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娘娘台遗址

皇娘娘台遗址

皇娘娘台遗址旧名尹夫人台。在甘肃武威县城西北2.5公里,属“齐家文化”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50米,文化层厚度0.62米至2.3米,内涵丰富,曾发掘出房址9座,窑穴围绕房屋,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3种。出土文物以陶器为最多,石器,骨角器,铜器,卜骨都有。刀,锥为红铜,分铸造,锻打两种。石器以打制为多,磨制石器也有增加。

地址: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西北2.5公里金羊镇宋家园村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娘娘寨遗址的文化和建筑特点?

   娘娘寨遗址位于郑州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北邻索河。地理坐标北纬34°49′、东经113°25′,海拔122米。遗址面积50万平方米,中心留有高3米多的土台,近代曾利用为寨,平面呈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39米,寨墙保存较好,部分墙体夯层明显,其中见到有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
  遗址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459。5公里处,干渠占压面积约10万平方米。

2005年4 - 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对其实施考古勘探和发掘。揭露面积3500平方米,发现了发掘灰坑560多座、水井10余眼、墓葬10余座、蓄水设施一处,出土遗物非常丰富。
  发掘项目领队为张松林研究员,主要工作人员为张家强。

通过勘探发掘,遗址中心土台确认为一处两周时期城址,城址平面为圆角方形,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不排除有外城的可能性。南城墙剖面显示夯层明显,战国时期灰坑打破城墙,夯层厚8 - 10厘米,圜底夯窝清晰。
  其西为南城门,宽4。5米。夯土城墙分两个时期,上层夯土为战国时期,下层夯土墙为西周时期。护城河在土台下环绕城址一周,宽30 - 50米,距现存土台深约12米。结构为斜坡圜底,内有层层淤土,出有战国陶片,推测西周时期的护城河相对较窄较浅,战国时期对原护城河进行了加宽加深,将西周时期的护城河全部破坏。
  

城内发现灰坑500多个,有窖藏坑、祭祀坑、垃圾坑等。H77坑内填有大量的田螺,反应周人喜食田螺的生活习俗。H106圆形直壁平底,坑内有一小孩骨架,曲身,应与祭祀有关。发掘两周墓葬10余座,均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13随葬玉器10件,玉璜3个、玉?4块以及玉坠、串珠等,玉璜、玉?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M9有棺有椁,壁龛内随葬有陶器4件,组合为鬲、豆、壶、盆(盂)。发现蓄水设施一处,由渗井和输水管道组成,打破夯土台基,应为蓄水之用,较为重要。

出土遗物有陶、石、骨、蚌、铜、玉器。陶器最为丰富,时代跨龙山、西周、春秋、战国几个时期,尤以两周时期居多。
  所出西周早期的鬲、罐,为该期典型器。H453出土战国陶豆,柄上有陶文“平陶”二字。铜器、玉器较少,铜器主要为刀、镞、布币等,发现战国早期布币16枚。玉器圭、瑗、璜、?、坠等,质地较好。

据《左传》隐公元年杜注云:“虢叔,东虢君也……虢国,今荥阳县。
  ”《水经注?济水》、《国语?郑语》等文献均载西周初文王弟虢仲所封东虢国在荥阳境内。而娘娘寨遗址北临索河,为两周时期的城址,城内发现有西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遗存,尤其是发现了较高规格的铜器、玉器遗存,其地理位置、文化内涵、时代均与东虢国相符,极有可能就是东虢国故址。
  此外,目前学术界有人认为荥阳广武平啕城为西周封国东虢国故址,此次娘娘寨遗址发掘出土有陶文“平陶”二字,这也为探寻东虢国提供了线索。目前西周城址发现极少,如果上述推测无误,娘娘寨城址不仅是郑州地区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封国城址,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西周封国城址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

娘娘寨遗址位于河南郑州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约200米,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50多米,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

2002年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文物进行初步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因其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重要,被列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先期发掘的文物点之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并发现大量价值很高的遗迹和遗物。之后,随着对娘娘寨外围进行大范围的文物勘探,又发现了外城墙和外城壕,从而证明了娘娘寨是一座具有内外城廓的大型古代城址。

在娘娘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共清理城墙、城门、房基、夯土基址、墓葬、灰坑、水井、陶窑等各类遗迹1600多个(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小型铜、玉器等大量遗物。

娘娘寨遗址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一,遗址是新发现的西周时期城址;其二,城址的发掘,对郑州地区乃至全国西周城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三,城址的发掘是郑州地区西周考古的重大突破,是在郑州地区发现的第一座大型西周城址,具有重大的考古和学术价值。

2006年6月8日,娘娘寨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市文物局 秦冬季/文图)

编辑:时小伟

责编:吴立新

监制:李 维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点击

探秘皇城台——4200年前的神面图腾,走近世界级国宝遗址——石峁遗址。

近日,“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巡礼神木·融媒体行”活动走近世界级国宝遗址——石峁遗址。来自中省二十多家媒体以独特的视角来感知石峁遗址,通过实地探访,追寻史前中华文明的踪迹。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坐落在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北岸的梁峁上。随着汽车在蜿蜒的山岭上行进,一座被时光淹没的上古都城呈现在眼前。据遗址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石峁遗址建于4300年前,面积逾400万平方米(4.68~5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它是一座保存完整的,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池,气势恢宏,构筑精良。

本次媒体团队首先到达的是外城东门遗址,在这里可以看到石砌的外城墙遗址,沿着为保护开发铺就的木栈道行走,由内外两重瓮城、门道、具有祭祀意义的头骨坑、对称设立的门塾(站岗士兵放哨所在的地点)、壁画出土地点等先期结构组成的外城东城门遗址展现在眼前,使参观者头脑中形成对石峁遗址的基本印象。据介绍,东城门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结构清晰、设计精巧、体量巨大、保存完好的的城门遗迹

皇城台是石峁遗址最精华的部分,据研究是当时最高统治者所住地。这里三面临沟,一面与瓮城相通,并且依山砌城,气势恢宏,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由此可见史前先民的建筑工艺和超前智慧。据介绍,在皇城台区域出土了上万根骨针、贝币、玉器,这些出土文物成为研究遗址历史的宝贵资料。从皇城台下的广场向上望去,可以看到层层的保护墙,墙体中发掘出最早的建筑“钢筋”——紝木,遗址先民将整棵松木以树冠朝外方向镶嵌在墙体中,以起到巩固撑拉的作用,保持城墙的稳固和经久耐用。此外,在皇城台,考古专家还发现了大型夯土基址、“池苑”及石雕人像等重要遗迹及文物。

石峁遗址被文化学者余秋雨称为“中华文明迈向成熟的最后一级台阶”,站在黄土积成的高台上,不禁让人产生疑惑,为什么石峁遗址被称为“石破天惊”的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为何被评为“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据有关考古研究专家称,在那个还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石峁遗址给现在的人留下了很多待解之谜,石峁是考古界的大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神木市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副局长田文波说,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每年都有新发现,不断地刷新着我们对于这块孕育中华文明之地的新认识。

石峁遗址“华夏第一城”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需要后人做好保护性开发。据了解,2015年6月《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文物保护规划》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中国石峁遗址概念规划》业已完成,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一座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即将承载起神木人对于全域旅游业发展的期待。此外,2019年9月21日,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仪式在神木大剧院举行,标志着石峁遗址正式踏上夺取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新征程。我们相信,在考古专家不断地发掘研究下,未来石峁遗址将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将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繁荣发达的史前文明呈现给后人。

编辑:党 尧

审核:马 超 赵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