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开辟红色旅游线路 耒阳红色文化介绍

导读:耒阳市开辟红色旅游线路 耒阳红色文化介绍 1. 耒阳红色文化介绍 2. 耒阳市红色旅游景点 3. 耒阳红色文化介绍视频 4. 耒阳红色文化资源 5. 耒阳红色事迹 6. 耒阳市红色文化遗址 7. 耒阳的红色文化 8. 耒阳的红色景点 9. 耒阳红色文化资源调查 10. 耒阳红色文化介绍简短

1. 耒阳红色文化介绍

因神农创耒而得名的耒阳,是中华民族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自然地理得天独厚。耒阳地处湖广要冲,湘南福地。四季分明,景色宜人,处处山青水秀。南连逶迤腾细浪的五岭,北接五岳独秀的的南岳,东靠中华鼻祖炎帝陵和红色圣地井冈山,西邻帝子翠微的九嶷册和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正在筹建的武广铁路纵贯南北,桂闽公路横穿东西,耒水、舂陵水四季通航,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使天涯近在咫尺。 悠久历史溯及五千余年。耒阳是中国造纸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既是炎帝神农氏创造耜的地方,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诞生地。

秦初置县,东汉立郡,元代设州,民国时一度成为临时省会。1986年撤县设市。总面积265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办事处、31个乡镇及1个经济开发区。 人文景观美不胜收。耒阳远古的农耕文化、蔡伦文化、稻作文化、秦汉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革命文化,使湖湘文化更为神奇。境内有汉代古县廷、蔡侯祠、环秀楼、凌云塔、雕龙塔等名胜古迹;有杜棱书院、淝江书院、云峰书院等文化教育胜地;有鹿峰寺、金钱寺、紫霞寺、盘古庙、神农寺等宗教圣地;有蔡伦纪念园、发明家广场、农耕文化博物馆、黄市竹海、汤泉旅游度假村等旅游景区、景点。底蕴丰厚、特色独具的耒阳文化,牵动了人们无限遐想和向往,吸此了八方游客驻足观光和游览。 地方特产驰誉遐迩。耒阳物产富饶,韫玉藏珠,是有名的『油茶之乡』、『楠竹之乡』、『能源之乡』、『汉白玉之乡』,电能资源居湖南之首,大理石汉白玉玉储量居全国之首,高岭土储量列亚洲之冠,耒阳发明的插秧机和『三牛牌』耕整机、开发研制的超牌重钙等创国家名牌和国际名牌;坐落在境内国家重点企业有湖南白沙煤电集团、大唐耒阳发电厂、新生煤矿、湘南新区、欧阳海灌区、韶能集团。耒阳的土特产品有传统佳酿张飞湖子酒、享誉海内外的坛子菜、红薯粉皮、精制茶油、绿色大米等特色绿色食品。神奇的耒阳之旅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2. 耒阳市红色旅游景点

耒阳有蔡伦祠,特产有灯芯膏、蒿子粑粑等。

3. 耒阳红色文化介绍视频

材料

干米粉250公克,吐司火腿2片,虾仁30公克,洋葱丝20公克,红甜椒丝15公克,青椒丝15公克,绿豆芽50公克,水80㏄,咖哩粉1又1/2茶匙,盐1茶匙,细砂糖1/4茶匙

做法

1.干米粉入滚水中汆烫,待水再度滚沸后立即捞出放入盘内,另以一盘覆盖,焖透后剪短备用。

2.将虾仁汆烫熟;吐司火腿切丝,备用。

3.热锅,倒入沙拉油,放入洋葱丝、咖哩粉炒香,加入青椒丝、红甜椒丝、绿豆芽,以小火炒2分钟。

4.在作法3中加入水、盐和细砂糖调味,最后放入作法1的米粉炒至水分收干即可

4. 耒阳红色文化资源

01

王尔琢,湖南石门人,在黄埔就读期间受到周恩来的赏识与重点培养,并在其介绍下入党,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奉命带着余部掩护幸存的主力部队转移,后与朱德、陈毅一起带着余部来到井冈山。

组建红四军后朱德为军长,毛主席是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兼28团团长。28团是留守在井冈山的主力部队。1928年,该团下属的一个营长叛变,还拐骗走了两个连。为了挽回损失,他带着警卫排前去追捕劝返,结果被躲在暗处的叛徒射中牺牲。他为工农红军挽回了两个连,自己却牺牲了,年仅25岁。

02

伍中豪,湖南耒阳人,17 考入北大文学系,次年入党,22岁考入黄埔四期。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与毛主席相识,从此就一直紧跟在毛主席身边,是他的头号爱将。他们一起领导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一起组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首任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曾三次攻克福建龙岩,为创建闽赣革命根据地打下基础。

1930年,他奉命执行任务途中被国军埋伏包围,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5岁。得知他的陨落,毛主席悲痛的关在房中好几天,彭德怀更是亲率5000兵力为其报仇雪恨,将罪魁祸首的污血洒在他的墓前。曾有人说过,如果他没有牺牲的话,毛主席后来也不会重用林总,可见其分量之重。

03

黄公略,湖南籍,曾在陆军讲武堂学习,后又考入黄埔军校。他参加过广州起义,与同窗彭德怀一起领导了平江起义,后留在平江地区创建湘鄂赣边界根据地,领导游击战争。红五军建立后,彭德怀为军长,他为副军长。

担任红6军军长期间,他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歼灭了国军主力部队,粉碎了国军的第一次反围剿计划。在组建赣西南根据地中,他先后发展了三万名党员,为我军奠定了稳固的阶级基础。1931年9月在一场战役中被敌人战机袭击,英勇牺牲,时年33岁。至此,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三骁将”又痛失了一位。

5. 耒阳红色事迹

馒头,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食物,特别是在北方,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馒头是我们经常吃到的主食之一。

今天我们要讲的《一个馒头的故事》,发生在1976年春,陆军五师十五团五连在训练新兵中。

当年的新兵大部分是从祖国的南方一一湖南省衡阳地区的耒阳县等接来的。南方的新战士的饮食习惯与北方不同,他们是大米饭为主,而当时部队的大米较少,主食确以馒头,发糕为主。这些实际情况与新战士很不适应。

恰好有一天,指导员王广瑞发现炊事班倒剩饭剩菜的桶里,有两块馒头,合起来是一个馒头之多。于是下午新兵排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就针对此讲了一堂。

讲台上,盘子里放着那个拼起的馒头,指导员从讲我军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红军长征路上吃树皮,啃皮带的故事,一直讲到全国人民生活也还困难及粮食非常紧张……。又讲了讲团农场官兵种水稻的艰辛等。一个多小时,围绕这个馒头之事,给新兵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课后,各新兵班又带回宿舍讨论。新战士们个个踊跃发言,表示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决不剩菜剩饭。从此以后再没有扔馒头的现象发生。

我作为新兵班长,对这个《一个馒头的故事》,四十五年了至今记忆犹新。

这个馒头的政治课,使当初的新战士们后来都成长成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6. 耒阳市红色文化遗址

郴州日报》周末版曾发表了一篇题为《蔡伦两千年祭》的文章,认为“《后汉书》已经记录得明明白白,本无非议,可后辈人却在‘蔡伦桂阳人也’之后一次又一次添加了括号,或说是今郴州市人,或说是今耒阳市人,可谓名出多门,莫衷一是。”

蔡伦是桂阳人,《后汉书·宦者列传》本来说得明明白白,但是桂阳在当时,有郡有县,作者范晔到底没有说完全,留下了争议的空间。那么,蔡伦究竟是何处人呢?

据《桂阳直隶州志》载:“蔡敬仲造纸,兴自洛阳,今州南门有蔡伦井,传云故居也,其井深不可测,下有隧道,石甃曲折,旁多刻识……”而总篡清末学者王闿运认为“造纸不必曲池,此恐蔡侯旧冢”。蔡伦造纸,“兴自洛阳”,即使是在家乡造纸,也不必曲池。更何况蔡伦因政治问题服毒自杀,最后被宣布 “国除”,如此钦犯,死后还葬家乡,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说蔡伦井是蔡伦故宅,可以这样认为,但证据不足。据说有奎星楼,那是供奉香火的蔡伦神祠,可惜现在都不存在了。

耒阳县的蔡子池、蔡伦墓、石臼(捣敝布、鱼网用)、纸桥(耒阳河边周家码头,传为蔡伦造纸处)、玉鼎都是后人为了纪念蔡伦而设置的。但是,耒阳的蔡伦故宅,据说北魏拓跋氏之前就存在。不管是真故宅,还是后人设置,作为遗迹,应该肯定是最古老的。

郴地居古荆州的南郡,自秦并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郴居长沙郡。古桂阳郡是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立的一级行政单位,为汉初全国一百零三郡之一。最初管辖的范围,北到衡山,南达广东英德,西至广西全州、灌阳一带,地跨现今郴州、衡阳、韶关、清远、永州、桂林六市所辖广阔区域,而郡治所在地设在郴州的郴县。后来桂阳郡分别析出零陵郡、始兴郡,辖区范围变化不一,但桂阳郡之名一直沿袭到宋代,前后绵延一千余年。

蔡伦是东汉人,东汉明帝时入宫廷,章帝建初中为小黄门,和帝永元九年(公元87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紧密,为后世法。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上报,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安帝元初三年(公元114年)封龙亭侯;安帝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饮药自杀。

蔡伦生活工作在东汉,那个时代的桂阳,如果指的是桂阳县,无可争议应该是广东连县,可是连县无文献根据;如果指的是今天郴州的桂阳县,而这个地方古称平阳,是郴县西边的一块属地。蔡伦时代,连平阳也没有影子,何况桂阳?老的桂阳不是,新桂阳县也不是,那么,耒阳、郴县、蓝山、资兴、永兴、汝城、阳山、曲江、含洭、浈阳都有可能,那么,东汉时候他的家乡桂阳郡究竟指的是是哪里呢?

《宦者列传》作者范晔写十三个宦者的籍贯时,有如下写法:“孙程,涿郡新城人也;单超,河南人;蔡伦,桂阳人也;左倌,河南平阴人……”这十三个宦者的籍贯只写一个地名的共4人,写大小两个地名的共9人。如单超“河南人”,只写大地名;左倌“河南平阴人”,写大小两个地名。只写一个地名的显然是大地名,写小地名的,一定前面加个大地名。因为大地名,知名度比小地名高,可以肯定,“桂阳人也”的桂阳是单写,则应该是大地名,而非小地名桂阳县了。

其实,“桂阳人也”的蔡伦是桂阳郡的什么县人,《水经注》早已认定。北魏的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指出:“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王莽更名南平亭,东傍耒水……水侧注西北,迳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傍有蔡子池。伦,汉黄门,顺帝之世,捣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自其始也。”

这里指出“耒阳旧县”、“东傍耒水”、“蔡洲”、“洲西即蔡伦宅,傍有蔡子池”。多么具体而微,多么明明白白,这是蔡伦是桂阳郡耒阳县人的最早最权威的认定。

蔡伦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首席发明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存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古桂阳郡人、今郴州市人的骄傲。作为古桂阳郡人、今郴州市人,蔡伦是“耒阳人”也罢,是其他县的人也罢,都同样感到光荣。

7. 耒阳的红色文化

1.辣椒炒肉

做法:

1、选较香辣的青尖椒切滚刀片,猪肉带肥前腿肉分肥瘦分别切片,蒜切片。

2、锅热较多的油,下蒜片、青椒片、肥肉片炒香,并不断翻炒,直到青椒表面呈微微虎皮状。

3、加入肉片,调盐、老抽、生抽、鸡精,大火快 出锅。小诀窍肉的时间不易过老或过嫩。

2.黄鸭叫

做法:

1、黄鸭叫从鳃部撕去内脏,洗净血水待用;红尖椒切成1厘米长的筒形,蒜籽去蒂,干椒切段,姜切片。

2、锅置旺火上,加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黄鸭叫、大蒜籽炸一下,倒入漏勺沥油。

3、锅内留底油,下入姜片、干椒、豆瓣酱、辣妹子炒香,再放入黄鸭叫、大蒜籽,烹入白醋、料酒,注入鲜汤,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盐、味精、鸡精粉,待黄鸭叫入味时,旺火收浓汤汁,放入紫苏叶和红椒筒,淋红油,出锅装入干锅内,淋香油即可

3.剁椒鱼头

做法:

1、准备鱼头及辅料。

2、将鱼头撕去里面的黑膜,用水仔细冲洗干净内腔。

3、用刀剖开从鱼肚至鱼嘴,再用刀切一下,使鱼头能平整展开成一条直线。

4、将鱼头用盐、料酒、胡椒粉搓揉腌渍半个小时左右去腥入味。

5、将切好的姜片葱丝平铺在盘底。

6、将腌制好的鱼头平铺在盘中。

7、在鱼头上铺满剁椒。

8、锅中加适量水,大火上气后,放入鱼头,蒸制。

9、蒸约二十分钟,鱼眼鼓起突出即熟,关火后再焖二分钟。

10、开盖后,将盘中蒸出的汤汁倒掉不用。

11、在蒸鱼的过程中,将姜葱蒜切成末备用。

12、锅中放适量茶油,烧热。

13、将切好的葱姜蒜末铺在鱼头上,将烧好的油迅速均匀浇在鱼头上即可。

14、吃时,将葱姜蒜碎与剁椒拌匀。

4.红烧肉

做法:

1. 先把五花肉切成三厘米见方的块,把切好的肉凉水下锅。

2.水开煮3-5分钟捞出。

3. 炒勺上火放少许底油,下入焯过水的五花肉煸炒。

4 .把五花肉块用中小火煸出油,肉块煸至颜色微黄捞出备用。

5 .锅中留底油下入豆豉、八角、桂皮煸炒。

6 .煸出香味儿后下入葱段、姜片和干辣椒煸炒。

7 .爆出香味儿后,倒入煸好的五花肉块炒匀,然后烹入绍酒炒匀。

8 .再烹入酱油炒匀。

9. 注入适量的开水,水和肉持平略多一些即可。

10. 注入水后放入冰糖。

11. 盖上锅盖,用小火焖烧40分钟。

12. 肉烧至40分钟后,拣出八角、桂皮和葱姜不要。

13 .用旺火收汁,汤汁将近收净时撒入少许味精炒匀,然后便可出锅。

14 .出锅后,把肉装入保温碗中便可上桌食用。

5.豆豉辣椒蒸排骨

做法:

1、将排骨洗净后用盐、生抽、少许生粉抓匀腌一会;

2、白椒洗净,豆豉先用水泡开,洗净表层的盐份;

3、将白椒剪碎,和豆豉,姜末一起盖到排骨上

4、入蒸锅蒸20分钟;我是用电压锅蒸的,设定时间10分钟。出锅后撒上葱花就很好看了

6.干锅鸡

做法:

1、仔鸡宰杀后洗净,斩成2厘米见方的块,投入七成热的油锅中炸至色呈金黄时,倒出沥油。

2、锅留底油,注干锅香辣油烧热,投入姜片、蒜瓣和泡椒节煸香,随后下入鸡块,烹入白酒,用精盐、味精、蚝油、辣妹子酱和香醋调好味,转小火焖约5分钟以后,盛入干锅内,撒上杭椒节,即可随酒精炉上桌。

7.黄焖鳝鱼

做法:

1、鳝鱼洗净粘液后切成3公分左右的段;黄瓜洗净后切小块;香菇去蒂;

2、蒜剥皮后切成粗粒;姜切片,葱切段,香菜切末。

3、锅中放油烧至七成热,下入鳝鱼段、大蒜粒、葱姜片煸炒,待其水分将干,发出“啪啪”的响声时,烹入料酒、酱油,加水、盐、胡椒粉、鸡粉烧开

4、盖焖至鳝鱼熟软时加入香菇、黄瓜同焖入味。

5、调盐、鸡精,加入几片新鲜紫苏叶略煮一两分钟。

6、勾入水淀 收汁,淋入香油,装盘,撒上香菜末即可。

8、腊味合蒸

做法:

1、腊鱼、腊肉、腊鸡各少量,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再清洗片刻,切成小块;

2、生姜切丝,香葱一部分切末,一部分切成寸段;大蒜仔切末;

3、蒸碗底部铺上姜丝、葱段,放一层腊鱼,再放一层腊鸡,带皮五花腊肉放最上层(清蒸时腊肉会溢出油脂,渗透到碗底);

4、小碗加少量生抽、老抽、辣椒粉、蒜末,拌匀,淋在食材上;干辣椒煎成小段,另取小勺加少量油,在火上加热至油滋滋作响,关火,将现做的辣椒油浇在食材上;

5、蒸锅上汽后,蒸碗盖上保鲜膜蒸四十分钟左右,关火,撒上葱花即可。(吃时再将三样食材拌匀一下更好)。

9.大盆花菜

做法:

1、花菜掰小朵入盐水浸泡。

2、香肠切片,葱蒜、干辣椒、青椒切好备用

3、直接下锅煸炒香肠。

4、等香肠变得透明,下蒜和干辣椒炒香。

5、下花菜翻炒。

6、等花菜变得有点微黄,加青椒、生抽、耗油、白糖翻炒。

7、等花菜软糯、青椒断生,加孜然粉、胡椒粉、盐和葱段炒匀出锅。

10.烧辣椒皮蛋

做法:

1、红尖椒洗净,将炉火开至中火,用铁钎子穿过尖椒,放在明火上烧烤至表面发黑起泡。迅速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并搓洗掉表面的黑皮。烧好的尖椒撕成丝备用。

2、蒜去皮后捣成蒜泥,加入生抽、香醋、芝麻油、白砂糖搅拌均匀成调味汁。

3、碗中放入撕成丝的烧辣椒,加入调味汁,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少许盐调匀。

4、皮蛋去皮切成2cm见方的块,放入碟中。

5、将拌好的烧辣椒汁淋在皮蛋上即可上桌。

8. 耒阳的红色景点

耒阳市旅游景点 耒阳东湖温泉 [耒水风光] 静静的河湾 谷朗碑 [耒阳自然景观]大河滩风景区 [耒阳人文景观] 培兰斋(国家2A级旅游景区)

[耒阳人文景观] 新市古民居 [耒阳自然景观]泉水湾风景区 西湖游园 凌云塔 蔡子池 蔡侯祠·蔡伦墓 鹿歧峰 杜甫墓·杜公祠 环秀楼 杜甫公园 锡里休闲渔庄 张飞索桥 欧阳海灌区大坝 耒阳辖神庙 耒阳敖山庙 耒阳烈士陵园 钟灵毓秀的青麓山 图说耒阳 泉水湾风景区 大河滩风景区 株山湾竹海中心景区 蔡伦纪念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农耕文化博物馆(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 培兰斋(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盘古山旅游风景区 神农广场 新市古民居 汤泉旅游度假村(神农温泉) 鹿峰寺 杜甫墓 金钱寺 汉代古县廷 科技发明家广场 直钓岩(又名张良洞) 金线吊葫芦

9. 耒阳红色文化资源调查

汨罗江之祭

□李元洛

在中国的河流中,汨罗江远算不上波高浪阔源远流长,但却是一条名闻遐迩的圣水。它温柔而温暖的臂弯,曾先后收留中国诗歌史上两位走投无路的伟大诗人。不过,一位在下游,今日的汨罗县境,以水为坟,年年端午,竞渡的万千龙舟还在打捞他的魂魄;一位在上游,如今的平江县域,堆土为墓,少人拜谒,与凄清的墓地长年相伴的,多是春风秋雨夕阳晨雾,还有偶然在坟头点燃的几炷清香。

大历五年也就是公元七七〇年秋冬之际,杜甫出峡入湘在湖南流寓三年之后,写下《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亲友》一诗,从长沙出发,准备顺湘江而下洞庭,然后入长江而至汉水,转道襄阳回归河南故里。然而,他其时年近花甲,早已病体支离,舟入朔风凛冽的洞庭,更是多症并发而一病不起。被历代学者断为绝笔之作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卅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如同自撰的讣闻。他写了“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的洞庭湖冬日景色,船过湘阴,北去巴陵,“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病重的他只得转道前往湘阴与巴陵途中的昌江县城,去投亲靠友。今日的平江,唐时称昌江,府治为中县坪,在汨罗江的上游。但在距县城仅十里的小田村附近的江上,巨星即告陨落,他年幼的儿子宗武只得将父亲草草葬于小田村天井湖,也就是我们今日见到的平江杜墓。如果你远道前来,不仅可以一瞻遗迹,而且风行水上山间,鸟过田头陌上,还会向你叙述许多有关杜甫的传说。

全国杜墓今有八处,除四处纯属传闻和纪念性质者外,学术界考证杜甫真冢,主要有耒阳说、平江说、偃师说与巩县说,而我则认为平江杜墓是杜甫的原始墓葬,而死后的杜甫也很可能一直没有北归。杜甫去世后四十三年,他的孙子杜嗣业请任江陵士曹参军的元稹作墓志铭,铭中说杜甫“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今人多以为此“岳阳”乃今日之岳阳市或岳阳县,殊不知后者从西晋以至清末,均称为“巴陵”。“岳阳楼”原也只是三国时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兵台,开元四年张说以中书令守岳阳时,于旧址建楼,名为“西楼”,至李白杜甫始以“岳阳楼”为题。如果杜甫葬于岳阳城厢,当有人吟咏,但却付阙如。唐时的昌江,是岳州的五个属县之一,至五代后唐时才改名平江。高山曰“岳”,山南曰“阳”,平江县境内有海拔一千六百五十三米之天岳山,而汨罗江流域在山之南与山之西,正是元稹所谓的“旅殡岳阳”之地。平江的杜姓,至今繁衍有八百人以上,以“杜”命名的地方如“杜家山”、“杜家园”等等,就有十余处之多,此处流传于今日的杜氏家谱,也说杜甫殁后因干戈扰攘,归葬偃师未果,因而“癶葬平江”,而子孙“卜居是邑,以祭守其墓”。明代的湖广参政陈恺,曾在平江杜甫后裔家中发现两封皇敕,一是至德二载唐肃宗授杜甫为左拾遗的诰敕,一为宋代授杜甫后裔杜邦杰为“承节郎”的敕书,他并作《跋杜氏诰敕》予以详尽的记载与说明,清初钱谦益在《杜诗钱注》中也曾说,“今藏湖广岳州府平江县裔孙杜富家”。据说,这两件诰敕传至杜富的嫡系后裔杜瑞生,于辛亥革命年间遗失。将近百年,音沉信杳,如果有朝一日它们能重现江湖,就可为平江杜墓出示旁证与铁证了。

我居杜甫曾经流寓过的长沙,虽然离平江地不在远,而且心向往之,但人事倥偬,竟然直到最后的一个秋冬交割之日,才和我昔日的学生余三定、朱平珍夫妇以及也曾是学生的段华偕行,去今日平江大桥乡小田村天井湖,拜谒那一座山中的也是我心中的坟茔。

车出平江县城,驰过汨罗江大桥,往南行二十余里,拐上一条泥泞曲折的乡间小道,颠颠簸簸,终于看到山丘间有一溜白色的粉墙,那就是光绪十年重修的“杜公祠”。祠门额上有一方青石,刻有“诗圣遗阡”字样。祠前有一方可供停车的大坪,据说那就是“天井湖”干涸后填成。“杜公祠”如果是书名,白色粉墙就是它的封面,封面之内有些什么精彩文章呢?三张大门关闭已久,大约平日也少人问津,我们是不速之客,杜甫也早已长眠不起,蓬门今日当然也不会再为君而开,我们只得从旁侧围墙已经坍塌拆毁的缺口进去。杜公祠为砖木结构的两进一天井结构,几间敝旧的房舍现在已改为小学的教室,桌椅破旧,秋冬之日光线更是暗淡,窗户没有玻璃,糊窗纸早已破碎,秋风与朔风于其间畅通无阻。杜甫墓就在教室窗外不远,他老先生每天都可以听到克服困难前来上学的乡里小儿咿呀诵读之声,若 “八月秋高风怒号”之时,或是“天涯霜雪霁寒宵”之际,以苍生为念以天下为怀的他,会不会长叹息以掩涕呢?细察祠堂墙壁上尘封破旧的字画,在檐下廊前徘徊留连,平珍是平江人,对杜祠的故实十分熟悉,她指着木柱石础中两个麻石柱础,对我们说:

“这两个覆盆式的麻石柱础,下方上圆,刻有莲花瓣纹饰,从形制可断为唐代遗物,全国其他唐代古建筑遗迹也可以证明。”

“那当然是杜墓真实性的实证,不,石证了。”我高兴地随声附和,并弯腰抚摸那冰凉的石础,想重温千年前的时光。

祠堂后面的小山丘上,有一栋建于多年前的房舍,现在也改为三间教室。门楣石匾上嵌刻有“铁瓶诗社”四字。诗社不知成立于何许年,诗社而名“铁瓶”,不知瓶内藏有什么纶音妙旨?为什么“瓶”而谓“铁”呢?但铁定无疑的却是,建社的人与诗有缘,并欲继承发扬老杜的流风余韵。我甚至忽发痴想:有诗灵做伴,得天独厚,现在不起眼的莘莘学子之中,将来会不会有人一登诗坛而叱咤风云呢?正遐思远想之时,管理墓园的老人已被请来,他领我们走到诗社下侧围墙的一扇小门边,打开那把资历不浅犹有古风的铜锁。小门吱呀一声推开,在一座小小的山包之上,在几株青松翠柏的守护之中,猝不及防,近在咫尺,杜甫墓怆然轰然巍然,撞伤撞痛也撞亮了我的眼睛!

八十年代之初,平江文物管理所按原貌维修了杜墓。墓坐北朝南,封土堆以青麻石结顶,墓围用红麻石与青砖砌成,青石墓碑正中镌文为“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这,就是我们的千秋诗圣最后的安息之所了。杜甫生地是河南,死所为湖南。黄河之南与洞庭湖之南,他和水结下的真是生死缘,更何况他一生坎坷,最后除了飘泊于西南天地之间,就是将自己一家老小满怀忧愤托付给水上的一叶孤舟。他晚年流落湖湘,虽然兄弟音讯不通,然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洞庭的浩阔景象也曾一度鼓舞了他已老的壮心;虽然李白、高适、孟浩然等老朋友皆已先后故去,自己也老而多病,然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他想到的仍是干戈扰攘的苦难时代。岁云暮矣,思如之何?在一年将尽之时,他忧心如捣的仍是水深火热中的百姓黎民:“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缺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岁晏行》)他自己已是穷途末路,生命的残焰行将熄灭,但却仍然心系天下苍生:“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闻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的绝笔诗固然多有身世之悲,托孤之痛,但却仍然不忘时代的动乱和人民的痛苦,这就不仅是“穷年忧黎元”,而是生死以之了,这是何等高远博大的襟怀啊!我们临来匆匆,未及准备香烛,只好在墓前久久默然低首,燃点一炷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心香。

杜甫赞誉过李白、高适、岑参、王维等诗坛大家,并且和他们均有交游,其中与李白的交谊还被今人誉为诗坛的千秋佳话,但他们却都无只言片语提及杜甫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千古难解之谜,因为我们已经无从问讯。同时代人对杜甫诗表示欣赏的不多,只有诗名不彰的韦济、严武等少数几位,而给他高度赞誉的,则是衡阳判官郭受和韶州刺史韦迢,但时间却已是杜甫逝世前夕了。前者今存诗二首,后者一首。郭受的诗是:“新诗海内流传遍,旧德朝中属望劳。郡邑地卑饶雾雨,江湖天阔足风涛。松花酒熟旁看醉,莲 叶舟轻自学操。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时高。”(《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而韦迢在《潭州留别员外院长》一诗中,则赞美他“大名诗独步”。杜甫当年从岳阳往长沙途中曾作《南征》一诗,他长叹息说:“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且不说同时代的人冷落了他,在他生时,殷璠于天宝末年编《河岳英灵集》,一些三四流的诗人都入选了,而杜甫却有向隅之叹。他死后不久,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到大历末年二十六位诗人的作品,杜甫竟然未能入列。世上许多有抱负有才华的人,常常得不到认识和赏识,有如明珠暗投于尘封的角落,好似良骥局促于偏远的一隅,有的人还屡遭厄运,抱憾甚至抱恨终生。然而,有些人却僭居高位,浪得虚名,肥马华车,锦衣玉食,一辈子似乎活得有滋有味。怀才不遇而困顿一生的杜甫,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暮年,他得到郭受与韦迢的赞扬,虽说他们是文坛的无名之辈,虽说杜甫和他们是浅友而非深交,但在杜甫凄凉寒冷的岁月,那不是如同两盆炉火温暖了他那颗已经冻僵的心吗?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如此评价和叹息李白,不知他对自己是否也有这种预感?杜甫和李白一样有千秋万岁之名,这已是毫无疑问的了,李白的故里与墓地我还无缘瞻拜,但河南巩县现为巩义市的杜甫故居,却依然湫隘寒伧,杜甫墓园也只是封土一堆,青碑一块。而平江杜墓呢?六十年代初期,墓顶和墓围的红色麻石,东边的附碑及碑柱,均被挖掘一空去兴修水利,好像一栋屋宇被揭瓦掀顶破门拆墙,远比茅屋为秋风所破惨淡得多了,然而那是为农村水利事业做贡献,杜甫该不会有多少怨言的。不料“文革”期间,他也被大张挞伐,在成都草堂大书过“世上疮痍,民间疾苦;诗中圣哲,笔底波澜”的位高名重的学者郭沫若,也一反昔常,对曾经极力赞颂的诗人横加批判,但杜甫却已无法申辩了,当时被横扫的天下芸芸,又有谁能够申辩?不过,红卫兵倒确实搞得他惊魂不定,他们挖开封土堆的东前角,据说取出石制油灯两盏,霉烂古书手稿一堆,在“兵荒马乱”之中,这些遗物都已下落不明,无从查找,而闻讯前来的文物工作者考证东墓室的质地与结构,断定为唐代墓葬,这,大约是那些“破四旧”者所始料不及的功绩吧?磨难仍然接踵而来,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盗墓贼,不久前竟然也在诗人头上动土,将杜墓打了一个大洞,时值年关,守墓的老人过了几天才发觉,虽然报了案,公安局也来人调查,但到底盗走了一些什么,众说纷纭。盗墓贼是绝不会读杜甫的,杜甫从来不是大官也非大款,儿子无力将他的遗骸安葬故里,孙子也是穷困的平民百姓,山河修阻,烽火遍地,四十年后到底将祖父的灵柩迁回河南没有,至今仍是疑案。生前两袖清风,死后一贫如洗,有什么好盗的呢?

杜墓至今萧条冷落,杜甫当然也无意于使自己最后的栖息之地,和遍布湘中与国中的宾馆酒楼夜总会娱乐城一争热闹与繁华。然而,一个民族假如热衷于形而下的物质追逐与享受,而对于前贤往哲缺乏应有的敬意,总不免令人感到悲哀。我们在墓前徘徊凭吊,不禁感慨丛生。身为作家又是岳阳市政府官员的段华说:

“从古到今,知识分子特别是没有入仕从政的知识分子,地位和待遇都很低呵!”

余三定现在是岳阳师范学院的院长,他专攻文学研究与批评,也不免书生之气:“我去过西安,那唐陵汉墓煊赫豪华,游人如织,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杜甫,他的墓地也未免太荒凉冷落了。”

我说:“墓地 落荒凉,当然令人感慨。不过,天下之大,古往今来有皇皇陵墓者,几人能活在人民的心中?墓在丘山与闹市的不一定不朽,墓在人心中的千秋万代长存。万古云霄一羽毛,这是杜甫赞美诸葛亮,我们不是也可以借来赞美他自己吗?”

于是,在汨罗江的上游,在拜别小田村杜甫墓之际,在唯有江声似旧时的千古江涛声里, 我轻声吟诵北宋初年徐屯田《过杜工部坟》一诗,权当专诚来谒的我们的心祭:

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

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

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

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

读后感:

乍一看《汨罗江之祭》这个题目,油然望文生义,臆测这是一篇凭吊屈原的感怀之作。从古及今,为屈原作挽歌的诗词文赋并不鲜见。不禁暗忖:本文题材选择似较“平常”。

不出所料,文章开篇即导引出与汨罗江魂魄相依的伟大诗人屈原。虽为“开门见山”,然之于读者来说实无多少新意。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笔锋陡转,兀地恭奉出另一位堪比屈原的重量级诗人——杜甫。有“诗史”美称的杜甫,虽声名响彻皇皇中国诗歌史册,却少有人知晓他竟然亦与汨罗江一衣带水唇齿相连。行文至此,波澜顿生。更令读者“震惊”的是,同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化石级”雄才,同样长眠于汨罗亘古的江流声中,但屈原和杜甫的境遇却天壤之别。后人(尤其是今人)厚待屈子——“年年端午,竞渡的万千龙舟还在打捞他的魂魄”,却薄情于杜甫——“堆土为墓,少人拜谒,与凄清的墓地长年相伴的,多是春风秋雨夕阳晨雾,还有偶然在坟头点燃的几炷清香”。何也?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皆被激发、引爆。这平中见奇的“开篇”,颇具匠心,却不着痕迹。

接下来,作者醉翁真意昭然。不再提及屈原,单细说杜甫与汨罗的贫病之交。“出峡入湘在湖南流寓三年之后”,他本欲“转道襄阳回归河南故里”。然而,“病重的他只得转道”前往昌江(今平江)投靠亲友。不料,“在距县城仅十里的小田村附近的江上,巨星即告陨落”,不得不被年幼的儿子“草葬于小田村天井湖”(即今人所见的“平江杜墓”之所)。作者以略带感伤的笔触,再现当年迟暮杜甫病亡于汨罗江畔平江僻壤的凄清、孤寂和无奈。“如果你远道前来,不仅可以一瞻杜甫遗迹,而且风行水上山间,鸟过田头陌上,还会向你叙述许多有关杜甫的传说”,作者以虚拟的语气既委婉邀约读者前往凭吊,又含蓄地流露出郁积于心的体恤之情。慨叹文豪迟暮,一掬惺惺之意。

作者曾为诗评家,以“以文为论”著称文坛。中年后,他开始写作“文化散文”,拾掇被岁月湮没的文化/文明碎片,企图与古人作灵界的沟通,遂成《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绝唱千秋》等一系列著作。既望能祭祖泽后,亦求慰灵安魂。挥毫至此,作者不禁既为杜甫鸣不平,又为平江的“过失”扼腕。汨罗江以其宽广的胸襟接纳了怀才不遇、抱屈含恨的屈原,缘何不肯抚恤同样落拓不羁、雄才难展的杜甫?作者深知也许这不单单是平江的“失礼”,而错误的根源在于岁月的漫漫黄沙尘封了一段众说纷纭的“历史”——杜甫的葬身之地历来争论不休,难成定论。作为学者,作者切知不可隐讳这一段文坛“公案”。他坦陈,“全国杜墓今有八处,除四处纯属传闻和纪念性质之外,学术界考证杜甫真冢,主要有耒阳说、平江说、偃师说和巩县说”。但是,作者勇于跨越学术樊篱,斗胆拨开考古的重 重迷雾,断言“平江杜墓是杜甫的原始墓葬”,甚至认为“死后的杜甫也很可能一直没有北归”。尽管作者也曾为此查史索简,但其所言仍难谓“确凿”。不过,作者无意纠缠于子虚乌有的考古发现,不想再在也许是毫无意义的争论中消耗满腹凭吊真情。于是,他再一次突发文人机趣,以一个假设句“如果有朝一日它们(传说墓中被盗走的重要文献)能重现江湖,就可以为平江杜墓出示旁证与铁证了”,一相情愿地了结了可能引发的新一轮文史论战。如此“痴言妄语”,不能不说是“强词夺理”,却难掩作者的率直、本真,以及大巧若拙的聪颖、才情。

作者略施“金蝉脱壳”之计,巧妙地钻出了文史迷宫,迅速回归到眼前“我”对杜甫最真切的瞻仰、凭吊情怀之中。“我居杜甫曾经流寓过的长沙,虽然离平江地不在远,而且心向往之,但人事倥偬,竟然直到最近的一个秋冬交割之日”,才得以“拜谒那一座山中的也是我心中的坟茔”。“君亡我才生”的遗憾已毋庸赘言,迟到的“拜谒”委实令“我”万千感慨盈心。千年时空隔阻,杜墓周遭荒芜、萧条。令“我”稍感安慰的是,“杜甫墓就在教室窗外不远,他老先生每天都可以听到克服困难前来上学的乡里小儿咿呀诵读之声”。“我”与杜甫非亲非故,且杜甫乃千岁古人,若“我”一任泛滥于心的悲情浸淫字里行间,不免多少有“矫情”嫌疑。因此,作者巧妙地规避了平庸文人固有的装腔作势、无病呻吟。“弯腰抚摸那冰凉的石础,想重温千年前的时光”,这充满文人逸兴、遐思的诗化的文字,隐蓄了满怀温润、煦暖的情愫。浅白的文字之下,奔腾着滔滔狂澜。寥寥数语,却无声胜有声!

“我”虽已踏入杜甫“陵园”,但杜墓却“犹抱琵琶半遮面”。虽不至于“众里寻它千百度”,但蓦然撞见,“我”心中自然荡漾起层层波澜——“小门吱呀一声推开,在一座小小的山包之上,在几株轻松翠柏的守护之中,猝不及防,近在咫尺,杜甫墓怆然巍然,撞伤撞痛也撞亮了我的眼睛”。作者曾多年与杜诗为伴,虽与杜甫阴阳两隔,然杜甫却早已驻足心头,似若故交,情同手足。尽管情积郁于中,但作者深谙微言大义、欲说还休的深意。因此,不过多渲染内心之悱恻,而顾左右而言他。

睹墓思人,自然会忆起杜甫当年的漫漫人生。首先流泻于作者笔尖的便是杜甫晚年的颠沛流离。中国人崇尚“老有所养”、“叶落归根”,以之为完美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果。然而,一代大诗人杜甫竟然与这二者无缘,只落得客死他乡,托体于异域莽苍的荒山野岭。作者似不忍过多回顾杜甫多舛的命运,此情此境,沉思移时,只好“在墓前久久默然低首,燃点一炷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心香”。这就是人生的无奈,只能如此!

凭吊、拜祭之际,尽管作者不忍流连于杜甫的远去人生,但还是无法立即抛开杜甫凄恻的人生遭际,不可遏制地沉湎于杜甫的生前死后,浮想联翩。于是,活现在作者笔端的是一个何等仁慈、宽厚、温润的诗人!文人相轻,自古皆然。然而,杜甫却对同时代的文坛才俊不吝溢美之辞。作者慨叹,“忠厚谦逊”的杜甫“于前辈、同辈和晚辈的诗作”奉送了“许多景慕、褒扬和提携之辞”。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李白、王维、高适等。即或对那些才华单薄之辈,他亦给予温情的勉励。然而,同样诗才文华葱郁的他却难遇伯乐,甚至面临被遮蔽被遗忘之命数。比如,他死后不久,“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到大历末年二十六位诗人的作品,杜甫竟然未能入列”。如果说杜甫未能享 受风光无限的世俗人生倘能令作者释然,那么杜甫的盖世诗歌才华备受冷遇就不得不令作者悲从中来,愤懑淤胸。走笔至此,作者再难抑制心中的狂澜,禁不住振臂疾呼:“世上许多有抱负有才华的人,常常得不到认识和赏识,有如明珠暗投于尘封的角落,好似良骥局促于偏远的一隅,有的人还屡遭厄运,抱憾甚至抱恨终生。”作者的率直性情,耿介品质,袒露无遗。唯一令作者稍感欣慰的是,与杜甫同时代的一些无名之辈曾给予过杜甫点滴温暖,“在杜甫凄凉寒冷的岁月,那不是如同两盆炉火温暖了他那颗已经冻僵的心吗?”

泼墨至此,作者实在不愿过多提及与杜甫齐名的李白等生前死后的风光。直面全国各处杜甫故居、陵寝横遭不测的悲怆命运,作者忧心如焚,坐卧不宁。作者历数它们所遭受的劫难,述及墓地被盗之时更是点燃了作者的一腔书生怒火,“盗墓贼是绝不会读杜甫的,杜甫从来不是大官大款……生前两袖清风,死后一贫如洗,有什么好盗的呢?”悲哉,痛哉,倘若杜甫在天有灵,他一定魂无所依,一定不会再对滚滚红尘投以匆匆一瞥。

凭吊已毕,行文亦接近尾声。作者似已无语,然仍有未释之情未发之叹抵胸。“一个民族……假如热衷于形而下的物质追逐与享受,而对于前贤往哲缺乏应有的敬意,总不免令人感到悲哀。……墓地冷落荒凉,当然令人感慨。不过,天下之大,古往今来,有皇皇陵墓者,几人能活在人民的心中?墓在丘山与闹市的不一定不朽,墓在人心中的肯定千秋万代长存”,作者从杜甫一介文人所遭受的冷遇,洞察出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贫血,从而将本文从习见的凭吊怀人之作上升到一种文化反思高度。没有故作高深,没有应景而刻意拔高,理性思辨自然由心间流淌,情与理交相辉映。

10. 耒阳红色文化介绍简短

衡阳古遗址

岭茶古脊椎动物化石遗址  衡东县岭茶乡位于衡阳盆地中部、县城西南17公里处。198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在岭茶乡甑箕岭考察时,发现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化石大都保存完好,有完整的头骨、牙齿、肢骨等。这批化石距今5千万至5千2百万年,有原古马、小白鼠、宽臼齿兽、冠齿兽和食虫类等10余种哺乳动物,还有蜥蜴、鳄两种爬行动物。其中有5件是国内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古生物进化、地理复原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彭家岭遗址  南岳镇以东8公里的彭家岭萧家大屋背后,范围约1万平方米。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商。1965年发现。遗址文化堆积较厚,最厚处约1.3米。采集的石器有斧、锛等,均磨制。陶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夹砂黑陶和印纹硬陶;纹饰有回纹、菱形纹、人字纹、波浪纹、绳纹、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与镂孔等,其中以方格纹多见;器形有罐、釜、壶及锅形器等。文化堆积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下层以夹砂红陶为主,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上层以印纹硬陶、泥质灰陶为主,相当于商代。

金山岭遗址  衡阳县福溪乡育新林场的金山岭西端,面积约8000平方米,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商。1974年发现并两次进行试掘。遗址文化堆积厚0.3-0.7米,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主要集中在遗址北部,出土有石斧、石镞及龙山时期夹砂灰陶残片。陶片火候较低,制作粗糙,多素面,有少量的方格纹、篮纹和附加堆放;器形有罐、盆、尊。上层文化堆积分布广,遍及整个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砺石、陶纺轮及商代夹砂黑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灰色硬陶、红色硬陶残片。 的石器磨制很精致。陶片多素面,纹饰有回形纹、绳纹、方格纹;器形较规整,有鼎、罐、瓿、盘、碗、杯、盆、豆等。

罗卜滩遗址  位于衡南县泉湖乡建伟村东北,时代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残存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2米。采集石器有斧等。陶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篦纹等;器形有鼎、釜、罐、钵等。

宣塘坳遗址  位于耒阳市大市乡长洲村茶场宣塘坳山顶,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2米。遗址因地表被开垦为茶园而遭到破坏,山上暴露有不少的陶片和石器。采集的石器有斧、凿、镞、铲;陶片有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篦纹、水波纹,器形有鼎、罐等。

贺家山遗址  位于耒阳市大市乡大市村贺家山,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1—0.5米。遗址因开梯田和修贮水池遭到破坏,地表暴露有石器、陶片和红烧土块。采集的石器有斧、凿、锛、刀等;陶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白陶、泥质灰陶,纹饰有方格纹、绳纹、水波纹、戳印纹,器形有罐、釜等。

高陂冲遗址  位于耒阳市遥田镇跃进村十三组的高陂冲山坡上,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2-0.5米。遗址因修水渠遭到破坏,地表暴露黑灰色文化层。采集的石器有斧、凿、锛、刀等;陶片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灰白陶,纹饰有方格纹、谷粒纹、绳纹、篦点纹及镂孔,器形有罐、鼎、釜、壶、豆等。

周子头遗址  时代两周,属古越文化遗址;位于衡阳市南郊岳屏乡隆桥村东南,距市区约5公里。遗址西、南两面是蜿蜒起伏的丘陵,东、北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有一条自北向南流去的小溪,平原前方为湘江。遗址分布在江岸边海拔高度约150米至250米的山坡上,面积约3000平方米。

1982年发现并进行局部试掘。遗址文化堆积厚0.3-0.65米,其中部分可分为2层。出土石器134件,有斧、锛、凿、刀、矛、镞、网坠等。出土陶片9千余片,有夹砂红陶、夹砂黑陶、泥质灰陶和印纹硬陶,其中印纹硬陶占绝大多数。纹饰有云雷纹、圆圈纹、“F”形纹、方格纹、曲折纹、篮纹、漩涡纹、锥刺纹等。器形有鼎、罐、壶、豆等,上层还出土有双翼式铜镞。

水竹堰遗址  位于衡东县石湾镇双峰村北水竹堰的山坡上,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时代为周代。遗址残存面积约6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4米。采集石器有斧、刀、镞等。陶片有夹砂黑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印纹硬陶;纹饰有方格纹、弦纹等;器形有鼎、罐、釜及纺轮等。

石堆山洞穴遗址  位于耒阳市罗渡乡罗渡村八组石堆山上,时代战国。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山洞东西有出口。洞口高2.5米,宽2米;洞内宽处25米,窄处6米,高5米,深50余米。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3-0.5米。因村民常在洞里取肥,遗址遭到严重破坏,洞外散布许多陶片。采集附近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纹饰有绳纹、篮纹、云雷纹,器形有鼎、罐、壶等。

酃县故城址  位于衡阳市酃湖乡胜利村西耒水河畔,距市中心约5公里。1952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时发现。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平方公里。西面、西北面残存高低不一的城垣(残高1-4米)和低洼的护城河(宽约10米)。城墙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15—20厘米,有明显的夯窝痕迹。夯土中夹有绳纹板瓦、筒瓦和印纹硬陶残片。 为夹砂灰陶,胎质粗厚,瓦面印绳纹,背面常残留布痕。城址内采集有筒瓦、板瓦、瓦当以及盆、罐、壶、钵、豆等陶器残片,陶片纹饰有麻布纹、米字纹、方格纹等。陶罐等烧制火候高,胎红,质地坚硬,与附近凤凰山一带汉墓出土同类器物相似。此外,还采集有铜“五铢”钱、铜渣和铁剑等。由于地面早已开垦作农业生产用地,城址破坏十分严重。

清同治《衡阳县志》载:汉高祖五年(前202)置长沙国,下领十三县,酃县为其一,其县治设于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耒水北过酃县,县有酃湖……湖边尚有酃县故治。”所述与文物工作者调查发现一致,该城址应为汉酃县县治。

钟武县故城址  位于衡阳县三湖镇荫棠村蒸水与王母河交汇的台地上。1982年文物调查时发现。渣江至洪市的公路自东向西穿城址而过,余皆辟为水田。

城址呈长方形,南向。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30米。西南面残存夯土城墙约200米,宽约9米,最高处约3米。北面东段城垣基础亦可辨识。环台地均为长方形水塘和水田,形状规整,当为护城河遗迹。城址内采集有汉代筒瓦、板瓦、瓦当和陶器残片,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绳纹等。

清乾隆《衡阳县志》载:“钟武故城在郡西八十里,汉置县,属零陵郡。按今十二都地名,三湖町有遗址可验,其民居有县堂里、仓门前诸名目。”故该城址当为钟武县故址。

永昌县故城址  位于祁东县城西42公里的砖塘乡烟河岭村。据载:三国吴太平二年(257)至隋开皇九年(589)置永昌县。《一统志》云:“废永昌在祁阳县北六十里,今砖塘其故址也。”1982年文物调查时发现。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2.7万平方米。今东、北两面夯土城墙基尚存,最宽处约10米,残高1.5米。东面城垣因修公路被截成两段,南段长65米,北段长75米,公路宽10米。西、南两面城墙已毁,辟建民房。故城南、北、西以绕城的祁水支流为天然屏障,东面有护城壕,残迹尚依稀可辨。城址内开垦为耕地,地表散布大量的瓦片。采集有绳纹板瓦、筒瓦以及鼎、罐、钵、碗等陶器残片,陶片纹饰有水波纹等。在城址东面山坡上有汉墓群。

石鼓书院遗址  位于衡阳市城北石鼓山。石鼓山四面凭虚,其形如鼓,蒸水环其右,湘水挹其左,耒水横其前。据《水经注》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一说浪拍山崖,其声如鼓,故称。

石鼓书院溯 源要到唐元和年间(806-820)。其时山上有寻真观,邑秀才李宽(亦名李宽中)来此读书究学,遂改为书院。衡州刺史吕温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诗,此应为石鼓山有书院之始。宋至道三年(997),邑人李士真在其旧址建石鼓书院。景祐二年(1035),据衡阳郡守的奏请,仁宗御赐“石鼓书院”匾额,遂与当时的睢阳、白鹿洞、岳麓并称全国四大书院。朱熹、张木式、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先后到此游览或讲学,并有题记。

自宋以降,石鼓书院屡经圮建,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山上楼台书舍,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仰高楼、七贤祠、敬业堂、浩然台、合江亭等。光绪间(1975-1908)改为衡阳官立高等小学堂。民国间先后改为衡郡女子职业学校和市立师范学校。1944年6月,日寇大举进犯衡阳,石鼓山上的建筑悉数毁于日寇炮火。

新中国建立后,市人民政府将石鼓山规划建设成为公园,广植树木花草,修建曲桥亭阁、回廊护栏,竖立石鼓 塑,

石鼓山摩崖石刻  石鼓山位于衡阳市城北蒸、湘合流处。山上尚存唐代至清摩崖石刻近30处,2000年发现。石刻主要集中在石鼓山西面约40米长的山岩上,与清乾隆《清泉县志》所载“历代摩崖在西奚谷 石壁”无异。

《清泉县志》云:“西奚谷 二字在西奚谷 石壁,字大径八寸,与东岩字皆贞观中刺史宇文炫书。”今“西奚谷 ”二字尚存,且保存完好。其右侧约1米处有一处摩崖,内容为“予守衡一载,时事多蹇。闻石鼓之有‘西奚谷 ’,无暇履其地而览胜为恨。因与馈遗之列,休官后复来衡。栖迟书院,从荒藤蔓草中觅出‘西奚谷 ’,乃了前缘也。为之修槛奠石,偕友啸咏其间一月而归。姑苏之安亭张时立石。康熙元年春三月朔日。”所述与石刻环境相符,且为“西奚谷 ”这一初唐名刻提供了佐证。石刻中保存较好的还有“江上清风”、“蒸湘”、“介崖”、“高山流水”及一些记事刻石。字体有行、楷、隶、草等。年款可辨的有唐“大和九年”(835)、宋“元祐三年”(1088)、“元祐七年”(1092)、元“元贞元年”(1295)、清“顺治丁酉”即顺治十四年(1657)

Hash:7c9c28b991b570c1d92da6358094389a1fbe14a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