白老虎三天。虽然只有超过30米的高度,老虎山山的景观和建筑业造成了虎山丘三的胜利。从头山门进入景区,漫步,一切都隐藏在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间故事中。虽然主梁,“破碎的梁”在机械的杠杆中支持;纪念梁朝的“憨”,有一个传奇的背景;或纪念苏州着名的苏晓,我有一个“龚娘墓”,谁是着名的,“锣墓”,如玉死亡。和与吴王琦有关的景点更多。


9. 虎丘剑池

苏州虎丘山下有一水池,名叫“剑池”。史书记载春秋时期著名的君主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他的墓中还藏有“扁诸”、“鱼肠”等天下名剑,但至今无人敢开启墓葬。这些传世名剑迄今也没能重见天日。

春秋赤壁剑

中国古代兵器中以剑为尊,史书上记载的名剑有“干将”、“莫邪”、“扁诸”、“鱼肠”等,传闻“扁诸”和“鱼肠”就藏在虎丘山下的“剑池”中。

去过苏州的人都知道,在苏州阊门外,有一座虎丘山,山下有一水池,名叫“剑池”,《吴地记》记载:“阖闾葬其下。”吴王阖闾的墓就在“剑池”底下。

阖闾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君主,他在位期间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吴国实力不断壮大。在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一举攻占楚国都城,威震江南。但在公元前496年对越国的一场战斗中,吴王阖闾被越国大将重伤,回国后不久死去。

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给父亲修建了一座宏伟的陵墓。据《越绝书》载:“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夫差为营造阖闾墓,曾征调10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年竣工。史载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因阖闾生前酷爱宝剑,下葬时以“扁诸”、“鱼肠”等名剑3000柄殉葬,故有“剑池”一称。历代不少君王都对这些传世名剑心动不已,但都无法寻获。

据《越绝书》载:吴王阖闾葬山下,葬经三日 金精上扬,化为白虎蹲踞其上,故名。是指吴王阖闾葬在苏州海涌山下,化为白虎,因此改名为虎丘。数千年以来,虎丘已经成为名胜景区,历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诗赋。

1955年,苏州市政府启动虎丘园林保护修葺工程,在将“剑池”水抽干之后,人们在池东部的岩壁上,发现一块石刻:“闻剑池枯,见吴王墓门,偕往观焉。”

石刻记载,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苏州天气大旱,剑池水干之后,唐伯虎、王鏊登苏州名流全部前往观看。他们商议之后,在石刻上留字:“千年神秘,一旦露显,可悼也已”,“万年深,一旦为人所窥,岂非数耶!命掩藏之。”

唐伯虎等人决定不开启吴王阖闾的墓穴,命人将墓门重新掩盖好。

1978年,虎丘剑池的水再次被抽干,考古人员对池底的石洞进行了探查,发现一个“人”字形穴,高约3米,可容单人出入,洞底横叠三块石板,最上面一块已经脱位,斜倚在下面的石板上,种种迹象显示为人工所为。

不过专家发现墓门石板不能轻动,否则会将虎丘宝塔地基毁于一旦,而整个虎丘景区也将化为乌有,再三斟酌之后,苏州停止了考古行动。


10. 虎丘剑池门票多少钱

虎丘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到访苏州必去之地,最有名的就是虎丘塔和虎丘剑池。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非常值得一去。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游览景点有门头山、剑池、虎丘塔、真娘墓、断梁殿、拥翠山庄、憨憨泉、拥翠山庄、试剑石、孙武子亭、二仙亭、石观音殿遗址、大殿、书台松影、千人石、生公讲台、云在茶香、小武当、西溪环翠、万景山庄、致爽阁、御碑亭等等。所有景点大约需要2.5小时左右。门票淡季:60人民币;旺季:8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半票: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凭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人(除江苏省外)等群体凭有效证件。


11. 虎丘剑池传说简介

虎丘之所以叫做虎丘,是因为有白虎的传说,而剑池的得名,主要就是传说当年阖闾下葬的时候随葬了三千多把宝剑,其中就有春秋时代四大刺客之一的专诸曾用过的名剑鱼肠,是铸剑名师欧冶子所铸造的五大名剑之一。就因为吴王阖闾随葬的三千多把剑,虎丘之下的这片水池也就改名称作剑池,阖闾之墓与那三千宝剑,就是后世寻找的主要目标。


Hash:b84ee0e2ae5f3b05b5d6ba89e9ff16c02c746847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