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郏县景点三苏坟 河南郏县三苏祠

导读:河南平顶山郏县景点三苏坟 河南郏县三苏祠 1. 河南郏县三苏祠 2. 郏县苏坟村 3. 郏县三苏祠简介 4. 郏县 三苏 5. 郏县三苏坟的由来 6. 河南郏县三苏祠历史 7. 郏县三苏园游记 8. 河南郏县三苏墓 9. 郏县苏氏祠堂

1. 河南郏县三苏祠

平顶山市区有白龟山水库,鲁山县有中原第一大佛,尧山(石人山)漂流,还有防空工程,画眉谷,汝州的钧瓷博物馆,郏县的“天地广阔、大有作为”知青纪念园,三苏祠,青龙湖。

1、平顶山新城区的白龟山水库一带,景色不错。

2、鲁山县的景区极多,如珍珠潭、大佛、画眉谷、好运谷、十八垛……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3、汝州市的风穴寺、怪坡、大红寨等,也很值得一看。

4、郏县的青龙湖非常适合休闲游玩。

2. 郏县苏坟村

有。

苏轼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茨芭镇苏坟村东南隅,和父亲苏洵的衣冠冢、弟弟苏辙的墓在一起。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

3. 郏县三苏祠简介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苏”指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三苏墓在平顶山,这本就是一种文化烙印。“三苏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古树木、古民宅、古城墙和韵味悠长的亭台楼榭中。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文化”一词空洞而又难以捉摸,把“文化”与城市相连,就能容易准确地概括提炼文化的内涵与载体了。说到斗兽场,我们想到古罗马;谈及四合院,我们感悟老北京;聊到摩天楼,我们向往纽约和香港。城市由于它们的建筑而响当当,那么由音乐到维也纳,由安徒生童话到哥本哈根,由百老汇和自由女神像到纽约,由咖啡馆和时装到巴黎,一座城也是因了它的人文特色而张力十足;事实上,鹰城也浸透着苏洵、苏轼、苏辙的钟灵毓秀。“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三苏墓在平顶山,这本就是一种文化烙印,一张城市名片。

  “三苏文化”的继承发展既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打造,更离不开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和有效制度机制的建立。在城市硬件建设中,“三苏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古树木、古民宅、古城墙和韵味悠长的亭台楼榭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市政府扩建和修建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布衣雕像、八百进士堂和远景楼的大动作。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性文化和专业基础,曲终人则散。

  所以,还必须建立一支过硬的群众性文化队伍,郏县的“三苏文化”品位才能越浓越醇!一个“文化三苏”的出现将是郏县发展之福!当然,从文化的三个层面来理解,“三苏文化”可这样来确定它的载体和支点:

一是实用文化。包括雕版书籍、宣纸、苏词歌赋、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

二是艺术文化。包括苏体字画、建筑艺术等。

三是思想文化、哲学理念,它的载体是人。总之,应 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两个方面人手尽可能让“三苏文化”更为鲜活具体,为大众所理解、接受。

4. 郏县 三苏

1 三苏园景区

三苏园景区位于郏县县城西北约20公里处,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衣冠冢)的墓地。“三苏”葬郏后,文人墨客纷纷来此瞻拜,留下了许多体裁不一、风格各异的碑刻题咏,与“三苏”一起,组成了郏县特有的人文旅游资源。

2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

广阔天地知青园景区范围6平方公里,于2001年12月动工兴建,目前已建设和修复的景点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广阔天地博物馆、毛主席手迹碑、知青之家、知青旧居、知青桥、知青井、知青坝、知青游乐园等景点。

3 郏县文庙

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和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城内东南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既是郏县的学宫,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

5. 郏县三苏坟的由来

文 革期间这座寺院曾被改为学校,教师们深知这座文物塑像的重要,便砌了一道夹 墙并在夹墙上贴了的画像,方才使这一文物得以幸存。

塑像的两侧墙边各竖 立一块墓碑,乃是苏辙次子苏仲南及儿媳黄氏的墓志铭,正是有了这两块墓碑的 记载,才结束三苏坟的多处争议,终使郏县的三苏坟得以确证。

三苏祠的东西厢房裱有苏轼的生平事迹,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贬黄洲后 自号“东坡居士”,享年六十六岁,他历任北宋四代朝廷,做了四十年的命官,先 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二十余种官位,期间仕途坎坷多次被 贬,即使受到政敌的,他仍然是:虽废业未忘为国家虑。

看了苏轼的生平简介, 使我对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 同时又是一位爱国爱民的贤明的官员,正是他那文人的气质与豁达豪放的风度, 才会有时挥毫而就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 磅礴的千古绝唱。

怀着对三苏的崇仰,我们徒步来到三苏坟墓地,这里绿意盈野幽静安宁,这 样的环境对于三位大文豪着实是一处绝好的灵魂栖泊地。

东西两侧各为苏轼与苏 辙之墓,中间是其父苏洵的衣冠墓,衣冠墓是后人为圆三苏坟而造,站在三苏坟 前不禁感慨万千,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抗拒自然规律,每个风尘身躯迟早都将化 为一掊黄土,然而文学家的精神却已穿越时空,将永远感召激励着后人。

6. 河南郏县三苏祠历史

游览三苏祠感悟 我们乘车去游览三苏坟,三苏坟既是北宋文豪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之墓,它位于郏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隅。我们风尘仆仆下了摩托车,首先来到了 旅游景点广庆寺,步入广庆寺便见松柏苍翠,竹林掩映,清净而幽雅,东侧钟楼 晨钟高悬,西侧鼓楼硕鼓悬空,好奇的游人间或敲打着晨钟与暮鼓之声打破了寺 院的寂静,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穿过广庆寺便是三苏祠,祠内三苏的塑像是从 元代留传下来,至今完好无损实在不宜,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据导游讲:文 革期间这座寺院曾被改为学校,教师们深知这座文物塑像的重要,便砌了一道夹 墙并在夹墙上贴了的画像,方才使这一文物得以幸存。

三苏文化中亲情友情的感想三苏父子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轼又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文章四大家。清朝名相张鹏翮(hé)曾撰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以此颂扬三苏。特别是苏轼,2000年被法国《世界报》评选影响世界的12位“千年英 雄”,中国仅此一位。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 。

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

三苏文化中亲情友情的感想三苏父子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轼又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文章四大家。清朝名相张鹏翮(hé)曾撰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以此颂扬三苏。特别是苏轼,2000年被法国《世界报》评选影响世界的12位“千年英雄”,中国仅此一位。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 。

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

游览三苏祠感悟 我们乘车去游览三苏坟,三苏坟既是北宋文豪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之墓,它位于郏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隅。我们风尘仆仆下了摩托车,首先来到了 旅游景点广庆寺,步入广庆寺便见松柏苍翠,竹林掩映,清净而幽雅,东侧钟楼 晨钟高悬,西侧鼓楼硕鼓悬空,好奇的游人间或敲打着晨钟与暮鼓之声打破了寺 院的寂静,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穿过广庆寺便是三苏祠,祠内三苏的塑像是从 元代留传下来,至今完好无损实在不宜,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据导游讲:文 革期间这座寺院曾被改为学校,教师们深知这座文物塑像的重要,便砌了一道夹 墙并在夹墙上贴了的画像,方才使这一文物得以幸存。

7. 郏县三苏园游记

该墓志铭共7446字,远远超过20字。

《东坡先生墓志铭》本名《亡兄子瞻端墓志铭》,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辙遵其兄苏轼嘱“子为我铭”所撰。翌年闰六月二十日,苏轼与闰之夫人同穴安葬于郏城上瑞里(河南省郏县茨芭镇三苏园)。此墓志铭当时随埋入苏轼墓室棺前。其文洋洋洒洒长达7446字被收入苏辙《栾城后集》卷二十二,流传于世。

8. 河南郏县三苏墓

苏轼(苏东坡)1101年病死于江苏常州,终年六十六岁。苏东坡墓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镇。

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峨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地。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

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这样,原来的二苏坟就成了三苏坟。

9. 郏县苏氏祠堂

因为兄弟感情极深,不忍相离。

苏轼在去世后却没有选择落叶归根,而是葬在了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郏县。在他死后,苏辙悲痛万分,他遵循兄长“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的遗愿,将苏轼葬在了汝州的“小峨眉”。

在苏轼去世后的第11年,苏辙也离开了人世。去世后他的子孙遵照其遗愿,也把他葬在了郏县,与苏轼的坟墓遥遥相对。在1350年,后人又将苏洵的衣冠冢迁到了苏轼和苏辙坟墓的中间,并称其为“三苏坟”。之后 苏氏的很多子孙都葬在了这里,郏县成了著名的“苏氏坟茔”。

Hash:a5d8d33abbe6797f51e60898dbd03d73c42db32c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