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十大成就

昆明负重疾进的五年,是迸发生机与活力的五年,是“九五”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五年;是新上项目最多、投资增长最快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大、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园区建设成效最明显、各类园区经济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发展环境改变最大,获得各项荣誉最多的五年……
  荣誉
  “十一五”
  近年来,各种城市荣誉和桂冠接踵而至。
  “2008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昆明被授予“国际旅游名城”荣誉;2008年起连续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9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大中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宜居绿色生态城市”、“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2009年度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2009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等称号。2010年,荣誉仍频频而至“2010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2010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前20强、“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中国十大最有吸引力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文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开年,在吉隆坡举行的“世界著名品牌大会第七届年会”上,昆明又入选“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从2008年到2010年,昆明在全国所获荣誉有30多项,几乎每月均能摘得一项大奖。纷至沓来的殊荣,客观地印证着昆明城市形象、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的提升,标志着昆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城市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预示着昆明“十二五”的蓝图起点更高、期待更多、空间更大。
  1
  城市综合实力
  这五年是“九五”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五年
  2010年GDP预计达2120亿
  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亿元,是“十五”末的近2倍,年均增长12.7%;财政总收入559.6亿元,年均增长19.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8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0亿元,年均增长30.8%,累计超过6000亿元,是“九五”、“十五”10年总和的2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00元和5810元,年均实际增长10.6%和8.5%。
  2
  城市品质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大、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
  三环建成试通车
  主城建成区面积达287平方公里,呈贡新区建成区面积达41平方公里。
  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二环快速系统、三环闭合工程、国道东连接线、昆安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通车,绕城高速内环和外环、环湖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193条城市道路微循环改造,“四环十七射”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新增城市道路1460.8万平方米、高等级公路230公里。地铁1、2、3、6号线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建设加紧推进。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云桂铁路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城区14个汽车客运站完成搬迁,5个新站投入运营。公交营运线路增加到685条,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8%。
  完成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机场高速路全线贯通。
  启动拆迁127个城中村
  启动拆迁127个城中村,开工面积达981.5万平方米,63.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交付使用。
  呈贡新区建设加快推进
  呈贡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路网基本形成,大学园区入驻师生近8万人,王家营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 站竣工运行。云白药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新区。
  3
  新型工业化
  这五年是新上项目最多、投资增长最快的五年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
  “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达700亿元。实施大投资拉动、大项目带动、大企业推动,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13.3亿元,是“十五”的3.6倍。2010年,实现进出口贸易100亿美元。
  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基地开建
  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基地、先锋褐煤洁净化利用等69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云内动力轿车用柴油机、中铁大型铁路养护设备昆明产业基地等31个项目竣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32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240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244家
  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55%和38.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14亿元。新增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0个。
  4
  园区建设
  这五年是园区建设成效最明显、各类园区经济不断提升的五年
  设立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
  设立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设立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呈贡县七甸街道办事处、宜良县汤池镇、澄江县阳宗镇进行托管;建设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打造以倘甸片区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北部县区迅速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规划面积达1061平方公里,形成了以4个国家级园区为龙头,13个省级园区为支撑的园区体系。
  高新区、经开区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烟草及配套、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产业主要聚集点和昆明的重要新城区;官渡印刷包装城引资企业和项目逐年增多,部分企业和项目已建成运行;呈贡随着新城建设的推进,一批先进工业基地和著名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区位优势集聚效应彰显魅力;杨林、海口、安宁、东川、晋宁、寻甸等省级工业园区已聚集了大量工业企业,园区支柱产业轮廓逐渐明显。
  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组建招商分局,实行驻点招商,瑞士雀巢、法国拉法基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昆明,引进哈电、中国南车等19家央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分别达28.5亿美元和2722亿元,是“十五”的11倍和9.8倍。
  农业园区规划面积达50万亩
  全市农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50万亩,已规划或正在规划建设的园区,有近10个。另外,按一园多区理念建设的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先后在宜良、晋宁、富民、嵩明、寻甸成立了分园区。
  5
  现代服务业
  这五年是信息、中介服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加快发展的五年
  全面启动打造滇池泛亚合作平台
  全面启动打造滇池泛亚合作平台的战略行动,促进与泛亚在经济、贸易、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成功举办昆交会、旅交会、泛亚财经与股权高峰会、农博会、国际人类学大会等会展活动。被商务部评为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信息、中介服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开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39亿元,年均增长12.3%。
  组建昆明泛亚产权交易中心。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昆明发展集团,形成投、融、建、管相分离的运作机制,政府信用大幅提升, 有投资公司融资能力显著增强。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一、二期和顺城王府井等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开业,关闭搬迁主城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2家。搬迁改造主城区批发及批零兼营市场43个,完成29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家电下乡”累计销售总额达4.8亿元。
  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实施意见正式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一批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昆明。
  旅游“二次创业”
  旅游总收入累计达1033.5亿元,年均增长15.5%,石林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列入国家5A级景区。
  在昆明旅游“二次创业”过程中,全国唯一距离中心城市最近且海拔超过4200米的轿子雪山将成为昆明旅游的新名片,昆明也通过提升改造老景区,挖掘建设新景区逐渐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西亚的大型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6
  现代都市农业
  这五年是农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快速转变的五年
  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11户
  “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2010年达122亿元。
  粮食生产平稳发展,烤烟生产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蔬菜、花卉、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国家、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11户、52户和297户,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49个,成功争取国家批准设立“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都市型现代农业“4210”工程全面实施。
  打造“农业总部”
  为使昆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把昆明打造成为“农业总部”,昆明市将在农业园区建设、土地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11个方面给予企业政策优惠。积极推进包括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晋宁宝峰食品加工园、寻甸农业科技示范园、斗南国际花园、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等9个农业园区建设。
  鲜切花生产基地面积达9万亩
  到“十一五”末,以斗南花卉为代表的昆明鲜切花生产基地面积达9万亩,产量43亿枝,总产值51亿元。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现每天约有2万余人次进场交易,日均上市鲜切花上百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500至1500万枝鲜花,日成交额600至1200万元。每天约有300至500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去年,斗南花卉市场鲜切花交易量突破44.3亿枝,交易额达32.1亿元。“斗南花卉”这一中国驰名商标有望在全国各地建基地,并力争将中国昆明斗南国家重点花卉批发市场的建设纳入农业部市场建设规划。
  7
  生态建设
  这五年是滇池治理提速最快、空气质量优良率最高的五年
  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四创两争”强势推进,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创模26项指标达标23项,创卫通过国家技术评估。主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7.9%和41.6%。建成区连续五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优级天数达116天。
  滇池治理全面提速
  回眸“十一五”,滇池治理全面提速,生态建设富有成效。完成滇池治理“十一五”规划及补充报告项目56项,在建11项。草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4.29%,外海综合营养化程度得到遏制。环湖截污主干管渠实现基础闭合,完成主城8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主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10.5万吨。疏挖滇池底泥370万立方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进展顺利。
  实行河(段)长负责制,全面开展36条出入滇池主要河道及84条支流综合整治,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完成4971个河道排污口的截污及雨污分流改造,铺设改造截污管网353.3公里 河道两岸绿化面积728.7万平方米。开展“四退三还一护”工作,建成湖滨湿地和林带5.4万亩。全面实施“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全”工作。滇池流域关闭挖沙、采石、取土点547个,主城封停禁采地下水井361口。
  阳宗海砷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阳宗海砷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达标率上升到99.6%。
  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建成再生水利用设施265座。县城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
  三年种树340万株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植树造林1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昆明三年种树340万株,超过过去20年总和。
  推进环保执法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成立环保公安执法队伍。
  8
  社会事业
  这五年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安宁、嵩明两个职教基地加快建设
  不断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民生工程的投入,2010年达131.5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完成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231所。优质普高在校生比例达67.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9.3万人,安宁、嵩明两个职教基地加快建设。民办学校912所,在校生27.6万人。完成昆明学院新校搬迁。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2775个,每千人拥有床位数5.4张。
  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1.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4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转移就业71万人。
  占地600平方米的昆明市大学生创业园,目前有15家创业团体入驻,12家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收入可观,入驻大学生在自身创业的同时带动了144人就业。
  超额完成“十一五”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率目标。开展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0%,新农合参合率达98.4%,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6.5%。以内,创新优先优惠的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累计兑现计划生育家庭奖励4.3亿元,被评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工作先进市和全国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引进各类人才11000多人。
  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65063套
  子君村经适房一期5300套房源去年完成交房工作。“十一五”以来,通过政府统建、政企共建、商品房项目配建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项目配建廉租住房、收购二手房等方式,昆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年分阶段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65063套,发放租赁补贴13092户,解决7万多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全国第七届残运会在昆成功举办
  成功举办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聂耳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竞技性体育和群众性体育蓬勃发展,全国第七届残运会在昆成功举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和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大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85个文化站、1370个文化活动室。
  开工建设市工人文化宫、市博物馆二期等重大工程。
  9
  改革开放
  这五年是发展环境改变最大、获得各项荣誉最多的五年
  制度创新使得昆明活力迸发
  2008年,昆明共创新制度1 414项,全年平均每天创新3.8个制度,转化为市委、市政府文件242项。2009年共创新制度2407项,平均每天创新6.6个制度。2010年1—9月创新制度2257项,平均每天创新8.4个制度。3年创新数千项制度,使得昆明活力迸发。
  向社会公布领导干部公务电话
  行政效能大幅提高,软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和“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推进“效能昆明”建设,大力推行“五办作风”、“一线工作法”、“工作成果倒逼法”,实施“三最三严”制度,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实施阳光政务,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公开承诺制,向社会公布领导干部公务电话,市长热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开通“96128”政务信息查询,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506项精简到86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会城市。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62项,东川、石林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撤销乡(镇)建制35个。开发区和园区实体化管理改革成效显著。
  推进股权资本市场建设
  成功试点引进股权投资,推进股权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93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4%。
  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组建昆明报业传媒集团等5大文化产业集团,大力发展民办学校和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工作深入推进。
  10
  城乡一体化
  这五年是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最快的五年
  城乡公交实现“镇镇通”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乡乡通油路,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3837公里、路基改造5928公里。城乡公交实现“镇镇通”,行政村覆盖率达90%。
  城镇化率达63%。
  解决107.5万人
  饮水安全问题

Hash:2eecd09ac4f8d83a1f19b49f9430b9efb00ae2c1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