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临汾后的心得 临汾日报心得体会

导读:旅游临汾后的心得 临汾日报心得体会 1. 临汾日报心得体会 2. 观临汾日报有感 3. 临汾日报网络课堂 4. 临汾日报观后感 5. 临汾日报心得体会范文 6. 临汾日报观后感1月27日 7. 临汾日报第一课堂观后感 8. 赞美临汾文章

1. 临汾日报心得体会

8人的4人的2人的

学校先进,教育质量上乘。全校秉承“受教一时 奠基终身”的办学理念,坚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以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着力点,以尊重、关爱学生,对每位学生负责为己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发展。特别是“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办学特色,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曾多次被临汾电视台、临汾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多年来,学校为全国各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2. 观临汾日报有感

据历史记载,我国境内共发生过17次8级地震,山西有两次,即1303年洪洞8级地震和1695年临汾8级地震。

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陷盆地内

  从公元前512年至1991年3月,山西发生5级以上地震69次,除两次8级地震外,有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10次,5~5.9级地震53次。所有6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省境中部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内。

  就断陷盆地而言,地震活动的差异也很大。临汾盆地曾发生两次8级大震、9次大于5级地震;忻定盆地多系强度大而频度低的地震;太原盆地的地震强度中等,但频度居全省之首;大同和运城盆地的地震强度和频度均为中等。

  据省地震局刚刚被国家通过的《关于太原市活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项目》显示:太原市大体存在18条隐伏断层,原来有隐患、需重点勘探的有7条。后经勘探,其中汾河西断层、汾河东断层、新城———亲贤断层为“死”断层,即这些断层不会活动,不会发生地震,这一结论将使太原汾河两岸新增数目庞大的规划用地。

未来百年太原强震可能性很小

  太原市未来地震危险性较高的断裂是交城断层(含柴村段和晋祠段),这一段的发震概率相对较高,太原市地震危害性也来自该断层的影响。但太原未来100年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很小(2007年底,评价项目被国家通过后,山西日报曾以《太原 未来发生强震可能性很小》为题进行了报道)。这是太原地震局根据对各条断裂的新的活动性,用先进的探测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采用适合太原构造特点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和地震危害性评估方法得出的结论,已经得到国家专家的认定。

太原上古之前的三次强震

  2005年5月24日至6月5日,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在太原柴村乡西张村开挖出一长120m、总宽8m、总深9m的特大探槽。初步探明该探槽展现出3条断层,断距最大为2.8m,推测这3条断层反映了发生于全新世的3次7级以上地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专家在太原市新近发现一处中国古代地震遗址。

  据专家称:此遗址的发现及大量实物佐证推翻了太原一带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的论断,对研究太原乃至山西的地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西张村古地震遗址表明太原历史上至少曾发生大震级地震有三次,震级约在里氏7级至7.5级之间。三次发生地震时间,最远的一次距今1.2万年左右,最近的一次在大约距今4000年前后。

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研究员带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多名专业人员赶赴太原,现场考察取样。何永年指出:西张古地震遗址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山西地震的历史有帮助,而且还对指导国家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避开活断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太原7级以上大地震仅出现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所以只有地质遗迹,无史料记载。

北宋中期太原强震频发

在有史料记载的地震中,太原历史上发生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公元10 02年在交城县附近的里氏6.5级地震。晋祠三绝之一的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仕女像受到地震破坏。这场地震一直波及到大同、应县一带,震感强烈。

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太原又一次地震。

由上可见,1000年前北宋中期的太原曾经是一个强震频发时期,从此之后太原盆地再没有发生过大震。但太原盆地北部的忻定盆地和南部的临汾盆地发生的多次7级、8级地震,都曾波及太原并造成震害。

相对来说,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的地震强度和频度均为中等。破坏性不大,出现频率不高。

临汾盆地最大的四次地震

临汾盆地在金元时期曾经是剧震高发地,历史上有四次大地震。

公元1209年(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市)境曾发生强烈地震。

公元1291年(元世祖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一,平阳府再地震。

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全国普遍发生地震,南至云南,北到内蒙古自治区,东起辽东半岛,西至陕西、甘肃,地震灾害连续不断。

三百多年之后,公元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5月18日,临汾一带第四次大地震,这一次是8级。

3. 临汾日报网络课堂

学校先进,教育质量上乘。全校秉承“受教一时 奠基终身”的办学理念,坚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以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着力点,以尊重、关爱学生,对每位学生负责为己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发展。特别是“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办学特色,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曾多次被临汾电视台、临汾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多年来,学校为全国各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临汾七中可以走读制,也可以住校

4. 临汾日报观后感

临汾简介

中国网 | 时间: 2007-05-16 | 文章来源: 临汾政府网

地理位置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东枕太岳余支,西依吕梁山脉,中部是广阔的河谷平原,汾河干流纵横南北,两岸土地肥沃,总面积1304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5万,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区划26个乡镇,70万亩土地。临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现为临汾行署所在地,是临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

历史渊源

临汾古称平阳。远在10万年以前,临汾人民的祖先——“丁村人”就生息在汾河两岸。据尧典记载,帝尧建都平阳,故有尧都之称传世。传说仓颉造字于此,也是东汉时期名将卫青、霍去病的故里。临汾商周时称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春秋时为河东郡地,汉代平阳县,两晋时期刘渊亦建都平阳,隋朝改为临汾县,沿用至今。1948年解放后,划为临汾市、临汾县。1949年合并为临汾县。1971年分为临汾市、临汾县,1983年8月县市合并,定为临汾市。

风景名胜

临汾古城是国内外闻名的“卧牛城”,修筑于明朝,城高河深,巍巍壮观。市南有建于晋代的“古帝尧庙”,总面积700多亩,现有“五凤楼”、“尧井亭”、“尧宫”、“寝宫”等建筑群,规模宏大,宏伟壮观。市东有建于晋代的“古帝尧陵”。相传当年为尧帝送葬的人很多,一人携一袋黄土筑成了一座高大的陵墓,寄托着中华儿女对祖先无尽的思慕和敬仰。市内有建于唐贞观年间“铁佛寺”,又名“大云寺”。砖塔重建于康熙年间,塔高30米,水磨青砖砌成,饰以硫璃图案,古意盎然。塔内“铁佛头”高6米,直径5米,形神兼备,属唐代佛像。市中心还有建 北齐的“大钟楼”,又称临汾鼓楼,总高43.75米,长宽均为40米,依云逼日,雄伟壮观。市西郊有元代舞台3处:吴村镇“王曲舞台”、魏村镇“牛王庙戏台”和土门镇“东羊戏台”,是我国罕见的元代早期舞台,对元代建筑和戏剧发展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还有位于西郊20公里的姑射山“仙洞”,相传为尧王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奇峰异洞,松柏围绕,古迹处处,分5个自然风景区,63个风景点。南北仙洞巍然对峙。“神居洞”、“兴佛寺”、“云雾寺”、“王母阁”等建筑群有120多间,石窑洞70余处,都依山背沟傍水,拦腰建筑,处于青山绿水的怀抱之中,有身临仙境之感,不仅是优美的风暾区,也是避暑胜地。临汾城西还有蒲县柏山庙,县小西天,吉县壶口瀑布;城南有襄汾丁村遗址;城北有洪洞大槐树、广胜寺、苏三监狱等,这些都是人们神往的地方。

地理资源

临汾市气候温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02天,年平均降水量553.4毫米。全市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西山矿藏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达数十种之多,其中金矿、铁矿、煤、石膏、白云石、石灰石、陶土等有较大储量,特别是煤,质量高、品种多,现已探明储量20多亿吨。

工业农业

临汾市现代工业发达,已拥有冶金、机械、煤炭、化工、纺织、食品、造纸、建材、医药、陶瓷等各种工业企业245家,产业工人5.6万人,固定资产原值4亿元,主要产品100多种,是山西南部重要的重化、重纺工业基地。目前兴建了以冶炼、建材、煤化为主的一批企业,逐步形成了门类较多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临汾市的农业以棉、粮为主,栽植业有水果、蔬菜。龙祠的韭黄,永安的红枣,伍默的莲菜驰名省内外。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达12.7%,荒坡草地有32万亩,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东部丘陵区地域辽阔,素有“棉麦之乡”的美称。在党的富民政策推动下,农村五业兴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化,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总产值达19.5亿元,全市超亿元乡镇达11个,在山西南部名列前茅。

商品流通

临汾市在历史上就是晋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现在更是全区的商业中心,全市有全民、集体、个体商业网点4720个,从业人员13801人,年商品零售总额达7.9亿元。新建成的工贸大厦营业面积达5000平方米,堪称晋南之最。

科教文卫

临汾市也是晋南重要的文化城市。有大中专院校8所,普通中学58所。共有科研机构10所,科技人员2208名,影剧院10座,剧团8个,医院41所,有电视台2座,广播电台1座,体育场馆3座,当地发行《临汾日报》等报刊。

基础设施

临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同蒲铁路贯通南北,东西走向的临宜线、临大线、临浮线、临翼线等不仅直通临汾地区17个县市,而且通达陕西、河南、河北等邻省。现在临汾市已成为晋南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与日本秩夫市结为友好城市,这些都为尧都古城增加了新的魅力。

形势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临汾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把这座文化古城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

5. 临汾日报心得体会范文

这些记者都有基本工资,大概在2000元左右吧还有提成,就是看你的文章水平了

6. 临汾日报观后感1月27日

1山西大学。山西大学是一所典型的“双非”高校。学校有两个校区,工科类的专业几乎都在老校区,当然老校区的硬件设施上要比新校区次一点。开设得比较好的专业有物理学,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汉语言文学,运动训练等等。

2太原理工大学。是省内唯一的211,也是省内唯一的双一流高校,在软科上排名第113位。虽然它在软科的排名次于山西大学,但是在很多地方上是“碾压”山西大学的。

3中北大学。学校的军工特色明显,更是被称为“人民兵工第一校”。开设得比较好的专业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武器系统与工程等等。

4山西农业大学。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是山西综合改革的试点高校,也是全国的重点大学。

5山西师范大学。位于山西临汾,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也是省内最好的师范大学。

7. 临汾日报第一课堂观后感

官雀村临(汾)浮(山)战役(又称官雀战役)遗址位于尧都区大阳镇官雀村四周。

解放战争初期,太岳部队第4纵队在这里全歼国民党“天下第一旅”第1军整编第1旅。此次战役全歼国民党“天下第一旅”第1军整编第1旅,毙伤敌第2团团长王亚武以下2000余人,俘敌中将旅长黄正诚、少将副旅长兼参谋长戴涛、少将参谋主任顾铁及第1团少将团长刘玉树以下2500余人,缴获其全部美械装备。

  1960年,临汾县人民委员会在官雀村中心、临浮公路南侧竖立纪念碑一座,以示永久纪念。

8. 赞美临汾文章

霍州府衙后裔遍中原,寻根祭祖代代传,虎头牢里苏三冤,弱女志洁众口赞,版画印刷开先河,皮影剪纸有传人;蒲剧眉户唱红梅花大奖,威风锣鼓震响艳阳昊天;《黄河大合唱》高扬壶口气魄,《游击队之歌》点燃抗日烽火;“民大”“山大”为抗战输送人才,抽刀断水誓收复破碎山河;师范大学,才雄济济,智囊盈盈,育社会之栋梁,修学好道,求是笃行,建国民之根基。嗟乎!魅力临汾,仁人荟萃,遗产斐然,活力四射,豪气擎天。

Hash:fb22d61e6cf883b6289e2bf1fde27f53dd682ace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