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龙洞景区 黎城九龙山景区

导读:黎城龙洞景区 黎城九龙山景区 1. 黎城九龙山景区 2. 九黎城风景区 3. 九黎城旅游景点 4. 黎城九龙山景区介绍 5. 九黎山风景区 6. 九黎城旅游 7. 黎城龙洞风景区 8. 昌黎九龙山风景区 9. 黎城九龙山景区电话

1. 黎城九龙山景区

仙堂山在襄垣县城北25公里处的强计乡境内,因建于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该山原名“九龙山”,主峰海拔1700米,方圆20余平方公里。登高眺望,重峦叠嶂,云雾弥漫,如九龙汇集。仙堂寺古朴庄重,雄伟壮观,镶嵌在半山腰上,寺侧独秀峰(翠微峰)突兀于群山之中。仙堂山十分秀美,秀美得像是一位躲藏在大山深闺中娇媚怕羞的少妇。黎城的广志山,使人感到一种男性的阳刚气概,仙堂山则使人觉得犹如投进母性的怀抱。许多人认为仙堂山曾是和尚的天地,据说东晋时此地已有寺院;然而女娲应是仙堂山最早的主人,山中北崖上的娲皇阁即可作证。

我是李东冬,持续分享关于三农的问题.

2. 九黎城风景区

这个景区有山有水,旅行,需要半天到一天也就6到10个小时。

3. 九黎城旅游景点

一是重庆市区的打卡网红景点:解放碑、洪崖洞、千厮门大桥、磁器口、李子坝轻轨站、鹅岭二厂、长江索道……

二是武隆:武隆天坑和仙女山

三是乌江画廊那一带:乌江画廊、九黎城、龚滩古镇、大足石刻民国街,很适合一家人拍照打卡,而且游客也不多。

4. 黎城九龙山景区介绍

仙堂山风景区7~9月去好。仙堂山在襄垣县城北25公里处的强计乡境内,因建于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该山原名“九龙山”,主峰海拔1700米,方圆20余平方公里。登高眺望,重峦叠嶂,云雾弥漫,如九龙汇集。仙堂寺古朴庄重,雄伟壮观,镶嵌在半山腰上,寺侧独秀峰(翠微峰)突兀于群山之中。仙堂山十分秀美,秀美得像是一位躲藏在大山深闺中娇媚怕羞的少妇。黎城的广志山,使人感到一种男性的阳刚气概,仙堂山则使人觉得犹如投进母性的怀抱。

5. 九黎山风景区

《黎阳作诗》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丕

奉辞罚罪遐征。

晨过黎山巉峥。

东济黄河金营。

北观故宅顿倾。

中有高楼亭亭。

荆棘绕蕃丛生。

南望果园青青。

霜露惨凄宵零。

彼桑梓兮伤情。

6. 九黎城旅游

2021年5月19日旅游日重庆这些景区免费:忠县的石宝寨景区、白公祠景区、花田溪谷等,巴南的所有A级景区,涪陵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彭水的阿依河、摩围山、蚩尤九黎城景区,秀山洪安边城景区,武隆芙蓉洞景区,潼南大佛寺景区,梁平滑石古寨景区,九龙坡华岩旅游区,北碚金刀峡景区,丰都境内所有4A级景区,垫江的恺之峰旅游区、乐天花谷景区等。

7. 黎城龙洞风景区

一、通天峡风景区

在长治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通天峡风景区是到当地必打卡的点,尤其是在夏天的景色是很非常好的,去玩的性价比高很高,但是相对性较为险峻的地形,提议去玩得话還是乘座锚链会较为省劲又省时。

时间:8:30-17:00

位置:长治市平顺县

二、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可以游玩点非常的多,在其中包含紅豆峡、青龙峡风景区、黑龙潭这些,大峡谷中的自然环境绿色植物自然环境也是很非常好的,全部是依山傍水,非常值得去好好地体会下。

时间:7:00-19:00

位置: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

三、天脊山自然风景区

这个风景区在当地是相当受大众关注的,首先它是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加上温和的气候条件,走近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惬意的,是个爬爬山、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地方。

门票:80

时间:8:00-18:00

位置:长治市平顺县

四、八路军文化园

八路军文化园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大型的实战主题公园,在其中 绝大多数的设备新项目等全是在建的,自然环境也是超整洁的,里边的陈列设计也都十分的齐整,是个很有趣的地区。

时间:9:00-18:30

位置:长治市武乡县太行西街

五、仙堂山

仙堂山有着多样且奇特的地质,丰富的植被,而且还有着各种奇观,据统计这儿的空气指数和水品质都做到了国家一级的规范,所以说这一旅游景区是天然氧吧一点都但是分,度假旅游在适合但是了。

门票:80

时间:4月1日-10月31日8:00-18:3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7:30

位置:长治市襄垣县井背村

六、太行龙洞

在长治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太行龙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较高的地势即便是夏季的时候去也会有点冷,所以记得带好外套,走到里面也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玄幻的世界。

时间:8:00-18:30

位置: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石泉村

七、黄崖洞

黄崖洞是一个可以容纳上百人的天然山洞,这里曾经也是抗战的根据地,所以走在里面就会深刻的感受到那份先烈情怀,奇特的山石景观更是让人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位置:长治市黎城县

八、九天圣母庙

九天圣母庙始建于隋朝时期,后来修建于北宋初年,其十帅殿、关公殿、子孙殿等建筑不仅有特色,而且还很有研究和参观的价值,尤其是庑殿顶的建筑在国内都称得上是罕见的。

时间:8:00-16:30

位置:长治市平顺县城以西约10公里处

8. 昌黎九龙山风景区

中国带龙子的山是龙首山。铁岭龙首山位于铁岭城东二里。因它从东南奔驰而来,到了柴河岸 边突然昂起,象巨龙的头,故名龙首山,是铁岭著名的风景区。每年五月,山岗上、山谷里开满色彩艳丽的蔷薇,醉人的花香随 风飘荡。这里的春光美,秋景更为雅致。凉爽的秋风吹红了漫山枫叶,在层层密密的树丛中,游人不断。

9. 黎城九龙山景区电话

  那叫剧种,戏曲的名字就多了。

  京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 京剧

  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基本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   京剧的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的唱腔的特点是曲调丰富,旋律优美,节奏起伏,变化鲜明。各行角色的唱腔和用嗓各有特点,能充分发挥各行演员的特长和创造性。表演在继承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及其他地方戏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手段和表演方法,把唱、念、做、打各艺术手段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吕剧

  吕剧是从说唱形式的“坐腔扬琴”演变而来。发源于鲁东北地区的广饶、博兴一带;流布于山东全省各地,并流行于河南、江苏、安徽等省部分地区。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主要板腔有四平、二板,另外有娃娃腔等部分曲牌穿插运用。音乐唱腔质朴通俗,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眉户

  眉户又作“迷糊”,是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盛行于关中地区,同时流行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的部分地区。   眉户,一说因其主要曲调是由秦岭脚 下的眉县、户县的民歌小调组成,因地得名;一说因眉户曲调悱恻缠绵,悦耳动听,颇有迷人之感,故而亦称“迷糊”   眉户的语言十分通俗生动,音乐风格又很质朴。音乐结构为曲牌联套形式,不少曲牌是由长短不等的句子组成。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海笛辅之,逐渐加入扬琴、二胡、提琴和部分中、西管乐打击乐器基本与秦腔相同。

  评剧

  评剧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1910年左右,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   评剧的前身是河北省东 评剧

  部滦州一带的对口“莲花落”。莲花落是一种化妆坐唱的形式,剧目有《王二姐思夫》、《杨二舍化缘》等。东北的蹦蹦(二人转)传入关内后,莲花落艺人吸收了蹦蹦的音乐、剧目和表演等,使说唱形式的对口莲花落成为带有表演的莲花落,这就是评剧的雏型;因此,后来人们有时称评剧为“蹦蹦”或“蹦蹦戏”。1909年“莲花落”进入唐山后,受到煤矿工人的欢迎,被称为“唐山落子”。接着由于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所以被命名为“平腔梆子戏”,简称评剧。再后又吸收了京剧、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艺术,使评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黄梅戏

  黄梅戏使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形成以演唱“两大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吸收青阳腔和徽剧的音乐和表演艺术以及民间音乐,演出了大戏。主要唱腔,大戏有平词、火工、二行、三行、彩腔等;小戏多用各自独立的唱腔。由于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言讲唱,形成了独特风格,所以曾被称为“怀腔”。

  东北地方戏

  在东北地区二人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人表演的戏曲剧种。音乐部分基本上沿用二人转,摈弃了曲艺色彩,增加了戏剧性。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演出较普遍。

  秦腔

  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源于陕甘一带的民间曲调和宋金元的铙鼓杂剧,形成于明代中叶。曾受昆腔、弋腔、青阳腔的影响,以梆子击节,音调高亢、激越,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

  邕剧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钦州等地。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古名邕州的南宁,故名“邕剧”。系在宾阳戏和武鸣老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属皮黄系统。唱腔和剧目与桂剧相近,也吸收粤剧的一些艺术因素。表演纯朴粗犷,武打有“大过山”、“跳椅”、“滚藤牌”等特殊技术。解放前已渐趋湮没,解放后获得新生。

  柳子戏

  也叫“弦子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河南的部分地区。旧称“柳子腔”,是由河南、山东一带流行的山坡羊、黄莺儿、打枣竿、柳子等弦索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而成,并用加“滚”的唱法。传统剧目《黄桑店》、《挂龙灯》、《玩会跳船》等,风格均较古老。曲调分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等四大类,偶亦演唱转调与昆调。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笙、笛,后来又增添了琵琶、排笙等。

  南昌采茶

  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南昌民间的“花灯”和“十二月采茶调”,经灯戏、三脚班、半班等阶段而于清末形成。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等地。主要曲调有“茶灯调”和由“茶灯调”发展演变而来的“攀笋调”、“秧麦调”、“下和调”等。音乐伴奏的二胡有“花奏秦腔”的演奏方法 分中弓与短弓两种,而短弓又有顿弓、颤弓、上滑音、下滑音、打指等拉法。

  淮海戏

  旧称“淮海小戏”、“小戏”。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泗阳、沭阳、灌云及连云港等地。始于清末,以地摊形式演出,后逐渐发展成为舞台剧。曲调质朴优美,以“拉魂腔”见长。伴奏乐器以板制三弦为主,因而俗称“三括子”。 拉场戏   也叫“小落子”。戏曲剧种。由曲艺二人转发展而成,故习惯上也称“二人转”。传统剧目有五十多出,以《回杯记》、《梁赛金擀面》、《寒江关》、《二大妈探病》等影响较大。解放后编演的现代剧有《光荣灯》、《新婆媳》等。

  彩调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原称“调子”或“采茶”,约有两百多年历史。解放后定名为“彩调剧”。是在广西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基础上形成,曾与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云南花灯戏互相影响。音乐唱腔大多轻松活泼,生活气息较浓,表演时载歌载舞,富有地方色彩。广西歌舞剧《刘三姐》就是在彩调音乐、表演基础上创作的。

  莆仙戏

  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和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因为发源地过去隶属于兴化府而得名。兴化戏在明代中叶就已盛行,清代又有很大发展,50年代初改称"莆仙戏"。   莆仙戏是在古代"百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作为宋元南戏的古老剧种,尽管莆仙戏在近代以来曾受到闽剧、京剧以及文明戏的某些影响,但由于声腔、方言和欣赏习俗等因素,却一直保持着它独特的风貌,不被其它剧种所同化。这个剧种,在保存古老剧目、音乐曲牌、演出仪式、表演程式等方面,都以"奇、古、特"的艺术形态令人惊叹称绝。

  辽剧

  辽剧原于辽南皮影戏。辽南皮影戏生成于300多年前,发展为辽南影调戏至今已有50多年。道白清晰,唱腔优美,既有皮影古韵,又有现代唱腔,深受辽南地区乃至辽宁全省观众的喜爱。2002年1月被辽宁省确定为唯一的地方剧种。

  豫剧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它流传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是在明代秦腔、蒲洲梆子传入河南地区后,同当地民歌小调结合而形成的。一说是由北曲弦索调直接演变而成,以梆子按拍、节奏鲜明。豫剧分别有豫东调和豫西调两个支派,豫东调以商丘、开封为中心,音调高亢、唱腔一般多用假嗓为主,称“上五音”;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音调较低,唱腔一般用真嗓,称为“下五音”。

  锡剧

  “锡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常州农村。流行于江苏南部及上海等地。长于抒情,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和水乡情趣。基本曲调有“老簧调”、“铃铃调”、“大陆板”、“长三调”、“哭调”、“老旦调”等。

  高甲戏

  从明末清出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的化装游行发展起来的剧种,也是闽南诸剧种中传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高甲戏的表演艺术,一部分来自梨园戏和木偶戏,一部分来自弋阳腔、徽戏和京剧。角色方面,文戏的青衣、文生和花旦的表演主要以梨园戏科步动作为基础,优美细腻,舞蹈性强;武生、武旦、老生和净角的表演则带有浓厚的京戏色彩。高甲戏的服装与京戏相同,只是叫法有所不同而已。脸谱化妆最初只有红黑白三色,后期摹仿京剧的化妆。

  淮剧

  淮剧是江苏的主要剧种之一,产生距今约二百年历史。   淮剧土名又叫“三伙子 ,可说明它是从三个方面形成的:一是香火戏,它有一批职业演唱人员,从事祈神求福的迷信活动;二是民间说唱,如打响板沿门卖唱的“门叹词”,唱些小词书上的片段和流行的各种民间小调、秧田号子、工鼓调等;三是徽剧,也就是流行于里下河的徽班。这三方面逐步结合,尤其是受徽剧的影响,淮剧形式逐渐形成,并有专业班社流动演出。

  柳琴戏

  柳琴戏是江苏省主要剧种之一,分布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50年代初,就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始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柳琴戏在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及毗邻地区的剧种音乐,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备唱腔体系,内容丰富多姿,腔调高亢华丽为观众钟爱,百听不厌。

  南词

  “南词”原为坐唱曲艺,清代由苏州传入福建。南平南词即以这种唱腔与南平一带的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融合,经民间艺人和专业文艺工作者的传教、整理、挖掘,发展形成了剧种,上世纪50年代初搬上舞台。因剧种年轻,以普通话为剧种语言,着重编演现代戏,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欢迎。

  上党落子

  上党落子是山西省东南部(古上党郡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因为是在山西省黎城县境内发展和形成的,所以又称黎城落子。上党落子是河北武安落子的一个支流。1954年冬,长治专区人民剧团第二分团代表全区参加了山西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之后,被定名为上党落子。

  沪剧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它形成于上海,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属滩簧系统。   沪剧源自上海及江、浙一带农村的田头山歌,初名花鼓戏,进入城市后改称本地滩簧,亦名"本滩",二十世纪20年代始有"申曲"之称,40年代初又出现了沪剧称谓,至抗战胜利后才通称沪剧,是一个较年轻的戏曲剧种。   在上海风行的剧种很多,但只有沪剧才是唯一产生并壮大于上海的地方戏。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云南花灯

  云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境内汉族聚居地区和汉族、少数民族杂居区。在农村和小城镇尤为流行。在昆明就有“有烟火的村子就有花灯”的说法。据不完全统计,云南流行花灯的县达八十余个。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云南花灯逐渐形成十个支系: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腾冲花灯。它们彼此大同小异,基本特色相似。此外,在贵州的盘县、兴义和四川的会理一带也有云南花鼓流行,它们在剧目、音乐、舞蹈等方面也多有相似之处,似有血缘关系,但因多年来分头发展,已各自形成独立的剧种。

  三跳道情国土局

  宜兴三跳道情小戏,以宜兴地名取名。其前身为江南太湖地区流行的“说因果”,后来在宜兴扎根、发展,演唱时因以竹板、木板伴奏,故称为“三跳道情”。宜兴三跳道情小戏,用宜兴方言演唱,形成自己表演形式美、声腔演唱美和地方语言的艺术特色。特别是丰富的曲调和优美的唱腔,使得它善于叙事、长于抒情,有利于戏剧矛盾的推进和戏剧人物的刻画,是太湖西岸独特的一种戏曲形式。

  海门山歌剧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靠长江,近邻上海,号称上海北 大门,清代中叶后,江南移民把吴歌传入,经海门劳动人民世代口头传唱,发展成为流传于境内的海门山歌。1958年8月,海门县政府在省、地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专业的海门山歌剧团,一个崭新的剧种出现于舞台,活跃于江海之滨。海门山歌剧曲调优美朴实,清新流畅,乡土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据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是在赣南民间灯影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有传统剧目一百多出,在闽、粤、湘、桂等地颇有影响。赣南采茶戏具有浓郁的赣南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唱腔优美动听,语言诙谐幽默,表演则以活泼灵巧的高矮步、扇子花、单长水袖载歌载舞的表演有别于其他剧种而独具特色。赣南采茶戏的优秀剧目有四小金刚《哨妹子》、《补皮鞋》、《钓蛉》、《老少配》。四大金刚《反情》、《大劝夫》《上广东》、《卖杂货》以及大型传统戏《九龙山摘茶》小戏《试妻》、《双打龙凤刀》等。

  陕北说书剧

  陕北说书,是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有九调和十八调之说。男女同腔同调,说似唱,唱似说,人物跳进跳出,旋律委婉动听。主奏乐器为三弦或曲项琵琶。近年来由延安曲艺馆给予改革尝试,将陕北说书搬上舞台,发展为陕北说书剧。

  九江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原名茶灯戏,俗称茶戏,进入半班形式后称采茶戏。明末清初,广泛流传于九江县内及九江府辖各县,故名九江采茶戏。 曲分南河、北河两个流派,本剧为流传九江县一带的南河派采茶戏。声腔分为平板、花腔、汉腔、杂腔、曲牌等五大类。原演出时,不用弓弦乐器伴奏,而以打击乐,乐手居台中天幕前而坐,演员在乐队前台演唱,众人后台帮腔。

  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雷剧

  雷剧是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一个仅仅流行于雷州半岛雷州话方言雷剧区的独特的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雷剧用雷州地区方言表演,以雷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声腔体系完整、曲调优美。唱腔创作以板式变化结构为主,采用原雷讴散、慢、中快板,高商雷讴散、中、快板,高台羽调慢、中板,高台宫调中板,原腔混合复、慢板等11种板式,根据剧情和不同的意境采用女声伴唱,男女声重唱的作曲手法来渲染不同的戏剧氛围。

  越剧

  越剧,又名绍兴戏,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个人觉 得部分说法有失偏颇~~~~~~

Hash:c771df0976aab836d6b46513cda2ba2e54c54fc8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