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垴西周文化遗址

狮子垴西周文化遗址

狮子垴西周文化遗址位于高城乡高城村东北约1000米,距县城12公里。遗址的西面是水田,东南面底延绵起伏的丘陵,北面紧靠蜀江。狮子垴高出地表40—50米,长500米、宽30米,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黑色沙土壤。整个山形褶皱明显,凹凸不平。山顶有一块约500平方米的平坦台地,远看恰似一只雄狮,故名狮子垴。狮子垴大,狮子垴西周文化遗址,狮子垴西周文化遗址简介,狮子垴西周文化遗址-宜春市万载县狮子垴西周文化遗址旅游指南

西城村遗址文化遗存包括龙山文化、东周时期和宋代

1月11日,记者从市文化旅游局了解到,历时68天,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泰安文物考古研究所、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西城村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本次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出土小件文物50件,其中陶器20件,主要为豆、盂、罐、盆、纺轮等;石器10件,铁器6件,瓷器6件,铜器8件以及大量陶片。文化遗存年代包括龙山文化、东周时期和宋代。

发现一座春秋晚期小型陶窑

考古发掘和人员培训实现两促进两提升西城村遗址位于 泰安市泰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村东部,明堂路以西、谢过城街以北、汉明堂遗址以南。2020年3月-5月,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泰山国际颐养城工程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现此处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队于2020年10月12日开始发掘,12月18日完工,历时68天。2020年12月20日,省文物局对考古工地组织验收,验收结论为优秀。 本次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236个、沟7条、灶3座、窑1座、井1眼、房址1座。出土小件文物50件,其中陶器20件,主要为豆、盂、罐、盆、纺轮等;石器10件,铁器6件,瓷器6件,铜器8件以及大量陶片。文化遗存年代包括龙山文化、东周时期和宋代。

“本次还发现一座春秋晚期小型陶窑,圆形,直径55厘米,结构包括窑床、火眼、火门、火塘,如此小的陶窑在以往发掘中较为少见,为便于深入研究和展示,我们采取了套箱提取的方式运回室内保护。”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此次发掘, 基本厘清了遗址范围、文化内涵和保存状况,及其与汉明堂遗址的关系;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存,在泰山附近区域是第一次发掘;证明该遗址春秋时期为鲁文化、战国时期为齐文化,与文献记载这一带属齐、鲁两国交界区是相吻合的,其中战国时期大型窖穴较多,说明遗址规格较高。西城村遗址延续时间长,地理位置重要,对研究泰山区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为今后开展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提供了新资料。

考古发掘和人员培训实现两促进两提升

据悉,泰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泰市博物馆宁阳县博物馆等10家单位的2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考古发掘与培训。

其间,相关部门邀请山东大学教授栾丰实、王青、王芬,省文物局、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专家为学员现场授课,包括田野考古理论,记录、辨识器物,考古勘探等内容。“经过2个多月发掘与培训,我们按时完成了遗址发掘任务,培养了考古队员的田野考古技术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为培养泰安地方文物干部和考古队伍,考古发掘期间还举办了田野考古专业技术培训班,并积极开展公众考古宣传活动,考古发掘成果丰富,考古发掘和人员培训实现两促进两提升。

本次考古发掘期间,相关部门还积极开展公众考古工作,制作宣传展板,向周边群众宣传考古学知识与考古工作成果,举办了2次公众考古活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泰山学院的120名师生到发掘现场参观学习。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机关第二党支部50多名党员干部到考古现场开展了“考古见初心,薪火永相传”主题党日活动,活动获“泰安市直机关工委优秀主题党日活动”称号。

“泰安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挖掘研究弘扬传统文化,为我市文物事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作出更多新贡献。”该负责人表示。

西安周边唐朝遗址景点分布图 西安唐文化古遗址区域

1. 西安唐文化古遗址区域

1、大雁塔街道是西安市雁塔区下辖的街道办事处。大雁塔街道办事处于1982年4月1日正式成立并对外办公。

名胜古迹有慈恩寺、大雁塔、曲江池风景名胜区、青龙寺、西安植物园、大雁塔地下宫、游乐园、盆景园、蔷薇园、春晓园、秦王宫等。

2、曲江街道是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西安市东南郊。

地处曲江风景名胜区,有汉、唐曲江池遗址,民间故事中的“王宝钏寒窑”遗址和秦王宫、长安盆景园、曲江春晓园等景点。

3、电子城街道是西安市雁塔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雁塔区中西部。

古迹有唐长安城南墙西门安化门遗址、唐大通坊郭子仪园林遗址。


2. 西安有哪些唐朝古建筑遗址

唐朝的都城有两个,分别是长安和洛阳。

1、长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

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

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2、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

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

扩展资料: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都是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

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

安史之乱之后,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朝时期,东西洋并重,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长安城由郭城、宫城、皇城三部分构成。宫城位于郭城北部中央,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皇城接宫城之南,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东西向大街十一条。明德门至皇城正门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宽达150余公尺,是今北京东西长安街宽的两倍。

其他通城门的大街也多宽在百米以上。垂直交错的大街将郭城划分为108个封闭式的里坊,坊内有民居、官衙 寺观等。

唐贞观后对长安宫室进行增建,贞观八年(634年)于太极宫东北的龙首原高地上建永安宫,次年更名大明宫。

龙朔三年(663年)后这里成为主要朝会之所。玄宗时又于藩邸兴庆坊建兴庆宫。此外,唐长安城的东南隅,还有风景游览区曲江池,将风景区与都城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创举。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谨,街坊整齐。其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

文献记载长安的西市附近集居了许多中亚和西亚的「商胡」、「胡客」,其西南相邻的崇红坊,还设有波斯教寺。当时这一带为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中心。

洛阳方面,唐武德四年(621年)曾废除东都,毁洛阳宫厥。至显庆二年(657年)恢复东都。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称神都,天授元年(690年)建都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复称东都。

洛阳郭城平面接近长方形,周长约28公里。设八个城门,东、南各三门,北面二门,西面无门。宫城位于郭城西北角,东宫在宫城之东。

皇城绕宫城东西南三面修筑。宫城北部有曜仪、圆壁二城。皇城之东又有东城,东城之北有储存粮食的含嘉仓城。郭城内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划分成若干方形或长方形里坊。

北通皇城正门的定鼎门大街宽121公尺,是全城最宽的街道,其余连接城门的街道宽41-59公尺。里坊有坊墙,四面设门,内设十字街。

据考证,洛水北有二十八个坊、一个市,洛水南有八十一个坊、两个市,共一百零九个坊、三个市。

总之,长安、洛阳为当时中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名城,可惜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连年战争,使两京受灾惨重,故唐以后已难复旧观。


3. 西安汉唐遗址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西安,因为那里是汉唐等多个朝代的首都,古代遗址最多。


4. 西安周边唐朝历史遗迹

唐帝陵分布图

唐代帝陵分布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蒲城县及陕西省咸阳市的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贞、简、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关中十八唐帝陵。

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长安周围,和长安城以及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遗址景区。2014年,陕西省将开始建设汉唐帝陵群旅游专线。并计划将汉唐帝陵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5月,关中十八唐帝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5. 西安唐文化古遗址区域划分

这里的"市"是指的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就是“经济社区”。

这里的“市”具体指的就是西市东市。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东市(隋称都会市)、西市(隋称利人市)两座市场,各占两坊之地。两市大小几乎完全相同,南北长约1025米,东西宽约927米。市场有围墙,开八扇门,内有井字形街道和沿墙街道,将市内分为9区。

每个区都四面临街,店铺沿街而设,有饮食店、珠宝店和手工业作坊等。长安城的商业大都集中在这两座市场,其它各坊内也有一些零散的商业设施。

唐政府对长安城市场特别是东、西两市实行严格的定时贸易与夜禁制度。两市的大门,亦实行早晚随唐长安城城门、街 门和坊门共同启闭的制度,并设有门吏专管。


6. 西安古文化遗址有哪些

1,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2,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3,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4,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5,大明宫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

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7. 西安唐宫遗址

开放时间:07:30-18:00(停止售票17:30,最晚入园17:30)

华清宫(华清池 • 骊山)景区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与兵马俑相毗邻。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和众多历史事件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宫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

宫内胜景:

华清宫历史悠久,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宫内集中着唐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等文化区和飞霜殿、万寿殿、 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

“温泉颂”碑

骊山温泉因开发利用早且备受历代帝王的青睐,享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誉。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姜寨先民就开始利用骊山温泉。源远流长的骊山温泉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内的这块温泉颂石碑高154厘米,宽72厘米,厚19厘米,盘龙螭首,梯形跌座。是北魏雍州刺史元苌篆刻,碑文写到“温泉乃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干城万国之民,怀疾枕菏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苦于水”,此碑是华清宫现存最早的文字实物资料。

唐御汤遗址博物馆

这里就是《长恨歌》中描述杨贵妃出浴场景的浴池所在地,在安史之乱后,原来的建筑残存无几。1982年,临潼县人民政府在修建“贵妃亭”时,偶尔发现了唐代浴池遗址,后经发掘整理,建成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这个汤池小巧灵珑,设计独特,东西长3.6,南北宽2.9,形近似椭园形。池壁全由青石拼砌而成,汤池上下两层的台式结构,由18组卷石拼砌而成。池中有专供杨贵妃沐浴时的专用的长条石,刻有“杨”字纹样。池底中间有一直经为10厘米大小的进水口。这里出土了一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莲接喷头,下接陶水管道与总水源相接,温泉水因自然压力通过管道 莲花喷头四散喷出,这洒落下来的水雾呢,也就和今天的淋浴相差无几。

贵妃池东边紧挨着的便是唐玄宗专用的御汤。唐时池上建有九龙殿,殿外有白玉雕成的九条龙,口喷泉水。此汤平面呈写实的莲花状,故又名“莲花汤”。

西安事变旧址

华清宫的五间厅是当年西安事变发生的地方。直到今天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还保留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

五间厅由西往东依次是:秘书室、蒋介石卧室、蒋介石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的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的办公室。12月12日晨,兵谏发生,蒋的侍卫官冲出门外,凭借院内的建筑物拼命抵抗。至今三间厅的墙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处弹痕。


8. 西安唐文化古遗址区域规划

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地铁可以到达。可以乘坐地铁三号线到延平门站下车。

唐城墙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沣惠路与唐延路之间,建成于2006年6月。东西宽120米,北起科技路,南至科技八路以南的南隅广场。全长3.7公里。是唐长安城墙遗址的一段,由北向南分别有七个里坊。公园内有3处广场,9处园林小品雕塑。

休息的时候可以到那里转转、坐坐、走走,非常惬意。


9. 西安唐文化古遗址区域图

关中十八唐帝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关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帝陵分布于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贞、简、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关中十八唐帝陵。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京都长安周围,和长安城以及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遗址景区。2014年,陕西省将开始建设汉唐帝陵群旅游专线。并计划将汉唐帝陵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0. 西安隋唐遗址

十一国庆隋唐遗址公园不收门票。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主要建有唐代的明堂、天堂和北宋的太极殿等重要建筑遗址,天堂是武则天时期的礼佛堂,为薛怀义所主持建造。内有夹纻干漆大佛一尊,通天达地。历史没有确切记载天堂高度,《旧唐书》“登天堂三级,可俯视明堂。”是武周时期世界上最高的纯木构架建筑,仅存在七年,毁于一场大火。2013年修建的新天堂为外五层内九层,象征武则天九五之尊的历史地位。内部九层主要是对中心柱遗址的保护性展示工程。


11. 西安唐代遗址

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大唐不夜城南500米,位于雁南二路和雁南三路东西向平行的两条城市道路之间,是唐代长安城的南城墙所在地。东西全长3600米,宽100米,占地540亩,由建筑大师张锦秋担纲设计,和曲江池遗址公园同为曲江新区2008年打造六大遗址公园中的两大项目,西安市政府‘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中文名

西安唐城墙

外文名

Xi'an TangChengQiang

占地

540亩

规格

全长3600米,宽100米


江西境内所发现的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哪些

富庶的临川号称“赣抚粮仓”,有着举世公认的灿烂古代文化,自古就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临川的文明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同步。临川酒厂出土的石斧石刀,证实新石器时代,临川就有先民居住。到了尧舜时期,临川先民与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临川酒厂西边17公里处三桥乡的尧山,就是尧时先民的避水处。到了三千年前西周时期,临川酒厂附近聚集了大量居民,在临川酒厂东边和南边丘岗上,发现了西周时期文化遗址11处,西边的乐家寨有西周时期文化遗址7处。遗址中发掘大量的生活用具,红陶、硬陶、罐坛、扁型器脚等。在临川酒厂西南1.5公里宜黄河西岸发现的罗家寨遗址,是战国时期的一座城址,城址面积为13310平方米,城内发掘出大量陶罐,并有盂、罍、盘、鼎、餖等。罍是盛酒的器具,而鼎,则是可以用来酿酒的工具。由此证实,早在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临川就有酿酒工艺。

为什么说闽越文化石福建历史文化的一个高峰?

秦汉时期闽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当时日常生活所用陶器所体现出的文化特性。她们的文化面貌特征鲜明。闽越陶器的器形、装饰和品种是与当时中原秦汉文化有明显区别的,也与周边地区的百越民族的其他分支有区别。而与先秦福建当地闽越先民的陶器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这都是与闽越人的特定的生活习俗、审美和传统文化有关,是闽越物质文化中典型代表。
  闽越国文化的形成除了表现在风格一致并自成系统的日用陶器方面外,还表现在宫室建筑、城邑建设、铜、铁器生产、文字、艺术以及政权组织、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方面。其中陶器则是衡量同一文化和特定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闽越国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和特征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日用陶器方面,形成了与前、后代风格不同,与同时期他族不同的自成一体的陶器系统。
  2、大型宫殿和城邑的出现及城市建设的成熟。
  3、与城邑和大型宫室殿堂相适应的各类的砖、瓦、供排水管道系统等建筑材料的应用。
  4、精美的青铜礼乐器、生活用器和先进兵器的使用。
  5、铁器的出现以及大量制造,铁器普遍应用于军事、农业、手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6、文字的应用和流行。
  从这几个重要因素中,可以看出除第1点外,其余5个特点是福建地区古闽越族人建立了闽越国以后,才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文化因素。它们共同组成了西汉闽越国文化基本要素。闽越国文化虽然是闽越族在秦汉时代创造的自成一体、独具特殊的方国文化,但又与先秦的闽越文化有着许多继承和内在的联系,特别是日用陶器类(上述第1点)。也就是说闽越国文化是在先秦闽越文化的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内地先进文化诸因素而产生的,是闽越族文化的发展高峰。
  闽越文化的衰落是因为到西汉中期,中央王朝不能容忍在中国南方仍存在一个割据政权,汉武帝发兵消灭了闽越国,命军队将闽越人举国迁置江、淮地区,将闽中故地和闽越人城邑、村落烧为废墟。迄今为止,在全省范围内几乎没有发现西汉晚期的文化遗址。
  秦汉闽越国文化的历史意义
  闽越国文化,是2000多年前福建古文化发展达到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由于城邑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大量先进铁农具的引进和应用,农业生产的大幅度进步;铁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发达;文字的推广和普及等,在福建经济文化史上,已达到空前的程度。
  统一的王国政权,对于福建闽越人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当时的闽越王国必须图强,才能自保,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在主观上,闽越国统治者必然倡导发展国家的社会的经济,并与中原内地和周边较强、较富庶的诸侯国加强交往与联系。另一方面,闽越也侵略或吞并周邻小国、弱国,甚至发展到攻击南越等强国,武装抗汉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客观上这些兼并、侵掠也从某种方面促进了国势并刺激了一些生产部门的发展。如为了征战的需要,闽越国要进一步扩大屯垦、聚积粮草、伐材造船等,正如文献记载:闽“越人欲为变,必先田馀干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前面所示的出土文物资料都印证了这个问题。另外,从军事装备的生产和引进方面也说明了许多问题,众多锻铸精良的铁兵器:矛、戟、刀、剑、矢镞等,普遍装备军队,杀伤力很强的铜弩机也已成为闽越军的基本装备。在闽越铁矛中,矛头多长而锋利,其中最长的矛头达81.5厘米,是我国所发现的汉代铁矛头中最长的,在我国兵器制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基础。闽越国的农业经济与先秦时期闽越农业相比,无疑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和变革。其中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是农业革命的前提。闽越国时期,较大规模的聚落、封邑和城市的出现,都是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从出土的犁、锄、锸、钅矍(镢)、镰、五齿耙等各种类铁制农具考察,可知当时闽越国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已被闽越人民接受和掌握。这必然在农业生产中产生深远影响和重大变革。尤其是发现有巨大的铁犁和先进的五齿耙,就是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它们也属于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闽越国城址中出土的铁犁铧重15公斤,系国内目前已知西汉前期最重的铁犁。同样,城址中出土的铁五齿耙,也是目前国内西汉遗址中仅见之物。在汉代农业考古中,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