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二仙洞景点 金华二仙洞介绍

导读:金华二仙洞景点 金华二仙洞介绍 1. 金华二仙洞介绍 2. 金华双龙洞仙瀑洞 3. 金华的双龙洞位于哪里 4. 金华二仙洞是哪二仙 5. 金华双龙洞二仙洞特色 6. 金华双龙洞黄大仙庙 7. 金华的二个岩洞 8. 金华双龙洞位于金华哪个位置? 9. 介绍一下金华的双龙洞 10. 记金华的双龙洞位置

1. 金华二仙洞介绍

叶圣陶游过这三个洞,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

位于距浙江金华市区约8公里双龙洞景区,是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位于景区中心。主要由双龙洞、金华观、二仙洞(双龙古堡)、冰壶洞、桃源洞等著名景点组成。其中双龙洞又是整个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2. 金华双龙洞仙瀑洞

不是。地理位置浙江省金华市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开放时间全天(双龙洞孔隙08:00-22:00)景点级别国家级AAAA旅游区门票价格90元/人 网上预订80元/人著名景点双龙洞 冰壶洞 朝真洞 仙瀑洞 黄大仙祖宫建议游玩时长建议3-4小时

3. 金华的双龙洞位于哪里

双龙洞的主要岩石是石灰岩,双龙洞位于淅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景色无比的美,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4. 金华二仙洞是哪二仙

双龙风景名胜区分为双龙洞、黄大仙、尖峰,双龙洞山、赤松山、大盘天和家园里六大景点,其中双龙洞和黄大仙为核心景区,主要景点为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桃源洞、金华观和黄大仙祖宫等。双龙风景名胜区的文字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宋朝名相王安石赞为“横贯东南一道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四次游历金华山,对著名的“金华三洞”作了如下概括:“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厅,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双龙风景名胜区所处的金华山算不上险峻奇绝,但由于早在东汉时期道教文化鼎盛,被称为“江东名山”,与“五岳”齐名,尤其是黄初平经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写进《神仙传》被尊为黄大仙后,“叱石成羊”的故事广为传播,金华山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成为名冠江南的道教名山和道教圣地。水石奇观、洞中有洞卧船溯入的双龙洞,银瀑飞泻、全国最大洞中瀑布的冰壶洞。双龙洞门票价格:90元网上预订:75旅游注意事项①景区开放时间:8:30―16:30②儿童票:身高1.2米―1.5米购买儿童票45元每人,1.2米以下免票③60周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购票老年票45元每人④门票包含:双龙洞、冰壶洞、桃源洞、金华观、朝真洞、二仙洞、仙瀑洞、黄大仙祖宫出去旅游最好下一个地图软件会方便很多的因为出去玩有时候找不到要去的地方虽然可以打车去但是有的地方距离自己很近的只是不知道在哪有了地图就方便啦我现在就用的是腾讯地图挺好用的可以周边搜索找到自己需要的店或者地点啦

5. 金华双龙洞二仙洞特色

西施故里旅游区是绍兴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洩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该区域将建设成为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时代活力的风景游览胜地

五洩景区,位于诸暨市西北郊20公里处,总面积为50平方公里,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洩景区主要由碧波荡漾的五洩湖,四季如春的桃源,一水五折飞瀑撼人的东源和幽雅深邃的西源峡谷等四个景区组成。景区以瀑、峰、林称胜,以五级飞瀑为精髓,景区内群峰巍峨,壁峭岩奇, 瀑喷雪,溪涧峥琮,林海茫茫,仓紫万状

汤江岩也是浣江 五洩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之一,在诸暨市西南同山镇,距诸暨市区20公里,斗岩景区相距不足10公里,杭金衢高速牌头出口6公里,交通便捷。因景区世居汤姓,浦阳江流经段称汤江,江边山林巾屹立的摩天巨岩,也就称汤江岩

斗岩风景区,位于诸暨市西南部,距市区和五洩风景区均为15公里,景区面积8平方公里。主峰斗岩,原名陡岩,意示其陡然而立,峥嵘峭拔。后人以其四环峰峦似天上星斗列宿排列,遂更名为斗岩。游览斗岩,趣在攀登。斗岩以其峰奇、岩陡、石怪、洞幽、泉清而著称。气候冬暖夏凉,常年云雾缭绕 诸暨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诸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国百强中的位次呈逐年上移态势,2000-2005年分别位居全国最发达县(市)第66位、第45位、第39位、第32位、第27位和第24位,是全省范围内位次上升最快的县市。农业是诸暨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生猪、香榧、珍珠、名茶、板栗、高菜等优质农产品不断销往香港、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和国外市场,涌现了“绿剑”名茶、“枫桥”香榧等一批全国、省级名牌农产品,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和“中国香榧之乡”。工业经济发展紧紧抓住了大企业、大集团培植和块状经济升级这条主线,全市已有年销售超亿元的工业规模企业106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2家,上市公司4家。大唐袜业、店口五金、枫桥衬衫、山下湖珍珠等十大块状经济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目前,诸暨拥有国家级品牌16只,省级品牌112只,总数列浙江省县级市第一。诸暨有以服装为主的五大类出口商品、145个品种,外贸出口连年增长。诸暨连续两次被评为浙江省“建筑之乡”。凭借西施的传奇故事和五泄的秀美景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获取省级科技进步奖总数连续五年居浙江省县(市)之首,荣获“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耕读传家”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得到弘扬,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被授予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枫桥经验”历久弥新,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6. 金华双龙洞黄大仙庙

有个关于双龙、冰壶两洞的爱情传说,知者不多,说与列位听听,或可增加游玩雅兴。

在北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名叫鹿田。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大龙和小龙,就出生在这里。他俩自幼父母双亡,相依为命,幸得乡邻们帮助,才得以长大成人。

要说这青山绿水确实养人,这大龙与小龙一对苦命兄弟,虽说从小吃的是野果野菜,却长的腰圆臂壮,煞是结实,怎见得兄弟俩好处,有诗为证:

一个浓眉大眼,炯炯双目亮如电,一个神清气爽,凝眸不怒自生威;一个虎背熊腰、力拨泰山,敢上高山搏猛虎,一个气宇轩昂、势夺千均,可下深海擒蛟龙;一个勤劳朴实,日作夕歇善耕种,一个吃苦耐劳,晨猎暮归能持家。真个是:一对龙虎兄弟,两个性情中人。

在这鹿田村中,还有一个姑娘名叫冰壶。与哥俩一样也是自小失去双亲,无依无靠,他们仨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也许是从小喝这北山清泉的缘故,这冰壶姑娘年方十八,却出落得一朵花似的,甚是招人喜爱,有诗为证:

秋水盈盈两眼,春色淡淡双蛾,唇若樱桃红绽,发如乌云巧盘,莫道浅窝盛酒少,多少英雄皆醉倒,众疑月殿降嫦娥,恰是人间美西施

这冰壶姑娘不仅人长的出众,而且心灵手巧,心地善良。

俗话说,日久生情。这大龙、小龙与冰壶姑娘从小玩到大,耳厮鬓磨,难免就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出了深厚的感情。

这大龙与小龙一样,都深深地爱上了冰壶姑娘。而在冰壶姑娘眼中,大龙与小龙又是同样的出色,一样地令她爱慕,实在让她难以取舍。

痛苦深深地缠绕在三个人的心头!

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痛苦地生活着,谁都没有勇气说破,谁都不想放弃爱情。

终于有一天,小龙无法忍受这无尽的情感折磨,要求与大龙七月七日到北山顶比武决出胜负,胜者娶冰壶姑娘为妻,败者从北山顶跳崖殉情。

大龙答应了小龙的条件。

善良的冰壶姑娘知道了这件事,百般劝解,无功而返。于是,她就悄悄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北山得道高人黄大仙,请他帮助化解大龙小龙兄弟俩的情感恩怨。

经过大仙的点化,兄弟俩终于番然醒悟,决心走出感情的旋涡,跟随大仙学艺,造福与后人。

从这以后,兄弟俩谁也没有再见到过冰壶姑娘。直到双双化作巨龙,终身守在洞口。

因为他们内心都还深深地爱着冰壶姑娘,所以忧伤的神情一直写在脸上。

而冰壶姑娘呢,自从听到兄弟俩决斗的消息后,一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总认为是自己害得他们兄弟反目。所以从那以后,就觉得无脸再见他们。但她又实在割舍不掉对兄弟俩的情感,于是就在离他们不远处的一个洞中隐居起来。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再走出过山洞一步、、、。

许多年过去了,多少人想一见冰壶姑娘的芳容,但终不能如愿。只知道她在冰壶洞中,但谁都不知道她究竟藏身何处?

据说有一个痴情的汉子,听说这个故事后,不相信人间竟会有如此清纯、善良而又绝色的女子,就在冰壶洞口没日没夜地整整守了七七四十九天。

后来,他整个人便疯了。

下山后时时口中念念有词:冰壶姑娘,天仙下凡!冰壶姑娘!天仙下凡!

有人说她真的看见了冰壶姑娘,所以才变傻了。

有人说她根本就没有见过冰壶姑娘,只是想傻了。

没有人真正知道他究竟见过没见过冰壶姑娘。也许,冰壶姑娘就在大龙与小龙兄弟俩的心中!谁也见不着。

自然是神话了

7. 金华的二个岩洞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 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分段时,如有的学生把4节看成第三段,5节为第四段,6、7节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语言因素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六)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 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

  难点:课文中有几个难懂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弄懂它的内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涉及。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释句、理解课文写作方法。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要求:释题、知道作者、了解游记段落划分的线索,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要求:读懂课文,掌握景物的特点,理解难懂的句子,并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提示

  1.学生几乎都没有去过岩洞,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播放录像带。没有条件看录像也可以看幻灯片。连这条件也不具备的,教师可搜集图片让学生看。总之,应当有感性的材料供观赏。

  2.写双龙洞沿途景物要让学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学生写游记,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罗列会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3.学完这课书,教师给学生组织一次旅游,可近距离的,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五、资料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隔膜》、《城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记金华的双龙洞

8. 金华双龙洞位于金华哪个位置?

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

9. 介绍一下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情况。此外,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深黑的石洞→内 →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金华的双龙洞的外洞的特点是大,内洞的特点是黑、奇、大,连结外洞和内洞的是孔隙,它的特点是窄。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去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对大自然的热爱。

10. 记金华的双龙洞位置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句子赏析  

1、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端”,项目。“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异”,不同。“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3、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句中“开满了”说明花多,到处都有。“很有精神”写出了山上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长得壮,长得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充满了作者对映山红的爱,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茁壮成长的美丽画卷。

Hash:2bfd7077c6fa470467270c693b533a4e78a53721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