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的文化
导读:利马的文化 一、利马的文化 二、秘鲁的首都在哪里????????????????????????????????? 三、利马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四、利马冬季多雾的原因 五、秘鲁的首都叫什么 六、有关秘鲁的资料
一、利马的文化
利马古城区是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在这个古城区包括了巨大的圣法兰西斯修道院地下墓穴(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和装饰的五颜六色的中央广场(Plaza de Armas)、圣马路丁广场(Plaza de San Martin)和大教堂(Catedral)。
邻近利马的有巴恰卡马遗址(Pachacamac):类似中国新疆丝路上的高昌故国遗址。
利马市的著名博物馆有黄金博物馆(Museo de Oro del Peru)、国立人类学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Antropologia y Arqueologia)。
利马市靠近太平洋,因此也有不少的海滩成为观光景点,近年来,卡亚俄附近的海域(如巴诺米诺马海岛)由于是海狮的重要聚集地,也吸引了不少的观光客。
利马的神迹节
十月的时候,秘鲁的首都利马大约有两百万人民以紫色为主色调装扮起来,欢庆上帝的奇迹--这个国家流传最为 广泛的圣像。圣像被保存在拿萨里那斯教堂,受到很多人的尊崇,寄托了人们的普遍心愿,保佑他们不受疾病、事故的困扰;在生活中赋予人们以力量。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1651年,一个安哥拉奴隶画了一幅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 架上的彩色油画。4年后,也就是1655年11月13日,利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只有那幅耶稣基督像完整无损。人们认为这幅画能够完整保留下来是一个奇迹,并且认为当人们接触这幅画的时候,他们会从神那里得到庇佑。 18世纪以来,利马一年一度在十月举行游行,以纪念上帝的神迹。在此期间,男性自愿者组织成一个班,抬着圣像穿过利马市中心的街道。现在,利马大约有20个这样的班,每个班大概占据游行队伍的三百码的范围。此外,护送者还有:sahumadoras(在游行队伍前捧熏香的女子)、音乐家和歌手,cerero看护平台上的蜡烛,照料平台上花的人,当然还有兜售各种点心和宗教物品的小贩。
2001年10月,是上帝的神迹这幅画像的350周年庆典。这个游行队伍,看到了秘鲁人民对宗教的强烈的信念。
1.朴素的习俗,淳朴的心灵。护送者支撑起承载他们坚定信仰的平台。
2、信仰通过艺术表达出来。在这张照片里,人们聚集在利马市区狭小的街道上,用玫瑰花瓣创造一个绚丽的地毯,上面写着欢迎上帝的神迹。一旦地毯制作完毕,能够走上它的,只有平台护送者。
3、人们来到利马市区街道上等待上帝的神迹在经过家门口时得到祝福,人们也向上帝祈求和平、幸福,和庇佑他们的家园。
二、秘鲁的首都在哪里?????????????????????????????????
秘鲁的首都是利马,是秘鲁全国最大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沿海灌溉绿洲上;东接安第斯山麓,西连太平洋岸外港卡亚俄。热带沙漠气候,因受秘鲁寒流影响,气候温和干燥。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1535年建于里马克河畔,曾长期为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的重要行政中心。集中全国工业的70%,主要有食品、纺织、皮革、服装、塑料、药品、化学、金属加工、石油提炼等。有铁路、公路同卡亚俄港及其他城市相通,并有国际机场。市内建筑壮丽,多广场、教堂、博物馆(40座);有南美最古老的圣马科斯大学(建于1551年)和其他高等学校(12所)。著名的游览城市。气候潮湿,气温宜人,夏天温度很少超过31度,冬天则很少低于13度。终年阳光灿烂,海风阵阵,市区建筑与绿树繁花相辉映,被人们称为南美洲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 利马是因里马克河而得名的,里马克为神的名称,据说以前在这里有一尊大神像,当人们朝拜时,藏在神像里面的僧人就大声说话,人们以为神像在 他们谈话,于是人们便用神的名称来命名这个地方,意为“会讲话的神”。利马市拥有640万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4强,是秘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南美洲最富庶、最优美的城市”称号。
秘鲁首都是利马(lima),人口781.67万(2005年)。年平均气温18.7℃,被誉为“世界不雨城”。
利马
利马
利马
利马
三、利马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秘鲁的
①秘鲁中部一省。西濒太平洋。面积34,802平方公里。人口670.7万(1990)。首府利马。西为狭窄的海岸平原,属沙漠气候,干燥少雨;东部纵贯西科迪勒拉山脉,山地气候较冷,降水丰沛,为河流发源地。农业多集中于河谷内,依靠灌溉,主产棉花、甘蔗、谷物、马铃薯、蔬菜等,并饲养家禽和牲畜;山地以开采煤、铜、金、银等矿为主。加工工业大都集中在利马首都区周围。海陆交通发达,有全国第一大港卡亚俄。
②秘鲁首都和利马省首府。全国最大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沿海灌溉绿洲上;东接安第斯山麓,西连太平洋岸外港卡亚俄。热带沙漠气候,因受秘鲁寒流影响,气候温和干燥。人口连郊区640万(1988),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1535年建于里马克河畔,曾长期为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的重要行政中心。集中全国工业的70%,主要有食品、纺织、皮革、服装、塑料、药品、化学、金属加工、石油提炼等。有铁路、公路同卡亚俄港及其他城市相通,并有国际机场。市内建筑壮丽,多广场、教堂、博物馆(40座);有南美最古老的圣马科斯大学(建于1551年)和其他高等学校( 12所)。著名的游览城市。
O(∩_∩)O~
四、利马冬季多雾的原因
先了解下雾的形成。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所以,白天不易起雾,夜晚温度下降多雾。夏半年不易起雾,冬半年气温下降容易起雾。内陆干旱不易起雾,沿海沿江湿润多水汽地方容易起雾。
利马沿海,有水汽来源,加之秘鲁寒流经过降温,水汽易凝结成雾。加之冬季气温偏低,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沿海空气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多雾就不足奇怪了。
“无雨之城”利马
位于秘鲁西部沿海地区,濒临太平洋,里马克河流经利马北部。市中心海拔154米,人口74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4%。每年11月至来年4月最低16℃,最高28℃。最热的月份是2月,平均气温23℃,由于厄尔尼诺现象,1997年最高气温曾达35.5℃。6-8月一般在13℃-14℃间,最冷7月,平均气温16℃。终年少雨,是世界有名的“无雨城”,冬季多雾潮湿。利马气候适于温、热带作物生长,盛产柑橘、菠萝、葡萄、芒果等水果。
1535年1月18日,西班牙冒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来此,建立了利马市,并设立总督府,利马逐渐发展成为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大本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746年发生的强烈地震,将此城市破坏殆尽。经过多年的努力,利马又在废墟上恢复起来。1821年秘鲁独立,利马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利马的中心是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意为大广场,原称武器广场)。广场中央的铜喷泉建于1650年。广场四周有总统府、利马市政大厦、大教堂等。利马老城的建筑仍保持西班牙的建筑艺术风格特色。秘鲁外交部所在地托雷塔格莱宫,建于1735年,是保存最好的殖民时期建筑。建筑面积1699平方米,外表美观 大门装饰着铜钉,室内保存着利马总督的马车、当年珍贵的油画和雕刻等。利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圣马科斯大学是秘鲁全国最有名的高等学府,于1551年建校,是美洲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利马还有许多博物馆,其中黄金博物馆当列首位。
卡亚俄港与利马市相联,是秘鲁最大的海港,也是南美太平洋沿岸大港。秘鲁进出口货物总量中80%通过卡亚俄港转运,港口可同时停泊20多艘远洋轮船。
利马是热带沙漠气候,且风向与海岸线平行,不易形成地形雨
冬季气温高,在加上秘鲁寒流的降温降湿水汽不易凝结成雨落下
然后形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雾
五、秘鲁的首都叫什么
利马是秘鲁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南纬12°附近秘鲁西部的一块沙漠绿洲上,是世界上建立在干旱的沙漠包围中仅次于埃及开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仅次于开罗(年降雨量29毫米)的全世界雨量最少的首都。利马号称“不雨城”,终年阳光灿烂,年降雨量仅31毫米,但因距海仅13公里,受沿海秘鲁寒流的影响,气候温和,终年如春,最热的2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3℃,最冷的7月平均气温高达18℃,可谓冬暖夏凉。虽然一年四季难见雨滴,但一年之内却有半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由于气候温和,又有“毛毛雨”时常滋润,利马尽管地处低纬度热带沙漠之中,常年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
利马这座不雨城又是一座历史名城,它记载了秘鲁乃至南美辛酸悲壮的历史。自1535年建城到1821年圣马丁将军(1778―1850)解放该城,它一直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总督驻地,成为殖民地的行政、宗教和文化中心。至今在著名的阿马斯广场的大教堂里,还停放着第一个踏上秘鲁土地的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的干尸。在这个虚伪、贪婪、残忍的殖民者身上,记载着秘鲁的一段悲壮的史实:皮萨罗原是西班牙的一个流氓,一字不识,但他贪婪成性,富有冒险精神,1532年,他率军侵入秘鲁,遭到当地的印第安人――印加人的顽强抵抗。狡猾的皮萨罗看到光用武力一时不能取胜,于是采用欺骗手段,以会晤为名,把没有武装、毫无警惕的印加王阿塔瓦尔帕及其部下诱人一个重兵包围的广场,企图迫使印加王投降并效忠于西班牙,阿塔瓦尔帕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侵略者的无理要求,这时,伏兵四起,全副武装的西班牙殖民军气势汹汹地冲杀向毫无准备的印加人。印加人拼死抵抗,奋勇向前,最后上万名印加战士惨遭屠杀,印加王也被逮捕。皮萨罗把他关进牢房,向印加人勒索巨额赎金,提出只要印加人用金子填满一间长22英尺、宽17英尺、一人多高的房间,用银子填满另外两间较小的房子,印加王就可重获自由。当印加人以空前巨大的数目――金子13265镑,银子26000镑满足了他的条件后,金银到手的皮萨罗却背信弃义,以莫须有的罪名,绞死了阿塔瓦尔帕。1535年,几乎征服了秘鲁全境的皮萨罗,在利马河畔的一个绿洲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一切按西班牙的传统形式建筑,结构雍容恢宏,造型精雕细刻,街道据说以“金银铺砌”,取名利马,称为“诸王之城”。从此,这个西班牙流氓摇身一变,成为印加帝国土地的实际统治者。这个无耻的殖民者,在征服、统治秘鲁期间,不仅掠夺了印第安人所有的财富,而且肆意毁坏一切有价值的文件、档案,摧毁印加人雄伟壮丽的庙宇、陵墓、古迹、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使印加这个古老富裕的帝国,变得一片荒凉。今天,当秘鲁人踏入这座保留着皮萨罗干尸的阴森 怖的大教堂,都会情不自禁地以沉痛的心情,联想起这一段悲壮而辛酸的历史。
位于秘鲁西部太平洋畔,坐落在里马克河南、北两岸。它是秘鲁首都,终年阳光灿烂、海风徐徐。市区建筑与绿树繁花相辉映,被人们称为“花园城市”。利马是因里马克河而得名的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公元l0世纪前后,是印加帝国都城所在地。它建于1535年,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曾是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中心。1821年,秘鲁独立后成为首都。现有640万人口,是秘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利马市分为旧城、新城两部分。旧城区位于城市北部,临近里马克河,街道自西北向东南伸展,同里马克河成平行状。街区狭窄,房屋低矮,大多为殖民统治时期所建造。新城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众多的博物馆汇集在玻利瓦尔广场周围。
利马
秘鲁的首都叫 利马,应该属沿海城市
秘鲁首都是利马
六、有关秘鲁的资料
国名:秘鲁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Peru,La República del Perú),“秘鲁”在印第安语中是“玉米之仓”的意思。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中间为白色,两侧为红色,白色长方形中间有国徽图案。白色象征自由、民主、和平与幸福;红色象征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表示人民对烈士的怀念。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左上方是一只南美骆马,为该国国兽,代表国家的动物资源,也是秘鲁民族的象征之一;右上方是一棵金鸡纳树,代表该国的植物资源;下半部为一只象征丰饶的羊角,代表该国的自然资源和矿藏。盾徽上端为一个绿枝叶环;两侧各有两面秘鲁国旗。
国花: 向日葵
国树:金鸡纳树
国兽:骆马
独立日:7月28日(1821年)
国庆日:7月28日(1821年)
国家政要:总统 阿兰・加西亚(Alan Garcia),2006年6月当选,7月宣誓就职。
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地理:面积为1285216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有断续分布的平原;中部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东部为亚马孙林区。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秘鲁西部属热带沙漠、草原气候,干燥而温和,年平均气温12-32℃;中部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14℃;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35℃。首都平均气温15―25℃。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东部在2000毫米以上。
人口:2722万(2005年)。其中印第安人占41%,印欧混血种人占36%,白人占19%,其他种族占4%。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阿伊马拉语和其他30多种印第安语。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利马(lima),人口781. 67万(2005年)。
行政区域:全国划分为24个省和1个直属区(卡亚俄区)。各省名称如下:亚马孙省、安卡什省、阿普里马克省、阿雷基帕省、阿亚库乔省、卡哈马卡省、库斯科省、万卡维利卡省、瓦努科省、伊卡省、胡宁省、拉利伯塔德省、兰巴耶克省、利马 、洛雷托省、马德雷・德迪奥斯省、莫克瓜省、帕斯科省、皮乌拉省、普诺省、圣马丁省、塔克纳省、通贝斯省、乌卡亚利省。
利马街头女交警(2004年7月)。
利马市从1999年开始选用女交警,到现在该市交警几乎全部改由
女性担任。
简史:古代境内居住着印第安人。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以库斯科城为首府,在高原地区建立了“印加帝国”。15-16世纪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1533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35年建立利马城,1544年成立秘鲁总督区,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中心。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建立秘鲁共和国。1835年玻利维亚和秘鲁合并,称秘鲁―玻利维亚邦联。1839年邦联瓦解。1854年废除奴隶制。1879―1883年,秘鲁联合玻利维亚同智利进行争夺硝石产地的“太平洋战争”。秘鲁战败后,智利夺取了世界最大的硝石产地塔拉帕卡省,并控制了秘鲁的塔克纳、阿利卡两省。1929年双方经过和平谈判,秘鲁收回塔克纳省。1933年与哥伦比亚发生边界战争,秘战败。1948年10月奥德利亚发动军事政变上台。1963年6月人民行动党贝朗德・特里当选总统。1968年10月3日贝拉斯科陆军中将发动政变后出任总统。1975年8月29日莫拉莱斯将军接管政权,1977年宣布“还政于民”。 秘鲁费利佩城堡 皇家费利佩城堡――秘鲁历史的见证 秘鲁高原古都库斯科 秘鲁将每年3月30日定为“佣人节”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3年12月31日生效。宪法规定总统可连任一届,隔届可再当选;增设第一、二副总统、国会两院改为一院制;对恐怖分子可处极刑等。2000年11月,秘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不得连任。议会称国会。一院制。国会拥有立法和监督职能。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
身穿民族服装的秘鲁
姑娘跳起传统舞蹈
经济:秘鲁为传统农矿业国,经济属拉美中等水平。矿产丰富,石油自给有余。秘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主要有铜、铅、锌、银、铁和石油等。铋、钒储量居世界首位,铜占第三位,银、锌占第四位。目前石油探明储量为4亿桶,天然气71000亿立方英尺。森林覆盖率为58%,面积达7710万公顷,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水力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秘工业以加工和装配业为主。秘还是世界主要鱼粉、鱼油生产国。秘鲁是印加文化的发祥地,旅游资源丰富。主要的旅游景点有利马大广场、托雷塔格莱宫、黄金博物馆、库斯科城、马楚-皮楚遗址等。 货币:索尔
利马唐人街入口处的中国牌楼。利马唐人街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帕鲁罗街,是该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
新闻出版:全国共有各种报纸及刊物20余种,其中在利马发行11种,主要有《商报》、《快报》、《共和国报》、《秘鲁人报》和《太阳报》。主要政论期刊有《假面具》周刊、《请听》和《是》。秘鲁新闻社和安第斯新闻社为官方通讯社。全国共有广播电台1107家,除一家国家电台外,其余均为私人电台。影响较大的电台有:国家电台、圣罗莎电台、秘鲁节目电台、团结电台和联合电台等。全国共有电视台74家,其中57家为发送台,17家为转播台。电视七台为国家台,其余均为商业性电视台。
外交:奉行民主、积极和独立的外交政策,优先任务是:巩固民主、人权、民主安全、地区一体化、贸易和投资、关心秘鲁旅外侨民、部内改组和新的对外文化政策。秘主张遵循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和泛美体系的准则,推动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作为普遍性价值的人权。强调外交为 济发展服务。重视发展同周边及其它拉美国家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强同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工业化国家以及亚太国家的关系。主张在反毒、反恐、反腐和扫除贫困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国名:秘鲁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Peru,La República del Perú),“秘鲁”在印第安语中是“玉米之仓”的意思。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中间为白色,两侧为红色,白色长方形中间有国徽图案。白色象征自由、民主、和平与幸福;红色象征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表示人民对烈士的怀念。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左上方是一只南美骆马,为该国国兽,代表国家的动物资源,也是秘鲁民族的象征之一;右上方是一棵金鸡纳树,代表该国的植物资源;下半部为一只象征丰饶的羊角,代表该国的自然资源和矿藏。盾徽上端为一个绿枝叶环;两侧各有两面秘鲁国旗。
国花: 向日葵
国树:金鸡纳树
国兽:骆马
独立日:7月28日(1821年)
国庆日:7月28日(1821年)
国家政要: 总统亚历杭德罗・托莱多(Alejandro Toledo) ,2001年6月当选为秘鲁总统。
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地理:面积为1285216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有断续分布的平原;中部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东部为亚马孙林区。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秘鲁西部属热带沙漠、草原气候,干燥而温和,年平均气温12-32℃;中部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14℃;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35℃。首都平均气温15―25℃。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东部在2000毫米以上。
人口:2713.8万(2003年)。其中印第安人占41%,印欧混血种人占36%,白人占19%,其他种族占4%。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阿伊马拉语和其他30多种印第安语。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利马唐人街入口处的中国牌楼。利马唐人街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帕鲁罗街,是该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
首都:利马(lima),人口774万(2002年)。
行政区域:全国划分为24个省和1个直属区(卡亚俄区)。各省名称如下:亚马孙省、安卡什省、阿普里马克省、阿雷基帕省、阿亚库乔省、卡哈马卡省、库斯科省、万卡维利卡省、瓦努科省、伊卡省、胡宁省、拉利伯塔德省、兰巴耶克省、利马省、洛雷托省、马德雷・德迪奥斯省、莫克瓜省、帕斯科省、皮乌拉省、普诺省、圣马丁省、塔克纳省、通贝斯省、乌卡亚利省。
货币:索尔>>>
简史:古代境内居住着印第安人。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以库斯科城为首府,在高原地区建立了“印加帝国”。15-16世纪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1533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35年建立利马城,1544年成立秘鲁总督区,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中心。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建立秘鲁共和国。1835年玻利维亚和秘鲁合并,称秘鲁―玻利维亚邦联。1839年邦联瓦解。18 54年废除奴隶制。1879―1883年,秘鲁联合玻利维亚同智利进行争夺硝石产地的“太平洋战争”。秘鲁战败后,智利夺取了世界最大的硝石产地塔拉帕卡省,并控制了秘鲁的塔克纳、阿利卡两省。1929年双方经过和平谈判,秘鲁收回塔克纳省。1933年与哥伦比亚发生边界战争,秘战败。1948年10月奥德利亚发动军事政变上台。1963年6月人民行动党贝朗德・特里当选总统。1968年10月3日贝拉斯科陆军中将发动政变后出任总统。1975年8月29日莫拉莱斯将军接管政权,1977年宣布“还政于民”。 秘鲁费利佩城堡 皇家费利佩城堡――秘鲁历史的见证 秘鲁高原古都库斯科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3年12月31日生效。宪法规定总统可连任一届,隔届可再当选;增设第一、二副总统、国会两院改为一院制;对恐怖分子可处极刑等。2000年11月,秘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不得连任。议会称国会。一院制。国会拥有立法和监督职能。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
参考百度百科
Hash:4c90121823c685770c8e0a91aa77a12e0ecd6d4b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