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位于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下华严寺内,建成于1959年,为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下华严寺占地面积13043平方米,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华严寺得名于佛教《华严经》,始建于辽,明代分为上下二寺。下华严寺主要建筑为薄迦教藏殿,是储藏佛教经典之处,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风格古朴庄严,是辽代典型的殿堂作品。殿内有辽塑佛、菩萨、弟子、天王等像,塑技高湛,为辽塑中之精品。大殿内墙排列有辽代重楼式藏经柜,与后窗上之天宫楼阁浑然一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主要通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单位移交等渠道入藏,现有馆藏文物26000余件(套),种类包括铜器、陶瓷器、木器、金银器、石刻等,以及古籍善本、佛教经书近3万册,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珍贵文物7000件;馆藏文物中以北魏时期的文物最具代表性。

大同市博物馆展厅面积819平方米,目前布置有基本陈列“大同古代简史”,分“远古大同”、“西汉雁门郡”、“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代大同镇”五部分展出。近年来,先后举办了“馆-代碑刻展”、“馆藏珍贵文物展”、“明清瓷器展”等临时展览。该馆馆藏文物还多次参加了省和国家文物部门组织的赴意、美、日等国的文物展览。

馆内现设有办公室、保管部、考古部、群工部、技术室、图书资料室、保卫股、财务股等部门。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大同市华严街下寺坡街14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352-2303518

官方网站:http://www.datongmuseum.com

开放时间:

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春节期间只闭馆休息两天(除夕和大年初一)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需提前预约

天下大同:参观大同市博物馆

10月4日下午三点左右,我和家人来到新落成不久的大同市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外观呈弧形,围绕着中央大厅盘旋而起,形成一个放射状的建筑。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宏大的博物馆与周围造型奇特的建筑相互辉映,勾勒出古城大同新的天际线。

大同,西汉时置县,古称云中或平城。这里曾经是辉煌的北魏国都,辽金陪都,战略要地,兵家必争。大同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的主题为“天下大同”,体现出当地“胡汉交融”的文化特征,也表达了祈福思安和渴求和平之意。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牛车雕塑,背景为北魏时期的贵族出行图,描绘了手持兵器的护卫、吹拉弹唱的乐队、各式各样的马车,以及行走在正中间的牛车,上方乘坐着衣着华丽的贵族。通过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大同最辉煌时期的盛世景象!

博物馆共分为三层,包括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其中,基本陈列分布在一到三层,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依次为“大同恐龙”“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接下来,我们就以这样的顺序,一起欣赏大同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1、大同恐龙

中生代时期,距今约2.5亿年~6500万年,大同地区的地貌为断陷盆地,内部植被茂盛,湖泊水系发达,乃恐龙理想的生息繁衍的场所。因此,经过上亿年的变迁,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

1958年,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院士在左云发现了蒙古疾驰龙、戈壁微角龙、氏巴克龙等三种恐龙的化石,这是大同地区发现最早的恐龙化石。此后,大同市博物馆与多家科研机构一起,在大同的市郊、左云、天镇等地进行多次调查与发掘,获得大批不同种类的恐龙化石。

展厅中,可以看到大量天镇县出土的恐龙化石,包括牙齿骨、脊椎骨和头骨等。1983年,庞其清和程政武进行考察时,在天镇县赵家沟乡康代梁山,发现12节恐龙尾椎骨化石。1989 年至1994年,他们在此进行过五次发掘,获得各类化石2300余件。经过研究,证实这些化石是世界罕见的晚白垩世新型恐龙动物群化石。

2、沧桑代地

洪荒年代,大同盆地是一座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湖,10万年前的“许家窑人”,在湖滨打制石刀石球,渔猎繁衍。大约3万年前,湖萎缩殆尽,桑干河形成,大同历史的序曲逐渐铺陈开了。

商周时期,大同地区被泛称为“狄”。春秋时期,有“赤狄”、“白狄”和“长狄”之分,见于文献的代国,即“白狄”在此地所建。公元前411年,赵献侯在今大同县境内兴建“平邑”,此乃大同建城之始。其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破楼烦、林胡,开疆扩土,在原代地东部设置代郡,西部扩增雁门郡和云中郡。这里始终是赵国的北疆重地,也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流融合的缓冲地带。

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这里依然是天下名郡,并且筑长城以防备匈奴。长城沿线,烽火连绵,大同常常首当其冲。两汉时期,一方面加强边郡建设,立县兴城,在马邑屯集大军;另一方面实行“和亲”政策,分化瓦解敌人。

3、魏都平城

这个单元展示了大同地区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开启这里作为北魏都城近百年的历史。

道武帝雄才大略,奠定封建国家的基础;太武帝气吞万里,实现北方统一的局面;冯太后和孝文帝的“太和新政”,进一步推进华夏民族的融合。北魏历代的帝王,汇聚南北文明,兼容东西精髓,创造出辉煌的平城时代。 当时,这里是中国北方,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明堂遗址和方山永固陵,记录着鲜卑人封建化的足迹;世界遗产云冈石窟,标志着佛教本土化的开端;宋绍祖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精美文物,见证着南北朝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进程。

斑驳拙朴的宴猎壁画,威武雄壮的兵马俑军阵,异域风情的金银玻璃器皿,将我们带回到1600年前的平城时代。中国由此迈向大唐——

4、辽金西京

辽金时期,这里作为陪都,经过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经营,成为中国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重要舞台。这里既是军事重镇,也是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佛教盛传之地。豪放的草原风格与深邃的华夏文明,造就了西京文化的独特蕴涵。

大同辽金时期的建筑就是这种独特文化的代表:气慨雄壮的华严寺大殿,结构复杂的应县木塔,建筑技艺至今令人惊叹。朴实雄宏的飞檐斗拱,装饰华丽的琉璃鸱吻,构思精巧的天宫楼阁,无不体现草原民族对晚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辽金元时期,大同地区盛行火葬,葬具多为石、陶、瓷等质地,包括瓶、塔、坛等不同的样式,雕镂彩绘,奇异瑰丽。各代随葬品中,精美瓷器居多,墓室常见壁画,多绘侍婢、筵宴、家居、出行等场景。

5、明清重镇

为抗击蒙古各部,明朝在东起鸭绿江,西迄嘉峪关的长城沿线,设置九个边防重镇,大同镇因位居“九边之首”而名重天下。大同镇以府城为中心,在周围设有前卫、后卫、左卫、右卫、左川卫、玉林卫、阳和卫、高山卫、镇虏卫、平虏卫、威远卫、井坪千户所等13个卫所,素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

明代隆庆议和,汉蒙开始互市,边境贸易不断,大同商旅辐辏,店坊林立,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明朝曾在大同设立马市,促进了蒙汉两族间的贸易往来;清初战乱初定,大同恢复元气。晋商由此出发,开拓北方市场,将茶叶丝绸土布、铜器、瓷器等货物转卖到塞外,大同成为中、蒙、俄商路的重要节点。

北接蒙古,东望京都,各族人民在此地长期共处,居住环境、饮食起居和节日习俗等,兼有北方民族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风情。除此之外,大同地处塞上,地寒土瘠,风沙不断,所以其室内的陈设和生活服饰,都颇具地方特点。

除了以上内容丰富的基本陈列之外,大同市博物馆的三层还有“瓷路撷珍”“妙笔丹青”“梵语清音”等专题展览,以及正在举行的《银•宴——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展》临时展览。在此就不一一介绍,大家有兴趣的话,自己去大同市博物馆看看吧!

20210821大同市补遗之大同市博物馆—沧桑代地

三到大同,前两次因周一闭馆、城市改造,没能参观当时的大同市博物馆。第二次时,因要给恢复的城墙让道,那个酷似人民大会堂的展馆竟然被分割、迁移了。近十年后,终于看到了新建的大同市博物馆

2011年大同市博物馆

2014年大同市博物馆

2020年大同市博物馆

洪荒年代,大同盆地是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湖—大同湖。大同最古老的文明是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许家窑人”,在湖滨打制石刀石球,渔猎繁衍。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大同湖彻底干涸,桑干河流域成为人们活动的区域,渔猎与原始农业是其生存方式。

甲龙脊椎(晚白垩世,天镇县贾家屯乡南冯窑村)

石球(旧石器时代中期,阳高许家窑人遗址)

石磬(新石器时代晚期)

商周时期,北方及大同被泛称为“狄”。春秋时,有了“赤狄”、“白狄”和“长狄”之分。春秋晚期的代国,即“白狄”所建,据有今大同盆地及张家口部分地区,与晋国有深度交流。公元前475年,赵襄子带兵击杀代王,占据代地。从此,大同地区归属于中原政治文化版图中。

双孔宽扁形石锄(商周时期,大同县许堡乡)

绿松石串珠(春秋,浑源李峪)

青铜牺尊仿制品(春秋,浑源李峪)

牺尊(春秋,浑源李峪,上海博物馆

战国早期有,赵襄子立其兄子为太子,继位后为献侯。公元前411年,赵南侯在兴建“平邑”,为大同建城之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破楼烦、林胡,开疆扩土,在原代地东部设置代郡,西部扩增雁门郡和云中郡。今大同地区当时属代郡和雁门郡,是中原农耕和北方游牧两大文明交流融合缓冲地带的桥头堡。

山字铜镜(战国,大同东郊马家堡村西)

环首剑(战国,征集)

窖藏货币(战国,阳高长城天桥村)

秦一统中国,代和雁门沿为天下名郡,筑长城以备胡。汉初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反叛,汉高祖刘邦有白登之围,此时大同已称平城。长城沿线,烽火连绵,大同常首当其冲。两汉政权于是一方面加强边郡建设,在马邑屯集大军,强势出击;另一方面实行“和亲”政策,分化瓦解。最终匈奴分裂,南匈奴内迁定居,加入中华大家庭

铁权仿制品(秦,左云青城镇汉墓)

铁权(秦,甘肃天水秦城,中国国家博物馆

嵌贝铜龟镇(西汉,浑源毕村汉墓)

镂空四神铜炉(西汉,浑源毕村汉墓)

铜温酒樽、耳杯套件(西汉,浑源毕村汉墓)

鸟形铜饰件(汉·匈奴,河北怀安县

陶楼(汉,广灵县汉墓)

陶联枝灯(汉,阳高古城镇安家皂)

“平城”瓦当(汉,大同操场城二号遗址)

大同市博物馆之“红色记忆——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展”

大同城,也是一座英雄城。

大同的红色革命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创业史的缩影,大同党组织的创立为大同人民的革命斗争照亮了前路。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大同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英勇贡献。

为了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为响应大同市委市政府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政策,大同市博物馆历时一年精心筹办的第七座分馆“大同红色记忆馆”,于2019年12月21日正式开馆。这是大同第一座具有弘扬现代大同红色文化和社会教育功能的专题博物馆,馆内设“红色记忆——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展”,展出各类文物44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

展览通过“曙光初照”“共赴国难”“革命到底”“缅怀先烈”四个单元,全面回顾了从1921年到1949年,大同地区党团组织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同地区学、工、群运动的历史,再现了党领导大同人民开展敌后抗战、抵抗日寇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其中,“曙光初照”单元主要展示党在大同地区的早期活动,“共赴国难”单元展示的是统一战线下大同军民的抗日救亡活动,“革命到底”单元展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同,“缅怀先烈”单元主要追思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独立而牺牲的英雄。

该展览的设计别具张力与艺术性,以小空间做大题材、小场景造大氛围,全篇创作多幅油画和雕塑,形象还原历史场景。其中序厅以烧红的钢梁雕塑,寓意中国共产党之于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光与熔铸的视觉冲击,寓意红色精神熔铸进钢铁意志中。白求恩纪念厅内,采用融多媒体动态投影、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病房复原及白求恩手术器械展示为一体的动静相结合手法,解读白求恩的伟大贡献与奉献精神。“地雷战”一节,以瓷雷展示、经典电影播放和地雷战微缩场景还原相结合的方式,将观众情绪带入到游击战争的弥漫硝烟中去。缅怀展厅设计了6座烈士丰碑,突出先烈们的崇高和伟岸,引发后人追思。

整个展览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大同地区红色革命做了历史叙述,是大同市博物馆基本历史陈列的补白之作。为了让观众在离开纪念馆后仍然能回想起这些红色文物,记起这段红色历史,该馆规划开发了文具、生活实用品、艺术品三大类10种文创产品,提取文物的形象、图案及文字信息为艺术IP,灵活运用现代设计表达手法,设计出新奇别致、富含大同“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和艺术美感强的创意产品,打上“大同”城市印记,凸显独特个性。

该展览受众群体广泛,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党史洗礼,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红色展览,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自开展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数万人,社会反响良好。全国政协、省、市等各级领导曾多次莅临参观指导,对于展览内容、形式设计、文物、意义等给予极高评价。本展览还入选了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100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荐项目,成为大同市委组织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

山西晚报记者 南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