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长城景点 长江边的古城

导读:江南古长城景点 长江边的古城 1. 长江边的古城 2. 长江边的古镇 3. 长江边的古城指哪个城市 4. 长江边的古城有哪些 5. 长江边的古城宜人宜宾 6. 长江边的古城巴渝春秋 7. 长江边的古城叫什么 8. 长江流域的古城 9. 长江边的古城 河南大学出版社 10. 长江边上的古城 11. 长江边的古城在哪里

1. 长江边的古城

1.恩施大峡谷:恩施的标志性景点,被称为“东方科罗拉多”。位于恩施市屯堡村以及板桥镇境内,是世界上唯一的集“地缝、天坑、岩柱群”并存的复合型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馆”,分为山下的云龙地缝和山上的七星寨两个景区。

2.腾龙洞:距利川市约6公里,景区交通不便,但这里的景观还是很美的,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洞穴,这里不仅有世界级罕见的洞穴地貌,还有许多有趣的地下河,游客可以在利川火车站前乘坐中转景区的专线车抵达景区。

3.神农溪:被当地人誉为“巴东第一溪”,它发源于“华中第一峰”神农架以南,由南向北穿行于深山峡谷中,于巫峡口东2000米处汇入长江,全长60千米,神农溪的溪水流过的地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清江:不游清江不算到过恩施,全长八百里,是土家人的母亲河。船行江中,峡谷两岸屏峦入画,石峰雄奇,绝壁林泉,瀑布飘逸,景色可媲美重庆三峡,其中红花峡、千瀑峡、蝴蝶峡三处景点异常壮观。

5.梭布垭石林:这是恩施很有特色的石林,平均海拔900多米,是全国奥陶纪灰岩戴冠石林之最,整个石林外形象一只巨大的葫芦,四周翠屏环绕,群峰竞秀,这里森林覆盖率高,四季分明,气候非常宜人。

6.恩施土司城:土司城距恩施市区约2km,交通较为便利。拥有中国更大的土家吊脚楼,典型的仿古建筑群,展现了土家族浑厚的民俗民风,走在恩施土司城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土家风光,还可以领略到土家人民的勤劳。

7.龙麟宫:国家水利风景区,俗称"出水洞",钟乳石保存完好,千姿百态,巨柱擎天、长龙横卧,百步天梯,水镜仙境,美不胜收。地下河从洞口涌出,飞流直下,形成宽大的瀑布,水声轰鸣,数百米外闻其声,水花飞溅,映成彩虹,十分壮观。

8.麻柳溪村:羌族、土家族、苗族聚居的长寿宜居村子。土苗羌式吊脚楼,水车、水碾子、风雨凉桥,小桥流水人家,宛若人间世外桃源。村子里一望无际的绿色茶海,这便是著名的富硒茶。村民淳朴热情,家家户户小院都种满了花花草草。

9.恩施土家族女儿城:这里并不是传说中的女儿国,而是一座特别的古城。作为中国第八大人造古镇,这里的建筑以土家风情为主。来到这里可以看到主要的建筑风格以吊脚楼为主,建筑风格让人感觉非常独特是了解当地的土家文化的一个窗口。

10.野三峡景区:野三峡景区,位于恩施建始县,包含了野三峡水上峡谷景区、景阳画廊景区、黄鹤桥峰林峡谷景区、小西湖国内度假核心、建始竖立人遗迹寻踪景区等几大景区。这里气候宜人、奇山秀水,保存着原始天然的生态美景和土家民族风情。

2. 长江边的古镇

江苏,泰州,自古繁华昌盛地。

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南唐时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

泰州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刘熙载、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泰州文化艺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泰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在这片大地上,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美好的古镇老街,一起来寻找那些繁华旧貌。

1 柴墟古镇

柴墟,口岸镇的旧名,有“村寨集市”之意。

从东门朝阳门进入柴墟老街,沿着仿古街区一直西行,便会来到城隍庙北侧。踏着青石街道,穿过悠长巷弄,城隍庙那青砖黛瓦、飞檐翘壁的修长身姿就在眼前延伸开来。

千年柴墟古 区,集“一桥、两街、三庙、四宅”等景点,楼景珍奇别致、水景秀丽灵动、桥景美仑美奂,再现了明代储巏《柴墟闲行》诗中“临流聊寄傲,信步到花村”的怡然景象。

整个柴墟古镇,最有特色的就是“古雕花楼”了。这个园林,见证了柴墟近300年的变迁。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年,还是有着原来的韵味,园内的雕花生动形象,让人叹为观止,来到这里,你千万别吝啬手中的相机,在照片中留下你与她的美。

地址:高港区口岸镇

2 溱潼古镇

溱潼古镇是江苏有名的千年古镇,有别于江南古镇的灰瓦白墙,这里的古宅全是青砖灰瓦。古镇拥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群。

溱潼溱潼,光从名字便可看得出,这是一座与水相关的江南之地。

小镇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镇上的古建筑大多是官宦世家和富豪土著所建,既具有封闭式宫廷建筑格局,又带有江南宅第艺术风格。它四面环水,风光秀丽,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来。

溱潼旧有八景之说,说法有二:一说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府教授溱潼孙家庄 进士孙乔年,分别以八处自然景物为题材,题了七绝八首,景以诗传。其八景是: 东观归渔、南楼读书,西湖返照、北村莲社、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石桥明月,绿 院垂槐。

地址:姜堰区溱潼镇

3 沙沟古镇

这座湖荡中的沙沟古镇,曾经因为登上了《环球人文地理》,逐渐被世人熟知,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到这里取景。

板桥塾馆、古街巷、老行当街铺、石桥、沙沟市政府旧址、苏中公学旧址、虹桥、益民巷古民居群、鱼市口石板街,见证了古镇一代代的繁荣与变迁。

位于千年古镇沙沟的后大街,益民巷全长100米,宽1.7米,南接镇区居民区,北临后河清水码头。整条巷子楼房耸立、青砖黛瓦、座座屋脊高翘,门前墙砖浮雕,狭窄幽长、古色古香。益民巷初建于嘉庆20年,距今已约有200余年。当时名为儒学巷。沙沟姜氏儒学总部在该巷巷底偏东处的北张仙祠内。

沙沟古镇更像一卷翻不完的古书,保持着它特有的姿态,等待着你来发现,感受这停留在明清时代的古镇风情。

地址:兴化市沙沟镇

4 黄桥古镇

南临长江、东靠黄海、北通苏北大平原——在江苏泰兴一块地理位置独特的土地上,坐落着黄桥古镇。这种位置,使它成为了历史上的军事重镇,战事频繁。

黄桥古镇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2000余间,还能寻觅到少量的宋代建筑,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分布其间,在古风浓郁的小镇上穿行,如同穿越漫步在悠远的历史时空。

穿越千年的古镇老街,与其他老街不同的是,黄桥老街有个独一无二的风景——“券门模式”。进出28个券门,走在黄桥参差错落的72条老街上,转换于米巷、珠巷、罗家巷里,品味那精雕细琢的原汁生活,洞见老街古巷里的繁华过往……

地址:泰兴市黄桥镇

5 稻禾古街

泰州稻河古街,有着规模恢宏的明清民居建筑群。泰州稻河古街和凤城河连在一起,假如凤城河是凤的话,泰州稻河古街区就是在为这只凤筑巢。珠联璧合般美好。

泰州稻河街区,出现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稻河古街区是泰州最大的古建筑群落,空间布局井然有序,长江水和淮河水在此交汇,涵西和五巷分居东西,稻河和草河贯穿南北。据介绍,稻河历史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市井文化丰富。

这里“一屋一味”。有些明清民居门口有牌子,写着是什么人家传承下来的,这是在说这房子的历史渊源。因为是原汁原味 还原历史的样子,所以参观的人常常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采。又因为是一家一户的历史传承,所以大家又可以看到很多跟别家不一样的地方。还原了历史,使得泰州稻河古街跟许多千篇一律的古街有明显的不同。

地址:泰州市海陵区

6 金东门老街

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明清以来,由于商业发达,日进斗金,街区因此得名“金东门”。

街区保护面积5.33公顷,发展脉络分明,街巷肌理清晰,以东城门外大街为主轴,东西走向,长1200米,拥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和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传统风格特色。

金东门老街历史传承悠久,历史遗存丰富,原住民近5000户,布有庙宇、府第、牌坊、名人故居、商贾大宅、古树、古井等历史遗存,形成多元文化载体,堪称里下河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街区。

郑板桥故居、上池斋、赵海仙洋楼、杨家大院等景点,如星宿般镶嵌其中,漫步于古色古香的街市弄堂,思绪穿越百年,仿佛回到了诗韵悠远的年代。

地址:兴化市古城东侧

3. 长江边的古城指哪个城市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商代古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郊县黄陂县境西南,长江支流府河北岸。

据考证,盘龙城名称,是因河滨盘龙湖而得名。建国后经多次考察发掘,已断定为商代早期城址,是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座商代古城,它与黄河之滨的郑州商代古城遥相对应,都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两座商代古城遗址。这座城址于1954 年武汉防汛时,因采土堵水而掘现的。城址建于水滨高丘上,呈方形,南北长260 米,东西宽290 米,周长1100 米,面积75400 平方米。整个遗址面积约1 平方公里。四周有土筑城垣,城垣内坡缓斜,外坡陡峭,每面各有一门,现在西南两侧城垣残高仍有1~3 米,底部宽20 米。城内东北隅,发现有三座大型宫殿建筑遗址,现已发掘两座宫殿基址。在同一南北向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和柱子洞及阶前散水的残迹, 现在均已复原。前面一座宫殿基址是一间不分室的通体大厅堂,为贵族朝会布政的地方,后面一座四周有回廊、中间分为四室的寝殿,为眷属的寝室。这两座宫殿的建筑布局与史书记载的“前堂后寝”的建筑布局很相似。在盘龙城外有濠沟,沟外约有总面积为100 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当时南面大致是一般平民住宅、手工业作坊等,东、西、北三面均为商代中期的墓葬区,其中一座是奴隶主贵族墓,发现有殉葬的奴隶三具骸骨以及随葬的青铜器、玉器等多达75 件,并清理出椁板腐灰,依稀可见椁板的一面是精致的雕花,另一面是涂朱素面,它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木雕艺术品。经过1974 年和1976 年两次发掘,遗址先后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珍贵文物数百件,其中以铜园鼎、铜钺、铜提梁和玉戈最为珍贵,为我国罕见的文物珍品,曾在泰国、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展出,在国际考古界有很大的影响。盘龙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商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文化特点和黄河流域出土的同期文化遗存很相近似,说明我国的文化有着高度的统一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孪生姊妹, 反映了我国古老的先民在这里从事艰辛的劳动和开发,缔造出辉煌的青铜文化。

4. 长江边的古城有哪些

  良渚  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宁绍平原-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是江南最具特色的一个文化系列。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河姆渡文化,被认为是江南地区迄 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其后发展起来的马家浜文化或草鞋山文化分布范围更广。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嘉兴马家浜、吴县草鞋山等,距今6000年左右,他们发展成为甚为发达的良渚文化。  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瓶窑镇上的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门,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农田里,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城墙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迹  北城墙同样也挖出了一个坑,同样的黄土和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墙坑比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层是泥和沙相间,而且很有规律,从上到下沙层逐渐加厚,泥层逐渐变薄,做工非常考究”,据刘斌推测,土墙上的那些黑色杂物,应该是原始居民残留下的生活垃圾。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  结果考古人员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  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古城文明势力曾影响半个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 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古城面积与颐和园差不多  城墙比西安城墙宽2~4倍  本报讯浙江省考古所近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历经18个月,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还有待于在进一步考古工作后才能确定。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誊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  河姆渡  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整个世界。  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总面积约四万平 方米,堆积厚度四米左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的时代,距今约七千年,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一。第三、四文化层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和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首先发现,故于1976年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并越海东达舟山岛。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该文化目前唯一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是河姆渡遗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主持,进行了两期发掘。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浙江鄞县辰蛟,宁波八字桥,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发现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遗存。  河姆渡遗址位于河姆渡镇金吾庙村(原罗江乡浪墅桥村)。它是1973年夏天当地农民建造排涝站时发现的,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自下而上叠压着4个文化层,根据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测定,第四文化层距今约7000-6500年,第三文化层距今约6500-6000年,第二文化层距今约6000-5500年,第一文化层距今约5500-5000年。该遗址于1973年和1977年冬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合计面积2630平方米,出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文物6700余件,还发现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遗存。所有这些,为研究我国远古时代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河姆渡遗址第一、二文化层的出土文物与省内湖州邱城遗址下层及嘉兴市郊马家滨遗址的器物相似,第三、四文化层的出土文物,在我省是新发现,而且它已拥有较为发达的耜耕农业、采用榫卯技术的干栏式建筑,在国内同时代的遗址中它的生产、生活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是一支全新的考古学文化,暂时命名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后,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为尽快把它公诸于世,1976年4月,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化局在杭州召开“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工作座谈会”(实际是一次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的专家学者和余姚县、罗江乡的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在7000年前长江流域同样有着繁荣的原始文化,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一致同意了对河姆渡文化的命名。1980-198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相关市县文管会在宁绍平原作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普查,近年来在基本建设中又陆续发现了一些,至今共发现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47处,分布于钱塘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和舟山群岛,其中以姚江平原最密集,计有25处,因此可以说,余姚是河姆渡文化的故乡。  [编辑本段]特征  陶器主要是夹炭黑陶和夹砂红陶、红灰陶。除素面陶外,盛行在釜类腹底交错拍印绳纹,陶器的宽边口沿上常刻划平行条纹、波浪、圆圈、叶形、谷穗状等几何图样,偶见白地深褐色纹的彩陶。以平底器和圜底器为大宗。代表性器物有釜、罐、带把钵、宽沿浅盘、垂囊式□、支脚等。与支脚配合使用的陶釜,始终是河姆渡文化的主要炊器 。骨制生产工具丰富,尤其在早期,骨器数量远超过石、木、陶质各种工具的总和,就目前所知,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中所独有。木器较精巧多样。梯形不对称刃石斧、拱背厚体石锛、骨耜、斜铤骨镞、管状骨针、骨哨、木矛、木刀等,都是具有特色的器物。大批榫卯木构件及干栏式建筑的遗迹,显示了河姆渡文化的住房特点。  河姆渡遗址的第4、3层和第2、1层,分别代表河姆渡文化的早、晚两期。①早期:约前5000~前4000年。陶系简单,夹炭黑陶占绝对优势。除磨平素面外,绳纹较多,刻划的几何图案花纹和动植物图案突出。主要器形有敛口或敞口肩脊釜、直口筒式釜、颈部双耳大口罐、宽沿浅盘、斜腹盆、环形单把钵、大圈足豆、盆形甑、块状体支脚等。石器种类少,一般磨制不精,斧、锛较厚硕,主要石器工具中未见穿孔者。②晚期:约前4000~前3300年。夹砂红陶、红灰陶数量最多。前段的泥质红陶外壁红内壁黑,常施红陶衣;后段的泥质红陶表里色泽一致,很少施陶衣。沿用绳纹,出现镂孔纹饰。新出现鼎、落地式把两足异形□、垂囊式□。其他主要器形还有敞口鸡冠耳釜、敞口扁腹釜、牛鼻耳罐、折沿罐、镂孔豆、空腹倾斜体支脚。石器多通体磨光,出现了扁平长条石锛,穿孔石斧、长方形双孔石刀和石纺轮。  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文物遗存具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特点,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材料。如两次发掘出土的陶片达40万片之多,用同样的发掘面积作比较,是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所不及。又如出土的纺织工具有纺轮、绕纱棒、分径木、经轴、机刀、梭形器、骨针近10种,根据这些部件,可以复原当时的织机,其它的遗址就没有这么具体。它的文化特色主要还在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纺织和水上交通方面。  (1)耜耕农业: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经专家鉴定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农具、主要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还留着残木柄和捆绑的藤条。骨耜的功能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当时的稻田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面和东面,面积约6公顷,最高总产为18.1吨。  农业起源表明人类社会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开始向生产式经济发展,这一转变拓展了食物来源,为人类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的发现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而且起源地不会只有1个的多元观点,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农业起源的研究领域。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说明农业不是哪个圣人发明的,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结果,从而有利人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和群众观念。  (2)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范围内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底部,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远远望去,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建筑专家根据桩木排列、走向推算,第四文化层时至少有6幢建筑,其中有幢建筑长23米以上,进深6.4米,檐下还有1.3米宽的走廊。这种长屋里面可能分隔成若干小房间,供一个大家庭住宿。清理出来的构件主要有木桩、地板、柱、梁、枋等 有些构件上带有榫头和卯口,约有几百件,说明当时建房时垂直相交的接点较多地采用了榫卯技术。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大小梁,铺上地板,做成高于地面的基座,然后立柱架梁、构建人字坡屋顶,完成屋架部分的建筑,最后用苇席或树皮做成围护设施。其中立柱的方法也可能从地面开始,通过与桩木绑扎的办法树立的。这种底下架空,带长廊的长屋建筑古人称为干栏式建筑,它适应南方地区潮湿多雨的地理环境,因此被后世所继承,今天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农村还可以见到此类建筑。建造庞大的干栏式建筑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要复杂,数量巨大的木材需要有专人策划,计算后进行分类加工,建筑时需要有人现场指挥,否则七高八低,弯弯曲曲的房子是不牢固的。建筑技术说明河姆渡人已具有现代人一样较高的智商。  (3)纺织、交通工具和髹漆技术的出现: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所罕见。数量最多的是纺轮,有300多件,质地以陶为主,还有石质和木质,形状以扁圆形最常见,另有少量剖面呈梯形状。织的方面有经轴、分经木、绕纱棒、齿状器、机刀、梭形器等,纺织专家认为这是原始踞织机的部件。缝纫用的是骨针,有90多件,最小的骨针长仅9厘米,径大0.2厘米,针孔大0.1厘米,与今天大号钢针差不多。从出土的苇编和器物上精致的图案看,当时织品为经纬线数量相同的人字纹和菱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桨共8支,系用原木制作,形似后世的木桨,只是形体略小一些。有桨一定有船,推测河姆渡人已划着独木舟在湖泊之中捕鱼采菱,也可能用于氏族间交流时的交通工具。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漆器有20多件,早期单纯用天然漆漆于木器表面,稍后在天然漆中掺和了红色矿物质,使器物色彩更加鲜亮,第三文化层中出土的木胎漆碗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4)发现以象牙雕刻为代表的原始艺术品: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原始艺术品可分为独立存在的纯艺术品和施刻于器表之上集实用和观赏于一体的装饰艺术两大类,而以后一类数量居多,充分表现了河姆渡人的审美兴趣和文明程度。艺术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件,该器长16厘米、宽5.9厘米、厚约1厘米,形似鸟窝。器物正中阴刻5个同心圆,外圆上部刻火焰纹,两侧各有一只圆目利喙的鸷鸟向对而视。画面布局严谨,线条虚实结合,图画寓意深刻,有人说它象征太阳,另有人认为是鸟在孵蛋,象征对生命、生殖的崇拜。说明该器物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原始先民已有复杂的精神生活。

5. 长江边的古城宜人宜宾

1.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江安两县交界之处,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4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达87%,7万余亩翠竹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被誉为竹的海洋、翠甲天下,与恐龙、石林、悬棺并称川南四绝。

蜀南竹海素以雄、险、幽、峻、秀著名,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有八大主景区两大序景区134处景点,其中天皇寺、天宝寨、仙寓洞、青龙湖、七彩飞瀑、万江景区、古战场、观云亭、翡翠长廊、茶花山、花溪十三桥等景观被称为“竹海十佳”。

蜀南竹海,四季皆宜:春日,新笋遍地,生意盎然;盛夏,嫩竹泻翠,林荫蔽日,瀑飞泉涌,气候爽人;金秋,翠竹摇风,绿竹林中,红叶点点;隆冬,林寒涧肃,青枝白雪,相映成趣。

2.李庄古镇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的小镇,是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 沧桑的古老的小镇,也是一个能折射汉族传统文化、涵养着汉族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镇。其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建镇史,是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3.姑咱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东部,大渡河西岸,距县城35公里,辖8个村3个居委会,全镇常住人口167174人,平均海拔1400米,属干热河谷气候,常年气温15—17℃,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文化教育中心和科研基地。

康定县位于 甘孜州东部。北纬29°39'-30°45ˊ,东经101°33ˊ~10 2°38ˊ。东与宝兴、天全、泸定、 石棉县交界,南接九龙、木里县,西邻 雅江县,北靠小金、丹巴、 道孚县。东西最宽140公里,南北最长180公里,面积11422.75平方公里。康定县境地处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康定县境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大雪山中段的 海子山、 折多山、 贡嘎山由北向南纵贯县进,将其他为东西两两大部他,东部为高山峡谷我,多数山峰在5000米以上,“天府第一峰”贡嘎山在县境东南沿,海拔7556米,峡谷高差3500米以上;西部和西北部为丘状高原及高山深谷区。

4.僰王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属喀斯特地型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2000年2月,僰王山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县城西20公里的僰王山镇,槽坝相连,叶陌交通,博望山干地凸几,四壁绝崖凌空,主峰黑帽顶高耸入云,海拔达1180米。山L植被葱翠,均海茫茫,清幽静雅;山门沟谷溪流、瀑布湖潭、洞穴奇石等自然景观字熔宙冶,浑然天成。 主要有飞雾谷、道洞、黑帽顶、寿山湖等片区。

集山水之精华,汇瀑布之大观。僰王山由南向北五条溪流,在山门沟谷中透迄穿行,形成数量众多,形状各异的瀑布群:有起伏跌宕,绵延数R米的梦溪叠瀑;有飞流直卜,如白龙出洞的龙泉瀑:有"大吼三声雨就来"的同声瀑;还有雨后四面八方皆是瀑布的宝盆谷围瀑。

5.宜宾龙华古镇位于屏山县屏山镇南37公里处。因有明代所建龙华寺而得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悠久,宋代始建,明、清时已形成古镇规模。是历代四川边防驻军重地,设守备驻兵。清雍正九年( 1731年)改守备为平安营都司,统辖屏山、马边、沐川、雷波等地驻军。清咸丰元年(185年)曾设平安营,并修筑城墙、炮台。衙署、房舍等约 400间。镇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丹霞洞石刻及造像,有高约30米的全国第一大立佛,还有安涧清洪桥、禹王宫、龙华寺、都司衙门、分银石、石狮以及保存完好的全本质结构街坊等。在细沙溪两岸有3万多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地处打鱼村的丹霞地貌秀丽多姿。

6. 长江边的古城巴渝春秋

长江三峡位于重庆至宜昌两市之间,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而构成。长江三峡沿途两岸的峡谷风光,奇峰陡立,雄伟险峻。

每年游三峡的旺季都是3-12月份,其中1-2月份除 了春节会开几个航次,其他时间都是停航检修。

3-5月:天气适中,适合夫妻情侣亲子踏青出游。

6-10月:天气较热,但白天时间较长,适合看三峡秀丽河山。

< p>11-12月:天气较冷,雨雪路滑,所以春秋旅游更适合。

7. 长江边的古城叫什么

答:长江边上最好的小城市是浙江省的湖州市。

湖州,浙江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浙苏皖三省交汇处,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处在太湖南岸,东苕溪与西苕溪汇合处。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建制始于战国,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如莫干山、南浔古镇等。湖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有双渎雪藕、太湖百合等土特产品,同时也是近代湖商的发源地。

8. 长江流域的古城

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都属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丽江市内的金沙江流域是干热河谷气候,这里物产丰富,有柑橘,橙子,突尼斯软籽石榴,芭蕉,香蕉,等各种水果。在丽江市永胜县的桃源镇还是袁隆平科学家的高产水稻实验田。这里的金沙江落差比较大,在丽江市内就有好几座水电站,啊海电站,金安桥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还有滇中饮水工程的引水地点就在丽江市的玉龙县境内。

9. 长江边的古城 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一块是 居则凶,葬则吉。第二块是 义则吉,不义绝。

截止2019年3月4日,鬼吹灯系列共有8部,具体如下:

1、《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是2006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作者是天下霸唱。

本书是《鬼吹灯》系列小说的开篇之作,当代摸金校尉的故事,由此开始。

10. 长江边上的古城

01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是国家5A级景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白马龙潭寺等著名景点。

02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负载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城墙、极具传统特色的院落以及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都向人们展示着平遥延续至今的千年韵味。

03阳朔古城

阳朔县城里名叫“西街”的老街,全长仅八百米左右,全是石板铺就的道路,两旁的明清建筑群,透露出老街氛围。西街上除了兜售阳朔的旅游纪念品之外,美食与啤酒,是这条街的标记。每当入夜的时候,整条街上弥漫着啤酒的香味。当然,还有众多的美女,站在酒吧的橱窗内跳着“艳舞”。

当年,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等人,均在这条老街上居住或生活过,如今阳朔还保留有徐悲鸿的故居,虽然徐悲鸿并非是阳朔人。“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这也是古人对阳朔西街最好的写照。

04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 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

05镇远古城

镇远古镇,国家5A级景区,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下辖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

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

06景德镇

景德镇,别名“瓷都”,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早在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景德镇古街集中了明初至民国时期的古街里弄群落,历史久,数量多,质量好,类型丰富,曾有“九街十八巷、一百零八条弄”之说。是千年古镇风貌变迁和陶瓷历史文化发展的直接见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07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依山襟海,雄关琐隘,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在明长城沿线上千座大大小小的险关要隘中,山海、居庸、嘉峪三关名冠古今,而这三大名关之中,山海关又雄踞其首,因此称之为“天下第一关”。

08西昌古城

西昌,我国三大航天卫星发射中心之一,另有酒泉、太原。古城位于凉山州中部,是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西昌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

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已被四川省列为省级文化名城),主要景点有西汉土城遗址、无名汉阙、唐代白塔、南诏景庄王庙、罗罗宣慰司、清真寺、大通门等。

09阆中古城

阆(làng)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国家5A级景区,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

阆中古城主要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阆中文庙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国家4A级景区,旧名酆都鬼城,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位于重庆市下游丰都县的长江北岸,是长江游轮旅客的一个观光胜地。丰都 城又称为“幽都”、“鬼国京都”、“中国神曲之乡”。

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桥、黄泉路、望乡台、药王殿等多座表现阴间的建筑。它不仅是传说中的鬼城,还是集儒、道、佛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发源于丰都鬼城的小鬼鸡麻辣鸡是重庆的一张美食名片。

11. 长江边的古城在哪里

1、裹阳古城 襄阳古城的南、北、东三面环水,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军事重地,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襄阳城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现存城墙是明代所建,外面砌有城砖,里面用土夯筑。

2、铁门关,位于汉阳区,始建于三国时期,史载“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站在铁门关上,可见烟波浩渺的长江、平静如秋月的东月湖以及清丽秀雅的汉江从郤月城旁流淌而过。

Hash:dc62f1a5bc2131c9abf7e31647a5cfa42316907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