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遗址

南阳遗址

南阳遗址,又称城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南阳村村南,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是春秋战国时期遗址。

中文名:南阳遗址

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南阳村村南

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价格:免费

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Ⅰ-10 

时代:周

河南洛阳 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洛阳城遗址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位于洛阳市区及近郊。隋唐洛阳城是宇文恺设计建造的,宇文恺将隋唐洛阳城的规划设计完美的和洛阳的山川地貌结合在了一起,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

洛阳隋唐都城的中轴线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筑,即:天阙(伊阙)、天街、天门(定鼎门)、天津桥、天枢、应天门、天堂,南北纵贯隋唐洛阳城中,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线。1963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98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洛阳城是宇文恺设计建造的,宇文恺将隋唐洛阳城的规划设计完美的和洛阳的山川地貌结合在了一起,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宇文恺果断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方式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使这座城市别具风韵,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天汉银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横桥南渡(天津桥),以法牵牛”。而洛阳的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隋唐洛阳城的皇城中轴最南正对龙门伊阙,使宫城、皇城的正南门,与龙门、伊阙相对,将宫城布置在都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象征居于天之中央北极星,故而隋唐洛阳城宫城又被称为“紫微宫”。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中轴线。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一直沿用至北宋末年,历时500多年。作为我国古代著名都城,隋唐洛阳城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建制、城市布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影响到东亚各国。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两代的东都,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以及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它主要由宫城、皇城、郭城、东城含嘉仓城、上阳宫西苑、离宫等8部分组成,占地47平方公里。

隋唐洛阳城的轴线建筑,是世界历史上最恢宏的建筑群之一。自定鼎门至龙光门,南北长7公里,相继建有十多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即定鼎门、天津桥、天枢、端门、应天门、乾元门、乾元殿、明堂、天堂、贞观殿、徽猷殿、玄武门、曜仪门、圆璧门和龙光门。据史料记载,其中仅明堂、天堂和天枢的高度就分别达到73.5米、120米和31米。由此可以想象隋唐洛阳城轴线建筑是何等宏伟壮观!

五代时梁、唐、晋也曾以此为都,但都城范围远比隋唐洛阳城小,主要是利用了隋唐洛阳城的宫城。

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唐洛阳城进行勘查;1959年调查了宫城、皇城及周围诸小城的平面布局,确定一些门址的位置,并发掘了皇城南墙的右掖门;1960~1965年继续调查了街道、里坊及市场的位置,同时发掘了宫城。1969年,河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联合调查、钻探和发掘了含嘉仓城;其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博物馆和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又多次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内进行发掘。1963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988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郭

南宽北窄,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基址宽约15~20米。南墙长约7290米,东墙长约7312米,北墙长约6138米,西墙南端长约6776米。稍呈弧形。东西两墙下面发现有石板砌的下水道。

外郭城有8个城门,西墙无门。南墙3门,自东向西为长夏门、定鼎门(隋名建国门)、厚载门(隋名白虎门)。东墙3门,自南向北为永通门、建春门(隋名建阳门)、上东门(隋名上春门)。北墙2门,东为安喜门(隋名喜宁门),西为徽安门。勘察清楚的南墙3门和建春门等都是一门三道。城内街道横竖相交,形成棋盘式的布局。在洛河以南探出南北竖街12条,东西横街6条;洛河以北探出南北竖街4条,东西横街3条。其中最著名的是定鼎门大街,又称天门街、天津街或天街,是南北主干道,现存长约3公里,宽约90~121米,路土厚达0.6米。城内街道组成里坊,据《唐六典》及《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钻探的实际情况可知,总数为109坊3市,即洛河南为81坊2市(西市、南市),洛河北为28坊1市(北市)。已勘查出洛河南的55个坊和洛河以北的9个坊,其余各坊市为今城所压或被洛河冲毁。

宫城

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平面略呈长方形。北墙长1400米,西墙长1270米,南墙长1710米,东墙长1275米。城墙宽约15~20米,中为夯筑,内外砌砖。已经勘查出南墙正中的应天门(隋名则天门)、东边的明德门(隋名兴教门)、西边的长乐门(隋名光政门)和北墙的玄武门、西墙的嘉豫门。在宫城中轴线上,发现多处大片夯土殿址,西部已发掘出多处长方形基址和一处石砌圆形基址。应天门内右侧发现了为营建宫室而设置的窑场,出土大批注明官、匠或官工的印字砖瓦。勘查探明了宫城东南侧自成一城的东宫以及北部的陶光园、中部偏北的徽猷殿、西北部的九洲池,特别是宫城内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的发掘,是迄今洛阳隋唐都城考古最重要的发现。遗址的方位、形制、建筑特点,与文献记载的明堂〔开元二十八年(740)改称含元殿〕颇相符合。在夯土殿基正中,有由4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柱础外圈直径4.17米,内圈直径3.87米,它的发现为进一步弄清宫城内宫殿的布局,逐步复原宫城、皇城内的建筑,确立了准确标志。

皇城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其东西两侧与宫城之间形成夹城。由于洛河北移,皇城东南部被冲毁,南墙仅存西段,长约540米,东墙现存长约1115米,西墙长约1670米。已勘查出东墙的宣耀门、西墙的宣辉门和南墙西部的右掖门。右掖门已发掘,残高2.15米,进深17.5米,为一门三道,每个门道宽6米,左右门道外侧各有13根立柱,采用上架过梁的形式,其上盖筑门楼,内有宽1.25米的车辙。皇城内发掘了隋代的子罗仓。

小城

其他诸小城曜仪城在宫城之北,为狭长形,东西长约2100米,南北宽约120米。曜仪城以北是圆壁城,东西长2110米,南北宽为460(西端)~590米(东端)。圆壁城的北墙即外郭城北墙西段。已勘查出这两座小城的断续城垣以及两城中部相通之门道和圆壁城北墙正中的龙光门。在皇城东侧发现有东城,城址为纵长方形,南北长约1270米,东西宽约620米。在宫城东北角和西北角外,还有面积较小的东西隔城。

从考古发现看,诸小城中最重要的是东城北面的含嘉仓城。城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5米。有城门4座,即仓东门(东门)、仓中门或圆壁门(西门)、德猷门(北门)、含嘉门(南门)。德猷门经发掘为单门道,宽4.9米,进深17米,门道留有车辙。东北部和南半部,已探出粮窖287座,东西成排,南北成行。

先后发掘了12座粮窖,其中9座出有铭砖,有唐代调露、长寿、天授万岁通天、圣历等年号,记载着粮窖在仓城中的方位,储粮的品种、数量,粮食来源、入窖年月、运输和管理人员的官职和姓名。第160号窖还保存有约25万千克的炭化谷物。含嘉仓城的发掘,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和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门票 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1. 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殷墟yīn xū 指 商 代后期都城遗址。在今 河南 安阳 小屯村 及其周围。

2.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

现任馆长王银安。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殷墟,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殷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殷墟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2006年7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安阳殷墟有哪些文化遗产

安阳废墟一般指殷墟。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5A级景区。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等。

4. 安阳殷墟是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河南安阳的殷墟是3300年前的商代都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都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在这里,会员将亲眼见到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神秘的甲骨文、商王夫人的精美玉器。

5. 安阳殷墟文化遗产概述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得命名。殷墟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属于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殿宇高耸,朱墨雕彩;青铜礼器,古色古香;仿殷石雕,徐徐如生;花木扶疏,芳草萋萋。院内景色与苑东北的洹水河相映成趣,具有古代帝王宫殿的人文景观特征。

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绵长,历史遗迹众多。中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53项中,河南占了5项。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前后历经7个朝代400余年的光阴,才形成了如今似史诗般恢弘的摩崖群雕。

景区内仍存有佛像10万余尊,窟龛2345个,是佛教艺术中最珍贵的遗存,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安阳殷墟景区——200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的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因在20世纪初期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201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分布于嵩山腹地及周围,包含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以及观星台等多处古建筑。

中国大运河河南段——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也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 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河南段——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是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其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7. 河南安阳殷墟是世界遗产吗

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21年7月25日,共有56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4处,世界自然遗产1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56处

   世界文化遗产(34处)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甘肃敦煌莫高窟

   长城

   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北京故宫

   武当山古建筑群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苏州古典园林

   山西平遥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

   北京天坛

   北京颐和园

   重庆大足石刻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明清皇家陵寝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大同云冈石窟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殷墟

   开平碉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元上都遗址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中国大运河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中国土司遗址

厦门鼓浪屿

良渚古城遗址

泉州海商中心

   世界自然遗产(14处)

   四川九寨沟

   四川黄龙

   湖南武陵源

   云南三江并流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三清山

   中国丹霞

   中国澄江化石地

中国新疆天山

湖北神农架

青海可可西里

贵州梵净山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

   山东泰山

   安徽黄山

   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

   福建武夷山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

   江西庐山

   山西五台山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另外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主要因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保护的非常好。

一、中国历史文化悠久

纵观整个世界,很少有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都学过历史,根据历史考察,我们中国是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也就是说,从很早的时候,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就开始出现了人类,并且随着人类劳动,产生了一些劳动文明,这些文明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是十分先进的,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一个很深远的影响。进入古代以后,我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不论是文化教育,还是一些典型的建筑,都透露着一股文化的氛围,都反映着当时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也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我国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二、我国注重保护文化遗产

我国的文化遗产经过了上千年的时 ,却依然能够完好无损的保存到今天,这与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每个人对于一些文物不够重视,故意破坏,那么现在就看不到那么好的世界遗产了。其他的国家很多是因为战争,破坏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没有能够保存下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文化损失。只有重视它,我们才能够从一个个文化遗产中,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人人都有义务去保护。

三、我国人口数量多,地域广,幅员辽阔,孕育的文化丰富

在这大面积的土地上,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年复一年的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以至于一直保存到今天。

8. 安阳殷墟甲骨文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

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

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6] 。

商朝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殷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灭亡后,逐渐沦为废墟。

南阳哪里有长城遗址?

【南阳楚文化背后的楚长城遗址最珍贵】谢谢邀请!河南省南阳市具有厚重的楚文化积淀,因此,南阳境内的楚长城遗址就尤显得珍贵。

具体来讲,南阳境内的楚长城遗址主要位于南阳市的南召县和方城县拐河镇,多为土筑,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多为泥土建筑,目前全长有500米左右。这段楚长城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长城的建筑历史来划分,楚长城据称有“第一长城”之说,只不过是随着后期战争的需要地位消减而被荒废。作为南阳人,这样的文化遗址应该受到重视。

镇平县老庄镇樱桃沟楚长城,我们小的时候保存的很好。有寨门,小北门。城垛子都很完整。内有数不清的房屋遗址。应该是住兵的兵营。

南阳市邓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文化古迹、地方特产?

邓州市是国务院认定的南水北调渠首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省直管县级市,河南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籍地,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名人:医圣张仲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现代著名文学家姚雪垠等

文化古迹:佛胜寺塔,花洲书院,编外雷锋团纪念馆等

地方特产:小磨香油,黄酒,南阳黄牛肉,美食胡辣汤油洛馍锅盔馍,油条,窝子面,菜角子等

欢迎大家到美丽的邓州做客!

诸葛亮真的躬耕于“邓县”?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真的假不了!【1】最近,我关注了一下头条,关于诸葛亮躬耕地问题,南襄争论得很激烈。只要一说到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樊城一些人就过敏、焦虑、上火,神经高度紧张,在理屈词穷情况下,对南阳人极尽侮辱谩骂之能事,可见樊城人的文明程度,真不敢恭维。樊城人总想为自己争抢诸葛亮躬耕地找点借口,不成想是越描越黑、漏洞百出。争抢的结果是,襄阳头条上讲,襄阳今年五一旅游输的很惨,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襄阳比宜昌降低了11个位次,2021年6月12日头条新闻,襄阳一年内两任市长被查,有这样的市长管理的城市,能成为文明城市?你们争啊、抢啊,全国人民谁还敢去你那里去旅游?谁还敢和樊城人做生意?真是得不偿失,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真的假不了。还是毛主席说得好:“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2】樊城人对诸葛亮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樊城人把诸葛亮拉过去,能往自己脸上贴金,能在全国人民面前炫耀,我们樊城人也成聪明人了;恨的是,诸葛亮你为什么不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说成“臣本布衣,躬耕于襄阳”呢?害得我们樊城人费尽心机,也没把你的躬耕地拉过来,弄得我们在全国人民面前颜面扫地,信誉皆失,真是得不偿失。【3】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铁证如山。历史事实是①东汉末年,汉水以南,归荆州管辖;汉水以北,归南阳管辖,樊城的阿头山以及后来修建的克隆中,在汉水以南,不是南阳的管辖范围(樊城人把汉水以南的阿头山以及后来修建的克隆中硬塞给南阳,虽然南阳人民忠厚、朴实、低调,但南阳也不是你想碰瓷就能碰瓷的,还是不要自作多情)。仅此一证据,足以证明,诸葛亮躬耕地不在樊城的阿头山,而是在南阳的卧龙岗。②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明明白白讲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一生谨慎,如果他躬耕于樊城汉水以南的阿头山, 他绝不会把自己的躬耕地说成二、三百里外的南阳。因此,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讲到的躬耕于南阳,就是躬耕于南阳卧龙岗。③“三顾茅庐成语中的茅庐就在南阳的卧龙岗武侯祠内。④只因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诸葛亮才自号卧龙先生。⑤唐朝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明明白白地讲: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南宋初年,北伐金国的岳飞路过南阳,遇雨,遂宿于南阳武侯祠内,挥泪书写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樊城人为争诸葛亮躬耕地,派人到南阳以加强两地学术交流为借口,拓片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出师表》,在阿头山复制刻碑。但后边岳飞的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题跋删去不刻,2003年在国家级的教科书上以岳飞手书配“古隆中牌坊照片,制造岳飞在樊城“隆中”手书《前出师表》的假象,蒙骗不明真相的学生和游客。阴谋败露后,大肆攻击岳飞手书是假的。现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出师表》真迹就存放于南阳武侯祠内。这些证据足以证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这是不争的事实。樊城人想借助名人效应(因为樊城缺智慧之人,把诸葛亮拉过去,往自己脸上贴金),增加旅游人气,而不惜歪曲、篡改历史事实,五次进京用30万元(注:2003年以前的30万),公关、贿赂国家级出版社等权威部门,篡改教材等... ...,岂能是以收买几个毫无原则性的砖家就能把诸葛亮躬耕地篡改成汉水以南的阿头山上?这只能说明这些樊城人连一点点历史都不懂,但全国人民眼睛雪亮,心知肚明,是不会受蒙蔽的,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铁证如山。樊城人争罢诸葛亮躬耕地,争诸葛亮故乡,争罢月季,争牡丹,奉劝樊城人不要再争了,争是徒劳的,争的结果只能是在全国人民面前信誉皆失,颜面扫地,得不偿失,会遭全国人民耻笑的。全国人民都知道你们所谓的“证据”,是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无中生有、混淆视听、极其荒唐的,毫无历史依据,还是回家多学点历史知识吧,不然有损形象啊!全国人民也没闲心、没工夫陪樊城那些不懂历史、篡改历史的人玩! 【备注】:凡是不正视、不尊重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谬文,此文就发送到他谬文的评论里。看了此文,一些人心里不舒服,当然态度改变了,心里自然就舒服了。

最近真的是闲的无聊,总在到处查典籍,查诸葛的“躬耕地”。

查来查去,有以下感想或认知

1,古之水域多次改道,黄河,沔水亦曾改道。

2,古之候国,郡县治所多有位置迁移(参考古邓国国都之争,新野郡县变革,荆州,南阳辖区变革)。

3,故之郡县名称,山水名称多有更迭。

4,古人之著,后人多有改之(如道德经,论语)。

5,时间相距较远之著作,有不实之处(如史记之阿房宫)。

6,古人信息传递时效,传承方式较为落后,同一时代不同地方之人所著亦可能有错误之处。

7,在诸葛尚未成为蜀汉丞相(未名满天下)前,诸葛亮曾住过,曾种过地的地方,曾游历过的地方,后人能清楚?无非人云亦云或为利益而臆想编造之。

那么,

根据诸葛亮的《出师表》及其他典籍,能下定论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吗?

根据习凿齿的《襄阳记》及其他典籍,能下定论躬耕于襄阳古隆中吗?

我觉得挺难。南阳有南阳的说法,襄阳有襄阳的依据,古人已经争了几百年。除非出土躬耕地的确切文物(估计没机会,谁知道那锄头,铁锹是谁用的),否则,就只有疑虑。

那么,南阳,襄阳,要不要继续争呢?

一定要,把热度炒 来,要让去了南阳卧龙岗的游客,想着去襄阳古隆中看一看;让去了襄阳隆中的游客,想着要去南阳卧龙岗看一看。让游客过一把裁判的瘾。

重点是,南阳,襄阳,要把景点打造好,把服务跟上去,把游客吸引过来并服务好,让其为之点赞,宣传,这才是双赢的局面。

不管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襄阳),但景点无可看之处,服务不好,游客不来,躬耕于哪儿又有什么意义?

争,论,辩,继续下去,但请文明用语,勿人身攻击,勿地域黑。

个见。

人身攻击,地域黑者,请高抬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