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古代历史名人廉颇有何成就?

廉颇出生于前3世纪,生活在战国时期。是今德州陵县人,赵 惠文王时曾率军大败齐师,被拜为上卿,以勇力过人闻名于诸侯各 国。他被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言行打动,负荆请罪,与之成 为刎颈之交,同保赵国,传为佳话。

高平大粮山,长平古战场,廉颇屯粮地! 廉颇

大粮山位于高平市米山镇境内,北南走向,属太行山脉。北倚七佛山,东接定林寺,主峰海拔1009米。

山顶有古寺院,通道360级台阶。峰奇壑幽,景色秀丽。 此山原名摩天岭。长平之战时期,这里曾是赵军的指挥中心、瞭望台、粮仓所在地。

传说廉颇曾在此山屯粮,因此得名大粮山。

为抗击秦军,廉颇曾在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守重兵,挖沟筑墙,屡次挫败进犯之敌。

有一天,廉颇到大粮山上察看地形,发现此山西部半腰,地势十分平缓,而东边山坡下,到处是成片黄砂。望着这状如米粒的细砂,联想到眼前缺粮,怕秦军知道,廉颇忽然生出一条妙计。于是他便命人在西山坡上用芦席和牛皮,修起大片大片的粮仓。粮仓修成后,他不仅把兵将的食用粮,拉入仓内。还将东山坡下的黄砂,也住仓库里装。这样一来,大粮山可就热闹起来了。

每天有浩浩荡荡的车辆往山上运粮,也有不少马车往各处运粮。真真假假,难以辨别。兵卒们不解地问他,廉颇风趣地说:“兵不厌诈么!别看你们运砂的人辛苦些,它比冲锋陷阵的作用并不小啊!”

果然不出所料,驻守在西山的秦军望见大粮山上大片的粮仓,又见赵军运粮的人马不断头,大为震惊!俗话说,军中有粮,人心不慌。这一下不仅表示赵军粮食充足,有长期坚守打算,也给缺粮的秦军,造成一种威压。

秦帅不信,派人暗地打探,有的暗探从粮仓门前走过,却没看出破绽,致使秦军人心惶惶,军无斗志。直到赵括兵败,白起派人来搬粮食,才发现全是一仓仓黄砂。连白起也佩服廉颇计策的高妙。后来人们便把此山名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营防岭。岭上尚有“廉颇屯”遗址。

虽后来秦军赢得了长平之战,皆因赵王中反间计换将赵括之过,丝毫不影响赵人乃至后代对廉颇的崇敬。明嘉靖年间大粮山就建有廉颇庙,只是后来在战火中毁废了。

重修后的大粮山廉颇庙北依七佛山,东接定林寺,形成了景区的另一个人文景观中心。

庙宇以山势而建,山下建设廉颇文化广场,树立宝鼎和廉颇石刻雕像,老将右手执剑,左手捋髯,目视敌营,甚是庄严。

广场两侧对称廊亭相接,旁边水系音乐喷泉。由广场拾级而上,可通往廉颇庙山门,台阶360级,左右护栏板上刻有成语故事图文若干。

山门之下一字观光长廊排开,通往前端的拜月亭,为不堪攀爬之苦的游人提供了稍事休息的平台。

山顶建有廉颇庙建筑群,共两进递高布局,山门左右建有钟鼓二楼,山门里台阶围栏平台之上,建有廉颇大殿,围栏护栏板上刻有历代赞美廉颇的诗文。

廉颇殿继续上行,到达庙宇最高处,平台上为真武大殿。大殿两层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前置柱廊,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中轴对称,上下高低错落。

站在廉颇庙前,满山的景色更是一览眼底。

此时的山,更是透露出它妩媚妖娆的面目,现出了它应有的温存,任凭那满山的景色在它的怀中张扬。

远处群山环抱,色彩连绵,满山遍野的松树点缀着大粮山的壮观,望着它妩媚多姿的色彩,看着它丰富艳丽的风姿,从中发现它有一种迷人的气质。

来源:美哉晋城

廉颇负荆请罪为什么能成为历史佳话? 廉颇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杜琪峰有部电影叫做《黑社会之以和为贵》。不仅黑社会渴望以和为贵,现实世界以和为贵又是多少人的口头禅呢。

在我们这个国家,因为长久的处在乱世之中,所以大部分人对和平、和睦、和谐充满了渴望。

负荆请罪又叫《将相和》,之所以传承至今,成为佳话,是因为这个故事符合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又说城堡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可见内部和谐是多么的重要。

还有另一个叫做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个是说内部虽有矛盾,但能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外人。跟将相和有点类似但稍微有点差别。

将相不和的原因主要是廉颇为了争功和在朝堂上的地位受到挑战,当他知道蔺相如一心为公则放下成见和高傲,人最难得的是放下。

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以为这屠刀是什么?是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

尤其是这执,最难放下,不管是执着于爱恨情仇,还是执着于金钱权力。

放下了,就成就了这一段将相和的佳话,放不下,说不定就成了灭国亡种的历史教训了。就如庞涓和孙膑,如果没有纷争和嫉妒,如果可以共事一主,岂不是一段美事,怎可能会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只是历史不能假设,也没有重来,过去了就过去了,太过于执着,不如放下!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负荆请罪之所以能够成为佳话主要是赞美士族礼贤下士的高贵品德。

东周,随着礼仪的正规和孔子的周游列国,礼仪制度越来越健全,相对应的则是阶级等级的森然制度。虽然还未有士大夫一说,但是贵族的概念已经出现。一直到武则天时代允许庶族参加科举之前,庶族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参与战争,别无他法。无论是清议还是九品中正制,都是阶级利益圈里产生的。下面我们就看下赵国时期,两个人的社会地位。

先说下赵国的基本情况

赵国是三家分晋之一,赵国的祖先和秦国的祖先是同一个,也就是伯益,后来禹的儿子启就是从他手里夺得了大禹的皇位,建立了夏朝。也就是中国是赢姓赵氏,姓代表祖宗,氏代表区域。赵国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没有处于中原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内蒙古的一块区域。少数民族的战争较为频繁,且紧邻燕国,经常和燕国打上几仗。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齐国的昏庸政策,导致六国伐齐,齐国一蹶不振,赵国也迅速崛起,成了六国的佼佼者。在历次对秦、对燕、对齐、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赵国一直是处于优势状态。直到长平之战。

看下廉颇的地位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和赵国国君是同姓,也就意味着廉颇至少是贵族阶级里面的。在赵惠文王时期,因为在对齐作战中,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卿。廉颇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将,战国时期,与白起、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整个赵惠文王时期、赵孝成王前半期基本上都是廉颇在支撑着国运。大家还要注意到廉颇的官职是上卿,次国之上卿, 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上卿相当于后代的宰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地位之显赫,不言而喻。

再看下蔺相如的地位

蔺相如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宦者令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太监头子,不过在东汉以前,还没有太监的兴起,所以宦官不一定是太监,但是也不排除因为宫刑或者其他原因,在宫中当奴隶的,如嫪毐,如司马迁等。蔺相如作为缪贤的门客,可以确定一定,肯定不是出自贵族阶级,贵族阶级都有封地、俸禄,不必到别人家去讨碗饭吃。蔺相如的发达源起于和氏璧,和氏璧原属于楚国,由于丢失或者作为聘礼等等原因,和氏璧到了赵国。秦昭襄王,也就是芈月的儿子,听说了之后,要拿城池换。缪贤则推荐蔺相如负责这个差事,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发现秦昭襄王是骗人的,又舍生把和氏璧带了回来。后来,秦昭襄王又搞了一个渑池相会,大家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秦君让赵君弹瑟,赵王让秦王击缶。因为这两件事事情,赵王让蔺相如做了上卿。

看了两人的地位,我们不难了解,为什么后来蔺相如虽然官位要比廉颇要高,廉颇还敢于在马路上给蔺相如难堪的原因,这就是阶级的表现。后来廉颇能够主动给蔺相如负荆请罪,在一方面是体现了文人的地位,更多的是想体现贵族阶级的精神和招贤纳士的态度。

所以说,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了阶级文化上。

廉颇自由行旅游攻略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