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沿江东路北段与城正街南端之学坪,原文庙奎星门外学坪中。
学坪,过去是湘潭民众-的地方。1938年7月7日,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湘潭各界人士为纪念浴血奋战的抗日阵亡将士,在学坪公建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当时的碑名由湘潭名宦黎丹(1873-1938)题写。“忠贞永式”的奠基礼碑由原陆军中将、步兵学校教育长王俊书丹。1944年湘潭沦陷后,这座纪念碑遭到日军毁坏。1945年抗战胜利后,各界人士对纪念碑进行修复。1985年,原碑再度拆除重建。重建后的纪念碑,耸立在花岗石台基之上。台基高0.65 米,边长6米,正方形,台基四周绕以石栏,栏高0.8米。栏内栽花植草。碑身立于台基正中,高9.18米,呈方锥形,上宽0.6米,下宽1.2米。碑座四侧为石纹,碑、栏、阶均为花岗岩质地,青灰色。碑身改用花岗石贴面。四面均用原书正楷镌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大字。整个建筑庄严、肃穆。
湘潭籍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为该碑题词《题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二首:(一)一夜狼烟起朔方,卢沟晓月顿悲凉。拼将血肉驱倭寇,勇荷戈矛赴战场。贯日丹心原耿耿,留名青史自堂堂。年年春满潭州曲,共向丰碑吊国殇。(二)磨刀抗日战前方,壮士不还为国殇。万里沙场凝碧血,千秋浩气放豪光。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于1982年9月被湘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人们说的“纪念碑”是指老城区的哪个区域?瑞安城的多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今何在?
上周,印记君向大家介绍了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瑞安先烈林联芳和蔡桂光。在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中,瑞安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据国共双方对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两条战线的不完全统计,我市有姓名可查的为国捐躯者共计508人,包括少将旅长朱炎晖、少将军医缪澄中、中尉飞行员洪彦湜等。
朱炎晖烈士
抗日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抵御外敌入侵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的牺牲者和这段惨痛的历史,我国在相关地方,包括在缅甸,先后修建了一大批抗战纪念性建筑,包括纪念碑、墓、陵园、忠烈祠、纪念坊、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园、纪念馆等。在瑞安,也曾建造了数个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纪念性建筑物。
我市城乡都曾有抗战纪念建筑
①民国二十七年(1938)5月30日,瑞安县城北门河心亭改为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
②1940年,城区旧文庙前河边(原址原总工会前面,今解放中路新华书店大门厅)建造了一座“瑞安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系青石料,底盘正方形,碑文为项葆桢所题。碑前立着汉奸汪精卫、陈壁君夫妇的青石跪像,四周围着栏杆和苍松翠柏。可惜在1941年“4·19事变”瑞安第一次沦陷时,这座纪念碑被日军捣毁,推入河中。
③儿童文学作家、寓言《小马过河》的作者彭文席先生回忆,约1942年,在飞云江南岸码道老街原粮管所附近河边,也立起了一座“瑞安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45年5月下旬,这座纪念碑同样难逃厄运,被日军所毁。
④1943年,西山上的文昌阁一度改建为抗战阵亡将士“忠烈祠”。文昌阁,原名文帝庙,供奉的是传说主宰功名与禄位的神——文曲星。我国民间将文帝庙与关帝庙并称文武庙。瑞安历史上第一所公共图书馆——瑞安县公立图书馆1919年11月就创建于此。该首任馆长孙延锴,馆舍前后二进各七楹,前为鳌山阁,阁两旁辟藏书室、目录室、阅报室、挂图室;阁后文帝庙两旁为女子阅书室、会客室。数月后,继任馆长薛钟斗撰《瑞安县公立图书馆征书启》,征诸四方,旬日之间,近邑以书寄存达1.5万卷,自此始有可读之书,藏书初具规模。民国时期,抗战之众将士英灵入祀文昌阁,文昌阁由此改名忠烈祠。解放后,忠烈祠先后被手工业俱乐部、县乐器社、二轻技校、少艺校等单位使用,迭经变迁,现已面目全非。
西上留存的文昌阁大殿。何光明摄于2016年11月
⑤抗战胜利后路,1945年—1946年间,我市又在南门十字路口,即原鹿芝堂店前街心建成抗战阵亡将土纪念碑。该碑碑底由两个正方形石基座组成,高约2米,上面竖立着青石长方形碑体,总高度约10米左右。碑体东西两侧刻有阴文体镀金字:“瑞安县抗日战争阵亡将土纪念碑”。在纪念碑的附近,经常有小贩在此售卖新菜和水产品,成为临时小菜市场。此外,纪念碑周边比较宽阔,这里也是少年儿童玩耍的好地方。后来,人们就将纪念碑周边统称为“纪念碑”。1952年,因南门的街道拓宽,该纪念碑被拆除,石料移作整修南门码道之用。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选址卢沟桥畔
以建筑来纪念一个民族的抗战,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伦敦的“二战英国空军纪念碑”,法国诺曼底的“卡昂和平纪念馆”,美国华盛顿的“二战纪念广场”、“罗斯福纪念公园”,波兰华沙的“华沙起义纪念碑”、德国柏林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俄罗斯莫斯科的红场卫国战争无名烈士墓,都是闻名遐迩的纪念性建筑。
抗战纪念性建筑物,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战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涉及日本侵华及抗日战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6处。国家文物局审核备案的抗战、反法西斯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共137座,藏品总量达163.32万件,包括一级博物馆5座,分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及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位于丰台区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由邓小平题写馆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前方是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基座为汉白玉、高达14米的国旗杆竖立在广场北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
成都建川博物馆有抗战“聚落”建筑
位于成都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抗战系列拥有中国壮士群雕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骑兵馆、日本侵华罪行馆等。这些抗战“聚落”建筑,给一个民族留下了无尽的悲壮文化记忆,也重塑起一种伟大的精神。
中国壮士群雕广场。现有中国壮士雕塑219人,是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的群体形象。
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博物馆收集到5700多位抗战老兵的手印,采用腐蚀钢化玻璃将老兵手印表现出来。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建博物馆、收藏文物是为了记录和还原历史,这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心灵都直面民族创伤,让战争的记忆成为民族的思想资源.”并且,樊建川建馆的宗旨是让世人铭记历史:“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历史。”
战火和硝烟虽已远去,但那些浴血抗战的人和事,应被永远铭记。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参考资料:
《瑞安抗战纪念性建筑物遗迹寻踪》何树锴
编辑:骄娇 编审:瑞安市社科联
“瑞安印记”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瑞安印记》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瑞安印记》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电子邮箱:rasskl@126.com
也可以直接在栏目推文后留言互动哦!
杭州市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坊
1932年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激起驻上海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的英勇抵抗。次日,驻浙江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88师驰援上海,在与日军激战中,88师阵亡将士1091名,伤1698人。1934年由周天初先生筹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在西湖东岸设立了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的纪念碑。原碑在六十年代拆除。2003年,重新立碑。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1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2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3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4
1946年民国浙江省政府在杭州松木场为阵亡将士建立墓园及“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墓园已无,仅存坊,列入“中国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物”名录。纪念坊主楼正中题“浩气长存”、“气壮河山”,檐下用斗拱,上承庑殿顶。坊柱上为民国二十五年四月浙江省主席黄绍闳题写的“浩气壮湖山魂来怒卷江潮白,英名缅袍泽劫后新滋暮帐青”,民国三十五年八月俞济时题“华表按青霄一角湖山归战骨,墓门萋碧草十年汗马念前功”和竺鸣涛、宣铁吾题联。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2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5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6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9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10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11
山河带砺:南京曾有三处纪念淞沪抗战阵亡将士塔,如今仅存这座
山河带砺:南京曾有三处纪念淞沪抗战阵亡将士塔,如今仅存这座 作者:南京唐凯
今天是一%uB7二八淞沪抗战89周年的纪念日。一%uB7二八淞沪抗战也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最为激烈的一次会战,被称为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和日本军作战而击败日本军于战场。
此次战斗对于国际舆论间的反映以及后来的国防整备影响极大。战后,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粤系均给予阵亡将士以极高的荣誉,在南京、广州、苏州、杭州等地均有建筑阵亡将士纪念设施,其中在南京就建有三座。
无樑殿
无樑殿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暨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是规模最大的一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自1928年提议筹建,历经8年时间,至1935年方才竣工。
起初是为了纪念北伐阵亡将士,但是期间发生了淞沪抗日战役和华北抗日战役,因而将抗日烈士一并安葬于此。
经淞沪一役,参战部队所呈送阵亡将士达4031人,由于墓地所限无法全部安葬,便规定以代表葬。
军事委员会致函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建筑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会同参战各部组织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营葬委员会,并由各师自行指定代表128人公葬本墓,其中六十师20人、六十一师20人、七十八师30人、八十七师20人、八十八师30人、税警团4人、吴淞要塞2人,宪兵团2人。
其中参战的第五军和第十九路军各自筹款在第一公墓一侧分别建立了第五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两座碑自1933年10月3日动工,1934年9月2日竣工。
而在庙行之役大败日军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特于军中组织抚恤委员会以司死难烈士家属之抚恤事宜以我军战时所得之慰劳金大部发充抚恤费第八十七师及二五九旅更以慰劳金之一部建筑阵亡将士纪念塔于南京雨花台及玄武湖第一公园以彰忠烈。”
笔者收藏旧影
陆军八十七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建于1933年6月,整个纪念建筑群建筑于雨花台山岗之上,占地多达1千多平方米。
墓区路面采用雨花石铺设而成,由墓道拾级而上通往祭亭。祭亭内矗立着一块以青石制成的墓志碑,上刻:谨以此碑为本军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淞沪抗日之役阵亡诸烈士永留纪念 第五军军长张治中敬立。
笔者收藏旧影
纪念塔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撰写塔名,纪念塔塔身高达10.5米,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草坪,草坪外围整齐设置了52座阵亡将士墓穴,每个墓穴正面设置墓碑铭刻着阵亡将士的姓名职务等。
第五军军长张治中
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第八十七师师长王敬久、第八十七师副师长宋希濂等高级将领分别撰写了“陆军八十七师淞沪抗日阵亡烈士墓碑记”“陆军八十七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墓志铭”“陆军八十七师淞沪抗日阵亡烈士公墓碑”“陆军八十七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题词”。
而陆军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则建于玄武湖环洲郭璞墩上,由时任二五九旅旅长孙元良撰写纪念碑记。
二五九旅旅长孙元良
曾有多家媒体报道,称1935年2月在杭州湖滨三公园落成的“一%uB7二八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是中国第一座表现抗战的纪念碑。
而经笔者考证,陆军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于1932年10月开始建设。从目前展现的史料来看,该碑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座纪念淞沪抗战纪念塔,甚至是中国第一座有关抗战纪念塔。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这三座纪念碑,除了位于灵谷寺景区内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暨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尚在外,其他两座纪念碑均在不同时期被毁,仅存遗迹。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