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昆明呼马山的历史由来是什么?跟抗战

盘龙区是昆明市辖区之一,因盘龙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盘龙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早在3万年前,盘龙大地就有古人类活动。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成为人类繁衍生息之地。战国时期,已经进入文化水平较高的青铜时代,并迅速地向铁器时代过渡。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诏王阁罗凤派其长子凤伽异在昆明筑拓东城,意在“开拓东境”。拓东城址在今盘龙江和金汁河之间,即今盘龙区大部分地区。拓东城的兴建,开启昆明城市发展的先河。
自此以后,滇池地区乃至云南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逐渐向此转移,为昆明成为全省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元代建立的云南行省、在昆明设置中庆路府,把省治从大理迁到昆明,正式成为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此时的盘龙区域,“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民”,一派繁华壮丽的景象。延至明、清时期,昆明城区作为云南府城,全省的重要行政机构大部分都盘龙区境内。1911年10月30日,昆明人民举行“重九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在滇统治。1913年,废云南府,改称昆明县。1922年昆明市政公所成立。1928年市政公所改为市政府,昆明市建制正式确立。
云南和平解放后,昆明调整行政区划,将民国时期的8个区调整为6个区。1953年,再次调整,城区设一、二、三、四个区。1956年,一、三两区合并,10月19日经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盘龙区正式成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曾一度易名为“东风区”,1968年重新恢复盘龙区名称。盘龙区成立时共辖敷泽、吴井、五里、东华4个乡和近日、小南、长春、三义铺、太和、盘龙路、拓东、南强、珠玑、环城10个街道办事处。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盘龙区的街道办事处和乡经过分合、撤并及新建,到2004年8月共有长春、东站、东华、董家湾、环城、金碧、南强、太和、拓东、小南、珠玑11个街道办事处,58个社区,辖区面积15.1平方千米。
呼马山是金马寺街道办事处,从前主体属于官渡区,但部分区域也是金马寺大村和郭家凹村的坟山,在区划调整后整体划归金马街道办事处管辖。盘龙区在呼马山森林公园种下了胸径4至8厘米的银杏800余株,全面开展城市面山绿化。盘龙全区的绿地率现已达到45%,绿化覆盖率达到50%,园林绿化走在了全市的前面,成为了一个标杆。
官渡区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宋大理国时,高氏于蜗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法定寺。至元十二年鄯阐府改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后废州,置中庆路,并官渡县入昆明县,为路治,于蜗洞置通往高峣之渡口,“官渡”由此得名。
1956年10月19日,经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昆明市人民委员会将原第五区、六区合并为官渡区。1958年12月,龙泉区并入官渡区。1959年3月,区人民委员会由官渡镇迁驻关上。1961年小哨片区由嵩明县成建制划归官渡区。
金马寺原为金马神祠,创建于唐南诏时期,是昆明地区始建年代较早的寺院建筑之一。寺内碑刻记录了古滇国时期金马、碧鸡的神话传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作为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渡区将开展金马寺修缮、复建工作。
呼马山公园位于东三环与寺瓦路交叉口,在世博园与白沙河水库之间,是昆明市透绿工程之一,免费开放在空旷的停车场停好车。“呼马山公园”五个雕刻在砂石上的大字迎面而来。拾阶而上,左手边山石上“东骧神骏”四个大字在枝桠间隐现。呼 山森林公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免费公园。进去森林茂密,有小溪流水有围栏观瀑;还有梯田花海等等景点,当然也是鸟瞰全昆明座标一个很好的地方。
呼马山片区正在成为昆明市规划中的生态住宅区域。沿林荫小道一路前行。空气清新湿润,雨水洗过的树叶葱翠欲滴。一簇簇梅红色的三叶瑾开得热烈而执着。山风微澜,轻柔地拂过。有鸟鸣声响起,抖落满怀的清脆。一只花翅膀的小蝶 ,在树梢间穿梭 ,在花朵中畅游 ,她在捡遗忘在花蕊里的梦 捡遗忘在树梢上的过往。而路边那株早熟的向日葵,正对着天空微笑。有蜜蜂在采蜜,与世隔绝般的淡定从容。花蕊上的露珠也在闪烁,晶莹的光芒留给注视的双眸。而那些花开花落的声音,当然留给蜜蜂。四周空寂无人,只有夏风在林梢间穿越时的呼吸。驻足聆听 ,隐约中似乎有铃响马嘶的回响……在这寂静的六月的呼马山。夏阳终于穿过了厚重的云层,给潮湿的山岗洒一地的光影。坐在花架下的休闲凳上瞩目,玫瑰花依旧静静地开放,所有的幸福开始于蓝天上的飞翔。

Hash:593edba1cef13114d5dd1b059e7936c4bdc99bcd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