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多名人游历大江南北,足迹遍布全国,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当涂,最后终老于此。留下诗篇五十余首。第一次游历当涂时就写下了著名的《望天门山》。

(图为李白终老之地当涂大青山)

历史名人与淮安

唐玄宗开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时年38岁的“诗仙”李白,游历陈州、宋城、下邳后,从水路来到淮阴、楚州,第二年才离开。在淮阴,李白创作了这首《淮阴书怀寄王宋城》,寄给友人王宋城(《全唐诗》注:“一作王宗成”)。

淮阴书怀寄王宋城

唐·李白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

大舶夹双槽,中流鹅鹳鸣。

云天扫空碧,川岳涵徐清。

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

眷言王乔舄,婉恋故人情。

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

沿回且不定,飘忽怅徂征。

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

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

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

王勃于上元二年秋(675年)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经楚州(淮安),江宁(南京),路过豫章(南昌)去交趾(越南)看望父亲,正是这段旅程中写的那篇《滕王阁序》,使他名扬四海。

白居易因病离任苏州刺史,返洛阳途中与刘禹锡相遇,二人结伴同行,来到楚州,受到楚州刺史郭行余的盛情款待,并游楚州城,诗兴大发,留下多篇作品。离别时,白居易作此诗辞别郭行余。赠楚州郭使君

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

黄金印绶悬腰底,白雪歌诗落笔头。

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

当家美事堆身上,何啻林宗与细侯。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刘禹锡30岁,时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淮阴、楚州时属淮南节度使管辖。因淮河风大浪急难以行舟,刘禹锡滞留在淮阴,而作诗五首,供乐府吟唱之用。 淮阴行五首(并引)

唐·刘禹锡

古有《长干行》,言三江之事悉矣。余尝阻风淮阴,作《淮阴行》,以裨乐府。

1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2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

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3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

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4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5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

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初唐四杰”之一。《咏鹅》就是他七岁时的作品。唐高宗上元年间(674-676年),骆宾王奉命出使江南,从长安出发,顺着隋唐运河,深秋来到盱眙时有感而发:

早发淮口望盱眙

唐· 骆宾王

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

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

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

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苏轼多次到过淮安。元丰七年(1084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五年的苏轼,奉诏赴汝州就任。苏轼携家属过金陵,沿运河北上,于当年冬至(本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来到了山阳(今淮安区)。腊月初一来到泗洲(今盱眙县城淮河北岸),正月初四才离开淮安。苏轼在淮安停留了五十天,在此期间,他游名胜、访故友、饮酒品茗、度过了除夕和春节,留下多篇经典佳作!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 (字)

宋代:苏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 ,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官至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米芾擅诗文,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北宋四大书家”。其于绍圣四年(1097)四十七岁时任泗州涟水(今淮安涟水)知军,至元符二年(1099)春离任。《安东县志》称,米芾“守涟二年,多惠政。任满归,囊橐萧然。”

1363年,罗贯中为躲避朱元璋部下的追杀,乔装改扮回老家远离政局,却在路上听一老乡获知父亲病故,继母改嫁,便不再打算回老家。到淮安找曾在张士诚部一起共过事,年长自己20多岁的施耐庵。看到施耐庵已一门心思撰写《水浒传》,非常赞同,于是拜施耐庵为师写章回小说。此后,罗贯中一直住在淮安施耐庵的家里,陪伴在施耐庵身旁,帮其抄写书稿。

1744年,袁枚曾到过淮安,而且这次是有他所钟爱的陶姬随行。“我来袁浦试肴蒸,美膳家家记不清”,而他的《随园食单》中记载的淮安“全羊席”没有注明出处,很有可能便缘于他在淮安的见闻。

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横渡长江,进攻江南,顾炎武与他的朋友们在苏州附近抗清失败。顺治三年(1646年),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职方司主事之任,大约将行之际,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要他联络“淮徐豪杰”。此后四五年中,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今淮安),仆仆往来”,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这段时间,顾炎武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异常痛苦,“常郁郁无所交”。1647 年他写道:“念二年以来,诸父昆弟之死焉者,姻戚朋友之死焉者,长于我而死焉者,少于我而死焉者,不可胜数也。”1650 年,顾炎武又写道:“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畏途穷水陆,仇仇在门户。”1651 年秋,顾炎武“出门至于淮上”,“临河(黄河)不渡,徬徨者久之”。此次,顾炎武在淮安停留时间达十余日,频繁与淮上诸子会面订交,结识了不少贤人长者。在淮安住了一段时间后,顾炎武的愁闷之气一扫而空,又振奋精神四出游学。但此后,他每隔二、三年必来淮安与王略、张弨等朋友聚首。康熙七年,顾炎武又一次来到淮安楚州,见到了久别的朋友。这时,顾炎武与王略都是50多岁的老人了。二人顾视对方斑白的双鬓,感情潮涌。对于顾炎武长年漂泊不定的生活,王略很同情,便关心地劝顾炎武留在淮安楚州。他说:“子行游天下二十年,年渐衰,可已矣!幸过我卜筑,一切居处器用,能为君办之。”但顾炎武想到事业、学问,便婉然谢绝了他的挽留。王略、张弨依依不舍地将他送到黄河北。王略又陪他住了一夜。第二天分手时,顾炎武赋诗《淮上别王生略》:“子高徒抗手,君独泪沾衣,送我山东去,春空一雁飞。沂山朝霭合,淮水夜灯微。去去怀知己,愁来不可挥。”

康熙十二年,顾炎武又一次来到淮安。当时王略已经去世,顾炎武便相约张弨一起北上山东,同游孔庙、济州。在顾炎武的协助下,张弨写成《济州学碑释文》。二人分手时,顾炎武赠诗给张弨:“张君二徐流,篆分特精妙。独坐淮水濆,临池伴鱼钓。……囊中金石文,一室供长啸。诸子并多材,笔画皆克肖。……莫浪逐王孙,但从诸母漂。”

姚广孝生于元代至元元年(1335),卒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在南京登基,建立“大明”,此时姚已经三 多岁,明代诗人。姚广孝本不姓姚名广孝,这个名字是他帮助明成祖朱棣夺得王位,皇上赐给他的。《明史》载:“姚广孝,长洲(今苏州)人,本医家弟子”,少好学,工诗。“年十四度为僧”,法名“道衍”,并拜师学习“阴阳术数之学”。姚广孝返乡回苏州路过淮安,在游览了淮安万柳池后,赞美淮安的诗词《淮安览古》作为此短文的结语: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

城头鼓动惊乌鹊,坝口帆开起白鸥。

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

Hash:563ace45c87b9d3983f2cb2b093f3e4906bd8556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