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有故事的景点 昆明历史故事有哪些

导读:昆明有故事的景点 昆明历史故事有哪些 1. 昆明历史故事有哪些 2. 昆明地名的来历故事 3. 昆明的故事传说 4. 昆明历史故事有哪些简介 5. 昆明地名故事 6. 昆明的历史故事 7. 昆明的名人故事 8. 昆明历史故事有哪些地方 9. 关于云南昆明的故事 10. 昆明民间故事有哪些

1. 昆明历史故事有哪些

虎嗜牛犊,又叫牛虎铜案,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表现的是一只老虎咬住一只母牛的尾部,而母牛把小牛护在身下。与马踏飞燕并称南牛北马。

2. 昆明地名的来历故事

昆明早期并非是城市名称,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云南西部和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是游牧民族。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但这个地名是指四川定笮县即今盐源县境。之所以把此地定为昆明,是因为接近昆明之故。但仍含有昆明族之意,大意是昆明族居住的地方。

南诏、大理国时期,昆明族东迁滇中,聚居滇池周围。元朝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才开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

以上回答,不知满意否,供参考和讨论。

3. 昆明的故事传说

海源寺始建于元代,据《云南通志》记载,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海源寺远离闹市,环境清幽,因该寺建在滇池的源头———大龙洞旁边(人们称滇池为海,故称海源)昔日海源寺香火鼎盛,辉煌一时,寺庙有大山门,罗汉廊,大雄宝殿、左右厢房,大悲阁等系列建筑。 明末徐霞客考察海源寺,说"海源寺侧穴涌出之水,遂为省西之第一流也。

民国24年(1935)10月10日,蒋介石到昆明,翌日曾偕其夫人宋美龄及高级将领何应钦等人,在龙云,卢汉陪同下游览海源寺。1957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尼四国途经昆明,曾轻车简从游览海源寺。

4. 昆明历史故事有哪些简介

东寺塔和西寺塔分别位于昆明市南面的书林街和东寺街,一东一西隔街相望,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昆明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东寺塔

又名常乐寺塔,常乐寺塔位于书林街中段,始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823-859年), 原系常乐寺内佛塔,俗称东寺塔。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毁于地震,后按原貌重建。

西寺塔

又名惠光寺塔,惠光寺塔位于东寺街中段,始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823-859年), 原系惠光寺内佛塔,俗称西寺塔。咸丰六年(1856年)惠光寺毁于兵燹(xiǎn),仅塔存。

塔平面呈正方形,十三级空心密檐式砖塔(密檐式塔:从下至上逐层变小,各层塔檐紧密重叠着的一种塔,盛于隋、唐时期),各层间距较短并均设有券(xuàn)洞佛龛(券洞:弧形洞,佛龛:供奉佛像的小阁子),里面供奉着砂石佛像低眉垂眼,仿佛在俯瞰着众生。

塔砖上印有汉字和梵文,塔顶所置饰物是云南古塔的特点之一,和中原古塔有所区别,可看做是唐朝与南诏文化交流发展的标志之一。

青砖层叠,四角反翘,塔顶四角各置一大鹏金翅鸟(迦楼罗),每当西南风吹过,就会发出喔喔鸡鸣,有如真正的雄鸡报晓。

双塔是昆明地区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

神秘的双塔传说

除了明清昆明八景之一的故事,关于双塔的传说,还有这些:

【大鹏金翅鸟】

塔上金鸡的原型是佛教典籍中的迦楼罗,也称金翅鸟,这是一种专门食龙的神鸟,专镇水怪河妖。

昔日昆明江河纵贯,水患频繁,传言滇池里的龙经常兴风作怪。东西寺塔上的金鸡时刻注视着龙的动向,只要它一闭眼,金鸡就会飞下去啄龙的眼睛,逼迫龙睁眼,以解水患。

【锁龙井】

除此之 ,民间还盛传东西寺塔之间有一口锁龙井,专门用于下镇压双塔下面的黑龙。

建井前,黑龙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双塔都镇压不住。为了安抚黑龙,只能在双塔中间开了一口井,必要时打开盖子给黑龙透气并进行祭祀。

【昆明比萨斜塔】

文物管理部门曾对东寺塔进行过测量,发现顶部中心向西南方向倾斜52厘米,而西寺塔顶部中心也向西南方向倾斜43厘米,据说为地震导致,也有说是为抵御强风而设计,更有人猜测塔基本身就不稳,因城市抽水过多使得东西两塔倾斜。故曾有游客称其为昆明版「比萨斜塔」。

【孔雀胆】

相传元代末年,梁王得大理总管段功相助,复得昆明,将公主阿禚许给段功为妻。不久,梁王受奸臣蛊惑,怀疑段功有夺昆明之心,命阿禚(zhuó)用孔雀胆毒杀段功,阿禚念及夫妻情深不忍下手。梁王又邀段功到东寺塔做佛事,派人乘其马惊之时将其杀害,阿禚闻讯,悲痛欲绝,不久忧愤而终。

03

接近太阳的近日楼

在双塔中间,还有一座古典的小楼「近日楼」,这里楼曾是昆明城的大南门,因「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得名近日楼。

1946年,近日楼城墙上贴满反帝反蒋的诗歌、杂文,人们称之为「民主墙」。(联大中就有民主墙的复原景观),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2002年才得以重建。

随着近日楼移址东、西寺塔之间,步行街恢复了「老昆明」风貌,整条街路面为条石铺成,附近房屋均为老昆明传统风格,一条全新的商业街同年4月20日建成开街。

明清两代,近日楼一带就是昆明的主要商业中心,大批的货物在这里集散。到了今天,近日楼的商铺再次繁华起来,开茶馆、卖小吃、经营特产。

街两侧立着26柱仿清石雕路灯,东段街上有铜塑《赶马人》、《打更》、《补碗匠》、《鸡蛋拴着卖》、《对奕》等。

可惜楼内、楼上均变成了办公场所和玉石卖场,没法再登楼观赏老昆明街貌了。

04

城市的守望者

元人李京看双塔后曾写下「天际孤城烟外暗,云间双塔日边明」的诗句。是啊,双塔总是这样静静矗立着,看着城市的日月沧桑、风云变化。

5. 昆明地名故事

其实,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到唐代,“昆明”才作为地名,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设为昆明县,1922年8月1日,昆明脱离县改为昆明市,一直到现在。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 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宋宝佑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

“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至于有的地方志记载:“昆明北之梁王山名昆仑……昆明之名取义于云南洪水退除,昆仑山南方有离(黎)明景象,当属非虚…… 昆明名取义不外标识云南之文明景象……谓日月相推而明生可以烛照一切,盖云南僻处边徼,开辟较后,以昆明名省会,谓自后当可比同腹省,或其光明更著,可以照耀各先进省也。更就字形言,昆为日比二字并合而成,即日日相比之意,言其文明将日比一日进步也;明为日月二字并合而成,即日月合璧之意,言其前途之发达将如日月之升恒也,昆明之取义如是……”此一家之说,仅供参考。

6. 昆明的历史故事

云南多山多林,海拔较高且境内广布红土,自古就被称作红土高原。1910年建成,北起省会城市昆明,南至越南港口海防的滇越铁路是云南第一条铁路,也是孕育云南红色革命的摇篮。通过这条铁路的历史,可以清晰梳理出中共云南革命的脉络和云南工人阶级的抗争史。

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外人很难注意到这个深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深山密林中,距离曾经的米轨一等大站芷村火车站不到20公里,名叫查尼皮的小村落。查尼皮,彝意为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93年前的初秋,一个名叫刘林元的铁路工人秘访蒙自周围,最终选定了这个名字有些拗口,仅有彝、苗、汉十几户人家居住的半山坳,作为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地。刘林元是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云南省特委)委员、云南铁路总工会主席。

1928年夏,中共云南省特委辗转收到《中央致云南临委的信》,信中,党中央结合云南斗争实际,要求省内地方党组织召开一次扩大会议,产生5至7人的临时省委。(注:1927年12月上旬,云南省特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建立中共云南临时省委,简称云南临委)

信中着重提到:对工人运动,须加紧滇越、个碧二铁路及个旧矿工的工作……对农民运动,依目前党的力量当然要集中在昆明、蒙自、嵩明、易门、个旧、临安等已有基础的县份,但沿铁路的其他县份,必须尽可能去发动,使之与铁路工人联成一气。

10月13日夜,查尼皮村民李开文的家中,火塘烧得红旺,年轻的手拨亮了马灯,映照出鲜红的镰刀斧头,也映照在了来自云南各方面代表的共产党人代表的脸上,他们是:陈庭禧、吴澄、吴少默、陈加铣(1930年叛变)、李鑫、杜涛、刘玉瑞、杨立人、浦光宗、刘林元、黄洛峰、戴德明、武焕章、杨东明、李静安、马逸飞、张舫。

那一天的查尼皮,伴随着激昂的《国际歌》,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召开。这17名星星火种以“凭我不平之血的飞溅,把全世界来涂染遍”的坚强意志,领导起了云南无产阶级工农运动。

红色的火种由此播撒,信仰的光辉自此绚烂。

在中共中央的多次指示和中共云南临委的领导下,云南地方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到1928年末,云南党团员人数已达600多人,建立了中共迤南(滇南、思茅、普洱)区委、中共蒙自县委和个旧、石屏、嵩明3个临时县委,16个特支和10多个党支部。

在此期间,云南铁路党员达到33人,相继成立了 越铁路芷村车站支部和支分部、宜良车站支部、阿迷(今开远)车站支部,以及个碧铁路蒙自车站支部、可保村车站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

1929年2月,中共中央为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专门发出《中央指示云南第一次全省大会信》,用理想和生命照亮了云南这方天地的光明未来。

同年3月,在中共蒙自火车站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巨伯年的领导下,个碧铁路沿线所有车站3000多工人大罢工,要求铁路当局加薪。罢工持续一周后,铁路当局被迫同意加正薪百分之二十,加津贴百分之二十,云南铁路史上第一次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1937年冬,法国人借口中日战争影响,营收减少,通令全路华越员工裁员减薪。1937年11月1日,就在法国人决定裁员百分之十、减薪百分之三十后,滇越铁路北段全线大罢工。次日,滇越铁路总办巴杜赶到开远,与抗日救国分会会员、滇越铁路华员职工工会主席王正福等8名代表进行谈判,王正福代表提出:不准裁员减薪,要求恢复原定薪水;每天工作8小时;工人生病应准休息;不准随意开除工人,工人生活要有保障;限3天答复,不答复不开车的5条主张。

次日,河内回示,答应滇越铁路工人诉求,不减员不减薪。消息一出,震撼全滇,当日的云南《民国日报》发表社论高度评价道:“此种大规模罢工,在本省尚属创举”。

罢工结束后不久的1938年春,王家福(刘林元化名)带领一批云南进步青年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并最终开赴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前线,从此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如今的查尼皮村,村民盖起了二层小楼,袅袅炊烟映衬着生活的美好。柏油沥青铺就的进村道路宽敞平整,路的一侧,巨大的“中国红色地标”鲜艳夺目,步入教育基地,红旗猎猎招展、苍松翠柏掩映,绕过山脊处突出的崖岩,一座茅屋静静矗立,正是当年中共云南一大召开的地方。不远处的广场上,一群年轻的共产党人面对茅屋庄严宣誓,眼中的光芒一如1928年那群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2017年初,查尼皮被评为首批10家红色旅游景区和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各地参观学习游客达15万人次以上,是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 昆明的名人故事

云南近代史上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认为云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自清朝以来,统治者对于云南都是非常重视,并且连贵州在内,成立了云贵总督,统制云南军政。而出自云南的近代名人,也是非常的多。

首先第一个要说的,必须是唐继尧,因为此人对于云南的影响非常大,并且一度带领滇军外出扩张,算是云南本土势力第一次进驻外省的典范。

而唐继尧因为投机北洋政府,最终被驱逐出了云南,此后云南一直由龙云统治。提起龙云,我想很多人应该都很熟悉,因为云南王指的便是龙云。此后龙云一直统治了云南十几年,虽然能力不错,而且把云南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他不听蒋介石话,最终蒋介石调虎离山,将龙云胁迫到重庆,后转移南京,几乎软禁了起来。

而在龙云被调往国民党中央之后,云南则由龙云的门徒卢汉将军掌控,不过蒋介石当时认为卢汉会听自己的话,没有龙云那么顽固,结果他的算盘还是打错了。卢汉将军本身就不想打内战,最终他选择了起义,并且扣押了一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

当然除唐继尧、龙云、卢汉之外,云南还走出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像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聂耳先生,他就是云南玉溪人。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几位云 南近现代历史人物,欢迎大家补充。

8. 昆明历史故事有哪些地方

昆明西山这叫做睡美人。相传很久以前,在滇池岸边,有一对真挚相爱的青年男女,男捕鱼,女织网,生活得很幸福,有一天,小伙子为了表达对姑娘的爱意,乘小舟到海子为她采取海菜花,然而,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姑娘却没有见到小伙子回来。

姑娘思念着小伙子,以为他有什么不测,于是悲恸欲绝,昼夜长哭,眼泪流了“五百里”,最后泪尽而逝,身躯化为湖滨山峦,长发则散于草海之内,从此,西山便被称为“睡美人山”。这就是昆明西山由来的民间故事。

9. 关于云南昆明的故事

“茶马古道文化丛书”是关于茶、古道、马帮和人生活状态纪实的故事指南,它只有一个单纯的企图——用描述来引诱人们,让大家看和欣赏我们的这条“茶马古道”。

丛书全面介绍了“茶马古道”区域的香格里拉、怒江大峡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产茶地的西双版纳、思茅以及中国大西南的其它地方,但是我们仍扣紧了“茶马古道”四字。对于茶马古道而言,旅人、商人、探险家、僧人……却是匆匆过客。而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最漫长的这条艰险之道上,推动古道繁荣的茶马贸易已经消失,但仍能想像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和热气腾腾的生活,那人类不畏艰难的“茶马古道”精神,将会给中国的大西南带来灿烂的前景。昔日的辉煌已沉入西方的地平线,而来日的壮美将升起在东方的天际。

冈仓天心于《说茶》中借他人之口说茶道的真髓“茶道就是这样一种隐藏着你可以发现的美的艺术,一种暗示你不敢表白的东西的艺术。它是平静而充分地自嘲的高尚的秘密,它本身即是这样一个幽默——达观的微笑。”这是对茶道精神的一种表述,我喜欢。[1]

10. 昆明民间故事有哪些

: 有关米线的背景:

米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过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

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

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公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

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

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盖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

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

于是她先把肥鸡、童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

书生也喜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

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

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 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Hash:02d6138178008394d8c437df518b98902be8b548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