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泉城和江北水城分别是指哪个城市

天下泉城和江北水城分别是指济南和聊城。

天下泉城指济南,江北水城指聊城。济南,别称泉城,济南城内百泉争涌,享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其实,历代诸家所记不尽相同。济南泉水亦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百脉泉五大泉群是济南72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它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江北水城是聊城市的别称,意为“中国北方的威尼斯”,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众多的河流,美丽的湖泊,使聊城形成了“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水城风貌。  

济南泉水简介:

济南素以泉水众多而闻名,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七十二名泉”,733个天然泉,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也被誉为“泉都”。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天下泉城的由来:

山东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春秋时候称为泺邑,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记载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与泺,就是这个地方。战国时候,这个地方改名为历下邑,汉代始称历城县是因为城南历山而得名,相传古时候舜耕于历山下,所以历山也叫做舜耕山,至今山东济南市历下区还有舜庙、舜井等古迹。济南的名字是从汉朝开始的,汉初历城县属齐国。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由齐国分置济南国,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为济南郡,以在济水之南而得名。提起济水来在古代是颇为有名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专著《禹贡》上记载:“导W水东流为济”。W水也就是济水,后来又称为大清河。金、元以后,大清河旧道为黄河所夺,济水和大清河之名也就消失了。但当我们谈到济南名称的由来时,还不得不提到这条古济水。不过,当初济南国或济南郡的治所并不在现今的济南市,而是在今济南市东的东平陵(今名平陵城)。到了晋代,济南郡的治所由东平陵迁历城县,从此历城有济南之名。

隋朝时候济南郡改为齐郡,历城县为齐郡的治所。唐朝时候,历城县为齐州的治所。宋改设济南府,元代以后,济南府为山东省治,成为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从晋代济南郡移治历城,济南即建有土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871年)改建为砖城,周围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池宽五丈,深三丈。辟四门东门称为齐川门西门称为泺源门,南门称为舜田门,后改历山门,北门称为会波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城外义又开始修筑围挡,周长40里,同治年间又改建为石]。解放后不仅拆除了城墙,而且在旧城区之外又想东、西、南、北各方大大扩展,形成以工矿、交通、文化以及公园广场等各具特征的新市区部分。济南城市的形成和这里的泉水关系是很密切的,因为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济南城南山区的岩石是一层很厚的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而平原区地下却是质地坚硬的岩浆岩。山区的石灰岩以大约三十度左右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到了济南正好被地下的岩浆岩截断。石灰岩多孔隙和溶洞,能够大量贮存和输送地下水,于是南面山区的大量地下水便沿着山势的倾斜,向济南一带流动,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大量的地下水流到济南以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便在地下聚集起来。地下水越积越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因为有的地方存在裂缝,就给地下水 供了条件。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沿着这些裂缝喷薄而出,就出现了天然的涌泉。济南的趵突泉、珍珠泉、金线泉等,就是这样形成的。

济南历来以“泉城”著称于世。据说城北一带全是湖水,面积比现在要大得多。到了宋代曾巩为济南太守的时候,为了防御水患,修建了水北门,引湖水入大清河。大明湖才逐渐变成今天的规模。从明代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大明湖还要“占府城三之一”。几百年来济南传诵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话不是偶然的,这是济南秀丽景色的真实写照。元代人于钦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济南泉水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主要是分布在旧城的南侧各沟壑和低地中,略成东西带状。

聊城的简介:

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东经115°16′-116°32′和北纬35°47′-37°02′之间。西部靠漳卫河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东南部隔金堤河、黄河与河南省及山东省的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为邻,北部和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区、高唐县8个县(市、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3个市属开发区。

聊城是一座历史厚重之城。至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这里名胜古迹众多,境内遗留文物古迹400多处,有6处遗产点和2段河道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有明代光岳楼、清代山陕会馆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这里人文故事流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比如,宋江三打祝家庄、没羽箭张清镇守东昌府、李逵大闹高唐州、武松景阳冈打虎、老残海源阁借书等等。这里名人贤达辈出,是商朝名相伊尹躬耕处、战国军事家孙膑诞生地、东阿王曹植梵呗音乐发明地;这里诞生了宋代医学家成无己、明代文学家谢榛、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国画大师李苦禅、抗日名将张自忠、谔谔国士傅斯年、国学泰斗季羡林、当代保尔张海迪等。

聊城是一座交通通达之城。聊城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山东省西部。京杭大运河从聊城腹地穿过,进而贯通南北,连接北方政治中心中原地带和南方经济中心江南一带。兴盛的漕运,为聊城带来400年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明清时期,聊城名重一时,“舟楫如云,帆樯蔽日”,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临清钞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 鼎盛时期的税额占钞关总税额的四分之一。1996年7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天下不敢小聊城”为题,报道了聊城当时的发展成就,就是依靠京九铁路的交通优势而取得的。当前,聊城境内已有邯济、京九2条铁路,成“十”字结构;目前有济聊馆、青银、青兰、德上、高东、高邢、莘南等7条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横跨东西的郑济高铁已经开工,纵贯南北的雄商高铁即将开工建设,聊城将成为华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聊城是一座养生福泽之城。这座城市灵动隽永。成功打响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 的城市品牌,其特色就是“水”,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市区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 泊――东昌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环抱着独一无二的宋代古城,黄河、京杭大运河、徒骇河都从聊城经过。这座城市温暖热忱。聊城地热资源丰富,60%以上的土地下面有地热能,是自然资源部命名的中国温泉之城。温泉中含有丰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建成多处温泉主题休闲度假中心。这里还是千年养生上品――阿胶的原产地,东阿阿胶久负盛名、畅销全国,滋补养颜、功效显著。这座城市生意盎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是山东首个、全国少有的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这里景色秀丽、水清林绿,尽享生态福祉。

聊城是一座崇礼尚义之城。礼乐兴邦的齐鲁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从古至今,聊城人就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二十四孝”鲁义姑舍子救侄的故事,宣示的是舍己为人的道义;“千古奇丐”武训行乞兴学、泽被乡里,彰显的是仁者爱人的博爱。近代以来,聊城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更是展现出可歌可泣的精神风貌,涌现出马本斋、范筑先等英雄模范人物,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指挥部坐落在这里。新中国成立以来,崇德向善、心存大爱的道德典型也层出不穷。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体现出党员干部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全国模范检察官白云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为民服务,赢得广泛赞誉。

江北水城的由来:

城市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中国江北水城”---聊城在历史上与水有不解的渊源。因聊河而得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的重要城邑。因水而繁荣。明清两代运河漕运发达,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水为聊城带来了400多年的文化发展和经济昌盛。中外读者比较熟悉的《水浒传》、《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描述的许多与“水”有关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聊城。现在,聊城已开辟了水浒旅游线和古旅游运河线。聊城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中华母亲河黄河和京杭运河穿境而过。城市建成区,湖河水域面积多达13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的1/3,大小河流30多条。东昌湖全国最大的人工湖,水面总面积5平方公里,可与杭州的西湖相媲美。你可能知道济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你更应该知道聊城东昌湖面积是大明湖的5倍!聊城已成为“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独特风貌的水城。已建成的1600亩湖滨公园,贯通东昌湖和古运河的数座大桥以及已投入使用的水城明珠大剧场为水城再添新的靓丽风景。

Hash:0546e45f64cc67b89ffb0632ed5edb580ccb453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