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伦敦人昵称为V&A,创立于185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伦敦最生动和最具想象力的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全世界最多的装饰艺术品与英国雕塑,丰富多样化的典藏工艺品让人目不暇给,17世纪至今的服饰潮流、彩色玻璃制品、中古宝藏等,带给你的不是一般的艺术视觉享受。

馆内展示空间共分4层楼,底层有伊斯兰、印度、中国、日、韩等多国历史文物,这里还是除印度之外最大的印度艺术品收藏馆,这种情况在中国和日本藏品的收藏数量上也是一样;韩国文物年代则可追溯至公元300年。服装展示区(Dress Collection)也相当有趣,从马甲上衣、撑架蓬蓬裙到现代时尚服饰;17世纪初方巾帽到19世纪大型花边帽;所有服饰配件的演进与潮流,这里都有实品提供完整的说明。

这座博物馆还是世界上除意大利之外第二大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品收藏馆。其中最耀眼的是一座16世纪海王星和希腊海神(Triton)的大理石群像;由巨匠拉菲尔构思献给梵蒂冈西斯庭的挂毯,这幅挂毯还曾经被皇室收藏,现在在这里作为珍品展出。

最近,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还开辟了15个新的展馆,其中最特别的2个:英国馆--横跨了1200年到1900年间英国的大部分设计历史,从齐本德尔(Chippendale)到莫里斯(Morris),所有英国历史上顶尖的设计者的3000多件设计品,不要错过的是5米高的配有豪华宽大的丝段单子和红色天鹅绒幔帐的梅尔维尔床(Melville Bed,1697);同时值得注意这个最奇异的展馆--赝品和伪造品馆(Fakes and Forgeries),在这里你可看到简直可以以假乱真的伪造技术,还可以考考你的眼里,能不能辨别出哪个是真品,哪个是赝品。

地址:Cromwell Road, South Kensington

门票:免费(馆内部分展区收费)

开放时间:周四--周二:10:00-17:45;周三和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10:00-22:00

交通:公共汽车C1,14,74 到Cromwell Road下;地铁到South Kensington站下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攻略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

1.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

《阳台上的温莎城堡》

保尔·桑德比

英国

1760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No.2

《切尔西的白色小屋》

托马斯·吉尔丁

英国

1800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No.3

《失事船沉没以后》

约瑟·梅洛德·威廉·透纳

英国

1841

考陶尔德美术馆

No.4

《到达泰晤士河上游》

詹姆斯·惠斯勒

美国

1884

华盛顿特区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No.5《汉堡港》

安德斯·佐恩

瑞典

1891

瑞典国家艺术博物馆

No.6

《蓝色小船》

温斯洛·霍默

美国

1892

波士顿美术馆

No.7

《丛林深处的岩石》

保罗·塞尚

2.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攻略

纽瓦丽是指尼泊尔纽瓦丽(Newar)画派,它不同于尼泊尔另外两种唐卡画派(西藏画派、塔芒画派),更具立体感。

曾经,纽瓦丽唐卡一直是被尼泊尔皇家寺院或贵族寺庙所拥有,在很小的范围内流传,所以见者寥寥。

尼泊尔是佛菩萨的诞生地,也是佛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更是孕育唐卡艺术的摇篮。纽瓦丽是尼泊尔最古老的民族,因此纽瓦丽画的唐卡被称作纽瓦丽唐卡。

他们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延续着这种唐卡的风格。最早的纽瓦丽唐卡都是秘密绘制并由长辈口耳相传整个绘制技艺。但遗憾的是,纽瓦丽的人口已经减少到不足两百人,因此纽瓦丽画派的唐卡也越来越罕见。

传统纽瓦丽唐卡,以红蓝色为主,构图及色彩和西藏古格王朝时期的唐卡相似。(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现在的纽瓦丽唐卡以立体渲染著称,透视感极强。

一些年轻的纽瓦丽画师为了挽救自己民族即将消失的文化艺术,开始对唐卡进行创新。

他们大胆借鉴西洋画风,在本极其细腻的画风中,融入了些许欧洲洛可可、巴洛克时期的油画风格。因此,现在的纽瓦丽唐卡兼具贵族气质和神秘感,使纽瓦丽唐卡更具国际化。

这种混合着东西方绘画的艺术形式,使纽瓦丽唐卡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我们在观赏唐卡的时候,会被画面上繁复旖丽的图案、色调和富有张力的视觉表现所吸引,东方情调和异域的神秘感扑面而来。

纽瓦丽唐卡在国内属于冷门收藏,但是在国际市场却非常火热。大英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莫斯科国立图书馆、亚洲福冈博物馆等多国著名博物馆均藏有纽瓦丽唐卡,还有很多纽瓦丽唐卡被私人收藏家珍藏。

而且全世界纽瓦丽画师不超过200人,所以每一幅纽瓦丽唐卡都可作为传世收藏的精品!

3.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 中国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间装置及应用艺术的博物馆,创立于1852年。

1851年在伦敦召开第一届万国博览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就是为这次辉煌的世博会而建立。博物馆一开始的经费来自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的盈余,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王子负责筹办。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本身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时期建筑物,共有145个展厅,分为5个陈列主题,即亚洲、欧洲、材质和技术、现代作品及特展区。展示空间共分4层楼,地面楼有伊斯兰、印度、中国、日、韩等多国历史文物,其中印度文物收藏号称全世界最多;韩国文物年代则可追溯至西元300年。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美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规模庞大,有5百万件藏品。这所荟萃世界精品并且免 的博物馆堪称艺术工艺品的圣殿,若把所有展厅的长度加在一起,差不多有13公里那么长。

这里馆藏了全世界最多的装饰艺术品与英国雕塑,丰富多样化的典藏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17世纪至今的服饰潮流、彩色玻璃制品、中古宝藏等,来到这里的游客必会为世界各国的人类伟大成就而赞叹不已。

4.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镇馆之宝

全球著名的原创纺织品品牌,利伯缇(Liberty) 艺术面料已经创新140余年。以绚丽细致的印花图案,精心的用料及顶尖的印花工艺闻名于世。同时,利伯缇(Liberty)凭借其正统又鲜明的英伦格调, 百多年来深得世界各地时装及纺织品爱好者的喜爱和崇拜。利伯缇(Liberty)全部设计来自英国顶尖设计团队,面料在英国和意大利生产制作, 其印花裙和纺织品已被致力于收集艺术与设计领域意义非凡的珍品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收藏,并持续影响着文化、艺术和时尚行业。

5.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 汉 马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继承人是她的儿子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

爱德华七世,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及印度皇帝(1901年-1910年在位),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之子。爱德华七世曾在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就读,1863年与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之女亚历山德拉结婚。爱德华对赛马、游艇比赛尤其感到兴趣。由于他生活不拘礼节,有时失于检点,因此女王一直不许他掌管有关实际朝政的任何事务,直到他年逾五十岁。女王驾崩后爱德华继位为王,在位期间大力恢复因女王长期孀居而显得黯淡的英国君主制度之光荣。身为极受爱戴的君王,1903年他在巴黎的访问中为“英法协约”奠定基础。

6.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汝窑盏托

汝窑的特点如下:

胎色

汝窑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

釉色

汝窑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

开片纹

汝窑开片堪称一绝,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等。

7.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 设计师

懒人沙发。

1969 年意大利扎诺塔家具公司推出了波普风的“沙发椅”

在抗议思潮兴起之际,盖蒂(Gatti)、鲍里尼(Paolini)和泰澳多罗(Teodoro)于1965年在都灵创立了一家设计公司,试图设计出一种既能满足即舒适又迎合当时浮躁的青年求变的兴趣的软体 发。他们从倾倒塑料垃圾的袋子中找到了灵感,从而制作出懒人沙发(豆袋椅)的雏形。最初制成的懒人沙发(豆袋椅)由1200万个小塑料球组成,成本低,用途多,并且能够满足“任何形体、任何地点、任何地表”需求。

1970年,懒人沙发(豆袋椅)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1918年至1970年现代椅子展览会”展出,并被收藏。尽管设计师一开始并非有意创作出让人顶礼膜拜的作品,但是优雅而舒适的豆袋沙发。自此之后流行经典,时代的象征。

8.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官网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它是一个出名和出众的都市。伦敦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伦敦的旅游景观更使这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充满魅力。  伦敦著名景点  【大本钟】 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筹。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议会大厦】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进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听席观看议会进程。  【西敏寺】 西敏寺是英国皇家教院,是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西敏寺建成后即成为英国国王加冕典礼的场所。它是一座壮丽的哥特式教堂,它无论在世界建筑史上,还是在英国过去九个世纪的悠长年代中,都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英国王室成员、政治家、宗教界名人以及著名诗人都有不少葬在此处。  【白金汉宫】 自19世纪以来,白金汉宫成为英国王室的活动场所。尽管整个王宫的多个房间多数是由王室工作人员居住的,这里仍是王室的象征。白金汉宫前的广场上有精美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  白金汉宫广场是伦敦观光客最为集中的地方,每天中午11:15至12:10有卫士换岗仪式。尽管交换钥匙现在已成为纯粹的仪式,但士兵王家风范的动作和军乐队的表演总换来不停的闪光的快门声。  【唐宁街10号】 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官邸。门口除了有一名警察站岗外,看不出来这里与其他街巷民居的差别,但它却是世界出镜率最高的门口。  【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自1694年英国银行法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1964年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游客在英格兰银行的博物馆中可以领略其发展过程,不枉“金融中心”一行。  【劳埃德大厦】 著名保险公司劳埃德公司采用了世界级建筑大师里查德.罗杰斯(曾设计香港汇丰银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方案。这的独特风格使劳埃德大厦成为伦敦城区甚至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超过20万。  【伦敦塔】 伦敦塔的历史已近千年,它的作用却不断地在变化:城堡、王宫、宝库、火药库、铸币厂、监狱、动物园直到现在伦敦观光区。  伦敦塔中间的城堡称为白塔,是最早的王室居所。据说塔壁有15英尺厚,坚不可摧。王室的传统在这里依然保持至今,身着传统服装的皇家卫兵每天举行国王钥匙交接仪式。一些最珍贵的王室用品(如维多利亚女王和爱国王的王冠)也在此展出,可令游客眼界大开。  【塔桥】 与伦敦塔采用一致的哥特式风格,已 一个世纪的历史。桥内的电力设计可使桥面打开,使过往的大船顺利过。现在伦敦桥成为泰晤士河上绚丽的一景,塔桥本身也成为欣赏泰晤士河风光的好去处。  【伦敦城区】 伦敦城区是现代伦敦地发祥地,在这块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千家金融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保险和黄金市场,第二大的证券和外汇市场。这里是欧洲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的一方乐土。【大英博物馆】 以收藏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而闻名于世的大英博物馆是一座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世界是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显赫一时的日不落帝国从世界各地斥夺来的宝物,现在汇集此处向世人展示。除了欣赏展品外,游客还可以领略英国人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过人之处。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博物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人公爵命名,专门收藏美术品和工艺品,包括珠宝、家具等等。它在伦敦诸多博物馆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藏品美仑美奂所致。特别推荐的是欧洲服饰发展史的展厅,即使在服装业发达的法国和意大民没有与之成为现代伦敦文化中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拉法加广场】 特拉法加广场在国家美术馆的南侧,广场中央为纪念英国海军纳尔逊将军的石柱,下方有四只威坐的雄狮塑像,柱基为青铜浮雕,反映了1805年英国海军战胜法国海军的场面。  特拉法广场因为经常有大量鸽子驻足,所以又称“鸽子广场”。为了感谢二战时伦敦接纳流亡至此的挪威王室,盛产木材的挪威王国每年圣诞节会送一株高大美丽的圣诞树放在鸽子广场,使这里成为伦敦庆祝圣诞的主要场所。  【海德公园】 在泰晤士河东部的中心,海德公园西接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Park),东连绿色公园(Green Park),形成寸土寸金的伦敦城里一片奢侈的绿地。海德公园的东北角有一个大理石凯旋门,东南角有威灵顿拱门,但最有名的应算是这里的演讲者之角。作为英国民主的历史象征,市民可在此演说任何有关国计民生的话题,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  【伦敦蜡像馆】 蜡像馆展示邓小平在内的世界名人的蜡像,蜡像馆的逼真程度甚至可让游客产生与名人相逢的幻觉,不可不去。  【格林威治天文台】 地处伦敦市东南郊,英国皇家天文台曾设于此。经过格林威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和时区计算和零点。格林威治风景优美,在天文台可观伦敦市的全景。  【圣詹姆斯公园】 圣詹姆斯公园是伦敦最古老的公园,最早的英王亨利八世的鹿苑。公园湖心的“鸭岛”还是鹈鹕的保护区。公园的视野中是白金汉宫的白厅,其风光别处无可比拟。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1981年戴安娜同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就是在 举行的。  【维多利亚河岸】 从白厅到西斯敏斯特桥,泰晤士河畔林荫道是游人尽可休闲的地方。视野中丰富的景象包括置于河畔的有3500年历史的古埃及及方尖碑。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攻略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怎么样

1.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怎么样

纽瓦丽是指尼泊尔纽瓦丽(Newar)画派,它不同于尼泊尔另外两种唐卡画派(西藏画派、塔芒画派),更具立体感。

曾经,纽瓦丽唐卡一直是被尼泊尔皇家寺院或贵族寺庙所拥有,在很小的范围内流传,所以见者寥寥。

尼泊尔是佛菩萨的诞生地,也是佛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更是孕育唐卡艺术的摇篮。纽瓦丽是尼泊尔最古老的民族,因此纽瓦丽画的唐卡被称作纽瓦丽唐卡。

他们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延续着这种唐卡的风格。最早的纽瓦丽唐卡都是秘密绘制并由长辈口耳相传整个绘制技艺。但遗憾的是,纽瓦丽的人口已经减少到不足两百人,因此纽瓦丽画派的唐卡也越来越罕见。

传统纽瓦丽唐卡,以红蓝色为主,构图及色彩和西藏古格王朝时期的唐卡相似。(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现在的纽瓦丽唐卡以立体渲染著称,透视感极强。

一些年轻的纽瓦丽画师为了挽救自己民族即将消失的文化艺术,开始对唐卡进行创新。

他们大胆借鉴西洋画风,在本极其细腻的画风中,融入了些许欧洲洛可可、巴洛克时期的油画风格。因此,现在的纽瓦丽唐卡兼具贵族气质和神秘感,使纽瓦丽唐卡更具国际化。

这种混合着东西方绘画的艺术形式,使纽瓦丽唐卡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我们在观赏唐卡的时候,会被画面上繁复旖丽的图案、色调和富有张力的视觉表现所吸引,东方情调和异域的神秘感扑面而来。

纽瓦丽唐卡在国内属于冷门收藏,但是在国际市场却非常火热。大英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莫斯科国立图书馆、亚洲福冈博物馆等多国著名博物馆均藏有纽瓦丽唐卡,还有很多纽瓦丽唐卡被私人收藏家珍藏。

而且全世界纽瓦丽画师不超过200人,所以每一幅纽瓦丽唐卡都可作为传世收藏的精品!

2. 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来源

懒人沙发。

1969 年意大利扎诺塔家具公司推出了波普风的“沙发椅”

在抗议思潮兴起之际,盖蒂(Gatti)、鲍里尼(Paolini)和泰澳多罗(Teodoro)于1965年在都灵创立了一家设计公司,试图设计出一种既能满足即舒适又迎合当时浮躁的青年求变的兴趣的软体沙发。他们从倾倒塑料垃圾的袋子中找到了灵感,从而制作出懒人沙发(豆袋椅)的雏形。最初制成的懒人沙发(豆袋椅)由1200万个小塑料球组成,成本低,用途多,并且能够满足“任何形体、任何地点、任何地表”需求。

1970年,懒人沙发(豆袋椅)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1918年至1970年现代椅子展览会”展出,并被收藏。尽管设计师一开始并非有意创作出让人顶礼膜拜的作品,但是优雅而舒适的豆袋沙发。自此之后流行经典,时代的象征。

3.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官网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间装置及应用艺术的博物馆,创立于1852年。

1851年在伦敦召开第一届万国博览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就是为这次辉煌的世博会而建立。博物馆一开始的经费来自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的盈余,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王子负责筹办。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本身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时期建筑物,共有145个展厅,分为5个陈列主题,即亚洲、欧洲、材质和技术、现代作品及特展区。展示空间共分4层楼,地面楼有伊斯兰、印度、中国、日、韩等多国历史文物,其中印度文物收藏号称全世界最多;韩国文物年代则可追溯至西元300年。

维多利 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美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规模庞大,有5百万件藏品。这所荟萃世界精品并且免费的博物馆堪称艺术工艺品的圣殿,若把所有展厅的长度加在一起,差不多有13公里那么长。

这里馆藏了全世界最多的装饰艺术品与英国雕塑,丰富多样化的典藏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17世纪至今的服饰潮流、彩色玻璃制品、中古宝藏等,来到这里的游客必会为世界各国的人类伟大成就而赞叹不已。

4.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镇馆之宝

英国设计鬼才Tom Dixon自2002年创立的同名设计品牌,志在追求反时尚流行的设计永续性。属中高端档次的灯具品牌。

其灯饰作品运用招牌的黄铜、大理石、塑料等多元材质彰显工业基调,并融入英伦风的硬朗线条,建立起一种后太空的未来设计感,搭配性十足。

TOM DIXON作品更被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Museum)等知名设计博物馆永世收藏。

5. 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

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因为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总长6400千米。

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马达加斯加岛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也与非洲大陆分裂开。

东支裂谷带

东支裂谷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千米,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尔伯特湖等一串湖泊,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附近,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全长1700多千米。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6.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英国之宝(Meridian)诞生于1977年的剑桥郡,有着醇厚的英伦血脉。作为一家专注于数码音响设备的创造者和制造商,英国之宝用40多年的不懈突破和超高工艺,一次次如临其境地震撼着人们的耳膜。

早在1970年,英国之宝的两位创始人就开始了合作。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工业设计的Allen Boothroyd 与毕业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在音频设计方面独有见解的Bob Stuart 在剑桥会面,并在音响设备设计中发现了共同的兴趣和理念。1972年,他们开创了第一家音响公司Lecson,并在Lecson Hi-Fi系统上发明了极具 新性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一部分。

7.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在抗议思潮兴起之际,盖蒂(Gatti)、鲍里尼(Paolini)和泰澳多罗(Teodoro)于1965年在都灵创立了一家设计公司,试图设计出一种既能满足即舒适又迎合当时浮躁的青年求变的兴趣的软体沙发。他们从倾倒塑料垃圾的袋子中找到了灵感,从而制作出懒人沙发(豆袋椅)的雏形。最初制成的懒人沙发(豆袋椅)由1200万个小塑料球组成,成本低,用途多,并且能够满足“任何形体、任何地点、任何地表”需求。

1970年,懒人沙发(豆袋椅)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1918年至1970年现代椅子展览会”展出,并被收藏。尽管设计师一开始并非有意创作出让人顶礼膜拜的作品,但是优雅而舒适的豆袋沙发。自此之后流行经典,时代的象征。

2001年,豆袋家具“懒骨头”“豆袋”之名进入中国,并以一种嬉皮而懒散的形式让一众年轻人趋之若鹜。经过改良的豆袋家具再度吸引了国人的眼球。来自英伦的卓曼尼(JOMANA),不仅延续了豆袋的慵懒和舒适,更于服饰时尚结合注入了奢华优雅的元素,打造“豆袋”生活。

8. 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博物馆

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是阿尔伯特亲王,是他母亲的兄弟的儿子,德国萨克斯科堡家族的王子。两人的感情非常的好,阿尔伯特亲王是一个严格自律的人,从来没有任何花边新闻让女王烦恼,而且他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曾经亲自设计许多珠宝首饰给女王。 另外,阿尔伯特亲王实际上是无冕之王,当时英国政治的实际决策者。

关注|作品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 界首这处古窑有来头!

界首

10月26日

阜阳市级第二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界首彩陶产地——“十三窑”

来了一群人

他们用镜头揭开了 “十三窑”的神秘面纱

一块不起眼的泥块

彩陶艺术家手中

经过制坯、刻画等工序

逐渐成型

陶坯施釉后,易于流淌

利用这一点,形成自然饰纹

风格独特,享有盛誉

今所生产的陶器仍保持唐三彩遗风

所饰色釉中含有金属氧化物

呈白、黄、绿、蓝、褐五色

称为五彩陶

彩陶样式繁多

大到各种坛器,小到茶器饰品

让人叹服制作者的手艺

其代表性作品“刀马人”、“腰鼓刻花坛

等曾经出口前苏联新加坡马来西亚

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迄今还珍藏有界首三彩刻画陶

如今

在田营镇乡里依然留存着一些土窑洞

这便是“十三窑”的遗址

保存好的十三个窑洞

刚好也代表“十三窑”

这是历史遗迹

更是历史的见证

据《界首县文物志》载:“界首古窑址,在界首县城东南6至9公里,沙河南岸,陶庙区田营乡境内。因距县城较近,习惯称界首古窑址。界首古窑有卢窑、魏窑、计窑等十余处,其中以卢窑最为著名。现在除高窑外,其他窑址不详。

高窑位于高窑村,沙河南岸北坡,窑略呈圆形,残壁高5米,有大量红烧土。自隋唐以来,本地居民制陶,烧制古朴粗犷的陶器,以三彩剔花为其特征,已有千年历史。

来源:颍州晚报

监制:孙涛 值班编辑: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