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浪墅桥村,距余姚约25公里。馆名由国家主席亲笔题写,是为研究和保存河姆渡遗址文化而于1993年5月建成开放的遗址性博物馆。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整个世界。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60亩,由文物陈列馆和遗址现场展示区两大部分组成。文物陈列馆紧邻遗址西侧,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由6幢建筑组成,单体之间用连廊相接。建筑造型根据河姆渡7000年前“干栏式”建筑风格,“长脊、短檐、高床”的特点而设计,构筑出高于地面的架空层,人字形坡屋面上耸起5-7组交错构件,象征着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术,再配以土红色波纹陶瓦、炒米黄毛面墙砖,显得古朴、野趣,与河姆渡文化融为一体。序厅屋面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有着怎样的历史?

河姆渡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遗 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文化堆积厚度共4米左右,叠压4个文化层,出土 遗址遗物最丰富的是距今_〜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有大面积的 稻谷堆积层,大批木排桩和地龙骨等干栏式建筑遗迹,大量动物骨 骸、菱角、酸枣等植物果实,出土遗物有石、木、骨器等,还发现 了彩陶片和纺织工具。衣、食、住、行这人类社会生活四大要素在 河姆渡遗址中都已齐全,反映出河姆渡人开始迈向文明社会的门槛。河姆渡遗址证明在7000年前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有着繁 荣的原始文化。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 年被编入中学历史教科书,2001年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重 大考古发现”之一。英国剑桥大学编的《百科全书》、日本《考古 学事典》都用较大篇幅对其进行了介绍。

永济市蒲津渡遗址博物馆闭馆公告

永济市文化旅游局官方发布平台

公 告

END

稿件来源:永济市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关注文旅永济!

期待您的参与!

运城网信备案 C30001

泥河湾遗址旅游 泥河湾博物馆游记

1. 泥河湾博物馆游记

泥河湾文化广场不收取门票,免费开放。

地址: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街与西宁路交叉路口西北侧頭條萊垍

开放时间:全天頭條萊垍

周边公交信息:阳原2路

泥河湾文化广场东西长190米,南北240米,占地46000平方米,总投资5600万元。广场北依行政中心,南临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东接西宁路,西连华原路。條萊垍頭

广场南北主轴线北侧建设水榭一个、中心音乐喷泉一组,川流不息的水帘、随音舞动的水柱寓意阳原人民生生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广场东部为休闲娱乐区,依次为表演台、看台、假山背景和健身场地,地面均采用大理石铺装。頭條萊垍

广场的西南是泥河湾博物馆,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主体为半圆弧形二层结构。与之呼应的6座12面浅浮雕景墙和一组立体雕塑,展现了东方人类繁衍进化的历程。

2. 泥河湾博物馆位于哪里

邯郸→石安高速→青银高速→石太高速→太旧高速→阳曲/忻州/原平/大同/太原东/长风大街→大运高速→京大高速→阳原/蔚县/泥河湾博物馆/高速巡警阳原大队→109国道→西苑路→昌盛街→中苑路→

阳原

3. 泥河湾博物馆门票价格

营业的呢,一年四季都营业哦!

商城广场占地50亩,面积3万多平米,为客商提供1000多个停车位,主楼的正上方 我们设计了400平米的LED电子屏幕,整个广场以半地下式的皮毛文化博物馆为主题, 象征着泥河湾文化和阳原皮毛文化的共融和发展。阳原裘皮城的外观打造出独具匠心的 建筑风格,合理的商业布局,高水平的运营团队,吸引了众多知名品牌的商家的进驻, 现在商城已经拥有商户600余家,2013年销售额更是高达18.8亿元。

4. 泥河湾遗址

泥河湾,东方的奥杜威峡谷。从1924年起,吸引一代又一代研究者。他们都有一个梦想:发现“泥河湾猿人”化石和200万年前的石器,为探索东方早期人类找到最直接的证据。

卫奇,从1972年首次走进泥河湾,47年持续研究至今。退休后,他更是定居在这里,每年至少待上5个月。

在这里,他依靠群众发现了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发现了东谷坨遗址,发现了黑土沟遗址……每一个发现,都标志着泥河湾研究走上一个新台阶。

这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退休研究员,在微信中给自己起名“泥河湾猿人”。

5. 泥河湾遗址博物馆

泥河湾古人类是中国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泥河湾遗址群中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每个阶段的文化遗存达80多处,其中百万年以上遗存就有21处,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遗址群几乎记录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变的全过程,是一个天然的人类进化博物馆,其中马圈沟遗址,将泥河湾遗址群的年代前推了几十万年,达到180-200万年左右,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同时对人类起源于东非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6. 泥河湾博物馆营业时间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地处京晋冀蒙交界处,距北京约180公里,因地势险要,有“塞外山城”之称。张家口是北方名城,自古即为兵防重镇和进入蒙俄及东欧市场的陆路商埠,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此外,张家口还是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中西部资源产区与东部经济带的重要纽带。这里是现行长城最多的地区,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称。

7. 南泥湾博物馆

南泥湾革命旧址 延安的一个景点,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面积较大。在早期八路军曾在南泥湾驻扎并开垦田地,很有纪念意义,南泥湾的历史价值也较高。在2016年,南泥湾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名单中,景区全年开放,可供各地的游客游览参观。

南泥湾革命旧址是延安的重要地区,革命历史和永不放弃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南泥湾革命旧址环境良好,有很多旧居,内有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物品,还有相关的烈士介绍。游玩南泥湾革命旧址,还能观赏到南泥湾革命旧址周围的自然景观,例如梯田、林木和花卉等等。

南泥湾革命旧址环境优美,景点历史价值高,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和革命精神,推荐游玩时长为3小时。游玩南泥湾革命旧址后,其周围的景点,有时间也可以游览一下。南泥湾革命旧址周围有南泥湾大生产博物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和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等

开放时间:08:00-18:00(夏令),08:00-17:00(冬令)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8. 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

前两天写的有关于保定徐水釜山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的文章,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同时也引起了很多质疑声音。其中有一种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说保定凭什么会成为黄帝炎帝和蚩尤争夺的热土,针对这个问题,我从一些相关的资料里找到了答案,不知道能不能说服。

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考察,保定地区总共有八期史前文化。从最早出现的人类活动的遗址,发现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保定这片土地均有相关的化石及文物发现。

足以说明保定这片土地自远古时期就是一片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且保定这些地方史前文明均早于并先进于其他地方的史前文明。

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灿烂的史前文明

保定地理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西部山脉,海拔在500-1000米左右,个别山脉超过2000米;二是山前平原海拔50-100米,三是东部河流冲积平原,海拔在10-50米,个别地区低于10米。

在古代保定曾是河流纵横的丰水区,境内河流众多,支流密布 ,非常适合放牧和浅耕。西部山区有着丰富的陆生动植物资源,而平原也有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对古代人类的食物获取提供了很大便利。

古气候的变迁也是影响保定这块土地最重要的原因。大约在全新世早期(大约前10000~6000)为冷干气候,中全新世(前6000~前1000)为暖湿气候,晚全新世(前1000年)以来以温凉偏干气候。气候的变化也促进了古代人类的生存方式的改变。

保定史前文明的八个时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对保定史前文明进行了多次多地的考古发现。经过多年的考古研究发现,在保定这块土地的史前文明总共分为八个时期。

一、旧石器时代

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保定涞水北边桥,发现了距今两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和动物骨骼,还有一些打制的石器,与周口店山顶洞人年代大致相当。尤其是发现的人骨化石是迄今中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智人化石,考古界定名为“涞水智人”。目前这具涞水智人化石在保定市博物馆内展览。这一考古发现据说在当时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否定了中国人是非洲人后裔的说法。

二、新石器早期早段

1986年-1997年间,考古工作者在保定徐水区南庄头陆续发现了距今约10000年前左右的古人类生活的遗迹。在那儿发现了灰沟和草木灰堆积,还有石磨盘、石磨棒、骨角器、大量动物的遗骨以及陶片等。

标志着远古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有了早期的驯养动物、农业定居、原始制陶和原始聚落的雏形。比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及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还要早,对古代人类的生存方式以及农业雏形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北福地一期和二期文化

1997年考古工作者在保定易县北福地发现了一座跨越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基本完整的史前村落的遗址,有房址、祭祀场、灰坑、石器、骨器和陶器。

北福地的一期文化,也就是前6000-5000年主要特征陶器主要形式为直腹盆和支脚,均为夹砂夹云母陶,颜色不纯,红褐色或灰褐色;器表多饰有纹饰,常见的是压印或刻画的几何形纹饰。与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有一些相似之处,时代大致相当。

北福地二期文化,也就是前5000-4700年,主要特征陶器以釜。钵与支脚为主要形式,除了有夹砂红褐陶为主,次为泥质红陶,器类表面为大宗,有少量的刷抹状细线纹、指甲纹和弦纹等,与北京房山镇江营遗址和石家庄长安区南杨庄一期遗址年代相当,略早于河南安阳后岗一期文化,属前仰韶时代遗存。同期发现的还有保定涞水炭山遗址、安新留村第二文化层遗址。

最具有鲜明特征的是房址、神秘的陶刻面具以及不同时期的制陶技术的发展,为后续的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四、仰韶时代早期

1986年文物部门对安新留村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发现有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出土了大量以泥质红陶和灰陶为主的陶器,次为夹砂红褐陶。器表多为素面,与后冈一期文化相似,年代也相当。下文化层出土了一些陶罐、盆、石磨盘、石磨棒、支架等前仰韶文化的文物。

五、仰韶时代中期

1997年,文物管理所对曲阳钓鱼台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尤其是陶器居多。陶器以彩陶为主,多是泥制红陶,次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红陶。彩色以黑彩为主,兼用棕红色,以弧形三角圆点、半月形、几何形为图案。也有少量的方格和带状纹。与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任丘三各庄遗址相似,年代相近。

六、仰韶时代晚期

1982年和1997年文物研究所两次对容城县午方进行考古试掘。发现这里有3个文化层,即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和商周文化层。仰韶文化层出土了大量的彩陶、石器、骨器、角器等。陶器以夹砂和泥质红陶及少量泥质灰陶为主,以刮条纹、细绳纹、三角纹、网纹和斜条纹等为主要图案。器形主要以平底器为主,还有大量的陶环。与河南安阳大司空遗址文化相似,年代相当。

七、龙山时代

以任丘哑叭庄遗址为代表,在涞水北封村也曾发现类似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遗迹。出土发现大量不同时期的灰坑、水井、墓葬及大量的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陶器以泥质陶较多,夹砂陶次之,还有一定数量的夹蚌陶。陶色以灰色为主,其次为褐色和黑色。图案以绳纹、弦纹居多,篮纹和方格纹次之。器形以瓮罐类平底器为主,流行鸡冠耳和横耳。与冀南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相似,年代一致。

通过对保定地区的考古发现,不难看出,从远古“涞水智人“开始到龙山时代一直都有人类的活动遗迹,而且早期的文明均比很多地区的出现的文明都要早很多。从游牧到农耕,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保定这块土地上的人类一直都在引领着史前的先进文化延续。

传说中黄帝善战有军事谋略,炎帝善耕,有安邦天下的智慧,在当时他们两位都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而保定这块土地上考古发现的史前各个时期的文物,足以 见在远古的时代保定是一个非常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土地,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延续发展。

而且目前保定这片热土上还到处流传着有关于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很多地名都与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今还在流传着。

有人说这些只是传说,那么传说是历史吗?在没有文字的史前社会,人们只能靠口口相传才能留下这么多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依据这些传说继续发掘更多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