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抗战胜利纪念日,走进山西抗战遗址,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9月3日,

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4年浴血奋战,

3500多万同胞伤亡,

74年前的这一天,

终于迎来中华民族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

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

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

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

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

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

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

居于重要地位,

发挥了特殊作用,

作出了重大贡献。

山西抗战伟业铸就的历史丰碑,

光耀千秋

如今,硝烟散去,

可那段血泪写就的过去不能忘,

那场不屈不挠的抗争不敢忘。

在山西境内,

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14处。

让我们瞻仰遗址,

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平型关大捷遗址

地址:山西省大同灵丘县白崖台乡

历史回放: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东侧的乔沟一线伏击进犯太原日军,经过6个多小时的血战,歼敌1000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信,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值得永远纪念的胜利。

平型关烈士陵园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武灵镇灵源村

历史回放:平型关烈士陵园,原名为“灵丘县烈士陵园”。2002年9月,平型关大捷65周年前夕,灵丘县委、县政府尊重历史,真正体现人民群众愿望,将陵园更名为“平型关烈士陵园”。杨成武将军亲笔为陵园题名。是为了缅怀平型关战斗和革命战争年代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设。陵园内纪念瞻仰区由烈士事迹陈列馆、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堂组成;烈士墓丘区有主墓区和附墓区,主墓区的24座墓丘安放着平型关战役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及同时期牺牲的抗日烈士遗骨566位。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煤矿煤峪口矿建新街1号

历史回放:大同煤矿“万人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煤峪口南沟。日军侵占大同期间,残酷掠夺大同煤炭资源,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河北等地抓夫骗人到大同煤矿当劳工。矿工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矿井下,每天服苦役十几个小时,在日本法西斯统治下折磨而死的劳工不计其数。劳工死后被抛尸荒山野岭,造成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其中南沟万人坑死难矿工达六万多人,是大同万人坑中最大的一处。

百团大战纪念馆(碑)

地址:阳泉市狮脑山

历史回放:“百团大战纪念碑”矗立在阳泉市区南6公里的狮脑山。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的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一面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一面在正面战场上集结重兵,阴谋进犯西南西北,妄图迫使中国投降。在这紧要关头,为了有力地打击敌人,粉碎日军的侵略阴谋,争取华北战局更加有利于我军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形势,八路军从8月20日起,在华北敌后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25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的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纪念馆

地址:山西省长治武乡县韩北乡王家峪村

历史回放:王家峪,位于武乡县东35公里处的丘陵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刘伯承、杨尚昆、陆定一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斗争。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太行街363号

历史回放: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在山西省武乡县,1988年开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革命纪念馆,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收集展示了大批历史珍贵资料和革命文物,记载了当年八路军及太行人民的光辉业绩,展示了太行抗日原貌,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纪念馆建筑呈工字形布局,两侧为平顶现代建筑,中堂尖顶呈古式建筑。

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英雄南路东华门67号

历史回放: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市区梅辉坡,1951年落成。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中在太行、太岳两根据地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公墓。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是根据1946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的决议而建立。

抗日五专署旧址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五马街道南石槽村

历史回放:“抗日五专署”旧址属明末清初建筑,是省级“德育基地”,也是主城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长治扼晋东南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五专署”负责长治、长子屯留潞城平顺壶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浮山等12个县的政权工作。1939年,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五专署”建立了党团组织,领导辖区的抗日战争。

黄崖洞革命纪念地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黄崖洞镇上赤峪村

历史回放: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军工厂将榆社韩庄修械所迁到黄崖洞水窑山进行扩建。半年后发展成700多人的兵工厂。生产步枪、刺刀、掷弹筒、五零炮等各类武器和弹药,年生产量可装备16个团。

忻口战役遗址

地址:山西省忻州忻府区高城乡忻口村

历史回放:忻口战役是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军进犯的一次最激烈的战役。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约三万余人,由北至南直取太原。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为抵抗沿北同蒲线南下的日军,国共两党浴血奋战,23天内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这次战役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化为泡影,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士气。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党游击战、阵地战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次战役。

左权将军殉难处

地址:山西省晋中左权县麻田镇北艾铺村十字岭

历史回放:1942年5月,日军纠集了3万余重兵对我“八路军前方总部”发起铁壁合围,妄图消灭八路军总指挥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脑机关,战争空前激烈。25日,当总部、北方局等机关转移到北艾铺十字岭时,遭到日军包围,为使部队安全突围,左权将军奋勇指挥,不幸被敌炮弹击中,以身殉国,时年37岁。

李林烈士陵园

地址:山西省朔州平鲁区井坪镇平万路1号

历史回放:李林烈士纪念园位于延平楼西面,是一座翠柏环绕繁花斗艳的纪念园,建于1990年春。李林烈士系集美中学毕业的侨生,抗日战争中她驰骋长城内外,英勇杀敌,牺牲时年仅24岁,被中共中央褒为民族女英雄。为了宣传李林烈士的事迹,集美中学香港校友捐资修建了李林园,并在靠近李林园的延平楼一侧楼下改置“李林烈士纪念馆”。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上麻田村

历史回放: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旧址)坐落在距左权县城南45公里麻田镇上麻田村西南部。旧址坐北朝南,一进四合式院落,砖木结构瓦房30余间(北楼5间)。1940年11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彭德怀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机关驻扎上麻田村,指挥整个华北抗战。朱德、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此居住,刘少奇、陈毅也曾在此短期停留过。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地址:山西省吕梁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

历史回放: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馆址即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1940年2月,这里成立了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1942年,晋绥军区司令部暨120师师部移驻此院,同时成立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从此,蔡家崖成了当时晋绥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晋绥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贺龙、关向应、林枫、续范亭、周士弟、李井泉、牛荫冠等同志长期生活和战斗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先后移居这里。著名的“晋绥干部会议”,就在这里的“晋绥军区礼堂召开”。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佳阳

责编:陶然

成安精神 | 抗战时期的那人那事 抗战精神

他是成安县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

他开辟成安抗日根据地

他被汉奸谋害时年仅38岁

他追认为革命烈士

……

——他叫张怀信

张怀信,男,汉族,1906年生,河北成安东乡义村人。1930年初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成安县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入党后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宣传革命思想,发展积极分子 , 培养革命力量 。1936年暑假期间,与乔瑞生、于堉等一起组织和领导全县小学教师开展了“增资罢教”革命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扩大了党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力。斗争胜利后,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成安县小学教师研究会”,被推选为常务委员。

1938年开辟成安抗日根据地,成立中共成安县委和成安县抗日政府,张怀信担任了区抗日政府秘书兼行政助理,在艰苦卓绝的复杂环境中做了大量工作。1944年8月19日,被汉奸谋害,壮烈牺牲,年仅38岁。

1981年10月12日,张怀信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英烈事迹已载入《成安县志》《中共成安县历史》等史册。

张怀信烈士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党的地下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张怀信烈士生平事迹图版陈列在烈士纪念馆,是成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及社会各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的重要载体。

编辑:责编:常虎涛 编审:岳艳峰

滇西抗战纪念馆:讲好抗战故事 赓续民族精神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抗战精神

腾冲市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位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全园(馆)面积53300平方米,是一个以腾冲抗战为主题,集收藏、展览、研究、瞻仰、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抗战专题纪念馆,全面再现了滇西抗战的辉煌历史。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多年来,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通过展陈解说、纪念日活动、爱国主义宣讲、馆藏研究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致力于讲好滇西抗战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一、讲好抗战故事,再现辉煌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数百年来,腾冲人民以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一代代腾冲人民保家卫国、固守边关。70多年前,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主战场之一的腾冲,曾发生最为惨烈的焦土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浴血奋战、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立足于腾冲抗战历史,由忠烈祠、烈士墓、陈列馆、纪念塔、名录墙、警钟广场等组成,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万众一心、救亡图存的坚定信念,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的民族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凭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众多专家学者了解抗战文化、从事抗战研究的重要载体。

国殇墓园始建于1944年,占地80余亩,是二战期间,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的烈士陵园,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园内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安息着在腾冲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在国殇墓园东侧,滇西抗战纪念馆以多空间立体布展的22000余件实物、1700多张图片及文字、影像资料,将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恐、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等情景展现的淋漓尽致,是海内外华夏儿女了解中缅印抗战史的重要窗口。

园区讲解员作为基层宣讲的第一战线,立足展馆和陵园两大阵地,充分利用滇西抗战的史实事例,深入挖掘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既注重运用跌宕起伏的手法讲故事,又尊重事实客观反映历史原貌,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御外辱的生动感人故事讲述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群众,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和爱国自觉,营造热爱祖国、崇尚英雄、敬重先烈、学习楷模的良好氛围。纪念馆开馆以来,接待观众量突破830万人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义务讲解)8000余场次。2018年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传承抗战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滇西抗战纪念馆建成后,为缅怀抗战英烈,讴歌伟大抗战精神,充分利用清明节、国际博物馆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腾冲光复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先后组织举办了“忠魂归国——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9·03云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清明抗日先烈忠魂祭”“全民抗战爆发84周年暨腾冲光复77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活动”等抗战纪念活动40余场次。让抗战老兵、远征军、盟军后裔、学生、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其中。近年来,接待参加各类纪念活动、公祭活动人员3万余人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园区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新模式,盘活资源,馆内馆外联动配合,进行室外布展。2021年,在警钟广场策划推出了“学史增信 圆梦中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将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会贯通,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为了更好传承抗战精神,让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基层,服务社会,纪念馆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基层宣讲、慰问老兵、查墓寻亲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共有志愿者256名,服务总时长达69486小时。2015年3月以来,园区组织本土抗战研究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天地正气——腾冲抗战文化宣讲团”,走进保山市内各学校、企业、村(社区)、机关、部队,开展《滇西抗战史》公益讲座、“爱国主义教育进乡村进校园”、“讲好抗战故事,再铸民族华章”、“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爱国主义主题宣讲,至今已为5万余名师生、企业职工、干部群众、军人开展宣讲80多场次。宣教团队通过《抗战名将寸性奇》《我拉着你的手》《不能遗忘的功勋者》等精彩生动的抗战故事、抗日剧目的讲述和展演,深入传承抗战文化精髓,用心用情解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意义、时代内涵,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激发全社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基层。同时,志愿团队利用寒暑期在市内各校小学生中开展志愿讲解员培训,至今共培养“小小讲解员”1500余名,荣获腾冲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三、深入历史研究,推进交流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包含着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为了进一步挖掘滇西抗战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历史内涵,利用好抗战历史素材,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2014年2月,依托滇西抗战纪念馆成立了滇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文化研讨会,加强对滇缅印抗战历史的研究。研究会聘请抗战史专家为研究会顾问,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滇西抗战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与海内外抗战名将后裔保持密切联系。研究会全力抓好抗战史实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对滇西抗战“亲历、亲见、亲为”者的细致访问,从微观视角详细了解抗战老兵、战场遗址、参战民夫背后的故事,详细做好口述历史记录的收集整理,并建立电子档案;对腾冲100余处抗战遗址进行调查;对腾冲重点抗战遗址的抗战史实撰写说明,开展滇西抗战纪念馆重点文物背后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不断把滇西抗战的研究工作做深做细。

为了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抗战文化资源共享,推广滇西抗战文化,纪念馆与侵华战争遇难同胞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等国内多家知名纪念馆建立共建关系,先后到江西南昌、上海、广州等博物馆、纪念馆联合举办《众志成城——中国远征军“CBI”战区史实展》;引进《墨点无多——八大山人高仿展》、《铁血英魂——中山舰史迹展》到馆展出,配合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在缅甸同古完成了《中国远征军同古战役展》。纪念馆还加入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借助博物馆联盟走出去,参加美国日本、澳洲和欧洲的国际交流活动以及国际二战学术讨论,“发出了中国滇西抗战的声音”,不断扩大中国抗战文化的影响力,为国际和平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益助力。

文图:熊仕祺

编辑:罗刚

编审:李志旭

抗战精神自由行旅游攻略

  • 今天是抗战胜利纪念日,走进山西抗战遗址,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9月3日,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4年浴血奋战,3500多万同胞伤亡,74年前的这一天,终于迎来中华民族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

    2022-01-14
    562 15
  • 成安精神 | 抗战时期的那人那事

    他是成安县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他开辟成安抗日根据地他被汉奸谋害时年仅38岁他追认为革命烈士……——他叫张怀信张怀信,男,汉族,1906年生,河北成安东乡义村人。1930年初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成安县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入党后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宣传革命思想,发展积极分子,培养革命力量。1936年暑假期间,与乔瑞生、于堉等一起组织和领导全县小学教师开展了

    2022-02-22
    1135 90
  • 滇西抗战纪念馆:讲好抗战故事 赓续民族精神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腾冲市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位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全园(馆)面积53300平方米,是一个以腾冲抗战为主题,集收藏、展览、研究、瞻仰、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抗战专题纪念馆,全面再现了滇西抗战的辉煌历史。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多年来,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通过展陈解说、纪念日活动、爱国主义宣讲、馆藏研究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致力于讲好滇西抗战故事

    2022-02-18
    1405 64
  • 喜峰口长城抗战:大刀精神永放光芒

    地处迁西县境内的喜峰口,群峰矗立,险要天成,是万里长城东部的一个重要关隘。喜峰口也是一个在史册中闪闪发光的名字,1933年著名的长城抗战在这里爆发,二十九军将士英勇无畏,用大刀砍杀日军,一种舍生取义、捍卫民族尊严的“大刀精神”在这里升腾。这首《大刀进行曲》是作曲家麦新1937年7月在上海创作的,歌颂当时英勇杀敌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而作。生长在喜峰口的张国华,从小就会哼唱《大刀进行曲》


    2022-01-02
    1384 90
  • 追寻最绚丽的“红” | “抗美援朝精神教育之旅”——丹东抗美援朝战争线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聚焦百年奋斗历程,重温世纪奋斗史诗,红色旅游成为出游的主旋律。在旅游中完成一次历史熏陶、文化感悟、成为人们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了解中国红色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成为新风尚。人们在红色旅游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先辈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感受到时代奋进的步伐。辽宁省是红色文化和旅游大省,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红色旅游资源丰度高,完整性强,红色资源涵盖了党领导辽宁人民在革命、建

    2022-01-18
    94 97
  • 交口县:用抗战精神凝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解德智、郭俊宏)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举行。交口县各行各业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不同方式收看收听仪式实况,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追思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从县城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从学校到社区,随着国歌唱毕,收看人员全场肃立,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牺


    2021-10-09
    415 67
  • 炮火下织就不屈的民族精神走进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刊登于2020年9月29日《陕西日报》第13版在宝鸡市金台区长乐塬,紧贴陇海铁路北侧,有一排青砖砌成的窑洞。在渭河北岸的台塬之上,这一黄土高原特有的穴居式建筑,不是为了给人们遮风避雨、居家度日,而是80多年前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星星之火,让内迁至此的企业避开日军轰炸,在自己蜿蜒伸展的躯体内继续生产。这便是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该遗址现存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工厂、申新纱厂办公楼、薄壳

    2022-03-17
    1898 86
  • 英雄精神照亮奋进路——追寻彭雪枫将军英勇抗战的红色足迹

    春阳照耀下的镇平县城东北隅,苍松翠柏掩映,庄重肃穆的彭雪枫纪念馆静静地坐落在这里。抬头仰望,雪枫广场中心矗立着彭雪枫将军的戎装铜像,目光炯炯,英气逼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广场上,市鸭灌局白桐干渠管理站的党员干部正面向党旗,举右手握拳,重温入党誓词,向彭雪枫将军铜像三鞠躬。彭雪枫将军虽已故去,但将军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爱国精神,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奋

    2022-01-07
    241 96
  •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丨让“最可爱的人”精神永续

    让“最可爱的人”精神永续——部分军民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侧记■王晓解放军报记者张雨晴刘宝瑞辽宁省军区直属单位官兵听志愿军老战士讲述抗美援朝战斗故事。刘洪涛摄10月的沈阳,金风飒飒,天朗气清。“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10月24日一早,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辽宁省军区直属单位官兵在沈


    2022-02-21
    975 23
  • 美丽乡愁|北京鱼子山村史陈列室讲述“摧不垮打不烂”抗战精神

    8月9日,在鱼子山村史陈列室,讲解员张玉霞讲述战士们在鱼子山兵工厂组装手榴弹的历史故事(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耿子叶摄千龙网北京8月13日讯(记者耿子叶)一枚王八形的地雷、两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刻有平谷555名抗日战争革命烈士英名录……诉说着“铁北寨、铜南山、打不垮的鱼子山”的革命精神。在北京平谷城区东北二十里,著名的京东大

    2022-01-10
    1637 69
  • 这里是伟大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伟大抗战的出发点|永远的精神坐标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坚定走毛泽东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经历甘肃正宁寺村塬、陕西耀县照金创建根据地的探索后,又以南梁地区为中心,成功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图为刘志丹率领陕甘游击队奔赴陕西旬邑改编为红二十六军前夕,南梁周边的群众报名参军、热情相送的场景1934年11月7日,西北地区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

    2022-02-22
    610 37
  • 艺齐战“疫”②丨用书法艺术的形式,​凝聚中山教师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

    庚子年春,举国战疫。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医者拼搏一线救苍生,军警危难关头挡风雨,师者坚守后方铸灵魂。近日,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策划组织了中山市师生抗疫书法作品选登活动用书法艺术的形式凝聚师生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快跟教体君一起来看看,老师们创作的抗疫书法作品吧↓↓↓作者:李武耀字体:行书单位:中山市实验小学释文:仁心妙手驱病疫,翰墨

    2022-02-28
    929 25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