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坝八一革命烈士陵园

朱坝八一革命烈士陵园

朱坝“八一”革命烈士陵园

为落实上级党和政府“慰烈工程”精神,原朱坝镇党委、政府从2009年起,对辖区范围内的零散烈士墓进行了调查摸底,与烈士亲属签订《烈士墓集中安葬协议书》,开启了烈士墓迁葬和镇“八一革命烈士陵园”的建设工程,陵园于2011年4月5日清明节建成。

朱坝八一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朱坝街道大魏村、三圩村公墓南端,南北宽34.2米,东西长23米。陵园中间耸立一座烈士纪念碑,面南背北,碑脚3米正方,碑身底面1.2米正方,顶面0.6米正方,纪念碑高8.1米,碑身净高6.5米,底座高1.6米,白色大理石贴面,象征着烈士们的灵魂高洁,纪念碑正南面刻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纪念碑北面建有12座卧式烈士墓,由东向西分两列,每列六座,其中10名无名烈士合葬一墓。在21名烈士中,18名烈士解放战争时期牺牲,2名烈士解放后因公牺牲,1名烈士是在云南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

一个红色基地 ┃ 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切实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全新一期的“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学习教育五个一之红色基地栏目与大家见面。让我们一起 打卡山东省内红色基地,聚焦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学好中华民族伟大征程中的“四史”故事。

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以临沂地区为核心的沂蒙根据地始终是我们党和军队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据统计蒙山沂水间发生大大小小的战斗4000余次,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涌现出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

地理位置

临沂市兰山区沂州路与陵园前街交汇处向东200米路北

开放时间

08:30—17:30(春夏)

08:30—17:00(秋冬)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是为纪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群和纪念园林。该陵园占地19.2万平方米,有塔、堂、馆、亭、墓、廊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9座。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风格为仿古建筑,南北大门与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居于一条中轴线上,粟裕、罗炳辉、汉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和石像亭等建筑物对称布列于东西两侧。

革命烈士纪念堂,1949年5月15日奠基,1950年7月1日落成。纪念堂内影壁上的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为周恩来、任弼时的亲笔专题。堂内巨大石质联碑上镌刻着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25年间,在沂蒙山区境内战斗、工作牺牲及沂蒙山区在外地牺牲的62576位烈士的英名,其中县团级以上的烈士就有372名。在6万余名烈士中有3万余名为沂蒙籍烈士,其他烈士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有的是来自外国的国际主义战士。

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陵园中心位置,1949年4月28日奠基,1950年5月1日落成,和北面的革命烈士纪念堂为陵园初建时的两大主题建筑。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贴金大字为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塔周镶有大小石碑10块,镌刻着山东省人民政府建塔碑文和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在题词碑的上方镶有5幅石质浮雕,反映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消灭国民党军美械74师的战争场景。十根石柱的顶端,塑有10组工农兵青妇支前拥军、站岗生产、参军参战、支援战争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这样一个主题:即这个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革命烈士公墓,高9.9米,呈立体“山”字形构筑,寓意为人民江山稳固,是将建园初期散葬在园内的19位有名烈士及18位无名烈士,集中安葬在一起。

抗日浮雕长廊建于1992年3月,为仿清亭廊式建筑。环廊内建有勇士亭、流芳亭、和平亭。室内陈展着1950年雕刻的9组33幅以英雄战斗故事为题材的石质形象浮雕,人物生动逼真,事迹雄壮感人。是珍贵的革命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仰风承志亭建于1999年,为仿清双层飞檐八角亭建筑。亭内安放着1950年雕刻的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元寿、山东军区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新四军一师政委刘炎和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半身石质雕像。

讲述背后的革命精神

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战争胜利做出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

临沂人民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后来被高度概括为沂蒙精神:“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里包含的深厚爱国主义情怀和光荣精神风貌,能帮助广大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打卡红色基地 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01| 一部红色影片 ┃ 南昌起义

02| 以“苗”护苗 ,“童”筑健康——济南槐荫区锦绣城小学开展少先队防疫实践活动

03| 队 红色基因代代传——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淄博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04| 一个党史人物 | 他的全名被毛泽东主席写入诗词,他是屡建奇功的红军将领……

05| 我动手·我快乐——淄博市第七次少代会主题实践活动精彩呈现

来源|百度百科、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

排版|孟晓雨

校审|葛 华 李 暖

一个红色基地┃德州•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齐鲁大地,一片蕴含着红色文化的革命热土。这里的革命斗争历史波澜壮阔,功勋卓著,这里保留着极为丰富的革命遗址,这里记载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革命传奇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打卡这些红色地标,回望光辉革命岁月,近距离感悟革命精神。

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88年,前身为原德州市(现德城区)烈士陵园,2004年迁于现址(德城区虎仓路8号)。园内共安葬着83位有名烈士和350余位无名烈士。

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

地理位置

德州市德城区虎仓路8号

开放时间

9:00-17:00

陵园内有可容纳近万人的5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海拔46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意含德州1946年解放);面积1200平方米的人民英雄纪念馆;安葬着83位有名烈士的烈士墓区;镌刻着全市19525位各个时期牺牲的英烈名字的英名录墙;集中安葬全市350余位无名烈士的无名烈士纪念园等。

人民英雄纪念馆内分为四个展厅,一展厅为“历史不会忘记”,表述德州人民自1840年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的展览;二展厅为烈士英名和德州主要战争、重大事件;三展厅为德州民工支前,表述德州75万民工奔赴20多个省市用扁担、手推车支援前线,为中国的解放立下的丰功伟绩;四展厅为国防教育展厅,展出各种新式武器模型、图表、照片等,向参观瞻仰者展示国家强大、军威雄壮的成果。

陵园内的绿化环境很好,随处可见树木草丛。郁郁葱葱,让人倍感清爽。纪念馆外的雕塑高大而雄壮,栩栩如生展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他们一个个英勇无畏奋力向前。烈士墓群坐落在一片绿茵内,静静的矗立在那里给人一种安静肃穆的气氛。

“古郡德州,九达天衢,往昔争锋兵祸频仍,近代革命几经鏖战,两万优秀儿女捐躯报国”。先辈们的功绩将铭记于心,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炙热的革命激情感染着每一代人,我们将接下传承的火炬,继续将它发扬光大。

讲述背后的英雄故事

冀鲁边区的早期革命者——马振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34年起,马振华任中共津南特委特派员,在他的宣传鼓动和精心组织下,一个个党支部建立起来,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又重新恢复和发展壮大起来。

1940年的一天,马振华的爱人为躲避敌人迫害和谋求生路,带着孩子逃荒讨饭来到宁津县东部一个村庄。恰巧,马振华在这个村庄视察工作,他抱起孩子亲了又亲,随后摸着孩子的头说:“快和你娘要饭去吧!过了饭时,就不好要了。”孩子跟着母亲默默地走了。同志们都埋怨他不该这样无情,马振华却说:“这样的群众太多了,只有国家富强了,大伙儿才能丰衣足食。”直到今天,这个故事仍在宁津广为流传。

1940年9月11日晚,马振华到宁津县柴胡店区薛庄召开秘密会议,不料被柴胡店据点的敌探侦知。敌人纠集了日伪军300余人趁夜包围了薛庄。发现被围后,马振华与数十位革命同志一道同敌人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马振华等11名同志壮烈牺牲。

打卡红色基地 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01| 一部红色影片 ┃ 地下少先队

02| 济南少先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精神

03| 红领巾心向党 党史故事我来讲——杨根思

04| 一个党史人物 ┃ 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从他手中诞生

05| 红领巾心向党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六一”儿童节东营市少先队员这样过

来源|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站、德州新闻网

排版|王丛丛

校审|葛 华 李 暖

红色黑龙江(三十六)——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导语

红色旅游第三十六站

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牡丹江太平路南江滨公园,临牡丹江畔,由八女投江烈士群雕和八女投江纪念馆组成。

1938年,日伪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五军主力部队向西南远征。10月下旬的一天,远征回返的抗联第五军第一师百余人队伍,行至林口县境内乌斯浑河畔。日军闻之集合1000多名日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带领8名女战士将敌人吸引过来,大部队乘机转移。8名女战士弹尽粮绝,宁死不屈,毅然投入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这8名女战士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为纪念8位抗日巾帼英雄,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筹建大型八女投江雕塑,1988年8月1日落成。雕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高8.8米,长18米,宽6.9米,由花岗岩石雕塑而成。雕塑生动展示了冷云等8位女战士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基座上“八女投江”4个大字由邓颖超题写。

八女投江纪念馆位于牡丹江市太平路156号,与八女投江烈士群雕相呼应,2011年正式开馆。纪念馆展出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实物500余件、照片(画像)400余张。展出内容分为:日寇铁蹄下的牡丹江、牡丹江的抗日烽火、多民族人民并肩抗日、八女英烈壮歌、中苏军民并肩作战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英烈千秋等几部分,突出表现了“八女英烈,视死如归,忠魂永驻,流芳千古”的主题。

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黑龙江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地址:牡丹江市太平路南端江滨公园

电话:0453-691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