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瀑布景点 黄口湖瀑布

导读:黄口瀑布景点 黄口湖瀑布 1. 黄口湖瀑布 2. 黄江源瀑布 3. 黄口瀑布在西安哪里 4. 黄河湖口瀑布在哪里 5. 黄口瀑布位于 6. 黄河黄口瀑布 7. 黄口树瀑布 8. 黄果湖瀑布 9. 陕西黄口瀑布 10. 西安黄口瀑布怎么样

1. 黄口湖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 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

2. 黄江源瀑布

1、永州宁远九嶷山

这里号称“万里江山朝九嶷”,以其独特的风景和奇特的洞穴而闻名。景区很大,景点很多,包括舜帝陵、三分石、紫霞岩、舜源峰、玉琯岩、古舜庙遗址、文庙、凤凰岩、桃花岩、永福寺等数十个。特别是三分石,是九嶷山的核心景区,它集峡谷观光,山地户外运动,森林生态观光,地质奇观观光于一体。玉琯岩的奇石怪树世所罕见,历代名人的诗、词、赋、文等摩崖题刻也随处可见。

2、永州柳子庙

柳子庙,始建于北宋,是为了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建,古建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有很多历代碑刻铭文,而且这里面对愚溪,背靠青山,是一处好玩地方。柳宗元在永州写下那么多关于永州的华文诗赋,为永州传播声名作出了贡献。而谈到永州,人们首先会想到柳宗元和“永州八记”。

3、永州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

这里不仅山水秀美,而且文奇、字奇、石奇,罕见的露天诗海碑林,是中国八大碑林之一,风光秀丽的苍崖石壁,紧邻湘江,被誉为南国摩崖第一家。历代共有250多名文人学士游览过这个地方,题诗作赋并铭刻石上。浯溪摩崖诗文书法,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时千百年,享誉海内外。

4、千家峒

千家峒是永州十大旅游景点之一,这是一个自然景观优越的景点,山水风光真的是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心旷神怡。

5、永州东安舜皇山景区

相传舜曾经到过这里,舜皇山风光名不虚传,景绝让人心怡,这儿层峦叠翠、谷幽峰险,瀑布纵横,溶岩壮丽,令游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天然佳境、人间仙境。整个景区面积近3万亩,舜皇山有杨江源、马头山、御陛源三个景区,包括荣誉岭狩猎区和城墙石、舜皇岩等景点游览区。

6、永州双牌阳明山

阳明山,自古以来就是为天下名山,它以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佛教文化闻名湘南,是一处自然景观旖旎的风景名胜区。它它拥有中国最大的野生杜鹃花基地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黄木群落,享有“湖南九寨沟、天然氧吧”和“岭北生态画卷”之美誉。阳明山包括万寿寺、小黄江源、歇马庵、北江冲、大黄江源等5大景区83个景点。

7、上甘棠村

上甘棠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早在汉朝时期上甘棠村就非常有名,有许多官员都是出自上甘棠村的。

8、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

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的占地面积非常大,山脉连绵起伏,自然资源丰富,可以让你畅玩一整天。

9、浯溪湿地公园

10、永州新田龙家大院

3. 黄口瀑布在西安哪里

1. 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2. 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

  3. 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6.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7.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8. 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

  9. 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10. 众流赴壑急如梭,泻作层滩千尺波。

  11. 隔川溅沫湿衣裳,对面惊涛竖毛发。

  12. 犀潭飞瀑挂崖阴 ,雪浪高翻水百寻。

  13. 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14. 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

  15.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16.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17.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18. 总觉沾衣细雨浓,珍珠溅落百花丛。

  19. 悟空不见黄果落,水帘洞里赞吴公。

  20. 势如万马奔腾阵,声似千山雷劈崩。

  21. 水帘洞里神仙化,夜雨金街雾驾乘。

  22. 天上银河白虎踏,镇宁潭水巨龙腾。

  23. 谁把银屏挂九汉,任凭水画满天升。

  24. 匡庐瀑布天下称奇绝,何如白水河灌犀牛潭。

  25. 银汉倒倾三叠而后下,玉虹饮涧百丈那可探。

4. 黄河湖口瀑布在哪里

壶口处黄河是南北走向,两边分别是拉斯拉山脉和尼姑尔山脉。

黄河瀑布壶口在陕西省宜川县与山西省吉县交界处。壶口瀑布虽属两省,但地势上位于黄土高原,黄河滚滚而下,泥沙众多。去过壶口瀑布的朋友一定对瀑布的颜色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黄色”,气势壮观,历史感很重。壶口瀑布因此被称为世界第一黄瀑,中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

5. 黄口瀑布位于

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来软硬程度不一致,被河水冲击侵蚀得厉自害,形成陡坎,坚硬的岩石则相对悬垂起来,河水流到这里,便飞泻而下,形成了瀑布。

也可以说,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坎时,便跌下来,形成了瀑布。

除此之外,还有因山崩、断层、熔岩堵塞、冰川等作用,形成瀑布的。

6. 黄河黄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没有动车站!要看你是从哪里起身去壶口瀑布!如果是从西安意外的游客你可以到西安坐动车到延安!到了延安你在坐大巴或者自己驾驶到壶口瀑布!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以东黄河!宜川县到现在还没有火车客运站!

7. 黄口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作为世界第三大,亚洲最大的瀑布,属于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那么黄果树瀑布在哪里呢?

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游,安顺市西南45千米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千米。

黄果树瀑布景区并不是只有一个瀑布,它包括陡坡塘瀑布、天星桥景区、黄果树大瀑布三个景区。

陡坡塘瀑布景点单一,85版《西游记》主题曲唐僧师徒四人牵马过河的场景就在此取景。

黄果树瀑布是整个景区的重中之重,夏天到来,雨后彩虹凌驾其上,耳边声如巨雷,水花四溅如同身处雨中,这种感觉在中国其他瀑布里是绝对找不到的。

天星桥景区是最富有喀斯特地形特色的景区,耗时最长,精华集中在后半段(高老庄之后),特别是最后的银链坠潭瀑布,别具一格,千万不要错过。

时间安排富余,不妨去《致青春》的取景地滑石哨走走,看看“石头王国”石头寨,细细体味天龙屯堡里600年的汉风遗留;或者去神龙洞、龙宫景区看看喀斯特典型的溶洞景观;离黄果树不远数公里内还有少有人知的红岩天书和三层滴水潭瀑布。

8. 黄果湖瀑布

位于贵州省。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游,安顺市西南45千米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千米。属中亚热带,是典型的溶岩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雨水集中在5-7月,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 ,特别是6月,降雨量将近300毫米,此后几个月降水量逐渐减少,12月是全年降水最少的一个月,月平均降水量不到20毫米,降水最多一个月的降水量大约是最少月的15倍。

9. 陕西黄口瀑布

《壶口瀑布》的写作特点

作品鉴赏:

(1)写景自然,描摹准确。

梁衡的散文,行文自然流畅,叙事抒情议论衔接自然,充分体现了散文家对语言的把控能力。苏轼在谈到写文章的心得时,提到自己可以“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实际上就体现了一位散文家对行文节奏的控制。什么改写,什么不该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在写景抒情叙事需要时可以有良好的修辞表达的能力,随心所欲的用文字表达自己心中所想;能够使文字随着自己的感情或视线的转换,自如的转换——这些若能做到挥洒自如,散文家就可以做到行文的自然流畅。梁衡散文这样的特点,在此文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比如开首一段,删却枝叶,简洁语言直入主题,自然而然集中笔墨描摹两次去壶口所见所想。第一次去壶口略写,是因符合实际,看的匆忙慌乱。但文字的描述却在简略中见出功力。自然地描述了初见壶口地情景和真实地心理反映。“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说话中都是谆谆地语气;见到壶口,“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一个比喻写出壶口水势;“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B>——初见壶口地铺垫,心理反映,看景过程,语言虽简洁,却曲折写实,真实的心理记录,因为摹写传神,也就有了文字的独特的魅力。所以我们平时写作文,也应该努力表达真实所见所想,写实的前提就是自然。有些人写文章往往抛弃真实想法感受,靠拢套话,文章就难免越写越失去自然的妙趣,很难触及文字表达的精髓。

(2)修辞的技巧

这篇文章描摹的准确自然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以比喻的新奇准确最值得学习。但学习名家的散文描摹,只看到一些修辞格是不够的。遣词造句,句式的变换,感觉的捕捉,处处都是修辞功力的体现。比如此文中为配合壶口瀑布快速的流动感而采用的大量的的短句。比如,置身壶口,“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的描写,词汇的使用准确传达了视觉的感受,视觉感受之后又准确表达了心理的感受。这些都是修辞的一种习惯。

(3)情景交融的散文写法

从壶口的震撼景象,到黄河的个性,自然引发读者想到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的个性。写景自然过渡到抒情,并伴随哲理的思索,情景的交融,使散文富有深意。

10. 西安黄口瀑布怎么样

天启皇帝,本名朱由校,庙号为“明熹宗”,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传统观里,天启皇帝昏庸无道、不理朝政而沉溺于木匠游戏,被大太监魏忠贤夺权,酿造了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统治。

在魏忠贤执政时期,厂卫横行、太监当道,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对东林党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整个社会上下都为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后来天启皇帝病逝,崇祯皇帝登基,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再次启用东林党人,坏人得以消灭,正义得以伸张,但是此刻的大明王朝已经被魏忠贤折腾的积重难返,纵然崇祯皇帝励精图治,可也无力回天,明朝最终走向亡国的厄运。

而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观点开始流行——那就是认为天启皇帝并非不学无术,而是内有心计,他扶植魏忠贤打压东林党,加强皇权,征收商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望成为一代中兴之主。

只可惜英年早逝,新登基的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重 新提拔东林党人,废除商业税,导致庞大的税负压力转移到了农民的身上,最终酿造了明末农民起义,埋葬了明朝。

那么,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个正确?

我认为,要解开这个谜题,就要先从天启皇帝本人说起。

一、天启皇帝究竟叫什么

众所周知,天启皇帝的本名叫朱由校,这点没有任何问题。

但关键在于,天启帝名字最后一个字“校”,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两个音,一个是xiao、另一个是jiao。那么,朱由校的名字究竟该这么读呢?若这个不了解的话,我们研究这个君主,却连名字都念错,岂不是闹了大笑话了?

在大众历史节目《百家讲坛》里,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的系列讲座中,对朱由校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一律读“xiao”,后来厦门大学的傅小凡老师在《大明悲歌:崇祯那些年》中,也将朱由校的“校”字念成“xiao”,不过,傅小凡老师在之后的《大明疑案》系列里,却又忽然改口,将“校”又改读为“jiao”了。

很显然,傅小凡老师之前读的“xiao”是错误的,不过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在新的节目中很快的订正成了“jiao”。

为什么读“jiao”而不读“xiao”?

这是因为天启元年正月,朱由校刚刚登基称帝没多久,礼部便上奏,要求但凡其他人名字里有“洛”的,一律改成“雒”,名字有“校”的,一律改成“较”。

很显然,这是在避讳,因为朱由校的父亲、也就是明光宗的名字叫朱常洛,为了避讳所以一律将犯君讳的字改为“雒”,这在古代属于同音互换,所以说,朱由校的“校”字应该和“较”同音,故而,我们得出结论,天启皇帝名字里最后一个字,应该念“jiao”。

二、天启皇帝是不是文盲

在世人的流传中,亦或者是在历代乃至如今的史学界里,对天启皇帝的一个特点都十分明了,那就是不识字。

这个说法,实际上是来自近人,在明朝根本没有此说。

明史通俗读物《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尤其广大,在书中,当年明月为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关于天启皇帝不识字的故事。

故事大概如下:

天启四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上奏弹劾天启帝身边的大太监魏忠贤,一共列举了“二十四条大罪”,要求立即处死魏忠贤,而杨涟害怕这封奏疏被魏忠贤的爪牙截断,交不到天启帝的手上,所以大造声势,弄得朝内朝外沸沸扬扬,最终上达天听。

在大殿上,魏忠贤战战兢兢、面如土色,可谁知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天启帝因为不识字,所以随手将这封极为重要的奏疏交给了身边侍奉的王体乾,这个王体乾是魏忠贤的人,所以他特意将这封奏疏掐头去尾,捡了一些琐事诵读,于是天启帝一听,也觉得没什么呀,于是魏忠贤就这样逃过了一劫。

厦门大学傅小凡老师的《大明悲歌:崇祯那些年》、民国史学家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以及林金树、高寿仙的《天启皇帝大传》也都记录了这件事,与当年明月的叙述基本上大同小异,其中几人最统一的观点,就是天启皇帝之所以把奏疏给王体乾,就是因为天启皇帝不识字。

那么,这个说法出自哪里呢?

想都不用想,肯定出自清朝人修编的《明史》,根据记载:

“杨涟劾忠贤疏上,帝命体乾诵之,置疏中切要语不读,涟遂得遣。”

然而,即使是《明史》,也只是记载了天启帝把奏疏给王体乾的事实,而没有说原因,可是,我们如果向上追溯,就会发现连这个说法很成问题。

谷应泰言:“不得已泣诉御前,客氏又从中曲调之……”。在 明末清初史学家谷应泰的记载中,在御前时,王体乾压根就没有出现过,

只有天启帝的奶妈客氏出现,在天启帝的身边给魏忠贤说情。客氏不过一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会比天启帝高多少?所以肯定不是客氏给天启帝念的。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史学家为了简便,所以略过了,那好,我们再把时间向前调,选一个早期记载,那就是明末清初人文秉的笔记中的记录:“不得已,泣诉御前,客氏又从中委曲调护……”

文秉是文震孟之子,东林党后裔,一定程度上来讲,他也算是那次东林党与魏忠贤直面交锋的局中人,所知内情应该较多,连他的记载也没有提及王体乾的存在。可见,谷应泰在引用的时候根本不是什么图简略,而是因为那封奏疏根本就是天启皇帝亲自看的。

事实上,对天启帝不识字的认知,并非清朝人所独有,

如民国史学家孟森先生就说:“盖熹宗为至愚至昧之童蒙,固不足预于是非恩怨之理解者也。国势之危至此,而明之主器者如彼,此即天亡之兆矣。”意思就是说,明熹宗朱由校就是一个愚昧的傻小子,没长大一样,对国家是非都不了解,明朝的国运已经如此危险了,明朝的君主还是这样,真是亡国的征兆啊。而王桐龄先生更是直接:“熹宗一黄口孺子”,就是说,朱由校就是一个黄口小儿,朱东润先生说得更详尽:“(朱由校)一字不识,不知国事”,可见,清朝以后的民国,对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认知,也是觉得他就是一个不懂事的文盲小鬼。

至于到了现代,因为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天启皇帝文盲的名声则更是传遍四海了。

可是,天启皇帝真的是文盲吗?

很显然,根本不是。按照西南政法大学刘云生教授的说法:“这就是一个政治家主导,史学家配合的一个迷局。”

关于天启皇帝为文盲的说法,史学界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即明神宗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天启帝的父亲明光宗,所以迟迟不让孙子天启帝出阁读书,最后导致天启皇帝“历年如斯而讲读未就”。这话是大臣们说的,可是,大臣在朝堂之上,又怎么能知道九重深宫里所发生的事情呢?而且,天启帝早年虽然没有出阁读书,也只能证明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而已,并不代表他就没有学习过。

事实上,根据明末宫中的太监刘若愚的记载,说:“先帝(朱由校)髫龀时,教习书仿者,光庙伴读吴进忠也。宫中私自答应诵书习字,刘良相也。”意思是,天启帝在年幼的时候,他父亲当年的伴读吴进忠便临时充当了天启帝的老师。

这样虽然不能保证教育质量,但至少可以证明,天启帝绝不是一无所知的文盲。

况且,天启皇帝之前没有进行正规教育,不代表他之后就没有进行过,在天启元年正月,大臣就上书天启帝:“以帝为皇孙时,未尝出阁读书,请于十二日即开经筵,自后日讲不辍,从之。”

而给天启皇帝教书的老师,便是东林党人孙承宗。天启皇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

在讲到《尚书》时,每次说到“人主临天下处,皇上耸然拱听”,“至说先皇帝,便忽令乂手,肃然改容”。可见天启皇帝的学习态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钱谦益也曾回忆一桩孙承宗与天启帝的往事,有一次,天启皇帝感冒了,在讲课时不停的咳嗽,孙承宗恭恭敬敬地站着,面无表情,等到天启皇帝擦完鼻涕,整理好衣衫,孙承宗这才继续讲课,等到天启皇帝再咳嗽的时候,孙承宗就又停下,这下天启皇帝也觉得不好意思了,连忙肃容,再也不擦嘴了。

除了这件事外,钱谦益还记载了另一件事,也十分温情,众所周知,天启皇帝的祖父万历皇帝,年少时的老师是名臣张居正,有一次还是少年的万历帝读《论语》时,把“色勃如也”的“勃”不小心读成了“背”的音,结果被张居正厉声何止,把小万历吓的面如土色。

其实,天启皇帝和孙承宗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有一次,天启皇帝把“三百六旬有六日”中的“六”读成了“溜”,孙承宗的更正方法就比较有技巧了,听到天启帝读错,他也连忙高声读“禄”三次,天启皇帝这才知道自己读错了,于是连忙改正。

难怪天启皇帝日后用血腥手段清理东林党人,却唯独放过了孙承宗,这等昔年的师生之情,至今读来,依旧令人无比感怀。

当然,天启皇帝学习过、而且学习态度不错,可并不能代表他的文化水平就高,所以,我们接着看如下记载。

天启元年十二月,内阁首辅叶向高上奏:“我皇上聪明天纵,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矣。但今之尝朝,既是套数具文,无关于政事。而日讲开陈,时刻有限,亦恐不能洞悉于义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也就是说,天启皇帝很勤奋,学习也很认真,

同时也说:“皇上尤于燕闲游豫之时,览观经史,深戒怠荒,此宗社苍生之大幸也。”也就是希望天启皇帝可以在闲暇的时候,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学习。

而天启皇帝的回复则是:“朕在宫中,每日披阅文书,览诵经史及祖宗训录,兼时事忧劳,何有多暇?卿为辅弼元老,正赖责难陈善,匡朕不逮。览奏具悉忠悃。”⑯就是说,我每天在宫里都批阅奏章,阅读经书和历史,而且留心当下的时事,哪里有多余的闲暇时间呢?不过还是要感谢您的建议的。

除了叶向高以外,天启皇帝的讲师丁绍轼也曾说过:

“今上冲年嗜学,经筵、日讲二者兼举,经筵以季举,日讲则日日举之,非甚寒暑不辍也。”

意思就是说,天启皇帝虽然年少,但却十分好学,经筵和日讲频繁举办,除非寒风酷暑,不然绝不旷课。

而《实录》上,更是把天启皇帝的“日常课表”记录了下来,在泰昌元年十月十六日,方从哲便制定了天启皇帝的学习计划,明确日讲要先从《大学》讲起,把四书讲完,然后讲五经,从《尚书·尧典》讲起。⑱之后还加上了张居正当年为天启皇帝祖父,即万历皇帝所编辑的《帝鉴图说》,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天启皇帝热爱学习,以至于他的另一位老师丁绍轼就曾赋诗一首:

“牙籤手指口披宣,抚几从容意更虔。

幸得至尊倾耳听。赍心入告不徒然。”

得到这样一位好学生,连做老师都感到一阵的轻松和愉悦。

除了热爱学习外,天启皇帝与他的祖父一样,对书法十分热衷,孙承宗在谈起天启皇帝练字的时候“御笔飞动”,每次写完听到阁臣们的表扬时,常常“喜动点头,稍以语答”。

当然,天启皇帝最后的书法成就显然是不如他那些多才多艺的祖先们,清初学者朱彝尊曾亲眼见过天启皇帝的三道手敕,而且特意强调:“今观三敕书法虽不工,未尝假手司礼内监。”[21]这话就是天启皇帝的字迹虽然不怎么样,但至少证明他确实没有请枪手,的确是他写的。

当然,也许你又要说了,天启皇帝喜欢这些儒家经典,喜欢书法,那都是务虚的,不务实,一个君主,还是要看政绩的。

实际上,天启皇帝在学习过程中,绝不是死学习,而是在学习中探讨时政,以方便自己可以更好的治理国家。

譬如天启皇帝在经筵中,每次讲到论语,就“皇帝日御经筵 询政事,字字商榷。”,可见,经筵也会和时政联系在一起。

经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天启皇帝未必是一位天才君主,他对经史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但至少他的文化素养是有的,足以应付身为皇帝的能力需要,实在和文盲扯不上任何边儿。

三 、天启皇帝真的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木匠君主吗

对于明代的君主,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十个皇帝九个昏”,除了爱炼丹的嘉靖帝、不上朝的万历帝,再下来受到批评的,那当属爱做木匠活儿的天启帝了。

那么,我们就来探究下,天启帝爱做木匠活儿的原委究竟如何?

这个说法最早来自明朝宫中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 “先帝好驰马,好看武戏,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削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般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坠,视为戏笑,皆出人意表。逆贤客氏喝采赞美之,天纵聪明非人力也。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先帝与亲昵近臣如涂文辅、葛九思、杜永明、王秉恭、胡明佐、齐良臣、李本忠、张应诏、高永寿等,朝夕营造,成而喜,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天物,任暴殄改毁,惟快圣意片时之适。当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或有紧切本章,体乾等奏文书,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所以太阿之柄下移。”

后来到了清朝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谈》中,记载又变成这样了:

“有老宫监言:‘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镂精绝。魏忠贤每伺帝制作酣时,辄以诸部院章奏进,帝辄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阉权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我们仔细看看这两项记载,到底有什么不同!

首先,二则文献相同的地方在于,天启皇帝的确喜欢玩木工游戏,但在明朝人刘若愚的记载中,天启皇帝并没有就此荒废朝政。

而是“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古人向来言简意赅,这“倾耳”二字,可知天启帝确实没有落下朝政,得知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推断出后面的“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所以太阿之柄下移。”,实际上是天启皇帝把办事权力交给了魏忠贤。

也就是说,所谓的“太阿之柄下移”不过是天启皇帝把执行的权力给了魏忠贤,决定权还在自己手里。

这显然跟所谓的不理朝政,被大太监魏忠贤架空等等八竿子也打不着一块。

而到了清朝人的记载中,立马就不对了,

“倾耳注听”不见了,连“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这样的命令言辞也给改成了“汝好生看,勿欺我”,最后王士禛还煞有其事地来了一句“故阉权日重,而帝卒不之悟。”,如此欺骗后人,实在全无史家风骨。

从上面我们的辨析看出,天启皇帝确实喜欢做木匠活,但这也只是他本人的一种爱好,他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爱好而玩物丧志、不理朝政,将大权授予魏忠贤,是他本人有意识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欺骗的被动行为。

当然,李晓鹏博士提出了一个观点——也就是天启皇帝之所以学习木工,是因为当时国家要修建三大殿工程,天启皇帝害怕魏忠贤从里面中饱私囊,所以才努力让自己成为木工专家,姑且算作一种说法。

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我们便可以再继续探究,为什 天启皇帝会提拔魏忠贤打压东林党?

在天启初年,东林党凭借明末三大案,获取了强大的政治资本,遂独掌朝政,《明史》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众正盈朝”

然而,就是在这个“众正盈朝”的时期,明军在辽东战场上节节败退,因为东林党的自私自利,对楚党人熊廷弼排挤打压,最终导致广宁兵败,六万大军惨败于努尔哈赤的八旗劲旅,东北战场几乎全线崩溃。

消息传来,天启皇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朝廷上的大臣们却依旧互相党争,

看着这些平日里口若悬河、指点江山的东林党人,在关键时刻就知道相互推诿、拿不出办法,天启帝终于生气的下了这样一道诏书:

“上谕吏部都察院:朕览科道官,屡疏纷嚣,全无正论。辽左继陷,皆因经抚不和,以致官民涂炭。朕深切惊忧,昨张鹤呜慷慨自请视师,具见忠义为国。江秉谦妄言乱政,已从轻薄罚,今又结党渎奏,各逞已见。不恤国家之急,臣谊何在?尔部院便传与大小各官,以后务要虚心,协力共图宗社大计。将当行事,务着实整理,毋事空言。再有仍前乱言,溷淆是非的,决不姑息。”意思是说,现在国家处于危急关头,你们怎么还互相挑毛病、扣帽子?我们现在应该团结,今后不准在混淆是非了!

可是,过了两个月后,大臣们依旧是老样子,这下天启皇帝彻底愤怒了:

“上谕吏部都察院:朕自御极以来日夕冰兢,守我祖宗之法,惟恐失坠。每见科道各官屡次纷嚣,前有旨,不许擅出私揭。昨览报,又见揭帖,显是不遵。全无为国为民,肆行狂噪,嚣讼弗已,是何景象?其中是非公论难泯,自奴酋发难以来,徵兵转饷,军民涂炭已极,皆因偏见党论,致使经抚不和,故将辽左疆土尽行失陷。未见恢复奇谋,朕深痛恨。新进后辈,遽司耳目,全无秉公,专行报复。逞意妄言,淆乱国政,本当杖褫。姑从轻薄惩,已后科道各官俱要虚心尽职,共襄国事。再有结党排诬的,朕遵祖制宪章决不姑息。”

这个意思和上面基本上大同小异,这道诏书发下来后,文官们还是老样子,把天启皇帝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从两次“绝不姑息”中,我们也可以基本看出,此时年轻气盛的天启皇帝,已经对文官集团忍无可忍,于是,天启皇帝决定罢黜东林党人,对朝廷上来一次大换血。

就这样,魏忠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Hash:c22e5648bafba6f8fb9c853905fcce8eee5cfdb5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