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文庙

蒲江文庙

蒲江县文庙大成殿建于蒲江县城东街,毗连东门。据《蒲江县志》记载:“蒲江县文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于县署之南。又在清朝康熙34年(1695年)迁于东街新建,又于乾隆22年(1757年)及嘉庆25年(1820年)重修完竣。”其庙与东街交界处,建有高大的石屏墙一通,全部系青石墩砌成,石墩之间留有空口,石墙上盖琉璃瓦和宝顶脊梁。长约30多米,厚约80公分,气势雄伟,颇称壮观。

庙的由来

其庙两侧,各开一门,门侧各建石碑一通,上 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以示尊崇孔子。

其两门之间,乃一平坝,面积约半亩。

向北而行,便是“三桥九洞”。三桥两侧,各砌呈长方形石栏杆。桥下为池,春夏之际,常闻蛙声四起,此起彼伏,似若仙乐之鸣。其九洞之下,各掘一小凼,小凼积水,称曰:“泮水”。在清朝年间,每科入学“秀才”。由“教谕”带领,持香周游三桥九洞,称曰“泮水生香”。

桥北有一小坪,坪北地势较高,砌石梯十余级,拾级而上,建筑前厅,厅左(东)为厨房食堂。厅外地面用青石板铺面,面积约半亩。

东西两侧,各建平厢房,民国时皆为“蒲江县立高等小学校”初级班教室。

再向北行,地势又较高,又建石梯十多级,登级而上,又建正院前厅,门窗系雕窗格门,上盖琉璃瓦,其正厅之中部为教师办公室,左侧为“蒲江县立高等小学校”毕业班教室;左厢房为第二学期高小生教室;右厢房为第三期高小生教室。厢房中靠内壁砌长型龛座,座上各设名儒牌位,俱是木质镶边,牌中雕刻名儒姓名,红漆金字。其厅平坝全用青石板砌成。

大成殿前沿,地形又较高,又建有石梯十多级,登上石梯,可达大成殿。大成殿前沿建有斜坡。其正中斜坡,均铺石板,高约两丈,宽约两丈,石板雕花蟠龙拥珠。正中斜坡两侧,砌有石栏杆,其正中斜坡与石梯之间,建有数级石阶,石阶塑有雕花龙头,头指向南,口含宝珠,玲珑壮观,可惜在解放后撤毁。

其斜坡之上,又是一平坝,亦均用青石板砌成,面积约三分,在今大成殿前面之平坝,惜已撤毁,在大成殿两侧廊房设置茶馆,为游人休闲之地。

“大成殿”建筑辉煌,工艺上乘,殿檐为斗拱构架,拱臂斜伸,结构奇巧,飞檐高翘,气势雄伟。殿长20米,宽8米,共五大间,由32根大石柱和大木柱支撑,结构严实。其大成殿上盖琉璃瓦,熠熠生辉。脊梁上盖琉璃瓦,其上塑造宝顶、飞龙、鳌鱼朝凤,是宫殿式的建筑物。其大成殿之壁系用大型青色火砖砌墙,砖经摩洗,缝口平直,工艺精致。殿前门窗,都雕花窗格门,殿前8根8角形大石柱支撑。殿内正中为孔子座龛,系石砌雕花龛座。神牌系珍贵木材楠木制成,牌位边沿,镌刻涂金龙形,牌面上 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红漆金字。牌位之旁,供奉亚圣孟子神牌,陪祀绍圣孔鲤,述圣孔?(即子思),子思作《中庸》,复圣曾子作《大学》,并依次供奉颜渊、子夏、子游、子贡、子路、冉有、冉伯牛、仲弓、子张、闵子骞及宰予等七十二诸贤牌位,均系红漆金字制牌。

“大成殿”正中,高挂着“万世师表”之匾额,在清代帝王依次挂匾,以示尊敬。进入大成殿,有肃然起敬之感。

在民国37年(1948年)农历8月27日,是孔子诞辰,县人在孔子神牌前,呈献太牢一、猪一、羊一等三牲祭品,司仪者呼外堂鸣炮,于是铁铳爆声震耳,唢呐齐鸣,悠扬有韵,参祭者向孔子神位行鞠躬礼,并选县人李象贤等能通经史者,讲述孔子生平和儒家思想。孔子哲学思想,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格物至知,意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皆以修身为本。祭毕,举行聚餐,散会时,各分牛肉2斤。

蒲江县人民政府在1986年4月,将大成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修葺。保留原建骨架,新盖绿兰琉琉瓦,装修古式门窗,画栋雕梁,油饰一新。

如今

蒲江文庙大成殿先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蒲江文庙四面围墙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孔庙」四川蒲江文庙:前学后庙,陈列船棺 韦力撰

「孔庙」四川蒲江文庙:前学后庙,陈列船棺 韦力撰

2021年5月10日,一早由阿忠开车从成都前往蒲江,可能是阿忠手机设置的问题,纸本地图上标有高速路,但我们的车跟着导航一直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沿途有一半是丘陵地带,山上桉树高大挺拔满眼皆绿,如果走高速公路似乎没有心境欣赏沿途之景。

从成都前往蒲江

导航上没有显示蒲江文庙,此前我已做过功课,蒲江文庙处在蒲江县博物馆院内,于是以此为目的地,辗转来到博物馆门前。该馆处在临街的高地上,远远地就能看到矗立在上端的大成殿

周一闭馆告示

走到门前,知此处的门牌号为大北街59号,门牌号旁有蒲江文庙介绍牌,上面说该文庙乃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重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未标明创始年代,然却称“2013年,在文庙内建成蒲江县博物馆”。而导航地图上的标识却反客为主,只有博物馆没有文庙。

博物馆大门敞开着,刚想往里走,看到了“今日闭馆”的告示牌。今日是周一,乃是大多数博物馆的闭馆日,然我在昨天查过该馆信息,称此馆是周四闭馆,所以今日才会大胆开车前来,未曾想该馆也没有突破业内惯例。跑了几十公里的路掉头回返总是心不甘,反正大门敞开着,于是试着往里走,抱着能拍多少算多少的心态。

左右台阶均可上行

蒲江文庙的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颐和园内的万寿山:台阶处在前方,但需要从两侧折返而上,台阶有围墙遮挡。蒲江文庙的台阶当然要比万寿山少得太多,不足二十级就登上了平台。

大成殿前廊

平面图

大成殿就处在平台的正中,我立即按快门赶快拍几张照片,还不足十秒钟就听到有人说:“今日闭馆。”转头视之,有一位工作人员从大成殿右侧的小屋内走出。我快步走上前向他解释自己是北京而来,特意到此地来探看该文庙,并且已查得该馆是周四闭馆,之后的行程较紧,挤不出时间转天再来。我把他会回答我的话一次性地想出了理由一口气说出,这位工作人员听完后迟疑了一下说他要问问馆里的领导,而后转身离去。

沿革

感觉像蟾蜍

我借机赶快拍大成殿相关细节,感觉该殿最具特点的建造手法乃是前廊全部用八棱石柱支撑,对于其建造手法,蒲江文庙简介中称:“二重檐歇山顶,琉璃瓦,32根石、木柱支撑,通高13米,面阔5间,进深3间。石柱础浮雕花卉、鸟兽、龙凤、殿角木雕龙头,殿脊龙凤宝瓶,是保存完好非常精美的清代古建筑。”

外围建筑写着拆字

文保牌

看来这座大成殿转圈都是如此形制的石柱,其柱础看上去更为古朴,我感觉比石柱的年代更早。大成殿正门前摆着一对石狮子,但造型有点像蟾蜍,无丝毫威严,却憨态可掬。大成殿前无月台,仅是石柱下的回廊,正前方乃是万仞宫墙,因为等高差的原因,万仞宫墙看上去仅两米多高。我感觉登上文庙台阶的外墙应当是借用了万仞宫墙,等参观完后再去印证我的判断。

大成殿正门前方立着一块介绍牌,题目是“蒲水映鹤山”,上面介绍着蒲江两千多年的历史,称其文化底蕴深厚,是川西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成殿侧廊

后有住户

我又转到文庙侧边观看,其左侧建有一座新殿,从制式看不像两庑,也不像名宦乡贤祠,此屋与大成殿侧檐中间有一条小路,其后方为一独立院落,该院上着锁,但可看出这里是住着一家居民。此间配殿的后方乃是高大的宿舍楼,楼下的侧墙上写着大大的“拆”字,想来文庙在努力地恢复原有的制式。

后廊

关于蒲江文庙的规制,光绪四年版《蒲江县志》的《学宫》篇有如下一段简述:

邑学宫宋设治西,即今文昌宫地。明洪武中改设治南,万历初复改治西。国朝康熙四年,邑令朱士英重修。十九年,邑令张晓迁治东南隅。三十四年,邑令李绅文迁治北,训导迭子昌勷其事,修正殿五间,东西庑各三间,戟门五间,名宦、乡贤祠二间,前竖棂星门、礼门、义路坊、照墙一壁、石笋二株,泮池、云路如制。殿后为启圣祠,距祠有敬一亭,亭前为明伦堂、斋馆门,序靡不备焉。年久倾圯,乾隆十九年,邑令詹能绂重修,教谕王昂、训导王椿共成之。修正殿转阁五楹,扁额“万世师表”(康熙二十三年颁)、“生民未有”(雍正四年颁)、“与天地参”(乾隆四年颁)。东庑五间,西庑五间,殿东设崇圣祠三间,戟门如旧制,左右各宦、乡贤祠、棂星门三间,义路、礼门各一座,学署设义路。东明伦堂三间,置卧碑一通,过厅三楹,书办房列左右,仪门三间,头门一座,堂之右教谕内室三间,厨房二间,前为忠义祠,堂之左训导内室三间,厨房二间,前为节孝祠,奎阁改置崇圣祠。乾隆四十四年,邑令纪会荫建,教谕张祚丰董其事。层楼高耸,与学宫相扶助,规模愈宏远,而气象燦然矣。

蒲江庙学创始于宋代,原址处在县城西侧,后来那里改成了文昌宫。明洪武年间,该庙学迁建到县城之南,万历初年又改到县城之西。清康熙四年,县令朱士英予以重修。康熙十九年,县令张晓又将庙学迁往县城东南角。康熙三十四年,新的县令李绅文与其几位手下又把文庙迁到了县城之北。

不清楚蒲江县为什么把庙学在县城内迁了个遍,但从康熙年间的制式来看,这里除了大成殿外,还有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礼门、泮池等,规制十分完整。可是我所看到的状况,感觉此处的地势难以建成这么多的建筑。从介绍牌上看,大成殿从清中期后一直处在原址,一般说来大成殿基本是文庙中轴线最后一座主要建筑,后面最多有启圣祠和配房,而其他的建制基本处在大成殿的前方。看来我刚走过的大北街,有可能是破路穿过了文庙建筑中轴线,待下去后再细看。

船棺

正在拍照时,刚刚那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其称领导同意我在院落内拍照,但因讲解员不在,不能进大成殿了。其实有这个结果我已千恩万谢,称自己尽快拍完离去。于是沿着回廊转到了大成殿后身,后方回廊内摆放着一些刻石,还有两根古老的巨木,我感觉像是出土的古代独木舟,但是看里面挖出的凹槽较小,感觉其入水浮力不足。

古碑

仔细端详几块古碑,因为石质太差,上面的字磨泐不清,然基本上能够辨识出这些碑与文庙无关,想来这是博物馆从田野中收集来的文物。某块碑上方的墙上贴着一纸小小的告示,我以为是碑刻介绍,因其字迹很小,走近细看,上面竟然写着“小心掉瓦,请勿在屋檐处逗留!”抬头上望,屋檐做过整修,似乎没有掉瓦之虞。

文保所

大成殿后还有一个独立的院落,门口挂着“蒲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牌子,门内侧墙上立着“办公区域,游客止步”告示牌,然我看其两侧摆着一些古碑和古物,还是小心走过去拍照。一位女士从房间内走出,她只是用眼睛望着我,但我能感觉出她是很有涵养地在问我有什么事,于是乎我把刚才跟那位工作人员说的话又向她说了一遍,她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

佛教古碑石

沿墙一一看过去,此处有几块碑,没有与文庙有关者,但站在这里却能清晰地看到文庙的飞檐,其顶端有一薄片形的装饰,于此细看,原来是一条回返的龙。这种做法他处少见,不知是原文庙如此,还是修复时的创意

宝顶

大成殿屋脊的底色为黄色,上面有几只浮雕凤凰,屋脊正中装饰着宝瓶,总体看上去制作得较为精细。

纪念品

另一块文保牌

转到大成殿的另一侧,在此看到了卖纪念品的柜台,柜台内摆放着的是一些文房用瓷器,另外还有一顶遮阳帽,不清楚这些物品是否均为蒲江特产。此处也有一间配殿,现为工作人员办公室。这里还有一块文保牌,其文保内容是文庙大成殿,可见蒲江文庙的旧迹仅何剩大成殿了。

前廊全貌

宣传告示

在此房旁看到一牌子,上书“船棺惊现”,于是我探头向内张望,那位工作人员跟我说这里是办公区域,我说自己想看船棺,他说就是大成殿后面的那块大木头。为何把介绍牌与原物分离这么远,工作人员说这是为了吸引游客到后面去参观。

在蒲江沿革史上,有一度归邛州管理,故《邛州志》中载有一些蒲江文庙的史料,例如康熙年间蒲江知县李绅文所写的《迁建儒学记》:“土木兴作之事、固圣人所必谨,而士大夫不敢轻以意为者也。矧以弹丸蕞尔之地土,瘠民贫之区,顾起轮奂揭丹青构斯伟丽宏敞之巨观。雨雪杨柳安必其无愤怨于心者,余将何以解此土木之兴作乎。然学校者伦之所系,文运之所关,改造改为诚非得已也夫。蒲学之迁徙,屡矣。甲戌冬,余守土谒庙,该师儒于㦸门中设案鸣讲,余瞿然曰:此何地也,司牧者南面于斯也,既而相其形势勿论,龙脉混杂,宫室凋残,即其癸山丁向午水射之坤水合之,更无内水以御之。因诘学师曰:蒲之士衿室家无恙乎?稍有抱负者,其能久乎?迁斯学者谁阶之厉乎?学师曰:此前任张公晓所卜迁,而诸生相与以有成者也。自迁置以来,若某某则失明,若某某则夭寿,余为再考其向址,乃通邑来龙过峡束气所也。”

李绅文说蒲江是个小县,土地贫瘠,百姓生活也不富裕,但是庙学乃是文脉所系,即使再缺钱,也要把它建造得美轮美奂,想来这就是大成殿能有24根高大石柱的原因。

李绅文也提到了蒲江庙学屡次迁建的问题,他没有解释原因,但他却自称到蒲江任后前来视察庙学,李绅文很懂风水,他觉得庙学所处的方位不佳。学校里的老师,这里的学子家中都没有出问题吧,有位老师告诉他说今日的庙学乃是前任县令所选的位置,学校的师生共同捐款建造而成,但自从迁建后,有的人失明了,有的人早亡了。

老师的回答印证了李绅文的判断,于是他在此记中又说了一大段看风水的专业术语,总之,他认为该址大凶,于是坚持把庙学搬迁到另一地。经过一番建设,新庙学终于在康熙三十六年完工。

这位李县令很神奇,搬迁文庙的原因乃是因为风水不佳,那么之前的数次搬迁是否有相同的理由呢?可惜未查到相关史料。

李绅文所建的庙学在六十年后又予以了重修,张应曾在《重修学宫记》中写道:“丙子春,应曾莅蒲谒庙,见学宫栋梁榱桷焕然聿新,惟丹雘未施,墙垣庭阶尚少培植。谓二广文曰:此亦功亏一篑耳。因渐次增修,用蒇厥事。客秋试童子两广文曁诸生安如嵩、陈鋐等,呈请劝谕,得金九十六,两踰月工竣,请余为记,应曾于学宫之修,初无寸补,其始末又未及详,安能强作解人。然按旧碑迹:今之学宫,盖迁于前令颍州李公,年代久远,风雨飘飖,乾隆十八年癸酉,万令询首议重修,继则詹令能绂偕秉铎温江王君昂,茂州王君椿共成之。阖邑绅士捐输不下千金,历时五载,先师正殿得仍旧规,其东西两庑,及名宦、乡贤、忠义、节孝诸祠无不灿然可观。而且殿之左则崇圣祠,祠之下则明伦堂,所以妥圣灵而勤讲业者各有其地。自康熙三十六年,讵今甲子重周。又得诸君子继李公之后撤而新之,盖气象于是益隆焉。”

乾隆二十一年,张应曾任蒲江县令,甫一到任就前去视察庙学,他看到此处的墙体有些变色,于是提出要予以修复。庙学内的学生集体集资,而后用两个月的时间把文庙修缮一新。为此,张应曾特意写此文纪念该事。由此得知在他之前,已经有多位官员组织众人捐款,用了五年时间来修复。从张应曾的叙述看,大成殿左侧有崇圣祠,另外还有明伦堂,而今这些建筑都已看不到了。

万仞宫墙

在文庙兜了一圈,又转到了大成殿门前,用力推了推门,无法推出门缝,只好放弃。再走到办公室门前,谢过那位工作人员,沿台阶走出,跨到街的对面,果然看到大成殿正前方的万仞宫墙。

对面的北街小学

小吃

此墙正对面也是仿古建筑,大门上写着“蒲江县北街小学”。以我的猜测,蒲江文庙的戟门恐怕就是学校的大门。若推论不错的话,该庙学乃是前学后庙格局,这种倒座式的安排,更能凸显大成殿的宏伟壮观。

我爱蒲江•每周一宝——文庙

杨子元称“金碧庄严,甲於川南”的蒲江文庙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为历代帝王倍加褒崇。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封号“文圣尼父”,隋文帝赐号“先师尼父”。唐太宗封其为“先圣”、“宣父”,唐玄宗封号“文宣王”,宋真宗褒为“玄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封为“至圣先师”,清世祖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像(唐代吴道子画)

文庙为奉祀孔子之庙,又称孔庙、圣庙、圣堂。隋时,蒲江治所与县学俱在今县城北1里地处,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封孔子为“先师尼父”,命国子学于岁四仲月上丁日释奠,州县学于春秋仲月释奠。蒲江孔庙之建,始于隋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因称文庙。宋时,县学位于县署之西。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号称“胸有成竹”的大画家文与可出任蒲江知县,作《移蒲江县学诸生文》,“敦学政劝邑之子弟,召其长者与语名教,使谕人”。元代,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蒲江县入邛州。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蒲江县复置,知县赵观迁县治于今天的蒲江县城,十七年(1384年)他修建县学、文庙于衙署之南。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蒲江文庙迁建于县署之西。清康熙四年(1665年),知县朱士英重新修葺学宫文庙。康熙十九年(1680年),知县张晓迁建文庙于县署之东南。宋明清初,蒲江文庙存废不一,几经迁移,故而清代蒲江知县黄郁章《重修蒲江县学碑记》云:“蒲江县学之建,始于有宋,元明以来,厥址屡迁。”

绘画大师蒲江知县文同,字与可(1018-1079年)

今天的蒲江文庙,始建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十月十一日,竣工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初一日,此后屡经修葺,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安徽颖川人李绅文出任蒲江县令。李绅文精通阴阳风水之学,认为县署东南的文庙“通邑来龙过峡束气”、“犯青鸟家乾窝绝”、“斩阖邑之来脉”,非理想之地。他认为“蒲之龙脉,由亥起,至大塘铺则正半抽脉,两翼相送,延袤四十余里,曲折转换,至西门外斩伪存真,辛脉入首,化生亥气,依作丁向是谓县署。后有脱落,皆成星体、连递,垂翼至北门外者,大概可见也。至辛气勇盛开幛东行,虽南来之水由二郎庙迄白鹤寺以横截之,而崩洪接渡,余勇可贾焉。且夫辛秀龙,巽秀气,又加官帽、文笔、龙虎、禄马,外内均备。”由此,他“以骑龙法安位先师殿”,迁建文庙于县署北。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至三十六年(1697年),历时二年,文庙迁建告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先师木主四配十哲、启圣公、文昌帝君木主相继升殿。文庙据“高耸之龙峰”,正殿五间,东西庑各三间,戟门五间,名宦、乡贤祠二间,前竖棂星门、礼门、义路坊、照墙一壁,石笋二株,泮池、云路如制,殿后为启圣祠,距祠有敬一亭,亭前为明伦堂,斋馆门序,靡不备焉。李绅文撰《迁建儒学记》与《文庙初成设优觞集诸绅衿即事》以记之。

李绅文《迁建儒学记》

清代蒲江文庙布局图

清雍正元年(1723年),知县聂师尧重修文庙东西两庑,司铎喻璋为之作《重修两庑序》。清雍正二年(1724年),诏令先儒魏了翁入祀文庙。文庙每岁春秋仲月上丁日祭祀孔子,以孔子弟子和历代儒家代表人物配享从祀,分四配、十哲、先贤、先儒四等。乾隆十八年(1753年),县令万询因文庙“年代久远,风雨飘摇”乃首议重修,翌年詹能绂任蒲江县令继之,于是殿阁祀堂“无不灿然可观”。文庙重修历时五载,建先师正殿转阁五楹,挂“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匾额,东西庑各五间,戟门五间,左右名宦、乡贤祠、棂星门三间,义路、礼门各一座,学署设义路,东明伦堂三间,置卧碑一通,过厅三楹书办房列左右,仪门三间,头门一座,堂之右教谕,堂之左训导,各内室三间、厨房二间,前为忠义祠、节孝祠。蒲江县令张应曾撰《重修学宫记》、《重修文庙落成》,以记其事。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至四十八年(1783年),知县纪曾荫建三重檐奎阁于文庙之东,二楼匾额“光映长庚”,三楼匾额“天开文运”。事毕,周文宦赋《题蒲江文庙胜景》、《蒲江文庙古楠行》,纪曾荫唱和《文庙古楠行和周彤臣原韵》。嘉庆八年(1803年),知县黄郁章“移外屏之逼近街弄者,退二丈有奇。旁植两门,磨砻丹墀。外观环以石栏,高二尺有咫。其周遭垣墙缺者补之,卑者崇之。”嘉庆十六年(1811年),知县魏守诚,因文庙“照墙常于仪门悬锣俾含冤被磕”,改建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知县昔光祖重建大成殿。大殿长27.5米、宽16.26米,由32根木石大柱与32个石柱础支撑,石柱18根、高3.77米、周长1.52米,园木柱14根、高7.7米、周长1.6米,柱础浮雕花卉、树木、人物、飞鸟、麒麟、鹿、龙、凤、五蝠棒寿。大殿之壁系用大型青色火砖砌墙,高3.5米,砖经磨洗,缝口平直,工艺精致。殿檐为置琉璃瓦的二重檐歇山顶,高13米,上塑造宝顶、飞龙、鳌鱼朝凤,斗拱构架,拱臂斜伸,结构奇巧,飞檐高翘,气势雄伟。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雕花窗格门。大殿正中置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石砌雕花龛座,牌面楠木制作,边沿镌刻涂金龙形,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红漆金字。牌位之旁,供奉亚圣孟子、绍圣孔鲤、述圣子思、复圣曾子与七十二诸贤牌位,均系红漆金字制牌。杨子元《蒲江县乡土志》云“圣庙金碧庄严,采风者谓甲於川南”,“圣庙功竣东,木铎响祀鹤山泗水春风磬流蒲水,昔公力也。”

杨子元《蒲江县乡土志》赞昔光祖重建文庙大成殿

杨子元《蒲江县乡土志》记文庙礼仪

清代蒲江文庙占地二十余亩,坐西向东,前起今天县城东街,后至今城关粮站内,右临今小北街,左至今文庙街,纵深约240米,宽约60米。纵向是利用约十余米高差坡地建筑,分五个层次,呈长方形布局。文庙与东街交界处,建有高大的宫墙一通,全部系青石墩砌成,正中塑一面向外作望天嘶吼状的望天狮,石墩之间留有空口,石墙上盖琉璃瓦和宝顶脊梁。墙高一丈四尺,长约30多米,厚约80公分,气势雄伟,颇称壮观。其庙两侧,各开一门,临今文庙街处为东礼门,临小北街处为西礼门。门侧各建石碑一通,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以示尊崇孔子。进门各有一条六尺宽青石板路,从泮池两侧通往里面,路名“义路”,义路两侧各植楠树为景。其两门之间,乃一平坝,铺石板达泮池。泮池长约三丈,宽约七丈,周护以栏,上建三桥,每桥三洞,故俗称三桥九洞。泮池全用青石筑成,泮池上三桥名为泮桥,又称化龙桥,桥栏浮雕图案中有鲤鱼跳龙门图案,比喻普通士子为鱼,考中后为鱼化成龙的故事。泮池前左右各建一亭,亭基由青石砌成,东曰钟亭,西曰鼓亭。清代,教谕带领秀才入学,持香周游三桥九洞,称曰“泮水生香”。三桥九洞正前面为棂星门,为四柱三门式石坊,中书“棂星门”三字。过棂星门,上七级石级,左为教谕署,右为训导署,教谕、训导署前为约200平方米之青石地坪,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平坝尽头为一高约一丈之石阶,阶上塑四螭头,雨天时,上之积水从螭头喷出,颇为壮观。石阶两头各一宽六尺,共十余级之石级,拾级而上,两头各一门,名戟门,戟门也名大成门,为护卫大成殿之门,戟门中间为明伦堂,明伦堂右为东庑,左为西庑。西庑左侧为奎星阁,阁楼三层,塑有木质雕刻奎星神像,左足直立,右足提高,腿上部成水平直,右手执笔高举,左手持一方形小斗。东庑右侧有一塔一亭,塔为字塔,亭为木质穿斗六角形御碑亭。明伦堂、东庑、西庑之间为一约200平方米的青石平坝。前即为大成殿石阶,高约一丈二尺,中间青石铺筑为斜坡,浮雕蟠龙戏珠图案,宽约八尺,名阶墀,两边各建石阶、石栏,阶上塑以螭头。阶墀两侧为石级,拾级而上即为露台,位宽约100平方之青石平坝,为春秋祭祀之所。大成殿为文庙主要建筑,工艺精巧,两侧各建厢房一间,大成殿后步十数级石阶为崇圣祠,供奉孔子前代昭穆之神位。

雕梁画栋的大成殿皇家气派十足

清末,蒲江县女子初等小学堂创立,校址选在文庙,民国九年(1920年)学校迁出文庙。民国十八年(1929年)秋,县立第一小学由鹤山书院迁入文庙,进步人士宋其康任训育主任。他与中共党员李东明在文庙开办夜校,在师生、店员中秘密组织“苏维埃之友社”、“红军之友社”,向群众普及文化知识,宣传革命思想。1930年春,他们抗议县府、教育局暴虐,率第一小学师生发动罢课。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文庙内设抗日战争殉国烈士“忠烈祠”,以褒扬殉国的蒲江籍抗日烈士,先后入祀的烈士共202名,规定每年3月29日为祭祀忠烈之日期。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三十二年(1943年)四川省政府拨款两次维修蒲江文庙。

蒲江县文庙奎星阁,左为大成殿一角(摄于1956年4月8日)

1958年,大跃进之际,奎阁被撤除,新修大北街穿大成殿前而过,文庙大部辟为小学。随后,文庙古建筑一一被破坏,唯余大成殿一座。1986年4月,蒲江县人民政府列大成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进行修茸。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宣布蒲江文庙大成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9月,位于蒲江文庙的蒲江县博物馆建成。博物馆占地1793平方米,投入300余万元,设“船棺惊现”、“盐铁重镇”、“佛光道影”、“鹤山心香”四个专题,展示收藏的1300余件珍贵文物。今天,庄严肃穆的文庙,默默无语地矗立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安静地彰显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历史永恒之美,俨然成为蒲江一道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蒲江县博物馆一角

成都市文化地标之蒲江文庙

都江堰文庙景区 都江堰文庙景区简介

1. 都江堰文庙景区简介

1、街子古镇:这里是免门票的。在都江堰坐102路到终点下车后,再向前走了一段路到达古镇大门,看到的都是仿古建筑,古镇很大,到处是小吃,喝茶的店铺。4A级风景名胜区,青山绿水,古韵悠长,可以玩玩古人健身娱乐的木球,射箭等。

2、罨画池:陆游祠在崇州的罨画池内,是为纪念爱国诗人陆游而建的祠堂,是全国唯一的唐代官署园林,素有川西名园之称,很漂亮的环境,一步一景真的没有错,特别是秋天银杏树叶金黄时,文庙的几棵古银杏树满眼金黄,值得一游。

3、九龙沟:九龙沟漂流环境优美的。是玩漂流的好地方啊。人家龙宫,独特的水、石、峰等景观,空气很清新,风景很美,空气清新,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4、元通古镇:元通古镇历史上为文井江上一个重要的码头,这里有三条河汇聚,所以名之汇江。这个非常宁静的古城,慢悠悠的节奏,它不张扬,但处处透着掩饰不住的贵气....罗家大院,黄家大院都值得去参观,还有一座清朝时期的老桥,及铁杆桥。

5、怀远古镇:怀远古镇最大东西最多特别是吃的有三绝冻糕叶儿粑豆腐莲子那味道杠杠滴牙签小吃红油水饺红油活吃粉那味道简直了。怀远镇的一街一道都是最传统最原始的,怀远镇没有特殊景点,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处处都是景点,越是偏僻的老街,越是充满古色古香的气息。

2. 都江堰文庙山街

都江堰文庙山街如一琴馆 专教古琴的 非常不错 老师收的还不贵!

3. 都江堰景区城隍庙

都江堰没有柳风原始部落这个景点。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球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主要景点有伏龙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4. 都江堰市文庙

被誉为“山水入怀、生活道场”的都江堰灌县古城,以厚重的文化积淀、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浪漫的生活情调吸引四面八方的来客。

历史沿革

灌县古城,一座与千年古堰相伴的古城,一座景城一体的古城,一座品味生活的古城,一座快铁直达的古城。这个曾经遭受“5·12”大地震重创的古城,2012年5月19日这一天灌县古城举行盛大的开城仪式,正式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古城打造

古城从2009年底开始实施整体打造,街面建筑全部按照川西明清风格打造,同时引水入城,蜿蜒回旋,置身其中,仿佛实现了历史穿越,现代的烦恼和喧嚣也同时驱散一空。夜间,古城和玉垒阁及山间亭阁共同亮灯,为灾后重建的美丽古城再添一景。

古城景色

登玉垒看浮云、依南桥赏宝瓶、上文庙拜孔圣、临内江品夜啤、逛杨柳河休闲……大美古城入画来,处处留下了游人由衷的赞叹。都江堰古城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业态调整大见成效、商业日益红火,依托与都江堰景区之间“景城相拥”的自然禀赋,正在成为海内外游客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5. 都江堰文庙街在哪里

成都小米之家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盛和一路88号康普雷斯1栋1单元1309-1310号;

成都旭日雁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三桂前街3号一楼(锦阳商厦斜对面);

成都欣盛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盛和一路88号康 雷斯A605;

成都印象电子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南路53号二楼;

成都欣盛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武侯分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二段17号电脑城A世界708号;

成都市远帆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西街民生巷17号(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面巷内);

温江鑫语通讯器材经营部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文庙街5号附45-46号;

成都市郫县凯鸿通讯器材经营部地址:成都市郫县西大街296号(郫县清真寺旁);

双流县中移通信器材经营部地址:成都市双流县广都大道105号(双流客运站斜对面300米中国移动营业厅旁边);

华阳一方通讯经营部地址:成都市华阳镇华阳大道三段44号;

都江堰市合力通讯器材经营部地址:都江堰市玉带桥街1号附2号(华夏广场金威世纪大酒店旁);

邛崃市临邛镇强博通讯器材经营部地址:邛崃市临邛镇相如街12号附1号(南街雷迪波尔对面)。

6. 都江堰文庙景区简介视频

奎光塔位于都江堰市奎光路西侧,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洪水,清道光十一年本邑县令周因培为点缀江山、振兴文风主持重建了该塔。如今的奎光塔是都江堰市的一处地标性建筑,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恰逢奎光塔建成185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现将坊间流传的三则有关于奎光塔的传说故事整理并分享出来。

第一则

据传,奎光塔落成庆典当日,邀请到四川和成都府各界官员参加,灌县城举城欢动,河东河西官商士子、男女老少聚集奎光塔下,张灯结彩、鞭炮鼓乐齐鸣,好一番热闹景象。庆典仪式上,四川学政将主持奎光塔建设的掌墨师叫上前问询道:“你修的塔子哪边重?”掌墨师不懂学政官的意思,心想道“哪边重?这么大个塔子不放平了还得了!那还不倒下来砸死人!”于是回复道“回禀大人,塔子高16丈多,小人不敢造次,塔子四周一样重。”。学政官一听,立即一巴掌拍在桌上,吼道“来人,拖下去重责四十大板。”掌墨师一听,连忙喊冤,一旁衙役悄声提醒掌墨师“学台大人是河西人。”,掌墨师一听恍然大悟,高呼“西边重、西边重!”台上学政官一听,抚掌大笑,而台下河西士子们听闻后乘势高呼“河西中、河西中”,寓意河西的考生能中举。庆典结束后,河东人老大不高兴,“就你们河西士子科举能中啊,修塔子我们也出了钱的。”于是河东人经过筹谋,准备再修一处塔子,保佑河东士子能考中举子、进士什么的。可是在修塔子的时候,遭到学政官和河西人的为难,不准河东人修建的塔子高过奎光塔。河东人犯难了,后经高人指点,河东人选在了城郊金龟山上修建了一座新塔子,尽管新塔本身的高度不及奎光塔,层数也只有7层,远不及奎光塔的17层,但塔顶的海拔高度超过了奎光塔。这样一来,河东风水得到了平衡,河东士子们也心满意足了。河东人修建的这座塔子就是如今文庙旁的魁星阁(俗称红塔子)。

7. 都江堰文庙景区简介作文

都江堰景色秀丽,好玩的地方太多,很多人来过都江堰,到过青城山,惊叹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也领略了“青城天下幽”的美景。都江堰好耍的地方有,南桥,西街,明城墙,清真寺,懋功寺,董寿平旧居,奎光塔公园,文庙,华希昆虫博物馆,都江堰市图书馆,非遗陈列厅,虹口,紫坪铺,灵岩寺,蒲虹公路,普照寺,般若寺,长征书院,石羊镇金羊村,石羊镇花蕊故里等,这么多地方好耍吗,都江堰欢迎你。

8. 都江堰景区内有庙吗

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珠。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在都江堰建成以前,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目前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

主要景观: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 ,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伏龙观:伏龙观位于都江堰市离堆公园由,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二王庙:二王庙的修建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安澜索桥: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9. 都江堰景区寺庙

天国寺又名圆通禅寺,位于都江堰大观镇天国山顶上;海拔1380米,密林深处,峰回路转,终于寻觅到圆通禅寺;环境娴静清幽,空气新鲜凉爽;天谷山中寺,青城云端寻,千山横卧百峰叠,半池烟云雨蒙蒙。

10. 都江堰文庙景区简介图片

属于。

西周时期,中国形成了独有的以制作材料为依据的乐器分类方法,即“八分类法。

据《周礼·春官》记载,“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材质不同,乐器的声音效果也大不相同。“八音”乐器的制作材料包括植物、动物、金属和石材,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从出现以来,“八音”分类法一直占据着我国传统乐器分类的主流。

丝类乐器多为弹拔类弦乐器,其弦由蚕丝制成,利用手指或拨片等按压、弹拔丝弦发声。丝类乐器发出的声音多轻柔典雅,富有表现力。丝类乐器历史悠久,最早的丝弦乐器为琴和瑟,后又有筝、箜、琵琶等。典型乐器:琴、瑟、筑、筝、箜篌、琵琶、胡琴。

11. 都江堰有什么庙

1、天师洞道观 重点宫观

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除此外,青城山还有四宫殿,分别是建福宫、圆明宫,玉清宫,上清宫。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原 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天师洞附近景色幽丽,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上有两条裂隙,故名。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村5组

2、青羊宫

青羊宫位于四川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是道教全国重点宫观、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道教宫观之一,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青羊宫始建于周朝,明朝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康熙六至十年(1667年—1671年)陆续重建,占地约12万平方米。青羊宫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塑像。青羊宫宫内的《道藏辑要》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版本,是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一环路西二段9号

3、鹤鸣山道观

鹤鸣山位于四川省大邑县鹤鸣乡悦来镇境内,山麓有道观,以山为名。东汉顺帝时,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故此山被尊为道教发源地。据史载,山上最早的道观为张道陵祖师所建的上清宫,经历代扩建,到民国时,已拥有上清、天师、紫阳、迎仙、文昌等上百间殿宇。文革中,鹤鸣山道观遭到了严重破坏,1987年重新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现已修复和新建了迎仙阁、延祥观、斗姥殿、三圣宫、天师殿等殿宇。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鹤鸣乡鹤鸣街2号

4、老君山道观(四川省成都市)

老君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是道教(黄帝始祖、老子道祖、张道陵教祖)三祖圣地。据史载,唐、宋、元时期,老君山建设面积甚广,宫观林立、香火繁盛,八方善信每逢会期,都来此朝山礼圣。历代文人墨客游蜀必经此地吟咏唱和。明朝初年,历经两代重修、扩建,殿堂林立,后于明末甲申年(公1663年)蜀中战乱,宫观建筑遭到浩劫;老君山现有土地面积380亩,主要建筑有天慈宫、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三元殿、慈航殿、老君洞、以及配套设施,如长生斋、益寿园、回归楼、普照楼、来鹤轩、迎奥楼等,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

5、二王庙道观

二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门“二王庙”3个金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百花岭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